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的病程,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羊痘中以绵羊痘较常见,山羊痘很少发生。绵羊痘又名绵羊"天花",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黏膜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绵羊痘病程一般初为红斑、丘疹,后变为水疱、脓疱,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  相似文献   

2.
绵羊痘是由痘病毒科的绵羊痘病毒引起的、危害极大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羊全身皮肤,尤其是无毛或少毛的皮肤、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痘初期为丘疹,后变为水疱,随后变为脓疱,脓疱干结成痂,脱落后痊愈。绵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毒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痘疹,可  相似文献   

3.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羊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地方流行性,分绵羊痘和山羊痘。其特征是,以无毛或少毛区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痘疹,初为红斑、丘疹,并逐渐发展,引起水疱、脓疱、最后干燥、结痂。死亡率因毒株的不同、羊的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下面介绍一病例。  相似文献   

4.
痘病是绵羊常发传染病之一,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以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黏膜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绵羊痘病程一般初为红斑、丘疹,后变为水疱、脓疱,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由于缺乏对绵羊痘病基本知识的  相似文献   

5.
1 临床症状发痘前体温升高到 41~ 42℃ ,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 ,眼肿流泪 ,从鼻孔流出脓性鼻漏 ,脉搏呼吸加快 ,经 1~ 3d开始发痘。发痘时在眼周围、唇、鼻、乳房和尾内侧无毛可少毛部位出现丘疹和痘疹。开始为红斑 ,1~ 2 d后形成丘疹 ,突出皮肤表面 ,随后丘疹逐渐增大 ,变成灰白色或淡红色水疱 ,内含清亮的浆液 ,此时体温下降 ,若无继发感染 ,水疱液渐变混浊而成脓疱 ,几天内脓疱破裂 ,形成棕色痂块 ,脱落遗留一个红斑而痊愈。若继发化脓菌感染 ,对其不及时治疗 ,可引起败血死亡。2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典型病程和特异皮肤病灶确诊为羊痘…  相似文献   

6.
羊痘的诊治     
羊痘是羊的常发传染病之一,是由绵羊痘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以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黏膜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绵羊痘病程一般初为红斑、丘疹,后变为水泡,脓疱,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  相似文献   

7.
绵羊痘又名绵羊“天花”,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粘膜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绵羊痘病程一般初为红斑、丘疹,后变为水疱、脓疱,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1病原绵羊痘病毒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病毒核酸类型为DNA,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皮肤、粘膜的丘疹、脓疱以及痂皮内,病羊鼻分泌物内也含有病毒,发热期血液内也有病毒存在。病毒可于绵羊、山羊、犊牛等睾丸细胞和肾细胞以及幼仓鼠肾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病毒也可经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于…  相似文献   

8.
猪痘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痘俗称出天花,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皮肤和某些部位的粘膜发生痘疹。典型病例,痘开始时呈丘疹状,以后变为水疱,最后变成脓疱,脓疱干瘪结痂,脱落后痊愈。病死猪尸体及恢复期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特别是处于痘疮成熟期、痂期和脱痂期,传染力更大。因为病猪痂皮中含有大量病毒,  相似文献   

9.
<正>绵羊痘是严重危害绵羊生长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黏膜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绵羊痘病程一般初为红斑、丘疹,后变为水疱、脓疱,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主要流行于春季,由于气候冷暖异常、饲喂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原因,常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但是在  相似文献   

10.
绵羊痘又名绵羊“天花”,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粘膜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绵羊痘病程一般初为红斑、丘疹,后变为水疱、脓疱,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  相似文献   

11.
<正>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最为典型和比较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群众称之为"羊天花"。羊痘病毒是一种亲上皮性的病毒,故在病羊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性的痘疹为特征。典型的病例发病初期为丘疹,后变为水泡。接着变为脓胞,然后,干结成痂脱落痊愈。本病易感绵羊  相似文献   

12.
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丘疹,水疱疹.患了此病的羊只,在眼、唇、乳房等无毛和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红斑及丘疹.作者就一例羊痘病的诊治交流如下. 1 临床症状 病初羊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病羊体温升高,达到41~42.5℃,精神不振,呼吸困难,眼睑肿胀、流泪,并混有大量脓性黏液,鼻孔流出大量黄色鼻液,口腔流有浆性或黏性涎水.多数病羊的嘴唇、舌、眼睑、面颊、乳房、会阴、尾及肢内侧等处出现红斑,红斑逐渐发展成为球形或半球形丘疹.丘疹大小不等,触之坚实.随后丘疹逐渐变为水疱或脓疱,最终结痂脱落.严重者,丘疹相连成片,个别羊在颈部、腹部皮肤也可见到丘疹.  相似文献   

