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18年4月3~7日出现了极端寒潮降温天气,河北省中南部正值果树开花期,罕见的低温冻害给林果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气象资料和果树生长发育信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2018年河北省中南部春季极端天气对林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树低温冻害由气温波动大、降温剧烈和持续低温、降水湿冷、风速较大且持续时间长、地温偏低等要素的交互叠加造成; 2018年3月气温异常偏高,果树花期提前,增加了果树冻害的风险。采用线性气候倾向分析,历年4月上旬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3℃/10 a,气候变暖,春季低温出现易发生冻害。结合实地灾情调查,提出了果树花期防御低温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8年4月3~7日出现了极端寒潮降温天气,河北省中南部正值果树开花期,罕见的低温冻害给林果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气象资料和果树生长发育信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2018年河北省中南部春季极端天气对林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树低温冻害由气温波动大、降温剧烈和持续低温、降水湿冷、风速较大且持续时间长、地温偏低等要素的交互叠加造成; 2018年3月气温异常偏高,果树花期提前,增加了果树冻害的风险。采用线性气候倾向分析,历年4月上旬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3℃/10 a,气候变暖,春季低温出现易发生冻害。结合实地灾情调查,提出了果树花期防御低温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2015—2016年福建省冬季平均气温正常,极端气温偏低;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偏少,大部县市为明显到异常偏少。2016年1月出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强冷空气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超过历史同期最低值,寒冻害属历年第2位,仅比1999—2000年冬季寒冻害轻;中南部连续2次暴雨过程历史罕见,降水量属历年第1位。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低温阴雨寡照、暴雨和寒冻害3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寒冻害。  相似文献   

4.
去冬今春气温变化异常.冬季出现了50年不遇的低温天气,且持续时间长,早春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因此,造成了果树的严重冻害.今年推广的抗寒优质大苹果"寒富"的越冬情况如何?我们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对1月平均气温-10°C线以北地区的辽宁省中北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函调,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冻害发生的原因小麦冻害发生的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和低温冻害。1.冬季冻害。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冬季冻害发生的天气因素是寒潮,即冷空气大规模侵入使温度下降10摄℃以上,最低温度在5℃度以下的灾害天气。寒潮发生冻害的程度又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极端最低气  相似文献   

6.
<正> 一、小麦冻害类型小麦冻害是指零度以下低温使小麦的细胞组织因冰冻而受害。受害小麦一般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在该县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又叫倒春寒)和低温冷害三种类型。1、冬季冻害指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到来降温引起的冻害。2、春季冻害指小麦在返青至拔节时期,因寒潮来临降温发生的霜冻危害。根据发生冻害的早晚又可分为早春冻害和春末晚霜冻害,我县早春冻害发生较为频繁,且程度重,多发生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随州市新站与老站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对比分析发现:新站与旧站气温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趋势是新站较老站偏低,其中低温(平均、极端)明显偏低,尤其是极端低温异常偏低,其次是平均气温,高温(平均、极端)偏低最小。同时对新站与老站气温差异的稳定性、置信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廊坊北部1980-2013年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易发生冻害时期的平均气温、极端气温、负积温和温度波动的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廊坊北部麦区越冬前和越冬期的平均气温、极端气温、负积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越冬期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上升明显;越冬期最大降温幅度逐年变化幅度较大,但近34a来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廊坊北部1980-2013年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易发生冻害时期的平均气温、极端气温、负积温和温度波动的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廊坊北部麦区越冬前和越冬期的平均气温、极端气温、负积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越冬期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上升明显;越冬期最大降温幅度逐年变化幅度较大,但近34a来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小麦冻害的类型小麦冻害是指从越冬休眠到早春萌动受较长时期0℃以下低温或剧烈变温造成的伤害。多年来,根据小麦冻害发生时期和发生特点,将其分为4类:初冬温度骤降型、冬季长寒型或越冬交替冻融型、早春温度骤降型和春末晚霜型。(一)初冬温度骤降型入冬前后,小麦越冬前或越冬初(11—12月),由于气温骤降,导致小麦受冻。此类冻害主要是由于幼苗未经抗寒性锻炼,抗冻能力较差,突然遭遇日平均气温骤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10℃以下的天气,那些苗质弱、整地质量差、土壤空隙大及缺墒的麦田叶片迅速青枯,早播旺苗可冻伤幼苗生长锥。  相似文献   

