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基于GIS的凉州区耕层土壤主要养分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GIS定位取样测试、ACIGIS软件数据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武威市凉州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评价的结果表明,凉州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2 g/kg,变幅为1.02~40.10 g/kg,标准差为5.79,变异系数为35.33。相对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1 g/kg,土壤全氮平均增加0.09 g/kg;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5.4 mg/kg,变幅为15.5~36.4 mg/kg,平均含量增加11.8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加权平均值为177 mg/kg,变幅为155~266 mg/kg,相对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总体表现下降趋势,平均减少7.0 mg/kg。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浙江奉化西南山区大堰农田土壤肥力特征,为作物平衡施肥提供依据,对取自大堰农田29个代表性土样的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平均水溶性盐含量为0.47g/kg,变幅范围为0.38~0.59g/kg;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8.52g/kg,变幅范围为13.23~55.93g/kg;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65.28 mg/kg,变幅范围为75~489 mg/kg;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51.63 mg/kg,变幅范围为3.15~229.59 mg/kg,土壤不缺乏磷元素;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43.86 mg/kg,变幅范围为12.0~108.0 mg/kg,变异系数为31%,属缺钾地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平均为11.84cmol(+)/kg土,变幅范围为9.8~14.22cmol(+)/kg土,属于中等水平。据此提出了农田土壤改良培肥措施:增加耕作层厚度,改良土壤酸碱度,实行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3.
科左中旗土类间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变化较大,沼泽土最高,平均含量18.1g/kg;其次为草甸土,平均含量16.1g/kg;盐土最低,平均含量12.2g/kg。土壤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0g/kg,变幅为1.1-53.2g/kg,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全氮平均含量为0.90g/kg,变幅0.06-3.18g/kg,耕地土壤的全氮含量中等,其中,沼泽土最高,平均含量1.09g/kg,风沙土最低,全氮含量平均含量0.84g/kg。壤碱解氮大部分都集中在50-100mg/kg之间。  相似文献   

4.
为朗县藏冬桃生产上的科学施肥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选择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8个养分含量指标,研究朗县5个藏冬桃繁育基地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朗县5个藏冬桃繁育基地除朗镇巴热村土壤pH达8.5的强碱性外,其余基地土壤为中性;有机质平均含量变幅为18.00~43.55g/kg,多数为含量较为丰富水平,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变幅为1.05~1.63g/kg,等级为中上或丰富,碱解氮含量均偏低,仅朗镇巴热村含量为60~89mg/kg,等级为中下,其余基地均低于30mg/kg,等级为极缺;全磷平均含量变幅为0.14~0.40g/kg,等级为缺乏或极度缺乏,速效磷平均含量变幅为9.36~18.98mg/kg,除洞嘎镇诺村其含量等级为中下外,其余基地等级均为中上;全钾平均含量变幅为7.23~13.95g/kg,其中,朗镇巴热村其含量等级为中下,其余基地等级均为缺乏;速效钾平均含量变幅为9.09~26.18mg/kg,所有基地其含量等级均为极缺。钾素缺乏是阻碍藏冬桃苗木繁育的主要限制因子,在田间生产管理中应根据亏缺程度,确定施肥量,提高土壤钾肥的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农户调查和土壤检测的方式,对临沂市苹果园化肥投入现状和土壤养分状况开展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临沂市苹果园氮肥平均投入为 482.8 kg/hm~2,变幅为 216.2~664.6 kg/hm~2;磷肥平均投入为 293.7 kg/hm~2,变幅为 104.3~620.9 kg/hm~2;钾肥平 均投入为 313.7 kg/hm~2,变 幅为 123.0~496.7 kg/hm~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土壤检测结果显示,临沂市苹果园 0~20 cm 土壤 pH 平均 为6.07,其中 31.9%调查户土壤 pH 低于 5.5;0~20 cm 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 18.3 g/kg,其中 38.3%果园有机质低于 15 g/kg;临沂市苹果园 0~20 cm 土壤速效养分较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 130.6 mg/kg、73.1 mg/kg、142.35 mg/kg, 且 20~40 cm 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较高,存在养分富集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2006~2008年,对全区4000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河东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17.0g/kg,变化范围为1.6~32.4g/kg,有机质含量极高、高和中等水平的土壤面积分别占到24.38%、42.80%和25.83%;不同种植制度、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平不同,按土壤类型分,砂姜黑土>水稻土>潮土>棕壤;与1978年全国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4.8g/kg,增幅39.18%,由中低水平上升到中高等水平;试验研究了水田秸秆还田有机质提升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且末县将为耕地土壤资源更有效地加以利用及进一步做好且末县土壤改良工作,为农业种植提供指导,对且末县土壤养分分析,提出耕地土壤利用及改良措施。1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特点1.1耕地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平均含量为9.74g/kg,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在6-10 g/kg范围内,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2.3%。从行政区域分布看,巴格艾日克乡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0.03g/kg(变幅6.71-12.76 g/kg),琼库勒乡有机质平均含量为  相似文献   

