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了松褐天牛成虫对马尾松和湿地松不同龄级枝条的取食情况,结果表明:取食马尾松的松褐天牛成虫日平均取食量为196.6mm2.头-1.d-1,主要取食一年生枝条;取食湿地松的成虫日平均取食量为163mm2.头-1.d-1,主要取食二年生、多年生枝条和产卵木,较少取食一年生枝条。在选择取食的情况下,松褐天牛成虫主要取食马尾松,并且以一年生和二年生枝条为主,对湿地松的取食量较少。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低温下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的最佳储存时长,本试验在10 ℃条件下储存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研究不同贮存时长后成蜂的子代发育历期和数量。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死亡率随储存时长增加逐渐增加,60 d时死亡率较低,其累积死亡率为6.90%,至120 d时,累积死亡率达42.46%,雄蜂寿命明显比雌蜂短。不同储存时长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子代发育历期影响显著,短期储存雌蜂可以缩短松褐天牛肿腿蜂的产卵前期。松褐天牛肿腿蜂子代发育历期随着成蜂储存时长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卵历期差异较小,平均为3~4 d,幼虫历期、蛹历期和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随着成蜂储存时间的增加,松褐天牛肿腿蜂子代总数和子代雌蜂数呈下降趋势,不储存的子代总数和子代雌蜂数最多,平均59.96头和57.92头;至150 d时,子代总数和子代雌蜂数均显著下降,仅30.52头和26.04头。松褐天牛肿腿蜂子代雄蜂数和雄性比在储存150 d时显著增加,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以上研究表明:10 ℃下,储存60 d为最佳储存时长,最长不宜超过120 d。本试验为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储存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赣州市信丰县地区不同林分的湿地松上松褐天牛成虫进行羽化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林分来源的湿地松木段松褐天牛羽化起始时间、羽化历期均无明显差异,但羽化高峰期规律及羽化出孔率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从取食选择性和产卵选择性两方面研究了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雪松(Cedrus deodar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等4种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和产卵具有明显选择性,且两者之间的选择基本一致。4种寄主植物同时存在时,马尾松为松褐天牛成虫的最嗜寄主,杉木为最不嗜寄主,两者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湿地松上松褐天牛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湿地松上松褐天牛幼虫、成虫分布型都为聚集分布。松褐天牛蛀入孔、羽化孔分布与树高有关,在(5.1±2-3)m的树干上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数最多,羽化数量最多的部位在(5.3±2.3)m。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寄生不同寄主对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生长发育和耐寒性的影响,于室内分别用鞘翅目的Zophobas morio蛹、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和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幼虫作为寄主,统计和分析花绒寄甲的发育历期、成虫产出数、成虫个体大小和过冷却点。结果发现:寄生不同寄主对花绒寄甲的成虫产出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幼虫历期、蛹历期、成虫体长、成虫体重和过冷却点有显著影响。寄生Zophobas morio蛹的花绒寄甲幼虫历期(10.58 d)和蛹历期(30.17 d)均最长,成虫体长最长(8.68 mm),体重最重(360.22 mg),过冷却点最低(-18.81℃);而寄生麻竖毛天牛幼虫的花绒寄甲幼虫历期(8.94 d)和蛹历期(22.84 d)均最短,成虫体长最短(6.33 mm),体重最轻(184.38 mg),过冷却点最高(-16.50℃)。相比麻竖毛天牛和松褐天牛的幼虫,Zophobas morio蛹所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体型更大且耐寒性更强,Zophobas morio蛹是繁育更为健壮和耐寒的花绒寄甲种群的理想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寄生率,我们用松褐天牛幼虫繁殖花绒寄甲,研究不同接虫量和不同接虫时间对产出花绒寄甲成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龄松褐天牛幼虫繁殖花绒寄甲最好,1头幼虫接4头初孵花绒寄甲幼虫的产出率最高,为77.7%;产出量最大,平均为3.11头,而且产出的花绒寄甲成虫体长最长,平均为8.02 mm,体宽也最宽,平均为3.09 mm。在花绒寄甲幼虫孵化当天即接种,产出的成虫体长最长,平均为8.01 mm,体宽最宽,平均为3.10 mm。因此,最佳接虫量为每头松褐天牛幼虫接4头花绒寄甲幼虫,最佳接虫时间是花绒寄甲幼虫从卵中孵化出的当天。单头天牛幼虫产出的花绒寄甲成虫的数量对其个体大小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宽须蚁蝗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利 《植物保护》2008,34(3):131-132
宽须蚁蝗在巴音布鲁克草原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羽化盛期在7月末至8月上旬,9月下旬尚能见到成虫。卵孵化以北京时间12:00~14:00最多。一生食量平均为1 602.21 mg。若虫历期平均73.8 d,成虫历期平均49.3 d,整个历期平均125.1 d。  相似文献   

