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叶藤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藤黄科藤黄属植物大叶藤黄(Garcinia xanthochym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以及MCI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藤黄提取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1,4,5,6-Tetrahydroxy-7,8-diprenylxanthone(1)、1,7-二羟基(咄)酮(2)、Isogarciniaxanthone E (3)、1,4,5,6-Tetrahydroxy-7-prenylxanthone (4)、Subelliptenone G(5)、1,4,6-Trihydroxy-5-methoxy-7-prenylxanthone (6)、Carpachromene(7)、6-Prenylapigenin(8)、达玛烯二醇Ⅱ(9)、3-Epicabraleadiol (10).[结论]该试验分离鉴定的化合物7、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结合波谱法鉴定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的化学成分结构。结果从番茄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酸、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尿嘧啶、番茄碱苷、番茄碱-3-O-β-D-吡喃葡萄糖、蜀羊泉碱-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半乳糖苷、白英素B、蜀羊泉碱苷、槲皮素、α-菠甾醇、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芦丁,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乌拉尔甘草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法,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自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叶中分离得到10余种化合物,就其含量较高的组分Ⅳ和组分Ⅴ,经光谱(UV、FB—MS、′H_NMR)分析,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醇-3-O-阿拉伯糖-鼠李糖甙(Ⅳ)和3,4′,5-三羟基-3′-甲氧基二氢黄酮醇-7-O-葡萄糖甙(Ⅴ),是两种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狭叶山胡椒叶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永修产的狭叶山胡椒 Lindera anguslifoli Cheng 鲜叶经常压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精油XL(悬浮油)和 LA(萃取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别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55个化学成分。从精油 XL 中鉴定出30个化学成分,为该精油含量的87.92%.从精油 LA 中鉴定出43个化学成分,为该精油含量的76.75%.精油 XL 和 LA 都含主要化学成分罗勒烯、月桂烯和β-榄香烯.根据狭叶山胡椒叶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两个类型:Ⅰ.主要含香叶醇、香草醇和桉叶醇.Ⅱ.主要含罗勒烯、月桂烯、β-榄香烯和其它化学成分.这个化学类型属首次报道.本结果不足以作为划分种以下分类群的依据,但可为寻找新的精油资源之参考,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精油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贯叶连翘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贯叶连翘是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它作为镇静剂、抗炎药、抗抑郁、抗肿瘤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贯叶连翘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总结其药理作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贯叶连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不同产地草果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云南省不同产地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tre)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种属鉴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了云南省4个不同产地(元阳小新乡、上新城乡,蒙自冷泉镇,文山州马关大篾厂乡)草果叶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从4种草果叶中共分离鉴定了61个化合物。其中9,12,15十-八碳三烯-1醇-的含量最高超过20%。其次,桉叶油醇和棕榈酸含量均超过10%。[结论]草果叶挥发油中组成丰富,可进一步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太白七药红毛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太白七药红毛七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毛七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9个纯品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Ⅰ)、α-菠菜甾醇(Ⅱ)、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Ⅲ)、β-豆甾醇(Ⅳ)、16α,23,28-三羟基-齐墩果-12-烯-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Ⅴ)、16α-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Ⅵ)、常春藤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Ⅶ)、葳严仙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Ⅷ)、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Ⅸ);化合物Ⅰ、Ⅱ、Ⅲ、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研究太白七药红毛七的化学成分,为太白山产红毛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海蒿子脂溶性物质的抗食物腐败菌活性。[方法]采用圆形纸片法,对海蒿子脂溶性物质及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的不同洗脱组分进行抗食物腐败菌试验。[结果]海蒿子粗脂对大肠杆菌和假单胞杆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0和1.5 mm;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海蒿子粗脂不敏感。苯洗脱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抑菌圈均为1.0 mm;苯洗脱组分对大肠杆菌和假单胞杆菌无抑菌活性;石油醚洗脱组分对4种腐败菌亦无抑菌活性;乙醇洗脱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假单胞杆菌的抑菌圈分别为3.0、4.5、4.0和2.5 mm,空白对照组均无抑菌活性。[结论]海蒿子乙醇洗脱组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多数海藻脂溶性物质的抗菌活性主要体现在其强极性脂成分上。 相似文献
13.
竹笋形态发育构建过程中解剖结构及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笋生长点具有典型的原套原体结构,原套原体向外突起产生箨原基和腋芽原基,并逐渐发育为箨和腋芽。亚顶端分生组织区的髓分生组织区发育成髓腔;周围分生组织分化出表皮、皮层、内皮层以及分布在基本组织中的维管束,最后发育成秆壁;周围分生组织的形成层向髓层弯曲,分化出节隔维管束,并进一步发育成节隔。在竹笋发育成竹的过程中,居间分生组织仍保留旺盛的分生能力,通过持续的横向分裂,促进植株的高生长,直至嫩竹形成。毛竹笋期的纤维素、木素和多戊糖的相对含量均较低,在竹笋发育过程中,纤维素增长最快,多戊糖次之,木素增加最慢;笋期的苯醇抽提物含量较高,但随着笋龄的增长,其含量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运用溶剂萃取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曲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对铜藻中岩藻黄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高提取率可为0.72 mg/g,相对应的提取条件为温度70℃,时间127 min,液料比68.3 m L/g。正交试验(0.71 mg/g)与响应曲面试验(0.72 mg/g)所得出的最佳条件接近。铜藻中含有一定量的岩藻黄质,试验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以为岩藻黄质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羊栖菜多酚氧化酶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羊栖菜(Sargassumfusiforme)多酚氧化酶(PPO)进行浸提和硫酸铵分级盐析粗提,并测定了酶的特性.结果表明:在供试反应体系中,当邻苯二酚量为0.3-1.2mL时,酶活力呈直线增长,底物含量太高会产生抑制作用,当底物含量∶酶含量=2∶1时,酶活力表现最高;其酶活力的最适温度为40-45℃,在35-60℃范围内酶均能保持较高的活力,但超过60℃时,其活力则迅速下降;在50-100℃下水浴处理1h,酶活力丧失50%-75%;酶活力的适宜pH相对偏碱,在pH9.1时表现为一个活力高峰,在pH11.0和12.0时酶活力仍很高.提取的羊栖菜多酚氧化酶,存在不同特性的同功酶.5种供试抑制剂对该酶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NaHSO3和L-半胱氨酸的抑制作用最强,在浓度为50μmol·L-1时,抑制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马尾藻Sargassum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组成及结构,以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粗品为原料,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对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粗品(F)及纯化后的两个组分(F0、F1)进行了单糖组成分析,同时利用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了F0及F1的多糖结构。结果表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糖衍生物的分离效果良好,F、F0、F1均含有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红外光谱分析显示,F和F0的硫酸基主要连接于岩藻糖的C2和C3位置。本研究结果可为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鼠尾藻多糖微波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正交试验法确定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在对鼠尾藻多糖进行蛋白质的去除和脱色等处理后,用红外光谱检测其主要组成成分。[结果]优化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时间8 min、微波功率540 W、料液比1∶30(g/ml)、超声时间3 min,此时鼠尾藻多糖得率为6.5%;经红外光谱检测认定鼠尾藻多糖的主要组成成分为吡喃糖(单糖)。[结论]微波提取法提取鼠尾藻多糖,方法可行,工艺简单,得率理想。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