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认为制约二龄蝎蜕皮主要有七个因素。   一、温湿度不适合。二龄蝎蜕皮过程需 2个小时左右。在第二个小时内如果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都会影响二龄蝎的蜕皮,温度过高时会使水份挥发加快,使蝎子正在脱下的旧皮或者是将要蜕下的旧皮变硬,造成正在蜕皮的二龄蝎死亡。使将要蜕皮的二龄蝎乱跑乱窜,相互攻击,相互残害。温度或湿度过低时二龄蝎便不能蜕皮。最适宜二龄蝎蜕皮的温度应是 33摄氏度,湿度是 70%。   二、光照的影响。光照能促进蝎子的新陈代谢功能,促进二龄蝎蜕皮前生理功能的调节,促使在二龄蜕皮前旧皮下新皮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上海市南汇县泥城镇高桥村八组农民沈正清和奉贤县太日镇光耀村九组何梅花科学饲养和管理蝎子,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他们的带领下,当地一批养蝎户走上了致富之路.广大养蝎户怎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呢?笔者通过对沈正清和何梅花二位养蝎专业户的采访了解到,养蝎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好蝎窝蝎子喜欢潮湿的地方,休息时爱栖息在干燥之处,蝎窝应建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做到上干下湿,尽量模拟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能使它昼伏夜出.   二、严格控制好温湿度最适宜蝎子生长繁殖的温度为28~3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蝎子的采食量多,生长速度快.湿度控制在75%~85%之间.   三、饲养要适当公蝎过多,会扰乱母蝎正常产仔,幼蝎过密会造成强弱不均,强者欺弱,造成互相残杀.他俩的饲养实践表明,母蝎每平方米不可超过500只,二龄蝎子每平方米不超过4000只,三龄蝎子每平方米不超过3000只,四龄以上成蝎每平方米以2000只为宜,只有低密度饲养,才能减少蝎子的互相残杀.   四、饲料喂养要多样化蝎子的主要饲料是黄粉虫,但不能单喂一种,应收集多品种的昆虫当饲料,如地鳖虫、黄粉虫、蟑螂以及各种飞翔的昆虫混合作饲料.在饲喂时每次食料不宜过多,否则蝎子会死亡.蝎子喜欢吃活的虫子,注意及时清理食料中死亡的虫料.同时,平时应多注意满足蝎子饮水,还可适当喂些西瓜皮和菜叶等多汁饲料.   五、及时分离各龄蝎子在蝎子生长过程中,个体健壮大的蝎最容易吃掉体质弱的小蝎,未蜕皮的能吃掉正在蜕皮的残弱蝎子.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要事先准备好其它器皿、栖具,及时把不同大小和强弱的蝎子分开饲养,否则容易造成养蝎失败.   六、严防不利因素的侵袭氨水、化肥、农药不能放在饲养室附近,以防它们的气味影响蝎子的正常生长.