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2004~2007年辽宁省审定的148个普通玉米新品种的粗蛋白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辽宁省审定的绝大多数玉米品种粗蛋白含量介于10%~12%;有近76%品种可作为一级饲料玉米;2005年选育的盛单216及2007年选育的世宾6和桥景337为优质饲料普通玉米品种,其可降低饲料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玉米品种审定现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品种审定是玉米品种获准进入市场并进行推广的凭证,是相关部门规范、治理种子市场的依据,也是农民选择品种和维权的参考。根据玉米品种管理等业务的需求对玉米品种审定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挖掘品种数据的内在联系和隐含信息,可以为种子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和农民等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加系统、清晰的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校验,梳理了42年来中国国家级审定和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信息,讨论了市场上玉米品种随年份和地域变化的趋势、审定品种中亲本自交系重复使用率以及品种审定与退出、保护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结果】1972-2013年,国家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审定的玉米品种总数为6 291个,其中,国家审定的品种数为503个。2013年现存的审定品种数为4 882个,其中,国审品种数为332个。1 726个单位有审定品种记录,科研院所和种业公司分别占48.3%和46.6%,平均每个单位拥有的审定品种数分别为7个和3个。审定品种共使用了8 754个亲本自交系,其中19.4%的自交系存在重复使用,使用频率最高的3个自交系依次为Mo17、昌7-2、丹340。在过去42年审定的玉米品种中,共有1 876个品次退出,已经停止推广的品种平均使用年限为13.3年;29.2%的审定品种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15.1%获得了授权。【结论】在近10年间,各级审定的玉米品种数量年均增幅趋于平稳,品种保有量仍在逐年增加,审定数量上呈现北多南少、增加速度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审定品种数量目前以科研院所居前列,较大型种业公司的审定品种数量上升明显;审定品种中新命名的亲本自交系数量迅速增加,使统计上的亲本重复使用率逐年下降。列入停止推广的审定品种数量年际间趋于稳定,审定品种与品种权保护品种的重叠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范志业  吴春西  宋小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9-10640
[目的]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省级审定情况。[方法]结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2005年小麦新品种的审定情况,从审定品种数量、育种单位、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浅析。[结果]2001~2005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小麦新品种61个,53个适合水地种植,3个适合旱地种植,2个适合信阳麦区,3个适合南阳地区。科研院所育成品种有48个通过审定,公司、农场、农技站有13个品种通过审定。18个科研院所育成小麦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11个种业公司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29个半冬性品种和31个弱春性品种通过省级审定。通过省级审定的中筋、强筋、弱筋小麦品种分别为534、、4个。[结论]河南省不同小麦生态区均有审定品种,不同类型育种单位之间审定品种数量差异较大,审定品种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4.
玉米新品种鄂玉25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广适、抗病、抗倒等特性,已通过湖北省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湖北省二高山组品种区域试验、多点示范和武陵山区国家玉米品种生产试验(4省、市)中,增产极显著.在二高山、中、低山都适应种植,都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8%~20%.  相似文献   

