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冬天大棚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温度的影响,大棚蔬菜在不加温的情况下,采取一些常用而又效果好的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蔬菜正常生长。多层膜覆盖一层棚膜的保温性能较差,当外界气温低时,棚内为0℃左右就会出现冻害。因此需要多层覆盖薄膜来保证棚内温度。做到"三膜一帘"覆盖,即覆盖大棚膜、小棚膜、地膜、大棚上再加盖草帘,当外界气温降到-5℃,棚内一般也不会发  相似文献   

2.
当前,塑料薄膜温室和大中小棚栽培技术已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我国的大棚栽培面积占世界第一位,大都是使用聚乙烯(PE)薄膜,它与聚氯乙烯(PVC)薄膜相比,虽然比重小、幅面宽、投资少,但就其保温性能、低温使用性能、抗老化、透光性等都不及聚氯乙烯薄膜。目前日本的80%以上,我国东北地区基本上都使用聚氯乙烯蔬菜大棚薄膜。这是因为在常用的塑料薄膜中,聚氯乙烯膜的保温性能最好。采用塑料大棚种菜主要是用它的保温性,一般所说的温室覆盖薄膜的保温性能是指防止夜间温室棚内温度下降的特性。白天,太阳光线的能量透过薄膜被空气和土壤吸收,地温、气温升高。夜间,棚内外的能量交换由于塑料薄膜的阻隔作用,棚内气温,地温都高于棚外,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利用沼气燃烧对大棚增温时,棚内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几种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点燃8盏沼气灯的大棚,棚内气温比无沼气增温大棚平均提高4.4℃,在06:00左右时两者的差异最大,达5.7℃。大棚内的CO2浓度明显升高的时间段为07:00—09:00,在08:00左右时,沼气处理棚内的CO2浓度最高,达2 200μL/L,比对照棚内的CO2浓度增加了接近3倍,使棚内蔬菜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早春利用漫反射农膜进行小拱棚覆盖,与普通农膜比较,棚内最低温度提高0.5℃左右,最高温度降低1.5—2.0℃。漫反射膜内光照强度垂直变化梯度明显低于普通膜,不同高度透光率和总透光率显著高于普通膜。漫反射膜棚内番茄生长健壮,开花多,座果率高,较普通膜增产11.31%,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 春季气温变化大,大棚易出现高温危害现象,管理不善使蔬菜因高温而造成萎蔫,叶片下垂,新根发生受阻,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叶色浅而缺乏生机。春管应抓好以下四点: 1 加强通风透光,增加光合作用。通风不仅有利于调节空气,使棚内空气新鲜,而且能排除棚内肥料分解所产生的有害气体。通风还可以接受阳光的照射,增加蔬菜的光合作用,通风一般掌握在外界气温上升到18℃左右时,可逐步通风换气,调节温度。 2 控制适宜温度,防止蔬菜徒长。各类蔬菜都有自己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如番茄生长过程中的适宜温度为20~25℃,因此大棚番茄的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黄瓜比番茄所需温度略高,一般所  相似文献   

6.
<正>一、加强大棚环境调控1、温度管理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是大棚蔬菜能否正常生长的关键。初冬要注意适当通风降温控制植株旺长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深冬温度管理的核心是搞好棚内提温、保温。一方面要尽量增加棚体覆盖物夜间可在大棚四周加围草苫或玉米秸也可在原来的草苫上面再覆盖一层薄膜既能防风保温又可防雨雪淋湿草苫。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棚内多层覆盖可在棚内于棚膜的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再搭一层薄膜这样两膜中间隔有空气可明显提高棚内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原严寒冬季的到来,在节能大棚反季节蔬菜的种植过程中,由于棚内采光不足,不仅使蔬菜的增产潜力难以发挥出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蔬菜的营养价值,并延长了蔬菜的生长发育期,根据本站长期试验,人工增加大棚内的光照条件,可使蔬菜增产20%-30%以上,且品质大有改善.生产实践证明可采取以下几种技巧增加大棚的采光,并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用大棚覆盖种植蔬菜非常普遍,如何科学选择棚膜是蔬菜栽培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环节之一。生产上常用的棚膜种类可分为:耐老化无滴膜、耐老化有滴膜、多功能复合膜以及紫光膜等。1.耐老化无滴膜耐老化无滴膜包括聚氯乙烯棚膜和聚乙烯耐老化滴膜。其薄膜透光性好,棚内气温及地温高时水滴可沿薄膜内表面呈水膜状流下,棚内湿度小,  相似文献   