同时,还要防老鼠、壁虎、蚂蚁的侵袭危害.除此之外,小蝎容易逃跑,因为它的逃跑能力比成蝎强,所以母蝎生产小蝎后,四周应装上玻璃,防止它外逃.   七、做好公、母蝎的搭配和分离饲养公、母蝎的适宜搭配比例为1∶3.在母蝎受孕后产仔蝎前的这一段时间内,要把公蝎捉开另外饲养,以防扰乱孕蝎产仔蝎或吃掉小蝎子.   八、做好疾病的防治蝎子虽然一生中疾病很少,但也应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对伤、弱、残、病、死蝎要及时处理掉,仍可利用的可制成干蝎,售给当地医药商店.在蝎子非产期及蜕皮期,对蝎窝要进行卫生清理消毒,发现有幼蝎蜕皮困难猝死时,应在各种饲料中加喂维生素、土霉素、葡萄糖、食母生等药物,让蝎子间接吸取营养,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蝎子是卵胎生,刚出生的小幼蝎只有米粒大小,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它必须伏在母蝎的背上,靠腹内残存的卵黄和母蝎身上的分泌液维持生活。4~6天后开始在母蝎背上蜕下第一次皮,7~10天后,它就逐渐离开母背独立生活了。此时其残存卵黄已耗尽,必须用小昆虫喂养。幼仔蝎的口器很小,可挑选较小的黄粉虫、地鳖虫、蝇蛆喂养。在喂养过程中应加强对幼仔蝎的管理,因为幼仔蝎幼小体弱、活动范围小、捕食能力差,所以在喂养幼仔蝎时要供给营养丰富、易于捕捉的小昆虫。人工养殖只要适当加温,幼仔蝎照常可以吃食、生长发育。   及时分离仔蝎也是养蝎的关键。仔蝎在母背上蜕下第一次皮后不要立即把母蝎和仔蝎分开,因为仔蝎刚刚蜕皮,身体十分软弱,还需要母蝎呵护一段时间,过早分离会影响仔蝎成活率。再过7天左右,仔蝎长得十分健壮时,可把它与母蝎分离,分离后可因陋就简,饲养在内壁光滑的塑料盆、小缸或特制的仔蝎饲养箱里。无论在哪里饲养,都要在饲养处所的底部放薄薄一层沙土或山土,并在饲养箱或盆的中央堆放一些有空隙的碎瓦片,供仔蝎栖息玩耍。   在喂养仔蝎时,要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发育。同期出生的仔蝎,除在母背上第一次蜕皮个体比较整齐外,以后由于胚胎发育和摄食昆虫质和量的差别,生长发育就有了个体大小之分的现象,这时就再做一次分离,把个大的仔蝎养在一处,个小的养在一处。蝎子有互残的习性,分档饲养可避免个体大的仔蝎残食个体小的仔蝎。   养好仔蝎要做到以下四条:①要及时与母蝎分离饲养,防止母蝎残食。②要及时投足小昆虫,按大小分档饲养,防止仔蝎互残。③保持好相对湿度,防止脱水死亡。④要有30℃以上的温度,以利于仔蝎蜕皮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一、幼蝎的管护1.科学投食。幼蝎出生后约5天(气温在25~28℃时)会在母蝎背上第1次蜕皮,成为2龄幼蝎,再经5~7天离开母背。刚离开母体的幼蝎食欲大振,必须保质保量投食,否则会互相残食。离母幼蝎在48小时内便可吃掉约20毫克的小虫(以后吃虫的次数会减少),1个月大约可吃掉6只小虫,每只虫按8~10毫克计,幼蝎体重可增加24毫克。在首次投喂前,最好在前一天晚上投放少  相似文献   

