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养蜂生涯四个载潜心钻研获殊荣他,名叫廖大昆,今年67岁,湖北省枝城市水利局退休干部,中国养蜂学会会员,湖北省养蜂协会第三届理事会顾问。他从事养蜂技术研究四十余载,连创出色成绩。廖大昆从1%1年开始养蜂,从此便与养蜂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56年起在宜...  相似文献   

2.
荆楚养蜂第一家──赵溶养强蜂夺高产的经验介绍湖北省当阳市的养蜂佼佼者,今年40岁的赵溶师傅,出身于养蜂世家。他专业养蜂25年以来,以强群为本,精湛的饲养技术、较高的效益、对徒弟、蜂友真诚的帮助,誉满荆楚大地。1993年他养蜂70群,纯利3万元;199...  相似文献   

3.
蜜蜂趣闻轶事三则养蜂百年子孙二百俄罗斯高加索伊帕托沃地区有一对百岁养蜂老夫妻。丈夫叫卡扎罗夫,现年119岁;他从19岁正式开始养蜂,至今整100年。妻子叫恰娃,115岁。21岁嫁给卡扎罗夫后一直帮助丈夫养蜂,是蜂场好帮手,丈夫外出时则由她一人带孩子们...  相似文献   

4.
六十载养蜂,其乐融融记82岁养蜂老人叶振庭曾经养蜂60余年,现已82岁的叶振庭老人面色红润,声音宏亮,身体健康。他常骑自行车回20里外的老家,当天打来回;牙齿大部分完好,还能有滋有味地吃花生米呢:“我的身体好,全得益于养蜂啊!”叶老常这样说。叶振庭老...  相似文献   

5.
科学养蜂使他走上了富裕路王力军是黑龙江省兰西县远大乡的蜂农,今年35岁。他养蜂10年,由于肯学习,管理蜂群精心,近五年来每年的养蜂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去年他家建起了全村一流的新房,购置了一台四轮拖拉机,骑上了摩托车,房内彩电等家用电器俱全,养蜂使王力...  相似文献   

6.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  相似文献   

7.
89岁高龄的叶振庭是养蜂专家,63岁的独生子叶科良是蜂疗专家,他们俩虽已进入老年人行列,但他们还在发挥余热,为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毕生。近90高龄的叶老,自1928年在保定兴业养蜂学校毕业后,养蜂至今已70余年。特别是从1956年受聘于河北农大后,他一方面从事养蜂教师工作,一方面搞教学、科研,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养蜂专业人才。在工作中他不断总结经验,撰写了《蜜蜂饲养技术》《大小蜂螨防治》等50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1980年他又创造了塑料王台碗、巢门饲器等蜂具,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誉,日本,丹麦等外国…  相似文献   

8.
生活俭朴,也遭非议60多岁的柳师傅,在80年代初,由于养蜂技术过硬,银行存款己有5位数了。他用养蜂的收入替大儿子买汽车跑运输,家里修造了新房。小儿子跟他,子承父业养蜂。现在他自己一车蜂,小儿子一车蜂,年年收入很好。可是柳师傅的生活却很俭朴,穿的一条裤...  相似文献   

9.
谭健生 《蜜蜂杂志》2005,25(11):42-42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乔师傅很爱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钻研养蜂技术,更可贵的是他能无私地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别人,让蜂友们少走弯路,增加效益。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曾经在《蜜蜂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过数篇文章。他蜂养好了,经济收入高了,可他却忘不了那些养不好蜂,年年见不到效益,已经失去养蜂信心的蜂友,…  相似文献   

10.
威虎山下养蜂人──访养蜂专业户付炳林百花盛开的季节,我驱车去杨子荣战斗过的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威虎山下夹皮沟林场,特意访问了养蜂专业户付炳林。他,大高个儿,虎背熊腰,红脸膛,说话声如钟,走路“登登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40岁左右的青壮年呢,其实,他已...  相似文献   

11.
身残志不残──记倔强的无臂养蜂员罗祝宁在我省习水、官店一带,有一位几乎无人不知的无臂养蜂员,人们都赞叹他那坚定的事业心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拼搏精神。他是四川省江津地区社会福利院的一位残疾人,名叫罗祝宁约50多岁,头发花白,高大个头,身体壮实。由于一次事故...  相似文献   

