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福云6号为对照,研究乌牛早、浙农113、迎霜等11个茶树品种在桂北山区三江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元宵绿、乌牛早、平阳特早发芽期比对照种早6~10d;除铁观音、毛蟹按照乌龙茶标准采摘显著高于对照种,其他品种的鲜叶产量低于对照种;乌牛早、平阳特早制茶品质优异,较全面,迎霜、梅占、浙农117制茶品质优良,除铁观音、毛蟹不制...  相似文献   

2.
陈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94-2095
取各茶树品种的中开面2-3片鲜叶,参照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初制技术加工出茶样,并对不同品种茶样进行感观审评和内含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早年从福建引进的毛蟹、梅占和武夷菜茶等群体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最优;近年引进的龙井长叶、浙农113等无性系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与毛蟹、梅占等品种相近;茅麓群体种、宜兴群体种等当地群体种和福鼎大毫茶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3.
王竹  高翔 《农技服务》2007,24(8):17-18,68
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21号经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优质、多抗、广适、丰产稳产等优点,适宜在贵州省种植。通过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对黔单21号进行产量与构成因子之间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黔单21号产量主要因素为穗长、穗行数、百粒重,其对产量贡献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穗行数>穗长,建立了产量与主要构成因子间的多元最优回归方程y=-1892.677 693- 17.788 600 686x_1+30.356 0584 71x_2+241.094 392 92x_3+14.798 446 415x_6+116.610 449 93x_7。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水稻宛粳096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和通径关系,按照试验要求,在适宜栽培区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对试验点的试验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建立了回归方程:Y=-6.7608+0.0067x_1+0.0171x_2+0.0067x_3-0.0764x_4-0.0328x_5+0.0842x_6-0.0352x_7+0.3243x_8,明确了各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实粒数﹥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千粒重﹥株高﹥生育期,找出对产量影响的关键因子,为宛粳096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福建龙海县前身为龙溪、海澄两县。龙溪县,是在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置,县治先在古县,后迁漳州、石码。龙溪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长春,土壤多是红壤、黄壤,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龙溪种茶,历史悠久,故有“乌龙茶源出龙溪”之称。乌龙茶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台湾都有出产,其中以福建的历史为最久。在福建又以龙溪为上乘,产量较多,品质较好。乌龙茶是茶树品种之一,后成为乌龙茶类的统称。乌龙茶包括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种等。其中包种又分为本山、黄旦、毛蟹、梅占、奇兰等数十种。乌龙茶从大范围税,包括福建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包种、乌龙;台湾乌龙茶、包种茶;广东凤凰水仙等。福建乌龙茶采制技术精湛,龙以武夷、安溪为著名;而  相似文献   

6.
蝴蝶兰花径与其他重要数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蝴蝶兰花径的遗传变异特性,探索决定蝴蝶兰花径形成的重要数量性状,为合理评价与挖掘利用现有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以15个蝴蝶兰品种为试材,分别测量蝴蝶兰花径及10个重要数量性状,进行各性状相关分析,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将各数量性状对花径的影响效果进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①各数量性状与花径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其中x_5(中萼片长)、x_6(中萼片宽)、x_7(花瓣长)、x_8(花瓣宽)对花长、花宽的相关性超过0.9;②x_5(中萼片长)对花长的通径系数最大,为1.805,达到显著水平(t=0.05);③各数量性状对花长、花宽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_1=3.685+2.546x_5;y_2=-4.884+0.395 y_1+0.017x_1+0.062x_2+0.074x_3-0.03x_4+0.45x_5-0.14x_6-0.252x_7+0.65 x_8+0.392x_9-1.067x_(10)。综合结果表明,蝴蝶兰花径与萼片长的相关性最高,同时中萼片长是影响花径的主要因素,可以作为选育首选参数来增加花径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摘要:通过对青峰等7个茶树品种的芽叶特征、机采产量和机采后芽叶组成等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峰和垂绿适宜机采。春茶新梢发芽整齐度、新梢基梗长度及最下叶节间长度都和机采芽叶的完整性呈正相关。机采新梢最下叶着生角度和机采芽叶完整率关系密切,参试品种中最下叶20°左右的着生角度其机采芽叶完整率显著高于15°以下着生角度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全国统一乌龙茶对照种黄旦为对照,对鸿雁12号等茶树品种在广西桂林的区域适应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大多数表现出良好的生产适应性,其产量、品质、抗性均超过对照,适宜在广西及其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沈阳农业大学山杏种质资源圃的74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单株产量的性状进行分析,为西伯利亚杏产量形成机制研究及优良丰产无性系培育奠定基础。测定15个产量性状(干径、树冠长度、冠幅、主枝下高、主枝数、主枝基角、营养枝长度、营养枝粗度、花束状果枝数量、短果枝数量、中果枝数量、长果枝数量、营养枝数量、叶片数量、单叶面积),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确定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并找出主导因子、获得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各产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4.53%~165.16%,具有选择潜力。相关性分析表明主枝基角、单叶面积、花束状果枝数量、干径、冠幅、树冠长度、叶片数量与单株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产量构成要素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促进作用依次为主枝基角、单叶面积、花束状果枝数量、树冠长度,其中主枝基角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花束状果枝和单叶面积的间接效应略大于自身直接效应,其主要间接变量为主枝基角。综上,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各产量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主枝基角、单叶面积、花束状果枝数量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导因子,其产量预测模型为:y=-3132.262+56.180x_6+37.379x_(15)+0.530x_9+409.939x_2。  相似文献   