5.
母蝎在交配怀孕后称为孕蝎,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为仔蝎,这个期间称为怀孕期.母蝎的怀孕期约40天,在此期间母蝎成为胚胎发育的保护者,母蝎生活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胚胎发育和仔蝎的健康.因此,要认真地做好孕蝎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 利用大棚恒温饲养蝎子,缩短了蝎子的生长期,由自然生长需2年多的时间,到打破蝎子冬眠养殖只需1年,能创出母蝎由年产1胎成为年产2胎,仔蝎当年长大可以出售的好成绩。但二龄仔蝎转三龄难蜕皮、死亡率高这个棘手的问题,咱们还得老话重提,养蝎成功的关键其实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技术问题,尤其是打破蝎子的冬眠,全天候  相似文献   

7.
转弯题答案     
“养蝎女”顾学玲,山东青州市北城村人,今年33岁。几年来,顾学玲利用大棚养殖蝎子。她养蝎不但推翻了“越冬容易越春难,蝎子难过春亡关”的俗话,而且使仔蝎顺利度过!龄转3龄的难关,当年可蜕皮5次,长成6龄成蝎,长成期由3年缩短至不到1年;成年母蝎产仔由每年1胎增加到2~3胎,累计产仔70余只,成活率高达90%以上。笔者就仔蝎由2龄转为3龄的问题采访了她。她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8.
2~4龄的蝎称为幼蝎.2龄蝎从母背下来以后,即开始独立生长发育.幼蝎的生长期较长,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常会导致大量死亡. 1 及时分离母、仔蝎 仔蝎离开母蝎独立生活后,立即进入盛食期,食欲旺盛,昼夜活动进食,同时,幼蝎已具备良好的攻击能力.凶悍,相互攻击,以致残杀.母蝎经过妊娠、产仔及背仔后,体力消耗大,而且母蝎在产仔和背仔期,多数母蝎又不吃食,所以当仔蝎爬下母蝎背,母蝎也急待觅食,如果此时不及时分离,母蝎就会残食仔蝎,造成仔蝎成活率下降.母、仔蝎分离法:有挑拣分离、玻璃板分离、自动分离滑梯分离法,自动分离筛分离.分离时可根据养殖方式及养殖规模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一、幼蝎出生后爬到母蝎背上,约5天内蜕去胎皮,成为二龄蝎,再过5天左右离开母背,自动分离到底层,独立寻食活动。在池边用水泥砌的泥盘内放些小黄粉虫,并放点玉米面和麦麸,供小虫食用。蝎子喜爱吃活虫,土元、鼠  相似文献   

10.
刘淑新 《新农村》2008,(3):21-21
母狐产仔后,昼夜泌乳量约为体重的10%~15%。产仔10只的北极狐,产后第10天的昼夜泌乳量约为360~380克。仔狐对母乳的需要量随日龄增加而提高。为此,必须加强泌乳期母狐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1.
1 掌握习性 它昼伏夜出,喜潮怕湿,喜阳怕光,爱钻缝隙,吃食在潮湿处,休息在干燥处,蝎窝必须具备下湿上千的环境条件. 2 注意密度 临产母蝎每平方米不超600只,2~3龄蝎每平方米1000只以下,4~6龄蝎每平方米5000只以下. 3 饲料多样 常年内需食10多种昆虫,各种昆虫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对蝎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还要不断喂给一些水果,以充分满足其营养需求.如果发现有蜕皮困难而死蝎时,应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胱氨酸、维生素等,以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2.
3蝎的生长和发育. 3.1生活史钳蝎为卵胎生,其受精卵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幼蝎产出后在母蝎背上进行第1次蜕皮.离开母体,如果条件适宜,每年蜕皮1次.第三年发育成熟,即可交配繁殖.  相似文献   

13.
<正>一、分离时间在仔蝎蜕下白色纤维状胎皮并由白色变为橘红色、尾节翘起时进行分离。二、分离方法1.挑拣分离法。在仔蝎爬下母背后,于晚上将外出活动的前腹干瘪的产后母蝎用筷子或夹子拣出,剩下的仔蝎仍留在原蝎池中饲养。此法适用于土坯产房、水泥板产房和木板巢格产房等较小规模养蝎。2.玻璃分离法。先用筷子把产后母蝎拣出,另地饲养,然后把仔蝎连同产房中的饲养土一起轻轻倒入另一饲养盆中间的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垫一只广口  相似文献   

14.
仔蝎体小、自卫能力较弱,比成蝎更易受周围环境和饲养管理的影响,采取以下措施可提高仔蝎成活率. 1 控制温度 仔蝎生长发育、繁殖、活动的适温为25~39℃,最适温度为35~38℃.低于20℃时蜕皮期延长,生长发育受阻且易发生消化不良,引起腹胀;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开始入蜇休眠;超过40℃极易脱水死亡.  相似文献   

15.
蝎的饲料多以黄粉虫为主.黄粉虫繁殖力强,生长快,经济实惠,饲喂方便.但这类饲料最适合于成龄蝎,对于未成龄蝎,单纯饲喂黄粉虫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未成年蝎除喂食黄粉虫外,不同龄蝎还应饲喂不同的配合饲料.幼蝎出生后,半个月内不需喂食,它们靠腹内残存的卵黄为营养.半个月后,幼蝎离开母背开始摄食,这时以投喂质软多汁的黄粉虫幼虫为主,同时可投喂少量的鼠妇(潮虫)以加快幼蝎蜕皮速度.如果饲料不足,也可喂配合饲料,但量不宜过多.  相似文献   