5.
<正> 1992—1993年,全国北方夏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参试杂交种10个,以掖单2号为对照,试验分别设在八个省、市13个试点(见表1),按统一方案联合鉴定北方区有关育种单位新选育优良玉米杂交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为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瑞普908是以RP21为母本,RP06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种。2013、2014年参加陕西省玉米区试,2年平均产量11 372.3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18试点产量17增1减,增产点占94.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828.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5%,6试点产量全部增产,排名第4。该品种2015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特点为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生育期适宜等,适宜在陕西省春播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广西大豆育种进展,并结合广西大豆生产需求和自身优势,对今后广西大豆育种提出相关建议,为广西大豆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公开发表文献资料及育种单位提供的内部材料,从遗传育种研发体系、新品种选育及推广、优异种质鉴评与育种亲本创制、育种方法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对改革开放开始—"八五"(S6.5-8.5)、"九五"—"十五"(S9.5-10.5)、"十一五"(S11.5)和"十二五"至今(S12.5-)4个时期的广西大豆育种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今后广西大豆育种研究方向和侧重点.[结果]广西大豆育种项目、经费及其来源均迅速增加,其中项目由S6.5-8.5时期的2个增加至S12.5-的23个,经费由S6.5-8.5时期的5万元增加至S12.5-时期的1260万元,S11.5时期起建成5个大豆育种平台.至今,正式通过审定命名的大豆品种共39个,其中春大豆28个,夏大豆11个;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双审定品种3个,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5个,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31个;S6.5-8.5、S9.5-10.5、S11.5和S12.5-时期分别有4、10、12和13个品种通过审定;37个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个通过系统选育而成;高蛋白品种15个,高油品种2个,双高品种4个,菜用品种1个、高异黄酮品种2个、高抗镉金属品种2个.39个大豆品种共追溯到40个祖先亲本,平均每个育成品种有1.03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2个),且祖先亲本中,有11个是广西本地种质,占27.5%;有22个是我国其他省(区)种质,占55.0%;有7个是国外种质,占17.5%.春大豆育种骨干亲本9个,夏大豆育种骨干亲本6个.优良大豆新品种的育成及大面积推广,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广西大豆高产育种主要利用育成品种(祖先亲本含丰产性好的种质材料)或丰产性好的国外引种作为直接亲本.广西大豆种质资源丰富,至今收集保存有6000余份,但利用率低(地方种质资源利用率不足2%,野生大豆种质利用率为0).[建议]加大科研投入,丰富育种手段,加快大豆种质资源的挖掘、创新及利用,尤其是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驯化和利用;在保持广西大豆高蛋白优势的同时,加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耐荫、适宜机械化的绿色大豆新品种,尤其是夏大豆品种;加快特色专用型大豆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县农业局从湖南省动植物良种引进公司引进玉米新品种蠡玉23号(2006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分别在我县12个乡镇试种,表现为株高适中、大穗、大粒、产量高、抗性好,一般667平方米玉米产量为550公斤(省审定时的区试产量为485.6公斤),比豫玉22号增产60公斤  相似文献   

9.
玉米新品种德禹201在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267.7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0.7%;在2017年生产试验中,5个试验点的平均产量为9 659.3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8 956.8 kg/hm~2)增产7.8%,该品种适合在吉林省玉米极早熟区种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180003"。  相似文献   

10.
<正> 大豆新品种的生产鉴定是良种选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研究经过连续10年172个点次试验,引进并鉴定了省内外20多个育种单位培育的38个大豆新品种(系),其中有16个新品种表现突出,先后得到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和认定。推广这些品种对改变我省大豆低产状况已经起到和将要起到显著的作用。一、鉴定概况大豆品种的生产鉴定是从1981年开始的,10年间共进行了四轮。每个参试品种一  相似文献   