9.
鲍鱼菇栽培以大棚袋栽规模化生产的方式为宜。在气温较高时,可利用温差刺激出菇,即将制冷机直接移到菇棚内进行制冷,使菇棚温度降至20℃左右进行低温剌激8~12小时,这样有利于小菇蕾的发育整齐。出菇期间棚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棚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结合出菇量及气候变化科学管理,达到生物转化率高且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手机尾号为7328的用户问:近年雾霾严重,大棚蔬菜应该怎么应对雾霾天?专家解答:在雾霾天,对大棚蔬菜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高温度。室温内达不到15℃时,应抓紧盖上草苫或保温被,大雾或降雪天在草苫上加盖二层膜,防止草苫被雾、雪打湿降低保温效果。平时要经常打扫、擦洗棚膜上的灰尘,以利增加光热,提高棚温。二是增加光照。雾霾天气光照常常不足,在不影响棚内蔬菜对温度要求的情况下,通过适时揭、适时盖,充分利用阴天的散射光,使植株进行光合  相似文献   

11.
以不覆盖地膜为对照,选用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和生物黑色降解膜,观察生物降解地膜在露地、单体大棚、连栋大棚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蔬菜覆盖后,其增温与普通塑料地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应用生物黑色降解膜和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膜的增温效果接近,露地和单体大棚内比不使用地膜平均提高地温1℃左右,连栋大棚内增温效果稍差。在露地条件下,塑料地膜覆盖下的土壤温度变化很大,白天增温很高,而夜晚则下降到和不同地膜相同的低温,而降解膜覆盖下地温变化幅度就比较小,在昼夜温差大的天气夜间最低温比塑料地膜高2℃左右。由此可见,在露地条件下,生物降解地膜夜间的保温效果要好于普通塑料地膜,更适合在露地早春作物上进行覆盖,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相似文献   

12.
利用普通塑料薄膜和光生态塑料薄膜两种覆盖材料为试验材料,研究它们对大棚内若干环境指标及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生态塑料薄膜比普通塑料薄膜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增温性,因此可以促进蔬菜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表明,3~5月(萌牙开花期)在柑桔园覆盖地膜,使10~20厘米土层增温2.3℃、土壤含水量提高23.7%、根系活力相对增强4-15%;在9—11月(果实成熟期)覆盖地膜,日平均土温增高1.7℃、土壤含水量比对照降低11—24%。覆膜显著地提高了树冠下层地面的光照反射率,叶片光合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4个籼稻杂交组合,取花粉发育阶段为单核中晚期的穗子,置于9—11℃低温下预处理14天而后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上。在接种的25,840枚花药中6,203枚花药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为24%(对照为3.4%)。随机取1,771枚花药的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583枚花药的愈伤组织分化绿苗。分化频率平均为32.9%(对照为11%)。绿苗总诱导率为7.9%。观察汕优2号稻穗置于9—11℃低温预处理2—33天后进行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均以冷处理20天为最高。如温度降低则处理时间相应缩短。另外不同材料对冷处理的最适时间温度也稍有不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冷处理对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远比培养基的效率大。组织学观察表明,低温预处理能提高花药离体培养成活率,促使更多花粉细胞分裂发育成多细胞团。  相似文献   

