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玉屏板栗良种单株选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玉屏板栗良种的选育,选出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岔早(93)3号、岔迟(93)10号、岔油(93)7号3个品种,这3个玉屏板栗无性系品种具有果实品质突出、丰产稳产、商品价值高、坚果营养成分高、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并对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观察。详细介绍了选优标准的制定、板栗优树选择的方法、步骤、选育结果,并介绍了玉屏板栗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糯性等级的6个板栗品种为试材,比较不同糯性品种板栗粉的糊化特性差异以及脱脂、脱蛋白处理对不同糯性品种板栗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进而分析蛋白质、脂肪与板栗糯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糯性品种板栗粉糊化黏度显著低于低糯性品种(P<0.05)。2)脱脂后,板栗粉RVA谱特征值改变不明显;脱蛋白后,板栗粉糊化黏度显著升高,糊化温度降低。3)蛋白质含量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回复值显著负相关(P<0.05),脂肪含量与板栗粉糊化特征参数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柞水县位于秦岭南麓,是我省著名的板栗产区。该县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交汇地段,地理位置特殊,气候资源丰富,历经了长时间的繁衍和驯化,形成了特有的板栗品种资源体系一柞水大红板栗,其栗果具有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甘甜可口等优良特性,植株具有抗逆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在条件较差的山区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4.
2次结实板栗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经济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次结实板栗系了近选育出来的一个优良板栗品系,本文就该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主要经济三方面作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次结实板栗具有1年2次着花2次结实,雌雄花比合理,坚果粒大,外现美且耐贮藏及适应性广等区别于其它板栗品种有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短枝板栗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短枝板栗是莱州市发现的一种板栗短枝型,经过十多年的对比栽培试验和系统观察,其主要特点是节间短、叶片大、雄花序少、座果率高、果前梢短、果实大,抗逆性强,易丰产。还总结了适于短枝板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二次结实板栗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经济性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对二次结实板栗在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主要经济性状三方面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一年两次着花两次结实,雌雄花比合理,坚果粒大,外观美,耐贮藏,适应性广等,具区别于其它板栗品种的独特特征和优势,是最近选出的一个优良板栗品系。  相似文献   

7.
对朝阳地区常见的3个品种枣苗(大平顶枣、金铃圆枣、三星大枣)2年生嫁接苗进行4个不同的土壤控水处理,测定出3个品种枣苗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特性指标,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以探讨水分胁迫对3个枣品种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变化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呈正比关系;在重度胁迫条件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3个枣品种胞间CO2浓度值接近直线上升状态;随干旱胁迫强度加大,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三个枣品种抗旱性大小顺序为三星大枣金铃圆枣大平顶枣。  相似文献   

8.
板栗‘六月爆’是在罗田县进行板栗品种普查时,选育出的板栗优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耐贮性好、抗病虫性较强等优良特性。栗果大,籽粒饱满、均匀,最大粒质量21.8 g,平均单果质量19.3 g,品质优良,现已成为湖北省板栗栽培区的主要发展品种。2011年12月已通过湖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  相似文献   

9.
沂蒙短枝板栗 ,是我市林业工作者 ,经过2 0余年的不懈努力 ,从当地品种中精心培养选育的短枝型板栗 ,被中国果树研究所和山东果树研究所板栗专家 ,确立为北方短枝类板栗的标准品种。其短枝遗传性况特别明显 ,早期丰产性、抗性和适应性都非常强 ,特别适合高密度栽培。在山东日照建园 3年可投产 ,5年即达盛产 ,每公顷产值可达 750 0 kg以上。本文根据该品种的一些特点 ,介绍了其丰产栽培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对改变中国炒食栗乔化稀植 ,粗放经营的现状 ,改革传统栽培制度 ,实现板栗生产的园艺化、集约化栽培和早期丰产起到积极的作用。1 …  相似文献   

10.
板栗是主要的木本粮食树种之一。自从毛主席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以后,板栗生产的发展极为迅速。但由于品种、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病虫害等问题,各地产量高低不一,品质良莠不齐。当前应以良种化、嫁接化、栽培化来发展板栗生产。一、品种问题板栗是我国特产,分布广,栽培历史悠久。通过劳动人民长期栽培,总结出许多丰富的生产经验及选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作为板栗的优良品种应具有丰产性、品质好、耐贮藏、抗性强等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木麻黄种,对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的抗性有所不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是感病种;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和粗枝木麻黄(C.glauca)的抗病性较强。我省“崇武”以北地区木麻黄林木枯死率高,气候不是主要限制因子,与树种的抗病性和所占面积比例有关。沿海沙地有粘土间层的林地,其保水、保肥力较好,二代更新的林木生长良好。不同种的木麻黄其结瘤特性有明显的差异。于8年生的幼林中,木麻黄的根瘤固氮酶活性低于其他二个种。不论是木麻黄或细枝木麻黄,施肥区林木的生长均超过对照不施肥区。  相似文献   