11.
采用蓝田国家气象观测站1960-2020年春节核桃萌芽—开花期历史观测资料,以及历年春季低温冻害调查资料,根据冻害气象指标,统计得出冻害主要发生时段集中在3月20日至4月30日,轻度冻害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而中、重度冻害在4月上旬发生频率最高。利用线性回归及相关分析法对1960-2020年蓝田核桃萌芽、开花期的气温做趋势分析,得知萌芽期和开花期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上升趋势较为显著。利用MK、MTT和累计距平方法对核桃冻害期平均气温做突变检验,得出核桃萌芽期和开花期平均气温分别在1999年、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冻害发生风险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冬小麦越冬冻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北省10站点34年的气象资料,采用越冬冻害因子权重法分析了冬小麦越冬冻害发生风险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南部的邯郸、邢台南部一带为冻害发生风险低值区,河北冬麦区北部偏东的廊坊、沧州一带为高值区,保定、石家庄、衡水等河北平原中部地区为中值区,20世纪80年代冻害发生风险最高,70年代次之,90年代及2000年以后冻害发生风险依次降低。20世纪80年代以后所选的全部站点其冻害发生风险的线性趋势都呈下降态势。各地34年中越冬期负积温、极端最低温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黑龙港区中度以上越冬冻害发生的风险概率明显高于山前平原区。山前平原区冬小麦发生重度冻害的平均风险概率为4年1遇,黑龙港区为3年1遇;2个生态类型区冬小麦发生极重度冻害的平均风险概率约10年1遇。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药剂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枝条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秋季落叶前2周进行水杨酸(SA)0.5,1.0,2.0 mmol/L,腐胺(Put)1.0,5.0,10.0 mmol/L,亚精胺(Spd)0.5,1.0,2.0 mmol/L等3个药剂、9个不同处理,取样后在人工低温处理条件下分析库尔勒香梨的抗冻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脯氨酸、MDA、SOD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4.1%,可作为库尔勒香梨主要的抗寒性鉴定指标,其中,相对电导率贡献率为71.6%,可单独作为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的鉴定指标。3种药剂处理后枝条的抗冻强弱顺序为1.0 mmol/L SA〉2.0 mmol/L SA〉5.0 mmol/L Put〉1.0 mmol/L Spd〉0.5 mmol/L Spd〉对照。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于果实采收后喷施浓度1.0-2.0 mmol/L的水杨酸,以提高库尔勒香梨在越冬期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吉林省延边地区1949~2010年苹果梨产量资料、延边苹果梨主产区建站以来的气象资料,采用主分量分析、相关系数计算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吉林省延边冬季冻害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可以作为苹果梨冬季冻害临界温度。据此临界温度,利用冬季(12~2月)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8℃的持续日数、极端最低气温、最大降温幅度及有害积寒作为苹果梨冬季冻害致灾因子,采用主分量叠加各致灾因子的方法得出了苹果梨冬季综合冻害指数。以综合冻害指数为基础,将冬季苹果梨冻害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严重4个等级。  相似文献   

15.
山西北部仁(肉)用杏花期冻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同市阳高县气象局1972-2012年4-5月气象资料及2001-2012年杏树花期物候资料,采用气象统计和灾害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等级杏树花期冻害的指标、花期冻害指数进行年代际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花期冻害日数、幼果期冻害日数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冻害指数也呈下降趋势.近年来,花期冻害突出表现在对始花期的冻害几率大,盛花期出现重度冻害的几率很少,而幼果期出现重度冻害的频次虽少,但一旦出现冻害,大多数为重度冻害.通过此研究,旨在为仁(肉)用杏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高仁(肉)用的品质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仁(肉)用杏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洛川苹果花期冻害气候特征及人工防霜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学学报》2015,5(11):109-112
为了科学认识低温冻害对洛川苹果的影响,降低苹果花期冻害损失,提高苹果种植效益,笔者利用洛川县1955—2014 年的气候资料,对照苹果花期冻害指标,分析了洛川苹果花期冻害气候特征,对采用的防霜措施进行了探讨。结论表明:洛川县1955—2014 年苹果花期冻害基本上3 年1 遇,严重灾害7~8 年1 遇。出现时段主要集中在4 月6 日—18 日,出现次数占总次数的93%,以影响花蕾为主。轻霜冻出现次数约占霜冻总数2/3,2000 年以后,由于气候变暖,冻害天气出现次数增多,降温幅度大加之花期提前,造成的损失较重。在轻冻害天气过程中,采用单一防霜方法,均能保证不出现冻害,但在严重冻害出现时,由于天气复杂,导致防霜效果降低,宜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霜。  相似文献   

17.
王荣英  李春强  吴雁  李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10-5312,5316
基于1981~2010年衡水11个县市的气象资料和同期的果树冻害观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衡水市果树冻害可能发生时段的气候变化,以及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冻害类型的发生规律及变化趋势,得出冻害发生的初步判定条件;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不稳定性增加,果树遭遇晚秋初冬冻害和晚霜冻害的风险上升,而越冬冻害的发生率在下降;晚秋初冬冻害的发生程度受日平均气温下降幅度的影响较大;越冬冻害、晚霜冻害的发生程度与极端最低气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英吉沙国家一般气象站2001—2019年的基本气象资料及巴旦姆物候期观测资料和冻害调查资料,采用花芽受冻率及产量分析,结合相关气象要素的数理统计方法,对英吉沙巴旦姆越冬期间导致花芽冻害的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英吉沙,冬季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日数、最低地表温度、冻土深度对巴旦姆花芽受冻造成影响较大,最大积雪深度及积雪持续日数的长短、冬季降水量的影响不太明显。其中当最低气温为-23℃~-18℃,其持续日数的长短、地表最低温度是导致英吉沙巴旦姆在越冬期间花芽受冻最严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不同受冻程度核桃嫁接苗相关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绿岭’核桃嫁接苗的抗寒性,以1年生‘绿岭’核桃嫁接苗为试材,采用受冻指数法研究了冬季自然条件下不同受冻程度苗木主干的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相对电导率及其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受冻指数与束缚水/自由水的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96 52,休眠期‘绿岭’核桃嫁接...  相似文献   

20.
柿属植物3种及栽培柿17个品种的抗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电解质渗出率法和示差热分析法(DTA)测定了柿属植物(Diospyros)3个种及栽培柿(D.kaki)17个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柿属植物种间抗寒性存在着很大差异。而栽培柿品种间抗性差异不大,供试材料中,君迁子D.lotus最为抗寒,其中D.lotus♂的抗寒性为-29.1℃,D.lotus♀的为-28.6℃,其次为栽培柿D.kaki,供试17个品种的抗寒性范围在-21.0--27.0℃之间;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的台东豆柿D.taitoensis最不抗寒,仅耐-16.5℃低温。降温速度对于树体冻害影响极大,若气温降至某一低,则到达该温值所用时间越长,树体受低温伤害越重,低温驯化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柿品种的抗寒性,此外,供试材料抗寒性的强弱与其是否为甜或涩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