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川西横断山河谷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河流干流多沿断层发育,地震频繁,间歇性抬升的新构造运动,某些地段岩层组合及构造面与坡体临空面配置关系不良,岩性松软,干湿季明显,降雨集中、量大,人为不合理活动。应保护好现有森林,处理好采育关系,沿岸营造防护林,优先治理滑坡、泥石流,轮歇地逐步定耕,现有耕地进行必要的土地加工。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攀西干热河谷区的小区试验,研究了6个银合欢品种在干热河谷区生长的适应性。并测定和比较了2年生银合欢林地和相应荒地的土壤剖面性状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供试品种1号、2号和4号生长好,生物量高,而3号、5号和6号未能渡过旱季而枯死;银合欢种植2年后,土壤剖面性状发生了明显演变,有机质含量,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相应的荒地土壤。  相似文献   

3.
雅安地区土壤侵蚀,在自然环境条件中,受地质地貌控制。地壤侵蚀具分带性和区域性特点:泥石流分布与断裂构造带一致;南部沟蚀、滑坡严重;北部面蚀、崩塌普遍。  相似文献   

4.
造林类型研究的实践性很强。本文通过图解的方式,直观地总结出针对渠江流域各种地貌类型的造林设计。围绕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目标功能,以小地形为依据,用点、线、带、网、片相结合的防护林结构和布局,体现因害设防的原则,形成将森林多种功能和效益纳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甘蓝型油菜(B.napus L.)早熟品种的移栽叶龄。结果表明:在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增育小、中壮苗在4-6片叶、根颈粗4-6mm,苗高14-20cm时移栽,产量极显著高于7~8叶的大壮苗,并且,小、中壮苗移栽容易达到越冬、春发稳长,有利于早熟、早收。  相似文献   

6.
1986—1989年在四川盐源果场对不同粗度的金冠、红星、富士苹果苗木定植后的生长结果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定植时的苗木粗度与定植后的树体生长量及单株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培育1.5cm以上茎粗的苹果苗木有利于加速生长,早成形,早开花结果,提高早期产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深丘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典型调查,充分揭示了该地区有关地貌和土地利用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在深丘地区具有普遍性,它为深丘地区制订农林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实施综合治理措施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用单人背腹式按摩采精法收集纯净的鸭精液。对不同稀释液(1%NaCl液、Lake液、pH 7.1Lake缓冲液BPSE和BNP—2)(精液:稀释液,v/v)稀释的鸭精液在不同温度(2—5℃、8—10℃和25℃)下的保存效果和以pH 7.1Lake缓冲液按不同稀释比例(1:1、1:2、1:3、1:4、1:5、1:6、1:7、1:8、1:9和1:10)稀释的鸭精液在2—5℃温度下的保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鸭精液液态保存的最适温度为2—5℃;以PH 7.1Lake缓冲液的稀释保存效果最佳;按1:2、1:3、1:4和1:5稀释比例稀释鸭精液均可取得良好的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9.
选用中国春、云南铁壳麦、西藏半野生小麦、新疆稻麦、斯卑尔脱小麦等品种,对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脆穗性状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脆穗性状传递关系不是单因子,并非表现为脆穗性对坚穗性为显性对隐性的简单传递关系;该性状可能受几对基因控制,且基因间存在互作效应。普通小麦脆穗性状的遗传系统很可能直接来源于其供体祖先种——四倍体小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联合方差和稳产性参数分析法研究了南充地区1986年麦/玉/薯地玉米间大豆配置方式中玉米、大豆、甘薯产量差异显著性、大豆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大豆以亩植6000株、玉:豆为2:2、双行玉米两边靠宽行各种一行比对照亩增大豆24.0kg,玉、豆、薯合计增产3.33%,亩产值高24.91元,效果最佳,且对玉米和甘薯均无明显影响。找出了适宣的早、中、晚熟大豆品种,提出了玉米间大豆品种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1.
阿克苏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比较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中,分别在南疆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区内的阿克苏河与渭干河流域(含上游拜城盆地)进行了早熟型和中晚熟型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的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两河流域一年两熟区域中以早熟品种邯5316、新冬20表现综合性状优良,而鲁麦23 表现面筋含量较高;在拜城盆地冷凉山区试验的中晚熟品种中以92-6A品种表现综合性状好。因而建议本区在发展种植优质小麦的结构调整中,将上述品种在相应的生态区域内加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干热河谷恢复植被与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实验栽培与应用基础研究,筛选出赤桉、柠檬桉、绢毛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新银合欢、木豆、山毛豆、车桑子及大翼豆等是适应干热生境和退化立地的造林树草种;营造的结构模式林具有改造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培肥土壤和满足农民能源需求的多项功能;并对造林技术中的整地、育苗、造林时间等关键技术作了总结与研究,使造林保存率提高到80%左右.该成果为干热河谷防护林建设提供了实用技术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圣水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圣水小流域为主体进行试验与示范,开展了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半山区综合治理模式———低山区模式、丘陵台地区模式和河谷平原区模式,同时提出了半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圣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控制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方面初见成效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半山区小流域开发建设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在半山区及其类似地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讨论了中国农区开发之始、几个主要农区的深开发、黄淮江湖的连片开发、海河流域的开发、其它农区的开发和农区开发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完好的灌溉系统、导致深开发的人工运河和农业技术是开发成功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在航片判读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河北省太行山区各种资源的平均资料,利用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将邢台县浆水镇51条适合建设高效林果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工程模式的小流域划分为9种类型,并提出了与其相应的林种和树种布局.结果表明,该类型的划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应用区内达到了资源的培植、保护和利用的统一,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澳洲坚果在贵州南亚热带的区域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南亚热区流域及气候条件将贵州32个热区县划分为12个小区,应用农业气候相似性原理,采用模糊优先选择比方法对澳洲坚果在12个小区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海拔800 m以下,赤水河流域500 m以下区域为适宜区;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800~1 000 m,赤水河500~800 m,乌江、锦江、阳河流域海拔500 m以下,都柳江海拔800 m以下的区域为次适宜区;其它区域为不适区。  相似文献   

18.
小兴安岭森林采伐对土壤侵蚀和河流泥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对土壤侵蚀及河流泥沙量的影响,选择带岭实验局具有代表性的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按其不同坡度及对土壤的破坏程度进行土壤侵蚀测定和调查;同时选择汤旺河下游干流的晨明站为河流泥沙量研究点,收集并分析了36a的泥沙资料,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皆伐后,采伐迹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其中,集材道、凋落物被破坏处及陡坡地段,土壤侵蚀较为严重。森林采伐可使一些局部地区的土壤侵蚀加剧,但就整个汤旺河流域,森林采伐还没有导致河流含沙量的明显增加。同时,森林植被的迅速更新,森林复被率的提高也对减少河流泥沙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嘉陵江,涪江和渠江3个水文站的沙量平衡计算表明,该区间河段的输沙模数明显增大。利用邻近地区输移比值,估算子该区段流流域的侵蚀模数,参照重庆市采用的土壤侵蚀模数综合值分析。认为川东平行岭谷区的重庆市用中等侵蚀程度评估水土流失程度过于保守。著者根据区间流域产沙量分析,并参照国家标准,认为重庆市用强度过于保守。著者根据区间流域产沙量分析,并参照国家标准,认为重庆市用强度侵蚀来评价土壤侵蚀是适宜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