12.
赵宏磊 《绿色科技》2019,(9):99-103
为探索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生命素”对碧玉兰生长发育的影响,找出最有利于碧玉兰生长发育的“生命素”浓度,以碧玉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生命素”在稀释400倍、600倍、800倍三种浓度叶面肥的施用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碧玉兰的光合特征指标,包括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并测定了它们的生理指标包括叶片中的N、P、K含量。结果表明:在400~800倍浓度叶面肥喷施条件下,碧玉兰光合特征指标差异显著,其中喷施600倍浓度“生命素”的碧玉兰光合特征指标相对较高,对N、P、K等营养元素吸收也相对较好,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内外关于林业经营体系的论述,提出了“生态为先-市场取向-区域特色”三元立交林业技术经营体系的理念和内涵表述。其基本表述为,生态为先是指新的技术经营体系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始终把建设生态林业作为原则和目标;市场取向是指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建设生态林业,必须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经营运作,矛盾调节中的作用;区域特色是指新的林业技术经营体系能主动适应资源条件和生态位要求。三者的关系是,生态为先是持续发展的灵魂体现,市场取向是活力源泉,区域特色是发展根基。其定位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保生态效益主导需求,通过模式运作,保障和促进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流域,区域社会经济,特别是山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区域特色,包括产供销,贸工林等内容,及其运作机制的技术,经济,管理经营等运作内容,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三北地区河滩地杨树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三北地区河滩地喀左小钻杨树人工林的生长特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喀左小钻的轮伐期为 13~ 15a。经分析 ,喀左小钻生长过程分为 3个时期 :1~ 5a为幼林期 ,6~ 11a为速生期 ,12~ 15a为近、成熟期。根据其生长发育特性 ,在现有林分密度下 ,8年时应进行适当的抚育间伐 ,以提高林地生产力 ,培育高产、优质的大、中径材  相似文献   

15.
姜枫  李吉跃  何茜 《河北林果研究》2007,22(2):126-129,133
为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栓皮栎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在移栽前分别用GGR 6号和“施丰乐”溶液进行浸根处理,并对移栽后的苗木进行“施丰乐”溶液的叶面喷施,研究幼苗的生长量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处理都对苗木生长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处理后,地径较对照增加了11.56%~245.07%;苗高增加了58.01%~434.66%;叶面积增加了28.52%~432.13%。而对其他指标,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其中,10 mg/LGGR的溶液浸根能有效提高苗木的净光合速率,而40 mg/LGGR的溶液浸根对提高苗木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张晓华 《广东园林》2012,34(6):46-49
"莲.溪"艺术园圃以"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为设计原则,浓缩提炼南沙特有的民居建筑"镬耳屋"、水系景观、渔船、渔女、蚝壳花窗和湿地植物等要素,在有限的场地中"因地制宜"进行园林布局,通过借景、透景、添景、遮景、缩景等手法来实现空间景观的渗透,增加景观层次,扩大景观面,主题鲜明突出,内涵丰富,突出展现了岭南地区滨海区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record pest insect Acanthocinus carinulatus Gebler has been reported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outbreaks of this insect in larch (Larix gmelinii Rupr.) plantations of Aershan, Inner Mongolia have occurred. Each year one generation is born. The insects only damage the phloem in L. gmelinii, overwinter in galleries as larvae and pupate in May of the following year. The pupation culminates in late May. The pupal phase lasts about 45 d. Adults emerge in early June and require nutrition after emergence. Mating and oviposition occur from late June to early August and the adult males and females and may copulate many times in their lifetime. The female adults lay eggs in bark crevices. Oviposition sites with one egg occupy 70.5% of all sites, sites with three eggs occupy 6.8% and 22.7% of all crevices are without eggs. Eggs stay in this stage for a period of 7 to 11 d. Larvae hatch in early July and hibernate in early September. The rate of successful hatching is only 37.8%.  相似文献   

18.
30多年前出现的社会林业 ,以其与传统林业的概念和模式不同的参与性特点而为广大群众接受和理解 ,如今随着这种经营管理形式的不断完善 ,深入发展和对参与主体的更为关注 ,以及出于对词义正确性的考虑 ,国际上已普遍使用“社区林业”来表达和称谓。除此之外 ,社会林业向社区林业转变的内涵和本质还包括管理机制的转变 ;管理技术的转变 ;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收"与"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对于“人要征服自然”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和态度,是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哲学依据。该文通过对中国古典造园的思想背景、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园林建筑、掇山理水、植物配置等造景元素中“收”与“放”的分析,阐明了“收”与“放”的对比与联系在古典园林中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和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0.
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 is an important pest of poplar in China.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 are known to be responsible for adaptation mechanisms of M. troglodyta. The activities and kinetic constants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in M. troglodyta were studi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ctivity and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observed among five instars of M. troglodyta larvae. Furthermore, the inhibit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ctivity in five instars by 24 inhibitors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e inhibition of GST activity of different instars by 24 inhibitors was different. For GST activity in the 1st instar, chlorpyrifos, lambda-cyhalothrin, endosulfan, abamectin, fipronil and pyridaben were the best inhibitors tested, and for GST activity in the 2nd instar, tannic acid and quercetin were the most potent inhibitors tested, and for GST activity in the 3rd instar,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quercetin, chlorpyrifos and lambda-cyhalothrin were the highest, and for GST activity in the 4th instar, quercetin and lambda-cyhalothrin were the best inhibitors,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hoxim was the highest for GST activity in the 5th instar. Our results show that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in different instars are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in isozyme composition and thus different in sensitivity to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