16.
仔蝎在蜕皮时,不吃不动,身体很弱.当蜕皮的仔蝎恢复活动力后,食欲很旺盛,如果喂不足,也会产生残杀现象,已蜕皮的吃掉尚来蜕皮的,未蜕皮的吃掉正在蜕皮的或尚未恢复活动力的.因此,要提高仔蝎的成活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仔蝎的生长发育温度和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温度必须控制在30~35℃,空气相对湿度必须调节在65%~80%,也就是蝎窝的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才合适.在这样的温湿度范围内,仔蝎的蜕皮既快又顺利. ②饲料多样化黄粉虫、无菌蝇、小蟋蟀、地鳖虫幼虫、湿湿虫、羊奶、牛奶以及玉米面,谷糠等粮食饲料中所生的小白蛀虫都是仔蝎的优质饲料.仔蝎的投食量,应保持剩而有余,以利于仔蝎吃饱吃足和蜕皮、生长的需要.用羊奶和牛奶喂仔蝎,先将玉米芯用奶液浸湿放在蝎窝内让仔蝎吸吮,干后即换.  相似文献   

17.
孕蝎产仔期前后的护理 每年的7~9月和12月至次年3月为孕蝎产仔高峰期,孕蝎临产前,一定要让其吃好、吃足,使其体内储备足够的营养。因母蝎产仔后还要背仔6~8天,此期间母蝎不吃不动,所需养分全靠产前的储备来维持,如储备不足,就难以保障母仃健康。母蝎产仔前表现为行动缓慢,白天不进窝,背纹明显呈白色,并能从两侧看清里面的小蝎。一旦发现个别孕蝎开始产仔,那就说明产仔期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鹌鹁的繁殖力强,生长速度陕,鹑卵经孵化16-17天即出壳。初出壳的雏鹑约重8g,经4~5天体重可增加1倍。40日龄的鹑体重为其初生重的20~25倍,到45天左右发育成熟,母鹁开始产蛋。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母鹑1年可产蛋280~300枚,国外最高记录达480枚,有5%的母鹑1天可以产2枚蛋。鹌鹑繁殖周期短,1年可繁殖3、4代,繁殖率高达1000倍。  相似文献   

19.
竹鼠性成熟早,一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公鼠5~6月龄,母鼠6~7月龄即可性成熟,有发情配种行为。春季和秋季为发情季节,每个发情季节有2~4个发情周期,两个发情周期的间隔为15~20天,发情期为2~3天。发情母鼠的阴毛分开,阴户肿胀,光滑圆润,呈粉红色,阴唇外翻,湿润流黏液,常发出“咕、咕”的叫声,此时公鼠配种,大都可以怀孕。竹鼠配种有三种方法,即一公一母交配、二公多母交配和多公多母群配。一公一母交配,是将公母鼠按1:1比例放在同一窝室饲养进行配种繁殖。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让同一窝室的公鼠母鼠自然交配,二是更换公鼠先后进行两次以上交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2006,(6):22-22
一、夏季饲养管理夏季是蝎活动的旺季,除供足饵料外,还要注意蝎窝安全和防治病虫害。立夏之后,即可解除防寒保暖措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控制饵料种类、数量,通常4~6天供饵1次。芒种以后,各龄蝎都进入生长发育适宜阶段,活动量大,消化能力增强,生长发育较快。此时的管理重点是增加供饵量与供饵次数,并开始使用水盘供水。小暑前后,各龄蝎进入生长发育最旺!!!!!!!!盛阶段,雄蝎准备交尾,雌蝎准备产仔。此时饵料以投活食、肉食为主,如黄粉虫、地鳖虫、洋虫、蚯蚓、蛾幼虫等,辅以瓜皮、菜叶、嫩玉米以补水。房养或避光条件好的蝎场,蝎白天也出来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