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殖生产成功的关键在于水,只有管好水,养殖的成功才有保障.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水质检测是至关重要的.水质检测的方法有很多,从传统的经验法到化学法再到目前正在推广的仪器法,经历了漫长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续2012年第9期23页)池塘养殖过程中的水处理系统包括源水处理、养殖排放水处理、池塘水处理等方面。养殖用水和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殖排放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才可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一、源水处理系统在选址时应首先选择有良好水源水质的地区,如果源水水质存在问题或阶段性不能满足养殖需要,  相似文献   

3.
吴会民  张韦  梁传辉  樊振中  谢刚  高勇  缴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10-6112,6115
[目的]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养殖池塘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以期能对池塘养殖的水质评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以乌克兰鳞鲤(Cyprinus carpio)为主养鱼,平均规格71.4 g/尾,密度分别为6 000、9 000、12 000尾/hm2的3组池塘的水质情况。[结果]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养殖过程中,6 000尾/hm2组池塘属Ⅰ类水,9 000和12 000尾/hm2组池塘属Ⅴ类水。[结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池塘水质逐渐变差,但从综合评价结果也可看出9 000和12 000尾/hm2组池塘的水质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养殖池塘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以期能对池塘养殖的水质评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以乌克兰鳞鲤(Cyprinuscarpio)为主养鱼,平均规格71.4g/尾,密度分别为6000、9000、12000尾/hm2的3组池塘的水质情况。[结果]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养殖过程中,6000尾/hm2组池塘属Ⅰ类水,9000和12000尾/hm2组池塘属Ⅴ类水。[结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池塘水质逐渐变差,但从综合评价结果也可看出9000和12000尾/hm2组池塘的水质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水、种、饵是水养殖的三大物质基础.池塘水质良好,不仅以减少病害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所以水产养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养水,只要水质管理工作做好了,养殖也就成功了一大半。然而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集约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殖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水体环境日趋恶化、病害频发,长期施用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防治养殖病害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池塘中养殖虾蟹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收益的好坏,养虾蟹主要在于养水。本文针对溶解氧过高、硫化氢引起的水质问题、候环境多变,虾蟹应激问题、蓝藻危害等问题从它们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人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指导我们有效解决水质问题培育出优良的池塘水,从而大大的降低养殖风险,让我们在池塘水养殖虾蟹的道路上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池塘中养殖虾蟹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收益的好坏,养虾蟹主要在于养水。本文针对溶解氧过高、硫化氢引起的水质问题、候环境多变,虾蟹应激问题、蓝藻危害等问题从它们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人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指导我们有效解决水质问题培育出优良的池塘水,从而大大的降低养殖风险,让我们在池塘水养殖虾蟹的道路上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梁久梅 《农家顾问》2008,(10):50-51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一般可先通过观察水色来判断。  相似文献   

9.
鱼儿离不开水.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水质的好坏与鱼类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良好的水质可以促进鱼类生长发育,而不良水质会影响其生长.乃至带来灭顶之灾。由于目前水产集约化养殖比较普遍.养殖中投入品越来越多,水质的调控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调控好鱼塘的水质,已成为许多养殖者孜孜以求的技术。下面结合生产实际.谈几点水质调控技巧.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现有工厂化养鱼池进行简单改造,在池底或池边建净化床,用增氧充气作为动力,促使池水循环、净化。报道了在自净池中进行牙鲆工厂化养殖的水质状况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在3.00-5.20kg/m^2之间,自净池2d换1次水,水质指标符合养殖要求,达到了大幅度节水节电、减少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2010—2012年宁夏地区养殖池塘水质环境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2012年对宁夏地区养殖池塘水质的监测检测,分析评价了宁夏养殖池塘水质状况及其污染特点。结果表明:池塘水质非离子氨超标,部分池塘个别监测参数结果偏高,综合污染指数超出警戒水平。宁夏养殖池塘水质富营养化情况严峻。  相似文献   

12.
王春华 《新农村》2020,(3):30-32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养殖方式已达不到人们对水产品种类和品质的需求,从而对池塘养殖水质好坏有着严格要求。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不仅外界因素对池塘养殖水质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还因不合理的养殖方式导致了内在污染,可使水产品质量明显降低。为达到人们对水产品质量与数量要求,必须通过科学方法对池塘养殖水质加以调控与改良,以提升水产品的质量与数量。1.池塘养殖的水质要求水体是鱼贝等水产养殖品种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其效益与成败通常是由池塘水质好坏所决定。养殖生产中,通常用"肥、嫩、活、爽"来形容池塘的水质好坏。近年来,随着养殖品种与模式的不断改变,确定池塘养殖水质的好坏,应控制浮游生物量低于20~100毫克/升,蓝藻较少,鞭毛藻较多。  相似文献   

13.
溶氧量是衡量水产养殖水体水质的重要指标,以物理方法即采用高频电场处理主池养殖水,然后通过管道深层压入空气,改变传统的释放头对养殖池水曝气加氧,使养殖池水的平均溶氧量在不断被消耗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近几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精养化程度的提高,水质也日益恶化,水产病害增多,水质管理成为养殖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夏季养殖水质管理的特点夏季水质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养殖初期,池塘里生物量小,有机物质不多,溶氧充足,有机物在好氧性微生物分解作用下,池塘处于相对的良性生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生态法养殖黄鳝不但能较好解决水质控制和饵料供应的问题,而且成本低,方法简便,效益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水产动物都要有相适应的生存水质条件才能顺利生长发育,水质的一些基本指标应控制在生物所能适应和承受的范围,不然会直接影响生长速度,成活率,饲料系数,经济效益不理想,严重恶化的水质会造成大批死亡,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养殖信心。因此,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应"养鱼先养水,水好鱼才好"。  相似文献   

17.
(续2012年第9期23页)池塘养殖过程中的水处理系统包括源水处理、养殖排放水处理、池塘水处理等方面。养殖用水和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殖排放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才可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一、源水处理系统在选址时应首先选择有良好水源水质的地区,如果源水水质存在问题或阶段性不能满足养殖需要,  相似文献   

18.
要获得人工养殖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的成功和高产高效,最重要的是要按照黄鳝生长的生态要求进行饲养。生态养殖黄鳝不但能较好地解决水质控制和饵料供应问题,而且成本低、方法简便、效益高。采用生态养殖法饲养黄鳝具有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的特点。1选塘以0.5~10  相似文献   

19.
淡水集中连片池塘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综合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水质标识指数法,以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氨氮(TAN)、总氮(TN)、总磷(TP)作为单因子参评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对淡水养殖小区进水源、池塘养殖尾水和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排放水进行综合水质的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在本集中连片池塘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构成的淡水养殖小区中,进水源主要污染物为TN;养殖池塘主要污染物风险因子为TP、TSS;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养殖尾水综合水质净化发挥重要作用,东区池塘养殖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S1)处理后,综合水质得到改善(IΔX1.X2=13%),主要污染物TN得到显著改善(IΔX1.X2=23%),西区池塘养殖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S2)处理后,综合水质略有改善(IΔX1.X2=9%);利用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水产养殖尾水实施净化处理,经处理后的排放水达到或优于养殖小区进水源综合水质的水平,并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排放标准,且未对邻近自然水域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还略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顺 《农家致富》2006,(20):39-39
秋季养殖甲鱼应以水质调节为主:先用水质净化剂以较快的速度降低水体的氨氮与亚硝酸氮含量,2天后补充调水生物制剂(如光舍菌、硝化细菌等),优化养殖水体并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