13.
<正> 1 临床症状1.1 羊传染性脓疱病症状患羊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呆立墙角,首先在唇、口角、鼻、眼睑等部位皮肤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绿豆大或黄豆大),以后逐渐变为丘疹或小结节,继而形成水疱或脓疱,不久水疱或脓疱破裂,破溃面被黄色或棕色渗出液覆盖,随后逐渐变为黑褐色痂垢。轻者痂垢逐渐扩大、变厚、干燥,1~10天内脱落,恢复正常,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出现水疱、脓疱、痂垢,并相互融合,波及整个唇连合及其周围部分。痂垢不断增厚,患部痂垢下肉芽组织增生,整个嘴唇肿大,呈桑椹状隆起,病程长达2~3周,最后由于不能采食而衰弱、死亡。有的头部无毛处,如眼脸、耳廓等处形成大面积痂垢,伴以组织增生,同时头的下部可能水肿。有的病变蔓延致口腔黏膜,可见黏膜潮红、增温,在嘴  相似文献   

14.
1养殖场的蚊媒病 1.1猪痘本病是由猪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发生于4-6周龄的仔猪及断奶仔猪,本病多见于夏秋季。患猪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萎顿,食欲不振,鼻、眼分泌物增多,无毛和毛少部位,如鼻吻、眼睑、腹部、四肢内侧、乳头等部位初出现红色小斑点,继而增大成突起的丘疹,随后形成痘疹或水疱、脓疱,最终结痂。  相似文献   

15.
绵羊痘又名绵羊天花,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黏膜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绵羊痘一般初为红疹、丘疹,后变为水疱、脓疱,最后结成痂,脱落而痊愈. 1病原 绵羊痘病毒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病毒属.病毒核酸类型为DNA,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皮肤、黏膜的丘疹、细胞以及痘皮内,病羊的分泌物内也含有病毒,发热期血液内也有病毒存在.病毒可于绵羊、山羊、犊牛等睾丸细胞和肾细胞以及幼仓鼠肾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病毒也可经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于发育的鸡胚内增殖.通常可于增殖细胞内产生包涵体.本病毒对直射阳光、高热较为敏感,碱性消毒药及常用的消毒剂均有效,2%石碳酸15min可灭活病毒,但耐干燥,干燥的痘痂皮中病毒可存活6~8周.  相似文献   

16.
1临床症状 1.1羊传染性脓疱病症状患羊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呆立墙角,首先在唇、口角、鼻、眼睑等部位皮肤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绿豆大或黄豆大),以后逐渐变为丘疹或小结节,继而形成水疱或脓疱,不久水疱或脓疱破裂,破溃面被黄色或棕色渗出液旋盖,随后逐渐变为黑褐色痂垢。轻者痂垢逐渐扩大、变厚、干燥,1—10d内脱落,恢复正常,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出现水疱、脓疱、痂垢,并相互融合,波及整个唇连合和其周围部分。  相似文献   

17.
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初,病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鼻、眼、尾内侧和嘴唇、阴门及乳头等处出现小红点,并迅速形成直径3~5 mm的硬圆丘疹.经6 d左右,丘疹增大,形成水疱.水疱经2~5 d后变成脓疱,一般持续2 d左右.最后脓疱干涸,变成黑褐色痂皮.绵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病,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症状 羊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给养羊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绵羊痘的潜伏期为4.12天,平均为6~8天。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结膜、眼睑红肿,呼吸和脉搏加快.鼻流黏液,食欲丧失,弓背站立。痘疹多长于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先出现红斑,后变成丘疹再逐渐形成水疱.最后变成脓疱,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逐渐干燥.形成痂皮.经2~3周痊愈。  相似文献   

19.
猪痘是由痘病毒科猪痘病毒属猪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仔猪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皮肤和某些部位的粘膜发生痘疹。发病过程中呈现规律病变,典型病例为痘疹,初为丘疹、次变为水疱、后变成脓疱、脓疱干结成痂、痂脱落后痊愈。笔者曾在临床中遇到两例恶性猪痘病,现将诊疗情况小结如下:1发病情况及症状1.1病例11999年6月26日,我县肖岭村肖某饲养的2头断奶仔猪发病求诊。临诊可见:病猪精神不振,伏卧于潮湿的舍内垫料上,体温分别为39.5℃和38.3℃。颈背部,躯干两侧,前肢、后腿上可见多量的脓疱疹…  相似文献   

20.
羊口疮防治     
1临床症状 病羊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口腔升温,齿龈红肿。眼周围、口角、上唇和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红斑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继而成为水疱、脓疱,其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1-2周后病情较轻的病部痂皮干燥、脱落,留下红斑;病情严重的,齿龈、舌面及颊部黏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继而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及痂垢,并互相融合,形成大面积痂垢。痂垢不断增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