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蔬菜瓜类枯萎病、蔓枯病都发生较重 ,并有日益加重趋势。由于两者症状有一定相似处给识别、防治带来难度 ,现简介如下 :1 症状与病原瓜类枯萎病苗株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幼苗受害 ,子叶变黄、暗绿色、无光泽。被害株初表观为底叶或植株一侧叶片边缘变黄 ,后萎蔫或变黄叶片不断增多、扩展 ,后整株枯死 ,主蔓 .发展成黄褐色的纵裂 ,纵切病茎可见维营束变黄枯色 ,有的病茎纵裂表面呈现白色或粉红色 :霉状物 ,有时病部溢出少量琥珀状胶物质。病原由美丽组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tra spp)引起 ,分生孢子呈镰刀状 ,具有生理专化性。瓜类…  相似文献   

2.
为害作物 :芝麻为害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 ,但以成株发病较多。病苗变褐枯死似猝倒病。成株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萎蔫 ,叶缘内卷 ,逐渐变褐干枯。严重病株茎基部红褐色 ,根部褐色 ,全株枯死。感病轻或较迟的植株 ,主要为半边根系和相应的茎杆一侧出现红褐色干枯条斑 ,受病一侧的叶片变黄萎蔫 ,故称“半边黄”。在潮湿的情况下 ,病部长出一层粉红色粘质粉状物 ,剖茎可见木质瘦小 ,早枯易裂 ,种子瘦瘪病原菌形态特征 :该菌仅侵染芝麻 ,病斑上粉红色霉层为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分生孢子有两种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透明 ,3~ 5个分隔 …  相似文献   

3.
大棚番茄根腐病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进绪 《植物医生》2005,18(6):12-13
1症状表现 番茄的根腐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根部,定植后即可发病.初发病时侧根和毛细根变褐(黑),根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或裂缝,根的表皮木栓化,又称"木栓病",严重的病根肿胀或变粗,随跟部病害的扩展,茎基部变成黑褐色以至腐烂,导致地上部分生长不良,下部叶片变黄干枯.发病初期病株中午萎蔫,早、晚可复原,但病情严重时不再复原,从茎基部枯烂严重,致全株枯死.因此,在生产上又习惯称为番茄"茎基腐病".  相似文献   

4.
西瓜蔓枯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硕 《植物医生》1996,9(3):9-9
西瓜蔓枯病及防治丰硕(湖北省洪湖市沙口农技站,433205)西瓜蔓枯病又叫黑腐病、斑点病、朽根病,危害叶片、茎蔓、果实等,以叶片受害最重。发病症状:片感病最初出现黑褐色小斑点,后逐渐变为直径为1~2厘米的病斑,病斑后期散生小黑点,病叶干枯时呈星状破裂...  相似文献   

5.
1症状识别 番茄青枯病发病初期仅个别枝上1张或几张叶色变淡,呈现局部萎垂,后扩展到整株,后期病叶变褐枯焦,病茎外部变化不明显,如剖开病茎基部木质部变褐色.该病始于茎基部,后延伸到枝条,枝条的髓部大多溃烂或中空,病茎横切面用手挤压,湿度大时有少量乳白色粘液溢出,这是该病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茎枯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茬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分生孢子释放高峰为4月26日至7月9日。分生孢子释放、萌发、侵染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孢子萌发需有芦笋组织液做营养激发,在清水中不萌发。病菌从侵入到形成新的分生孢子一个侵染周期在23—27℃为10—12天,17—22℃为15—20天。采笋田茎枯病发生发展经过扩展期(7月—8月上旬),盛发期(8月中旬—9月)两个阶段。雨日雨量是决定茎枯病消长流行的主导因素,降雨后5—7天田间即出现一次新侵染高峰,大雨或连阴雨后尤为明显,秋季早上植株结露有利茎枯病菌后期侵染。在化学防治上,日本产别腐烂(Befran)和国产复方多菌灵胶悬剂是防治芦笋茎枯病较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
芝麻病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芝麻是咸宁市的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5310hm^2,主要病害有芝麻茎点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青枯病、芝麻疫病等。1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1.1芝麻茎点枯病芝麻茎点枯病又称茎枯病、黑根疯等。主要为害芝麻茎杆、根部及幼苗。苗期发病,病苗地上部萎蔫枯死,根部变褐死亡。茎部受害后,病茎初呈黄褐色水渍状斑点,并迅速发展,变成环绕状斑点,至晚期病斑呈黑褐色,以后茎杆中空、容易折断。根部受害后,主根、支根逐渐变成褐色,根皮层内形成大量黑色菌核,致使根枯死。该病病菌以菌核在种子、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气流传播,主要从植株茎基部、根部及叶柄处侵入为害。  相似文献   

