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形虫病是很普通的鳖病,由于鳖有晒背等习性,能杀灭背甲一部分钟形虫,因而,在环境安静,有足够晒背场地的鳖池,单一钟形虫病不会引起死亡,只会造成食欲减退、消瘦、影响生长发育。但是,由于它的寄生,损伤表皮,导致病源的侵入,产生其它鳖病,危害较大,需要充分重视。 本人根据长期鳖病治疗的统计,除冬眠后长途运输造成死亡和病害最严重外,由钟形虫寄生而引致其它传染性病的发生率居第二,可以说,它是鳖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发生钟形虫病后,如不及时治疗,一定会诱发其它鳖病,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2.
鳖病制约养鳖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诊断和综合防病、有利于提高养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1鳖病的诊断1.1目检主要观察鳖体表、眼睛、口腔、泄殖腔等部位,内脏病变通过解剖、观察部位有肝、脾、肾、肺、肠、生殖腺体、系膜等。国检比较容易观察到白斑病、白点病、红脖子病、红底板病、腐皮病、穿孔病、水霉病、水蛭病、钟形虫病等鳖病。1.2镜检用显微镜进行病原体检查和鉴定。可采取病灶组织中的粘液、白点、增生物、疖疮和穿孔内容物、腹水、肝、脾、肾、肺、肠、生殖腺体、系膜器官组织、血液涂片、眼水晶体、直菌的菌丝体、小型寄生…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无论野生鳖,还是养殖鳖,在每年的一定时段内都有晒背行为。对鳖的这种习性多数文献认为是为了提高鳖的新陈代谢、杀灭体表的寄生虫和增强裙边的韧性,也有的文献认为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并没有作更深层次的探讨。笔者在近十年养鳖生产实践中,对鳖的晒背习性作了长期仔细观察,认为晒背是鳖必不可少的一种生理反应,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体内的毒素,以下是对鳖晒背习性特点和机理的浅析,供大家参考。一、鳖晒背的特点1.初次晒背的个体规格鳖从蛋壳中孵化出就有晒背行为,但一般在10克以上才形成晒背习性,即只要天气好鳖就…  相似文献   

4.
鳖烂甲病的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鳖烂甲病的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伍四清,程太平(湖北省沙市市水利局)(湖北农学院养殖系)1991年夏天在湖北荆州地区一养殖场发现一种以腐烂背甲为主要特征的鳖病,我们称之为"烂甲病"。该病的特征是初染病的鳖,在背甲部有少量疣状突起,用刀片划破可挤出淡黄色病...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00,299(10)
在养鳖生产中,钟形虫是较常见的病害,从苏醒到冬眠,整个养殖周期都可能发生,从稚鳖到亲鳖都会出现,因为甲鱼养殖中常见的水霉病和钟形虫病,二者的外部形态相似,肉眼所见都是“生毛”,因此,很多人误将钟形虫病认为是水霉病,延误了病害的治疗,现根据长期鳖病诊治的经验,对鳖钟形虫病与水霉病的辨别和治疗方法做一介绍: 一、钟形虫与水霉病的辨别 钟形虫与水霉病都是体外寄生,寄生体表都出现“生毛”症状,在低倍显微镜下,钟形虫为吊钟状的虫体,一个个相连成串;水霉菌则是长条状光滑的菌丝,显微镜检查能准确地区别开来,这里…  相似文献   

6.
在养鳖生产中,钟形虫病是较常见的病害,从苏醒到冬眠,整个养殖周期都可能发生,从稚鳖到亲鳖各种规格都会出现。因为鱼类养殖常见的是水霉病,很少出现钟形虫,而两者的外部形态,肉眼所见都是“生毛”,因此,很多人误将钟形虫病认为是水霉病,延误了病害的治疗。本人根据长期鳖病诊治的经验,对鳖钟形虫病与水霉病的辨别和治疗方法作一介绍: 一.钟形虫与水霉菌的辨别  相似文献   