10.
春闺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从黄旦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的灌木型、小叶类、晚生茶树新品种。2002-2014年连续十几年的品比及区域试验表明,其定植成活率高,生长势较强,持嫩性较强,产量较高,抗性强。春闺一芽二叶春梢约含水浸出物41.4%、茶多酚17.8%、氨基酸4.2%、儿茶素总量13.3%、咖啡碱3.8%,其中茶多酚含量低于对照种黄旦(21.6%),而儿茶素品质指数明显高于黄旦、铁观音、肉桂、毛蟹;且茶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和氨基酸总量都高于黄旦。品质鉴定结果表明,其适制性广、制优率高、品质优。制乌龙茶,有特殊香气且浓郁持久,味醇、汤中有香;制绿茶香浓郁、带花香,味醇爽或浓醇鲜甘、汤中花香显。春闺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福安及相似气候类型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回归最优试验设计,建立乌龙茶机采茶园施肥数学模型,由此求出N,P_2O_5和K_2O最高产量每hm~2施肥量分别为376.35kg,241.95kg,和149.40kg;最佳经济施肥量为313.05kg,183.90kg,和111.60kg;最佳配比为1:0.58:0.35。同时分析了施肥与茶树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发芽密度、生长量、新梢粗度和百芽重与三要素施肥量相关显著,其它性状与施肥相关不显著,氮肥配施磷、钾肥(尤其配施磷肥)有利于机采茶园树冠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蓝莓品种结果母枝性状与成花的相关性,为广西蓝莓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测广西天峨县引种的3个蓝莓品种(密斯蒂、莱格西和杰兔)结果母枝最长及最短枝条的长度、粗度、叶片数、侧花芽数、顶花芽数及总花芽数等性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及结果母枝与成花的相关性.[结果]采用回归分析得出,密斯蒂枝梢总花芽数((y))与枝梢长度(x1)和叶片数(x2)的回归方程式为(y)=1.632+0.052x1-0.026x2,莱格西枝梢总花芽数((y))与枝梢长度(x1)和粗度(x2)的回归方程为(y)=1.061+0.009x1+0.152x2,杰兔枝梢总花芽数((y))与枝梢长度(x1)、粗度(x2)和叶片数(x3)的回归方程为(y)=-3.201+0.086x1+0.267x2+0.360x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蓝莓枝梢长度和粗度与叶片数显著相关(P<0.05,下同);枝梢总花芽数与枝梢长度、粗度和叶片数显著相关,且不同品种间相关系数存在差异.[结论]蓝莓结果母枝长度和粗度与叶片数对其总花芽数存在显著影响,生产上可通过适当修剪及肥水控制调节枝条的长度、粗度和叶片数以提高结果母枝质量及总花芽数,进而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该文研究了茶树品种对红茶茶汤色素含量、色差值L*、a*、b*的影响。结果表明TF、TR、TB含量与L*、a*、b*之间呈显著相关;不同采摘标准下色素含量为一芽二叶一芽三叶,色差值a*、b*为一芽二叶一芽三叶,L*为一芽三叶一芽二叶,且其差值随品种而异,采摘标准不当可掩盖品种的品质潜力;基于鲜叶中茶多酚量(GTP)、茶多酚消耗量/鲜叶中茶多酚量(CTP/GTP)、色素生成量/茶多酚消耗量(GP/CTP)三个指标,六个茶树品种可被分为四组,分别为高GTP低CTP/GTP低GP/CTP品种,如凤庆3号;低GTP高CTP/GTP低GP/CTP品种,如梅占;GTP、CTP/GTP、GP/CTP同时高(或低)品种,如云抗10号、凤庆9号、清水3号;高GTP低CTP/GTP低GP/CTP品种,如群体种。其中群体种GP/CTP最高而CTP/GTP极低,且成品茶茶汤具有高a*、b*值、低L*值,表现出极佳的红茶适制性。通过选择适当的茶树品种与采摘标准可保证成品红茶的优质。  相似文献   