8.
泡桐苗木炭疽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全昌 《植物保护》1964,2(6):266-266
泡桐苗木炭疽病(Colletotrichum RawaRamii Miyabe),近年来为害严重,致使泡桐播种、育苗易遭损失。 一、症状:泡桐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大树仅在嫩梢及丛枝上发生。在幼苗期(2—4叶片)发病,开始叶片变暗绿色,而后倒伏死亡。苗木木质化后(6叶片以上),在茎部、叶柄、叶片出现病斑,以后逐渐变褐色扩大,组织凹陷,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状。分生孢子盘在寄主表皮下形成,而后突破表皮出现粉红色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飞散后,秋末在病斑处形成黑色小点。病害发生严重期,病斑连成片(或长带),引起苗木茎部干缩枯死。  相似文献   

9.
青椒疫病在植株苗期、成株期均可为害。苗期症状初期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幼苗呈黑褐色枯萎死亡。成株期叶片染病后,出现园形或近园形病斑(直径2~3厘米),边缘呈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染病从蒂部开始,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腐,温度大时表面长...  相似文献   

10.
1 症状识别 褐纹病只为害茄子,可为害茄子茎、叶、果实.叶片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或无轮纹,病部有许多小黑点.病部易破裂,下雨呈穿孔状.果实初生黄褐色或淡褐色不规则圆形斑,稍凹陷,扩大后变黑褐色,有明显轮纹,上生许多黑色小粒点.茎部多在基部,初呈淡褐色水渍状,继而糜烂,病部中间灰白色,边缘深褐色,上生许多小黑点.  相似文献   

11.
甘芳 《湖北植保》2002,(3):12-12
茄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 ,只危害茄子 ,发病后若防治不力可造成很大的损失 ,苗期发病造成缺株 ,结果期发病引起果腐。1 发病症状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均可受害。幼苗感病后 ,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到黑褐色梭形或椭圆形病斑 ,稍凹陷收缩。当病斑环绕茎周时 ,病部缢缩 ,幼苗猝倒死亡 ,大苗则形成立枯。成株期感病 ,叶片形成白色小斑点 ,以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病斑 ,边缘深褐色 ,中间浅黄色 ,其上着生许多小黑点 ,呈轮纹状排列或散生。茎部受感染出现溃疡病斑 ,病斑边缘深褐色 ,中央灰白色 ,上面密生小黑点 ,以后病部凹陷、干腐 ,皮层脱落 …  相似文献   

12.
茄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只为害茄子,全国各栽植区普遍发生。苗期为害造成缺株,严重时缺株率可达60%以上;果实发病引起果腐,一般可造成20%~30%的果腐,病果不能食用。茄褐纹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都可发生。幼苗感病,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收缩。当病斑环绕茎周时。病部缢缩,幼苗猝倒死亡,大苗形成立枯。成株期感病,叶片形成白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浅黄色,其上着生许多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或散生。茎受感染出现溃疡病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中…  相似文献   

13.
辣椒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辣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辣椒幼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水渍状软腐,上部呈暗绿色而猝到。叶片发病,病斑暗绿色,迅速扩大后,使叶片部分或大部分软腐,干燥后病斑变为淡褐色。茎部受害,成段软腐变褐,常易从病部折断。果实受害,病斑呈水渍状软腐,病斑干燥后变成淡褐色而枯缩脱落。暴发流行时短时间就可毁园。一、辣椒疫病发病概况辣椒是我县蔬菜的主栽品种,全县栽培面积5000多亩。近几年来,辣椒疫病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1990年受害面积20%左  相似文献   

14.
楼晓明  沈杰  楼兵干  李柱 《植物保护》2008,34(6):109-112
于2002-2005年连续3年观察了杭州龟甲冬青枝枯病的症状,该病害先在嫩枝枝条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斑点,后扩大成暗褐色的不规则形病斑。从发病部位分离培养出病原菌,根据其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的序列,鉴定为褐纹拟茎点霉[Phomopsis vexans (Sacc.et Syd.) Harter]。本文对该病害症状和病原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露地支架冬瓜在福建省上杭县栽培历史悠久。冬瓜枯萎病是冬瓜产区主要病害之一 ,呈逐年加重趋势 ,常年在 4~ 5月春雨至梅雨季节发病 ,给瓜农造成巨大损失。1 症状从幼苗到生长后期都能发病 ,以结瓜期最为严重。幼苗发病 ,幼茎基部变褐缢缩 ,后子叶萎蔫下垂。成株发病茎基部缢缩 ,后茎基纵裂 ,常流出胶状物 ,潮湿时病部长出粉红色霉状物。在发病初期 ,白天植株萎蔫 ,早晚恢复 ,叶色变淡 ,反复几天后植株萎蔫致死。有的在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条斑 ,叶片从下而上变黄干枯 ,横剖病茎 ,可见维管束变褐色。2 病原及为害规律病害由尖镰孢菌黄瓜专化…  相似文献   

