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采用XRY-1A数显氧弹式热量计测定该群落不同层次共18种优势植物不同器官的热值.东山岛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的平均干重热值介于14.95-18.76 kJ·g-1之间,乔木层植物干重热值以潺稿树最高(18.76 kJ·g-1),朴最低(17.53kJ·g-1);灌木层植物以豺皮樟最高(16.42 kJ·g-1),露兜树最低(15.16 kJ·g-1);草本层植物干重热值在14.29-14.78kJ·g-1之间;层间植物以帘子藤最高,雀梅藤最低.各层优势植物平均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表现为:乔木层>层间植物>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器官间去灰分热值存在差异,乔木层和灌木层表现为叶>干或枝>根,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本研究表明,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是造成东山岛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植物热值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哀牢山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热值与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云南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6种优势植物各器官的热值、养分和灰分。结果表明:6种植物各器官的干质量热值和灰分因种而异,且同种植物不同器官之间热值存在明显差异。6种植物各器官的干质量热值变化范围是:叶19.01 ~ 23.41 kJ·g-1,枝19.22 ~ 21.47 kJ·g-1,皮18.22 ~ 21.24 kJ·g-1,干19.32 ~ 21.27 kJ·g-1,根18.89 ~ 20.90 kJ·g-1;6种植物平均干质量热值大小顺序为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南洋木荷Schima noronhae>黄心树Machilus bombycina>景东冬青Ilex gintungensis>蒙自连蕊茶Camellia forrestii>变色锥Castanopsis rufescens,去灰分热值大小顺序为木果柯>黄心树>南洋木荷>景东冬青>变色锥>蒙自连蕊茶,都和植物的优势度顺序没有关系。表4参22  相似文献   

3.
以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带性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依托鼎湖山的降水变化人工控制实验平台,设自然降水和全年降水量减少50%两种处理,分析在2年降水强度改变下,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土壤碳(C)、氮(N)、磷(P)的变化趋势,探讨模拟干旱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降水处理明显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C、N、P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干旱处理下土壤C、P含量明显增加,N含量变化不明显。在化学计量比方面,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C : N、C : P以及N : P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少;在减少降水(干旱)处理下,C : N和C : P均高于对照,而表层土壤(0~10 cm) N : P低于对照。2年降水强度减少使该森林土壤呈现干旱趋势,使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下降,影响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C、N、P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6个树龄栓皮栎热值与碳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个树龄栓皮栎不同器官的热值和碳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个树龄栓皮栎叶、皮的干重热值均与树龄呈正相关,枝、干的干重热值均与树龄呈显著负相关;叶、皮的去灰分热值均与树龄呈极显著正相关,枝、干的去灰分热值均与树龄呈不显著正相关。不同器官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总体上均表现为皮叶枝干。不同器官的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之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皮的碳含量与树龄呈不显著正相关;叶的碳含量与树龄呈显著正相关;枝、干的碳含量与树龄呈不显著负相关。不同器官的碳含量总体上表现为皮叶干枝。整体上热值与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建群种黄果厚壳桂,在近20年的监测过程中出现了死亡个体数量明显大于新增的现象。为此以黄果厚壳桂12 a的连续监测数据为依据,根据群落受到的干扰程度划分为重度干扰和轻度干扰2个阶段,统计其死亡动态。分干扰阶段,采用空间二元点格局L12方程分析,检测新增个体与死亡个体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重度干扰阶段,死亡个体48.2%是4 cm以下小树;而轻度干扰阶段,10 cm以上的死亡个体数占到死亡总数的80.5%。1992年新增个体,与1999年死亡和2004年死亡个体之间有较大尺度的正相关性,而1999年新增个体与2004年死亡个体间,仅在取样尺度1m时表现出空间显著正相关。先亡个体与后增个体的空间关联检测,仅发现1999-2004年死亡个体与2004年新增个体之间,小尺度上(取样尺度<5 m,6~8 m)有显著正相关性。12年间死亡个体数量是新增数量的2.29倍,死亡个体主要是1992年以来的新增个体。严重的干扰加速了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进程,在以后的监测过程中,应严防重度干扰的出现,确保地带性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正常的发展和演替。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酸沉降实验,研究了旱季期间(10-3月份)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在4种不同pH模拟酸雨处理(对照、pH 4.0、pH 3.5、pH 3.0)下地表径流水化学输出特征。结果显示:(1)地表径流pH随酸处理强度增强呈\"U\"型变化模式,酸沉降对地表径流pH的影响不显著(P>0.05),表明模拟酸沉降尚未引起地表水的酸化。(2)地表径流中NO3-、SO42-浓度随酸处理强度增强略有增加;HCO3-浓度的变化模式与地表径流pH类似。酸根离子浓度与地表径流pH相关性分析表明,SO42-、HCO3-有助于提高地表水抗酸化能力而NO3-则有助于促进地表水酸化。(3)地表径流中盐基离子对酸沉降的响应不尽相同。pH 3.0处理显著提高地表径流中Ca2+、Na+浓度;Mg2+浓度具有随酸处理梯度增强而增加的趋势;K+受模拟酸度的影响小。表明强酸(pH 3.0)处理将导致土壤Na+ 、Ca2+、Mg2+盐基离子流失。(4)酸沉降具有诱发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流失的倾向,增加地表水受有机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东北12种灌木热值与碳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快速灰化法、量热法、吸收质量法分别测定东北12种灌木的树叶、树枝、干皮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碳含量。不同器官的灰分的质量分数为:树叶0.43%~0.88%,树枝0.46%~2.37%,干皮0.47%~2.55%;去灰分热值为:树叶20.66~21.90kJ·g-1,树枝20.10~21.39kJ·g-1,干皮19.75~21.01kJ·g-1;碳的质量分数为:树叶43.41%~44.80%,树枝44.82%~46.05%,干皮45.12%~46.25%。12种灌木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碳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1)。  相似文献   