12.
文铭 《中国蜂业》2009,60(10):43-43
8月25日,记者在吉林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采访了年近50岁的杨明福。他养蜂28年,自幼对神奇蜜蜂产生浓厚兴趣,已过不惑之年,杨明福回首自己的养蜂生涯,有太多的艰辛,但更多的是可贵的经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1990年,在参加辽宁省养蜂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我有幸又见到了辽北养蜂研究会理事长张功勋同志,他虽年近七旬,但身体仍然健壮。老张已有40年养蜂史,为养蜂事业奋斗一生。1951年31岁的张功勋毅然辞去教师职务,开始踏上养蜂的征途,40年来虽然历尽坎坷,但他始终没忘记养蜂。1953年蜂群归集体,他先后为生产队、公社、园艺场养蜂30年,蜂场都由他一手筹建。1965年,他为  相似文献   

14.
杨玉华 《蜜蜂杂志》2020,40(3):I0006-I0007
49岁的陈吉林,在虎林从事养蜂生产已经20多年了。1990年刚满18岁的他,为了讨生活,从四川老家投亲靠友来到虎林。先是到处打工,干了几年也一事无成。1998年在大家的劝说之下,他开始跟随姐夫学习养蜂。学会养蜂后他自建了一个自己的蜂场,一干就是20多年。  相似文献   

15.
酿造甘甜的人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威虎山脚下夹皮沟林场的北部密林中,有一位养蜂专业户,名叫魏苏,今年60岁,他养蜂已有31年的历史了。31年来,他的养蜂场共生产蜂蜜6万2千克,生产蜂王浆200千克,为人们提供了又纯又浓的甘甜老魏连小学都没读过,但他很有毅...  相似文献   

16.
蜜蜂王国耕耘人──记荆门市养蜂协会会员向阳屈指算来,向阳已有21年的养蜂历史了,几多辛劳,几多酸苦,但酸苦过后是甜蜜,辛劳换来的是幸福。今年45岁的向师傅从1970年迷上养蜂后,即订阅了大量科技书籍。特别是《蜜蜂杂志》使他获得了宝贵经验,并创下可贵的...  相似文献   

17.
<正>47岁的吴伦绪,是重庆市南川区德隆乡茶树村农民。因患强直性脊椎炎而直不起腰,虽然身体有残疾,但他是一个要强的人,不愿靠别人的施舍和照顾过日子。一天,他得到了一条养蜂致富信息。他想,自己年轻时就懂得一些养蜂的知识,为什么现在不发展养蜂产业呢?在亲朋好友的鼓励支持下,2007年,他又开始养蜂。他因地制宜,开展适度规模饲养。经  相似文献   

18.
笔下的主人公叶俊,本是一位有着35年军龄、今年68岁的老军人,他于1980年卸任沈阳军区驻辽西某分部原第六十一野战医院政治处主任。令人想不到的是,18年后的他,竟半路出家,成为军内外颇有名气的“养蜂老军人”。对于养蜂,叶俊并不陌生。离休前的一个偶然机...  相似文献   

19.
陈永耀 《中国蜂业》2006,57(7):36-36
2004年11月,在武昌举行的《海峡两岸第四届蜜蜂生物学研讨会》上,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登上讲坛,宣读他的论文《大陆20世纪初至50年代养蜂出版物调查》,博得了参会代表的阵阵掌声。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养蜂学会会员、湖北省养蜂学会顾问、宜都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宜都市水利局退休干部——廖大昆。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清水河县杨家窑乡养蜂专业户甄虎元,是个远近闻名的双万元户,他今年31岁,1975年6月跟朱小平师傅学习养蜂技术,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学习、掌握了防治蜂螨、培育适龄越冬蜂、造脾和养王等养蜂技术。1980年他花1,500元买了杨家窑大队蜂场的50群蜂和蜂具,办起了家庭养蜂场,走上了专业养蜂之路。由于他认真总结经验,蜂场越办越好,收入年年增加,1982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