16.
李鄂平 《植物医生》2003,16(3):14-15
近年来 ,不少地方到外地病疫区调运香蕉种苗 ,带进香蕉花叶心腐病的病苗 ,致使在部分蕉区发病扩展蔓延 ,发病蕉园病株率高达 30 % ,严重威胁香蕉生产。1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香蕉叶片上出现褪绿的黄色不连续条纹或纺锤体状圈斑 ,随着叶片的老熟 ,条纹或圈斑逐渐变成黄褐色至紫黑色 ,最后成枯纹或枯斑。发病严重的则心叶黄化、腐烂 ,病株出现叶缘卷曲或皱缩。病株假茎 (叶鞘 )上呈现小水渍状斑点 ,以后变黄褐色 ,再变深熏烟色至血红色 ,病部随后坏死腐烂 ,心叶腐烂即心腐。抽蕾期发病的植株 ,果轴或花苞出现黄色条纹圈斑 ,果实出现黑斑点 ,发育…  相似文献   

17.
孙书静 《植物医生》2003,16(1):25-25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 ,严重影响芦笋高产、稳产。生产上 ,如何防治芦笋茎枯病 ,对提高产量、增加笋农经济收入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芦笋茎枯病提出综合防治对策。1 病因芦笋茎枯病由天冬茎点霉菌寄生引起 ,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温度达到 5℃时 ,病菌开始活动 ,15℃时散出孢子 ,侵染刚萌发的芦笋。其发病适温为 2 0~ 30℃ ,最适 2 4℃。分生孢子器随雨水滴溅或空气传播进行再侵染。其发病原因主要与种子品种、气候、土壤、施肥以及栽培方式等因素有关。2 防治对策在防治对策上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7月泰来县托力河乡发现一种为害小麦的新病害 ,经有关专家鉴定 ,此病为小麦黑颖病 (颖枯病 )。这种病害在我县大面积发生实属罕见。小麦黑颖病 (颖枯病 )症状 :病株叶片枯萎 ,穗部护颖上和部分病株的茎秆上有黑褐色病班 ,病穗的籽粒只有一层种皮 ,即不灌浆不结实 (此时健株已蜡熟 )。多数患病植株从茎基部又生出分蘖 ,但不能抽穗结实。将病部组织经培养基培养 ,颖壳及病粒的周围有乳黄色菌脓 ,同时病部生有白色菌丝。通过镜检乳黄色菌脓为细菌 (黄单胞杆菌 ) ,白色菌丝为大量的交链孢属和部分长蠕孢属的分生孢子 ,因此鉴定细菌侵染为…  相似文献   

19.
龙梦玲 《广西植保》2007,20(4):24-25
玉米茎腐病主要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该病在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到腊熟期症状明显,发病从始见病叶到全株显症一般需7d左右,最快的仅3d,受害植株根茎内部组织腐烂坏死,中部表现有青枯(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并迅速枯死,叶片呈灰色)、黄枯(叶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逐渐变黄枯死)或青黄枯3种类型。玉米茎腐病20世纪初就有报道,是世界上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1],美国、加拿大、印度和南斯拉夫等国家发生较重[2]。自70年代以来,玉米茎腐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相继发生,并已成为玉米生产上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外对玉米茎…  相似文献   

20.
百合枯萎病又称茎腐病 ,半知菌类真菌是百合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染病株初期表现生长缓慢 ,下部叶片发黄失去光泽 ,后症状渐向上扩展 ,最后全株叶片萎蔫下垂 ,变褐后枯死。此外 ,尖镰孢菌百合专化型还可侵染鳞茎外皮基部 ,基盘上出现褐色坏死或腐烂 ,造成鳞片散落。从病鳞茎长出的植株叶片发黄或变紫 ,花茎少且小 ,鳞茎没有全部烂掉时就裂开 ,引起鳞茎腐烂后枯死。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在鳞茎内或以菌丝体及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该病常与百合其他地下根腐、鳞片腐等同时发生 ,带病鳞茎和污染的土壤是该病主要侵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