7.
鳖细菌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较高经济效益的驱动,养鳖业呈现强劲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当鳖的养殖达到一定水平后,对鳖病的防治就显得紧迫而0突出了。养鳖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鳖病。高密度的养殖方式,欠妥当的饲养管理方法,不断诱发鳖的传染病。据调查,鳖病种类多且复杂,主要表现有腹甲充血(红底板)、体表或裙边腐烂出山(腐皮病)、脖子红肿(红脖子)、口鼻充血或流血(出血病)和背甲、四肢点状白斑甚至穿孔(疖疮病)等症状。一旦疫情蔓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为弄清楚病因,我们对此开展了研究,对发病鳖进行了致病…  相似文献   

8.
潘建  徐帅 《科学养鱼》1997,(7):28-28
稚鳖在温室内进行高密度加温养殖,是目前一个较普遍的快速高效的养殖项目,但由于密度大、投饵量大、鳖的排泄物和残饵积存多,加上因燃料费用的限制不能经常换水,水质极易恶化。也容易使稚鳖发病,特别是池水发黑发臭,水中硫化氢、氨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很高,而水中溶氧又减少,稚鳖会因吸入大量有毒气体而缺氧发病,甚至大量死亡。这种因水质恶化而引发的鳖病症状:大量病鳖爬上休息台,反应迟钝,病鳖体表无伤,鳖体象充了气一样膨胀,手微捏腹部有气泡从口、鼻排出,排出的气体带有刺鼻的臭味。解剖病鳖时,有强烈刺…  相似文献   

9.
人工养鳖、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原来腐生性的产气单胞菌转变为病原体,形成“烂甲病”。提出科学投饵,分级饲养,定期消毒,改良水质,晒甲等预防措施,病鳖在100ppm四环素或土霉素水体饲养,同时投喂呋喃唑酮药饵,剂量为每千克鳖0.2-0.5克,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鳖穿孔病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鳖穿孔病的防治蔡完其,彭康民,陆海燕(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市水产办)(上海市佳马特种水产养殖场)鳖穿孔病(洞穴病)是温室养鳖最主要疾病之一,已成为我国温室养鳖的一大威胁。在上海地区,穿孔病主要流行于10月初至12月底。在此之前,由于刚孵化出来的稚鳖还...  相似文献   

11.
9.问:红脖子病和大脖子病是不是一种病? 答:红脖子病和大脖子病是一种病。病鳖背甲失去光泽而呈暗黑色,颈部肿大,行动迟缓,鳖体消瘦。随着病情的日趋严重,颈部充血发红,成为红脖子现象,以致颈部不能正常伸缩。严重时,病鳖眼睛失明,口鼻、舌头都出血。解剖病鳖,见肝、脾脏均肿大,质脆易碎,口腔、食道、胃、肠的粘膜层呈明显的点状、弥蔓性出血占80%。从红脖子病鳖分离到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onas,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从大脖子病鳖分离到的也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因病原菌相同,故为同一种病。防治方法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养鱼》2003,(8):64-64
鳖病可分为传染性鳖病、侵袭性鳖病及其它因素引起的鳖病三大类,即由细菌、霉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鳖病通称为传染性鳖病;由寄生虫为病原体引起的各种鳖病通称为侵袭性鳖病;除上述两类由病原体引起的鳖病外,还有许多由物理、化学和生物诸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为其他因素引起的鳖  相似文献   