11.
选用近3 a新审定的玉米10个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临奥1号为对照,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为523.31 kg/667m~2,10个玉米品种均比对照增产,其中增产幅度在10%以上且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5个:青青300、康农玉007、新中玉801、科玉1101和野风160,有望作为新品种在慈利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品种创新与甘薯产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10年至2017年,全国育成甘薯新品种194个,其中,食用型、淀粉加工型、食用与淀粉兼用型和食用型紫薯分别占品种总数的35. 1%、22. 7%、21. 1%、11. 3%,高干物率类型的品种仅占5. 4%。在全国15个省(市、区)种植面积达6. 67×10~4hm~2以上的品种有商薯19等7个。其中,甘薯品种商薯19和徐薯18种植面积分别为45. 8×10~4hm~2和33. 3×10~4hm~2,占甘薯种植面积的20. 1%和14. 6%。今后甘薯品种创新重点:注重品种结构调整;加强甘薯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甘薯良种繁育体系规范化建设;品种选育要适应甘薯机械化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应罗甸县低热河谷地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为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依据,加快玉米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步伐,根据《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试行)》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的通知》等相关规定,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行长5 m、宽4 m、5行区、设3次重复,共7个玉米品种进行引种试验,记载玉米各个生育期关键性状,成熟时取样考种和小区脱粒,进行产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正大811、正大769、正大632株高适中、适应性强、增产效果明显、抗病性好、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合在罗甸县低热河谷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14又名(4A、A6),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国内外优良自交系,采用独创的“分离小群体选系”方法育成的早熟紧凑型玉米自交系[1]。以其作亲本,先后育成苏玉8号、苏玉9号、苏玉10号、苏玉13号和苏玉14号5个玉米新品种,占江苏自育饲用玉米品种数的1/4左右。其中苏玉9号(414×812)“九五”期间在生产上累计种植2×106hm2,获200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苏玉10号(414×75)先后通过国家和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正在江苏省及中国东南玉米种植区大面积应用。414已成为江苏玉米育种与生产上最重要的自交系之一。为此,有必要探…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12,(4):30-31
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33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0日在沈阳召开。会议共审定通过6种作物70个新品种,其中玉米新品种42个,水稻新品种10个,大豆新品种13个,高粱新品种2个,马铃薯新品种1个,棉花新品种2个。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16.
为给在贵州生态条件下育成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的推广应用提供事实依据,统计分析了长江下游区试中贵州育成品种的产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2007—2011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和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育成的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区域共审定8个,占同期该区域审定品种的14.5%,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5.73kg/667m2和81.44kg/667m2,分别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86%和10.35%,比同期该流域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平均产量减产0.3%,产油量增产3.88%;平均含油率达46.34%,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的平均含油率(43.67%)高2.67百分点,在前10名产量、产油量、含油率中贵州审定的品种分别占2个、3个和6个;产量的稳定性方差、互作方差、Shukla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小,表明贵州育成品种相对稳定,生育期平均为231d,比对照秦优7号早0.7d,比其他47个品种晚1d;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株率与对照秦优7号和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相当,但菌核病的病指数相对较高,耐病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统计分析了江西省2012~2017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的主要性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江西省近6年来审定通过了190个早、中、晚稻品种和8个特种稻品种。在190个早、中、晚稻品种中有杂交稻品种186个,占97.89%,而常规稻品种仅4个,占2.11%;有晚稻品种107个,占56.32%,而早稻品种仅30个,占15.79%。优质稻品种共99个,占总品种数的50%。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稻瘟病抗性水平偏低,抗病育种有待加强。种子企业是新品种选育的主体,科企合作也是新品种选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陇东旱塬区机械籽粒直收的优质丰产玉米新品种,采用DA7200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对平凉市泾川县高平玉米籽粒机械直收试验的20个玉米品种的籽粒进行了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13个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都达到了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其中MC703、新玉108、瑞普909、联创825、先玉698、MC618和京科999在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同时,脂肪含量也比较高,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3个指标比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分别高1.45%~3.33%、7.50%~21.25%和16.67~43.33%。结合产量和籽粒机械粒收指标数据,从参试品种中筛选出3个品质指标均较高且适宜旱塬区机械粒收的丰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玉米新品种德丰6号于1998年冬在海南组配而成,其母本为自选系H6,父本为自先系P543。该品种在1999年测交鉴定试验中表现为高产、抗病、抗倒伏,株高、穗位合适,生育期短等优点。2001~2002年德丰6号完成了河北省早熟组试验等程序,200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冀审玉2003016),并定名为德丰6号。1产量表现1999年在测交鉴定试验中,德丰6号亩产1081.2kg,比掖单13(720kg)增产50.2%。2001年参加河北省春播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876.8kg,较CK1农单5增产3.2%,较CK2唐玉10增产6.8%,达到显著水平,在23个参试组合中居第三位。2002年参加…  相似文献   

20.
玉米新品种登海三号是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通过山东、山西、云南、贵州等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列为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推广品种.2002年,从贵州省德农公司专卖店购进该品种,在全镇进行试验示范种植.试验点5个,面积20亩;连片种植示范点1个,面积50亩.通过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高,茎秆坚韧,抗性强,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生育期比当地主推品种农大108、临奥一号等品种提早8~10天,很受农户欢迎.2003年可望成为本镇乃至全省又一个大面积主推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