14.
以黄旦作为对照种,对从广东省引种的白毛2号、鸿雁1号、鸿雁7号、鸿雁9号、鸿雁12号等6个乌龙茶新品种的生育期、芽梢性状、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了6年的引种观察,并利用CID-301PS光合测定系统对这些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枝香单枞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高于对照种,抗旱...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茂绿等五个茶树新品种的成活率、新梢生育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抗性等的调查,以及对其品质的鉴定,客观、公正地评定了每个新品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川西茶区5个栽培品种为材料,调查分析了各品种春梢伸育的动态。结果表明,在川西海拔1060m的地域条件下,各品种的春梢生育期和生育强度有明显的差异,福鼎大白茶仍具早萌、展叶快、可早采的优良性状,名优茶开采期比其余品种早6~10天。5个品种的越冬芽从萌动到形成一芽一叶新梢需19~26天,活动积温150~220℃;形成一芽三叶新梢需37~53天,活动积温330~510℃。故高海拔茶园名优茶的开采期普遍较晚,应采取早萌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以便早采、多产名优茶原料。  相似文献   

17.
优质早生乌龙茶新品种春兰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兰是从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品种资源圃铁观音的自然杂交后代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质早生乌龙茶新品种。该品种春茶开采期一般在4月中旬,与黄旦相近,比铁观音早10d左右,属早生种。品比试验表明,5-8龄茶树4a平均产量分别为黄旦和铁观音的93.2%与250%;区域试验表明,5-7龄茶树3a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高11.1%-97.5%。该品种制乌龙茶品质优异,外形重实,香气清幽细长,兰花香显,滋味醇厚有甘韵,可与铁观音相媲美。茶多酚含量33.94%,水浸出物45.51%,氨基酸3.86%,咖啡碱2.83%,成茶主要香气组分有橙花叔醇、吲哚、香叶醇、α-法呢烯、β-紫罗酮 (z)-茉莉酮等,成茶香气组分中的橙花叔醇、香叶醇高于两个对照种。适应性与抗逆性和对照品种相当,适宜在乌龙茶茶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对金牡丹茶树良种引种浙江省龙泉市后的栽培适应性、适制性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金牡丹表现萌发期较早,春茶1芽3叶期在4月初,抗性与适应性强,移栽成活率高,制优率高,制成乌龙茶和红茶花香明显,品质优异,产量高。适宜在浙西南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适制乌龙茶和红茶产品。  相似文献   

19.
采用秋水仙碱处理桑苗芽尖,诱导植株产生变异枝芽,对变异芽进行分离嫁接、株系选择、定向培育,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桑树新品种。选育结果是该品种除产量和叶质超过对照品种荷叶白外,还具有枝条短、直立的农艺性状。农村试验具有好采叶、少剪伐,便于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6CLW-10型茶叶连续萎凋机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并简要分析了该机用于乌龙茶萎凋生产时的萎凋质量和品质.该机萎凋温度可调,风量可调,摊叶厚度可调,萎凋时间可调,不仅可用于乌龙茶和红茶的萎凋,还可用于绿茶雨水青的处理.该机可用电、煤或薪柴作为加热热源.经过4a 多来乌龙茶萎凋生产试验,表明用该机萎凋的乌龙茶萎凋质量达到或超过同等条件下利用阳光晒青的萎凋质量.该机为连续化生产,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用于乌龙茶萎凋时,其台时生产率为150—250kg 鲜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