9.
粘虫Mythimna scparate(Walker)是危害我国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农业害虫。粘虫具迁飞性、暴食性和群聚性,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湖北省是粘虫发生危害区域之一。湖北省钟祥市因种植冬小麦成为粘虫一代发生区。本文观测了钟祥主害代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在5月上旬,卵历期为5d,幼虫发育历期18d~26d,即5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老熟幼虫预蛹期平均2d,蛹期平均10d;成虫在6月上旬羽化,雌雄成虫寿命7d左右,雌雄性比为1:2;雌成虫产卵前期6d,每头雌虫产卵几百粒至上千粒,平均568粒。卵孵化率达85.08%。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ERF)在植物诱导抗虫反应中的作用,通过克隆1个水稻ERF转录因子基因OsERF7,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反向遗传学及生物测定,探究其在水稻防御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害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机械损伤处理与褐飞虱产卵雌成虫为害均能在中后期诱导OsERF7的表达。沉默OsERF7能显著降低水稻上褐飞虱及白背飞虱卵的孵化率,并延长褐飞虱卵的发育历期;与野生型水稻相比,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沉默突变体品系R1和R30上的卵孵化率分别只有野生型水稻上的62.5%~68.3%和68.0%~76.0%,褐飞虱卵的发育历期则延长0.37~0.45 d。沉默OsERF7不影响褐飞虱产卵雌成虫为害诱导的水稻防御相关信号分子—茉莉酸(JA)、水杨酸(SA)、乙烯(ET)和过氧化氢(H_2O_2)的含量。表明转录因子OsERF7作用于防御相关信号途径的下游,并且负调控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曹金亮 《江西植保》2014,(2):129-133
采用林间调查和挂设APF-I型松墨天牛化学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的方法,研究不同健康类型林分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将乐1 a发生1代,各监测点松墨天牛成虫均始见于5月上旬,不健康林分和健康林分中松墨天牛成虫终见于每年9月中旬。不同健康类型的A、B、C 3个监测点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分别为71头、112头和136头。松墨天牛在健康林分、亚健康林分、不健康林分中的危害程度分别为轻度危害、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亚健康林分、不健康林分中松墨天牛活动高峰期完全一样。各不同健康类型林分次高峰期和一般活动期松墨天牛成虫诱捕量差异不显著;在各个时期各林分中松墨天牛雌成虫百分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江西安福松褐天牛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2008年在江西安福设立试验点对松褐天牛进行饲养及观察.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在江西安福以1年发生1代为主,少数1年发生2代.  相似文献   

13.
噻虫啉防治松褐天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间用2种噻虫啉粉剂进行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粉剂对该害虫有较强的杀灭效果,而且持效期长达28d以上。在喷洒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林区,平均每个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为11.7头,诱木上平均成虫产卵刻槽数为10.66个/m^2;而在空白对照区,平均每个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为38头,是喷药区的3.25倍,平均刻槽数达144.82个/m^2,是喷药区的13.59倍。施药的相对防治效果可达60%.  相似文献   

14.
室内用8%氯氰菊酯微囊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毒力测定,选出致死率较高的浓度为100倍稀释液。用该浓度进行室内药液持效试验,第20 d接虫死亡率可达89.7%。  相似文献   

15.
李炜珩 《江西植保》2013,(2):202-205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又是马尾松、黑松、雪松、落叶松、云南松等松类植物的重要害虫。为了控制虫灾探讨有效防治技术,特进行噻虫啉、绿僵菌防治松墨天牛的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噻虫啉和绿僵菌无纺布菌条林间防治松墨天牛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从维护物种多样性和森林健康的角度来看,采用绿僵菌无纺布菌条防治松墨天牛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氯胺磷树干注药防治松褐天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氯胺磷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等对危害马尾松的松褐天牛进行了树干注射防治试验并与40%氧乐果乳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0%氯胺磷乳油与40%氯乐果乳油相比对松褐天牛有更好的防治效果。按马尾松树干胸径计,30%氯胺磷注乳油注药量0.7mL/cm,30d防效达95.10%。2%阿维菌素乳油防效差,30d防效仅为32.84%。  相似文献   

17.
松墨天牛在我国的危险性和潜在风险性日益突出,应用辐照不育技术控制该虫是绿色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并分析不同辐照剂量~(60)Coγ射线辐照松墨天牛雄成虫对松墨天牛的取食、排泄、交配、产卵、寿命、防治效果等的影响,筛选对松墨天牛雄成虫的γ射线最佳辐照剂量,为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未进行γ射线辐照),150、200、250和300 Gy剂量(剂量率1.5 Gy/min)~(60)Coγ射线辐照对雄性松墨天牛取食、排泄和寿命等生物学特性均无明显影响(P0.05);4种剂量γ射线辐照的雄成虫配对后,能正常刻槽产卵,但卵的孵化率均为0,即失去生殖能力。当雌:雄:处理过雄性天牛比为1:1:6时,150 Gy剂量辐照对天牛的防治效果较好,雌雄交配后卵的孵化率仅为2.63%。权衡辐照雄成虫对其取食、排泄、交配、寿命和防治效果的整体效应,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150 Gy剂量~(60)Coγ射线辐照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