15.
大棚覆盖与地热线的增温效果及其对茶树生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塑料大棚内加设小棚、并辅以电地热线增温等设施对茶园的光合环境、茶树生理生长、茶叶内含成分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3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温设施处理明显地提高了茶园日平均气温、地温,增加了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增温设施在气温比较低时明显增加茶树净光合速率(Pn),平均值晴天棚外比棚内高36.8%~42.1%,气温比较高时Pn增温设施处理和对照差异不明显;增温设施使赤霉素(GA3)和玉米素(ZT)等促进茶芽萌发型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脱落酸(ABA)等抑制生长型内源激素含量下降,人工电加温措施中地热线加温对内源激素含量影响最为明显;1芽1叶茶芽采摘期对照提前9~16d,1芽2叶茶芽采摘期对照提前8~18d;塑料覆盖氨基酸含量下降,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对茶多酚和类胡萝卜素影响不明显;大棚和增温设施显著增加名优茶产量;经济效益以大棚覆盖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玉米产量,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对平作膜上精播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作膜上精播处理比常规垄作处理地温提高2~3℃,储水量增加13.13%,产量增加13.87%,水分利用率增加20.40%。平作膜上精播技术能够提高耕层土壤温度,与常规垄作覆膜相比具有良好的集雨保墒效果,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一膜两年用”关键技术及节本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膜两年用”第2年种植玉米时。玉米播种期0~60cm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8.38%,比早春顶凌全膜覆盖增加0.98~1.36个百分点,比播期半膜增加3.96-4.14%;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4.17%,土壤温度较播期半膜覆盖提高2.37℃/d,玉米全生育期积温增加323.4℃,其表现程度与早春顶凌全膜覆盖基本一致。“一膜两年用”种植玉米、油葵增产效果低于早春顶凌全膜覆盖4.9%,但与播期半膜相比,玉米增产幅度达23.7%,油葵增产13.3%。由于“一膜两年用”减少了地膜和田间作业的投入,增收效果非常显著,种植玉米、油葵平均纯收益11057.2元/hm^2,比早春顶凌全膜覆盖增加1653.2元/hm^2,比播期半膜增加4107.1元/hm^2。“一膜两年用”既能减少水分的散失,使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又提高了地温,改善了土壤环境,减少了废旧地膜的污染,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黑穗醋栗根系生长与地上部生长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黑穗醋栗根系和地上部在年周期中生长的相互关系,作者用根窖法连续两年观察了四年生黑穗醋栗的根系在一年中的生长动态,以及其与地上部枝、叶、果实等生长的相互关系. 在哈尔滨地区,冻土层达二米多,春季回暖晚,一直到4月上旬土温还在0℃以下,因此根系生长晚于地上部.4月上旬黑穗醋栗即开始萌芽;而到4月中下旬随土温逐渐上升到4℃时,根系才开始生长;13-18℃为根系生长的适温.一年当中,根系有两次生长高峰,而地上部,枝条有一次生长高峰.根系和枝条生长呈交替生长现象,即枝条的生长高峰过后出现根的生长高峰,以后又逐渐出现枝的生长.枝条停止生长后根系即出现第二次生长高峰,5月上旬叶幕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气象条件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对目前普遍用于黄瓜等蔬菜冬季栽培的日光温室内、外的辐射、湿度、CO2浓度等气候要素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在寒冷季节(1-2月)室内旬平均气温15℃左右,昼夜温度变化在10-30℃之间,不能完全满足黄瓜等蔬菜作物的需要;(2)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室内外气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室内高湿、寡照及CO2的匮乏是制约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提高的重要因子;(4)在阴天(特别是连阴天)条件下,设法改善室内的光温条件是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5)室内黄瓜上部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晴天呈双峰型,阴天则呈单峰型。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菜蛾为长春、公主岭一带春甘蓝夏甘蓝的主要害虫。本研究测定了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及寿命。得出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内禀增长率等参数,并测定了小菜蛾的过冷却点和高温下的存活率。结果:全世代发育历期21℃,26.5天;24℃,20.4天;27℃,16.2天;30℃,14.8天;33℃,13.2天。发育起点温度9.54℃,有效积温298.7日度。温度升高,幼虫存活率下降;卵和蛹的存活率高于幼虫。产卵最适温度24℃~27℃,平均产卵量400粒/雌,最多596粒/雌。产卵开始后的3~5天内为产卵高峰。内禀增长率较高,30℃时高达0.2711,属r型生态对策。过冷却点:四龄幼虫—13.5℃,蛹—20.1℃。预蛹—11.3℃。35℃以上高温对幼虫化蛹极为不利;40℃高温对成虫羽化极为不利,35℃以上高温下饲养低龄幼虫可产生小形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