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对区域内农民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几个玉米新品种,依据各自品种特点特性的要求,采取一组重复并高密度和低密度分开种植的方式,通过在同一地点、同一种植小区面积、同一技术管理种植模式的种植,综合不同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和对高、低不同密度的品种用不同的对比品种的考种、实收等对比试验结果,找到适合区域气候特点和土壤特性的玉米新品种。通过这个试验,发现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各有三个品种在今年高温、多雨的条件下表现较好。通过试验为农民种植玉米选购玉米品种提供参考,避免因盲目选择品种造成不必要损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对辽东地区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测定时期、同一耕层深度下,宽窄行种植模式土壤含水量高于对照常规种植模式;玉米产量比对照增加1.22%,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高0.22 kg/hm2·mm。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同一生态条件下,密度如何影响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而影响产量,获知不同玉米品种在同一生态条件下良好生长并达到高产优质效果的密度,为今后关岭玉米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因子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同一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玉米产量表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差异达极限著水平。玉米品种郑单958对温度、光照、降水变化敏感,持续高温、光照不足、严重干旱影响其产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个玉米新品种在同一栽培管理条件下的集中展示,综合分析各品种的产量、抗病性、抗倒性等性状,观察各玉米新品种在阜阳市颍州区的高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从中筛选出最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8个玉米品种不同播期对粗缩病抗性的试验,摸清了玉米粗缩病在春玉米上的发病规律,筛选出了适合我市种植的春玉米抗耐粗缩病品种,总结出不同播期间同一品种的发病程度,通过示范种植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同一栽培管理条件下,通过对20个不同玉米品种的对比试验,从中选出产量高、品质好、生育期适中的品种,以解决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品种退化、混杂、产量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陕北黄龙、洛川二县四镇6个行政村及关中道泾阳、兴平和陈仓三县四镇5个行政村2年的实际调查,针对同一玉米品种同一地区、不同品种同一地区异形穗发生率不同的实际,分析归纳出2016年、2017年玉米异形穗在陕北和关中道的发生是内外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有些品种稳定性不高或对高温、个别农药敏感,即在特殊气象条件下的偶发产物,并针对发病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和田间杂草严重影响我国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培育具有抗虫、耐除草剂等复合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成为转基因玉米育种的一个趋势.将cry1Ab、cry1F和cp4epsps构建在同一载体上并利用农杆菌转化到玉米Hi-Ⅱ中,通过与玉米自交系郑58进行回交转育,获得了具有郑58遗传背景并兼具抗虫和耐除草剂性状...  相似文献   

10.
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作物磷素吸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套作模式下玉米和大豆对土壤磷素吸收利用机制,为优化套作体系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盆栽试验,比较了玉米/大豆套作(M/S)、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3种栽培模式在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施氮磷钾肥(NPK)3种施肥处理下的作物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作物吸磷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间的差异。【结果】同一施肥处理下套作玉米和套作大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同一栽培模式下,施磷显著提高了收获期玉米地上部生物量,而对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影响不大。同一施肥处理下,成熟期单株玉米吸磷量均表现出套作显著高于单作,同一栽培模式下,玉米成熟期各施肥处理玉米吸磷量均表现为NPK>NK>CK。同一施肥处理下,成熟期单株大豆吸磷量均表现出套作显著高于单作,同一栽培模式下,各施肥处理间单株大豆吸磷量均以NK处理最低。玉米收获时,同一栽培模式下,施磷提高了玉米根际土速效磷、大豆根际土速效磷含量;所有栽培模式及施肥处理中的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以单作玉米施磷处理最高。大豆收获时,所有栽培模式及施肥处理中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以套作大豆施磷处理最高,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以单作大豆施磷处理最高。【结论】相同土地面积内,套作玉米和套作大豆与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相比,能显著提高单株玉米和单株大豆的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