13.
吴建军 《内陆水产》1998,23(7):25-25
产卵期是亲鳖的一个特殊时期。此阶段,亲鳖需摄取大量营养物质供生殖所需,同时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此时期由于温度高、亲鳖活动频繁,摄食量大,恰恰是疾病发生的高峰时期,如有疏忽,往往会导致鳖病发生,甚至引起大量死亡。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亲鳖产中死亡的原因11雌鳖难产死亡鳖卵属羊膜卵类型,其特点是卵外包一层石灰质的硬壳,07-zkg’只的亲鳖怀卵量可多达80-120枚,雌鳖的卵巢在腹腔中由中肾管组成,再由输卵管通人泄殖腔。怀卵累累的雌鳖在产卵期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容易导致卵在体内破裂或在输卵管中受阻而引起难产…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养鳖热潮席卷全国。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流行严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现将作者近年来防治研究赤斑病的结果介绍如下:赤斑病又称红斑病,红底板病,腹甲红肿病。1.病状:病鳖腹部有出血性红色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斑点连接成片,故称红底板病.口鼻呈红色,解剖检查,舌呈血红色,喉部红肿,肝脏呈黑紫色,肠道亦发生充血呈红色.病鳖闭口不援食,肠内无食物,对外界反应迟钝,极易在岸边捕捉到。2.病原体:为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3.危社与流行:在长江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群众性人工养鳖业发展迅猛,已形成了一个产业。由于人工养鳖密度大、温度高、水质差,加上鳖卵、鳖苗、鳖种跨省市、跨地区的贩卖,而检疫检测工作跟不上,鳖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区域也越来越广,特别是鳃腺炎病的暴发明显增多,并显蔓延趋势。1鳖鳃腺炎病的流行及危害鳖鳃腺炎病始于“台湾鳖”,现在已殃及中华鳖,暴发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发病急、死亡快,一旦发病,可能全军覆灭,易感染群体也从原来的稚幼鳖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整个生长期均有暴发。有些地区该病发病率达50%以上,死亡率超过30%,…  相似文献   

16.
提高养鳖成活率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毅 《淡水渔业》1997,27(5):36-37
目前围绕养鳖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成活率普遍很低。本文就生产实践中获得成活率在80%以上的技术措施作一讨论。1鳖场的建造1.1鳖场选择:鳖场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流充足且无污染,环境较安静,避风向阳,最好有温泉的地方。1.2鳖池建造:鳖池水泥砖结构为佳,池壁砖砌,水泥磨面,池顶用双层塑料膜搭棚,稚鳖池建成长方形,每口10-15米2,幼鳖池建成正方形,每口50-60米2,成鳖池建成正方形,每口100-150米2。池深100厘米,池壁设置防选檐,防逃檐为15厘米。池底铺叨厘米厚细沙。1.3池内设施:根据池的大小,池内设饵料台、晒背台著…  相似文献   

17.
刘文斌 《科学养鱼》1997,(11):24-24
近几年来,温室养鳖在我国,无论从规模上或范围上,都在不断扩展。但由于温室养鳖开展时间不长,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经验不足,尤其是鳖病防治,更缺乏系统研究,所以鳖病成为温室养殖的突出问题,直接造成鳖的成活率下降,影响温室养鳖的经济效益,成为温室养鳖的主要制约因素。现将温室养鳖发病主要原因及防洽措施介绍如下:一、鳖人池时带人的致病因子在温室养鳖过程中,经常遇到鳖的移池和分池,鳖进人新池时,不能把病鳖或不健康的鳖放人池中,以免把病菌带人池中,尤其从外地购进的苗种。人池前应逐个检查,发现病鳖立即检出,每…  相似文献   

18.
鳖穿孔病的观察与防治张元柱,戴年华,刘玮,任本根(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鳖(Trionyxsinensis),别名甲鱼,是驰名中外的珍馐佳肴,又是一味常用的中药药材,其经济价值高居各类淡水水产品之冠。鳖的自然资源在我国原本极为丰富,由于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2.养殖的历史和现状 日本养鳖是在明治十二年开始的,由服仓次朗在东京都江东区千田町利用二公顷池塘,把金鱼、鲤鱼、鳗和鳖混养一起。之后,日俄战争间,朝鲜鳖大量输入日本。由于朝鲜鳖品质极好,养鳖才广为流传。这时,发生了鳖病,特别是腮腺炎症严重流行,  相似文献   

20.
赵春光 《科学养鱼》1996,(10):32-32
用注射法防治鳖病要因时而宜注意方法用注射法防治鳖病,是确诊后最快捷的给药方法。但有许多养殖单位给笔者来信反映注射后不但无效反加重了病鳖的死亡,不明其因。为此,通俗地介绍一下注射治病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注射法治病鳖时如何因时制宜注意方法,供广大养鳖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