8.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鼎湖山地处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内环境异质性高,群落结构复杂。以根据海拔等地形因素,利用MRT(多元回归树)的方法,将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20 hm2有典型代表性的森林群落监测样地划分为5种生境类型;通过比较各生境之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讨论环境异质性与局域群落内物种分布的关系,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的构建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闽北常绿阔叶林乔木种群种间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2 联列表以多种指标分别测定了建阳山区常绿阔叶林乔木种群在抽样面积100m 2时的种间相关性.结果表明, 在中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研究中, 以X2 为基础, 结合联结系数AC和点相关系数PCC来测定植物种群的联结性, 效果较好, 测定结果为建阳山区人工阔叶林混交的树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9种计算方法,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种主要林型——针阔叶混交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间联结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先用方差比率法(VR)验证整个群落的总体关联性,再以x^2统计量来确定物种间联结性,然后与种间联结系数(AC)和成对物种间匹配系数(OI)等方法共同分析南亚热带森林的种间关系效果会较好.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研究的结果比针阔叶混交林更精确.对种间联结系数AC出现+1、-1的情形,把a、b、c、d为0的都加权为1后的结果,便于在2个林型间进行比较,更能体现出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和延续性,而不是种间关系的突变.  相似文献   

11.
9个能源柳无性系的生物量、热值和能量现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直接收获法、快速灰化法和量热法对引进的4种7个能源柳无性系(钻石柳AS625、AS287,旱白柳AAUSC、AAUSL,欧洲红皮柳AFC190、AFC189,毛枝柳ASV1)和2个对照本地柳(旱柳和杞柳)的生物量、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能量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AAUSC的生物量最高,为92.9 t/hm2,其次是AAUSL,生物量为65.13 t/hm2,AS287的生物量最小,仅为4.31 t/hm2。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为:树叶8.28%~12.70%,树枝1.98%~4.17%,干2.51%~3.82%;去灰分热值为树叶15 636.29~18 840.77 J/g,树枝18 162.30~19 124.39 J/g,干17 219.71~18 756.31 J/g。7个能源柳无性系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和去灰分热值差异均极显著(P0.01)。引进的能源柳中能量现存量最高的无性系为AAUSC(15.84108 kJ/hm2),其次为AAUSL(11.88108 kJ/hm2),AS287最小(0.77108 kJ/hm2)。能源柳的能量现存量为乔木柳高于灌木柳,引进的能源柳高于本地柳。   相似文献   

12.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细根灰分含量和热值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的灰分含量、热值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杉木活、死细根灰分含量动态变化呈单峰型 ,3月灰分含量最高 ;观光木的则呈双峰型 ,在 3月和9月出现峰值 ;林下植被细根灰分含量的变化亦呈单峰型 ,但较为平缓 ,最大值出现在 5月份 .杉木细根的干重热值变化呈“V”型 ,观光木的干重热值呈“W”型 ,而林下植被的干重热值则呈单峰型 ,最大值出现在 9月 .细根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均与细根径级成反比 ,但活细根的灰分含量明显低于相应径级的死细根 ,而活细根的干重热值则高于死细根 .观光木细根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比杉木的高 ,但其干重热值却低于杉木的 .林下植被层细根的灰分含量低于观光木的 ,但高于杉木的 ,而其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低于后两者  相似文献   

13.
高锦红 《湖北农业科学》2016,(17):4495-4497
湿地植物热值是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氧弹式量热计对渭河湿地6种植物的热值和灰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干质量热值(GCV)在15.41~22.58 k J/g之间,灰分含量在5.71%~7.80%之间,去灰分热值(AFCV)在16.71~24.05 k J/g之间。对植物间热值进行比较,各植物的去灰分热值均大于其干质量热值。湿地植物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有较显著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规律。【方法】设置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低氮、中氮和高氮,其年添加氮量分别为0、35、70和105 kg·hm~(–2),分干、湿季收集凋落物样品,并进行碳、氮组分含量分析。【结果】随氮添加量的上升,凋落物总有机碳(T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显著增加,且WSOC/TOC质量比具有上升趋势。氮添加未显著改变酸不溶组分碳(AIFC)含量以及AIFC/TOC质量比,但与对照比较均具有下降趋势。不同的氮添加处理均未显著改变凋落物总氮(TN)、水溶性氮(WSN)和酸不溶组分氮(AIFN)含量,以及WSN和AIFN占TN的比例。短期氮添加对凋落物C/N质量比和AIFC/AIFN质量比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干季的WSOC/WSN质量比。【结论】氮沉降促进了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中可溶性有机碳的积累,这可能有利于可溶性有机物转入土壤中,从而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