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与高产是小麦生产所追求的两大目标。生产中往往造成优质不高产或高产不优质现象,如何协调二者矛盾,实现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是目前小麦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郑州市地处黄淮麦区,近年来,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合黄淮麦区的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同步优化栽培技术,并  相似文献   

2.
为挖掘大穗型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在黄淮腹地商丘市多年研究此类品种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郑麦769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育成的优质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生育期229 d左右,具有超高产的生产潜力,该品种已成为黄淮麦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强筋优质麦主导品种。文章围绕该品种的整个生长周期对其高产栽培技术的规程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黄淮砂姜黑土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多乱杂、抗逆减灾能力弱及强筋小麦品质达标率低、种植不规范等问题。[方法]选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开展试验,筛选出适宜黄淮砂姜黑土区种植的优质、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结果]山农22号和菏麦18产量较高且综合性状好,而周麦26、菏麦17、鲁原502、周麦18、济麦20虽增产效果不明显,但综合性状也较好。[结论]山农22号、菏麦18等8个小麦品种适宜在黄淮砂姜黑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针对泰安地区的实际,在浇冬水的基础上,研究了强筋小麦春季灌溉技术,总结出了强筋小麦保优节本春季灌溉方案,即春季浇起身、拔节、孕穗三水,既节本又优质高产,该研究丰富了强筋小麦灌溉技术理论,为泰安地区乃至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的优质小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近年来从事优质特色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测土配肥等试验示范与研究,通过大面积推广示范,结合黄淮小麦种植区的具体情况,探索总结出特色小麦周黑麦1号高产管理的几点措施,供大家参考,以促进我区优质特色小麦产业的迅速发展。一、品种特性周黑麦1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周麦9号、漯珍1号选育出来  相似文献   

7.
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就是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种植模式。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要保证高产条件下的优质,才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连麦1号是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从淮麦18中系统选育出的优质高产中强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9.
临优2018具有优质、高产、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矮秆抗倒、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产量结构良好等特点,是适应山西南部麦区及黄淮麦区中水肥地种植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郑麦769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分子育种研究室采用分子聚合育种技术育成的优质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2011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具有超高产的生产潜力,该品种已成为黄淮麦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强筋优质麦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邳州市砂僵黑土区引进示范的11个强筋小麦品种进行的生育期、茎蘖动态、抗性、产量、品质等指标试验,筛选出适宜在黄淮砂姜黑土麦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2.
优质小麦的产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教授魏益民主持的“黄淮冬麦区小麦质量分析与研究”课题在京通过成果鉴定,为优质小麦的育种、区域规划,以及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优质小麦的产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教授魏益民主持的"黄淮冬麦区小麦质量分析与研究"课题在京通过成果鉴定,为优质小麦的育种、区域规划,以及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淮麦区小麦育种方向和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依据黄淮麦区自然、气候、生态特点,结合黄淮南片及陕西省中肥组区试及多年育种、生产实践,提出并分析了该区小麦育种方向,从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亲本选择与组配、协调提高产量三因素、加强后代抗病、抗逆、适应性选择等方面探讨了优质高产小麦的育种策略,以期对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组选育的运旱20410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该品种属冬性、中早熟、优质、抗旱、高产。参加山西省南部早地区试及生产示范试验,年型气候为平偏旱和严重干旱及倒春寒年型,分别比对照晋麦47增产7%和6.9%,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品质分析达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适宜我国黄淮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莒县实施了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实现小麦高产优质,根据小麦的生长规律,结合农时和机械化水平,充分挖掘小麦增产潜力。该文主要结合项目实施情况,介绍了选种、测土配方施肥、整地、精播、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就是优质小麦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种植模式。发展优质小麦生产,要保证高产条件下的优质,才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实施优质小麦示范与推广,能够更好地落实国家粮食战略调整的意图,改变以前在粮食生产上以温饱战略为主,只注重产量的提高,而忽视小麦品种的品质结构合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组选育的运旱20410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该品种属冬性、中早熟、优质、抗旱、高产。参加山西省南部早地区试及生产示范试验,年型气候为平偏旱和严重干旱及倒春寒年型,分别比对照晋麦47增产7%和6.9%,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品质分析达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适宜我国黄淮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茹振钢  冯素伟  李淦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88-3393
黄淮麦区是中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和高产区,对中国小麦生产以及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以及耕地资源非农化、耕地利用非粮化的发展现状,指出未来提高小麦总产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单产。要充分挖掘小麦高产潜力,培育高产品种是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黄淮麦区的生产条件及生态特点,分析不同时期高产品种产量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指出在大田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潜力,千粒重与穗粒数并重是小麦新品种的发展方向。并从机械化生产对品种的要求出发,探讨了黄淮麦区小麦高产品种的高产空间与创育思路,提出进一步挖掘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高产潜力的有效途径:(1)小麦高产潜力的实现,应重新认识和定位穗光合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穗器官的光合优势,培育穗叶高光效品种。小麦穗器官除具有空间优势外,其光合特点类似于C4途径或介于C3—C4中间型,籽粒呼吸释放的CO2能被穗光合再次固定。鉴于穗光合对籽粒产量形成的较大贡献,应强化绿穗灌浆特性,发挥穗器官的光合优势,提升穗粒重。(2)提高单产水平,必须注重群体生物产量的提高。在保持现有收获指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茎秆强度,实现植株高大化、密植化,能有效改善群体穗叶空间结构。通过调节生长发育节律,培育小叶、壮秆、大穗型新品种,实现小麦高生物产量。高生物产量品种还应拉开穗层,使穗层由一层增至三层,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容穗数。(3)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已日趋成熟,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是今后挖掘高产潜力的重要途径。利用杂种优势挖掘高产潜力需同时兼顾品质性状的优化,充分考虑多个品质性状间的协调稳定。可通过多穗大穗实现高产,通过提高强势小花结实比例稳定品质,从而实现高产与优质并重发展。挖掘小麦产量潜力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文章旨在通过协调各种产量形成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黄淮麦区小麦的高产潜力,为中国黄淮麦区的小麦高产育种实践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卫国 《河南农业》2003,(11):19-19
优质小麦生产是当今黄淮麦区小麦生产的趋势与主流,加强其病虫无害化管理,优化、细化病虫防治技术,减少生态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优质小麦生产的重要任务。 一、改善生态环境,实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