8.
红河州弥勒市植烟土壤pH和有机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植烟土壤pH与有机质对海拔和土壤类型的响应。【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弥勒市10个乡(镇)的251个土壤样品的pH和有机质与海拔、土壤类型的关系,及土壤pH与有机质的相关关系。【结果】弥勒市植烟土壤pH值变幅为4.39~8.45,均值为6.51,56.57%的植烟土壤pH处于适宜范围(pH值5.0~7.0)内,土壤pH水稻土胶泥土红壤砂壤土,而有机质含量受土壤类型的影响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30.60 g/kg,变幅为5.02~64.28 g/kg,全市41.40%的土壤有机质处于中等水平,59.8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高及丰富水平,不同土壤类型间有机质高低顺序:砂壤土红壤胶泥土水稻土;该烟区海拔介于1135~2124 m,植烟土壤pH值随海拔升高呈现"M"型变化趋势,而有机质则呈现"W"型变化趋势;植烟土壤pH与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弥勒市多数地区的植烟土壤pH适宜,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烟草种植。  相似文献   

9.
铜仁地区植烟土壤类型及肥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铜仁地区连片烟田耕作层土样及土壤剖面分层土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铜仁地区植烟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水稻土和石灰土,其中,黄壤和水稻土是主要的植烟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26.57 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33.4 mg/kg,速效磷(P2O5)平均含量为14.2 mg/kg,速效钾(K2O)平均含量为162.1 mg/kg,均达较高水平,但不同土壤中各种物质含量变幅较大;土壤pH值平均为6.6,适宜种烟;土壤有效性钙、镁、硫及大部分微量元素丰富,氯偏低,硼缺乏。综合分析,铜仁地区烤烟施肥原则应防止土壤酸化、减少氮、磷的施用量,增加钾肥、硼肥和有机质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GPS和GIS 结合模式的凉州区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PS和Arc GIS技术,对武威市凉州区耕层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不同土类中的平均含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凉州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20 g/kg,变化区间为1.02~40.10 g/kg,标准差为5.79,有机质含量为Ⅳ级,属中等变异。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了2.10 g/kg。山地灰钙土有机质平均含量最高,为19.38 g/kg;风沙土最低,为10.54 g/kg。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隆回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烤烟生产施肥的科学性,采用传统统计学、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隆回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隆回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32.22 g/kg,处于“适宜”水平,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51.0%;②4种不同土类之间有机质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有机质含量在“适宜”水平的土壤样本数比例为红壤>石灰岩土>黄壤>水稻土;③6种不同土壤质地间有机质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轻壤土、砂壤土和中壤土有机质含量处于“适宜”水平的比例较高;④植烟土壤全氮、有效磷和全钾含量偏高,碱解氮含量适宜,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偏低;⑤影响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的土壤养分因素有土壤氮素、磷素以及钾素,对有机质含量分布影响大小顺序为碱解氮>速效钾>全钾>全磷>有效磷>全氮;⑥有机质含量随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升高而提高,而全氮、全钾和全磷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分析鄂伦春旗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及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比较该区域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探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的关系,对2008-2014年在鄂伦春旗域内均匀采集的7722个耕地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类型判别及有机质、全氮含量测定,并与1986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同时通过盆栽试...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石羊河流域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土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草地和林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耕地和未利用土地,依次为草地>林地>耕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40 g/kg)的样本占总样本的40%以上,但草地和...  相似文献   

14.
陇海铁路郑汴段两侧土壤有机质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分析铁路交通对沿线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选取运营历史达1个世纪的陇海铁路郑汴段杏花营和圃田2个研究点的土壤断面,通过取样、室内分析,测定了各土壤样品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铁路两侧土壤有机质含量相近,自路基一定距离范围内(0~20m或0~30m)含量下降,但铁路南侧有机质含量沿断面变化更广泛;铁路南侧距离路基20~50m有机质含量出现明显峰值,但相应距离范围内铁路北侧无明显积累峰值;铁路交通影响主要在铁路两侧距离路基300m范围内;在纵向分布上,自表层向下有机质含量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总之,铁路两侧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受铁路客运所排放的有机废弃物影响,此外还受农田耕作、施用化肥农药等其他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研究得出,本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年矿化率多在2-5%,各种还田有机物的腐殖化系数约为0.2-0.4。连续4年测定,玉米秸还田形成的新腐殖质的分解速率(r)为0.2458,减半期为2.8年。采用腐殖化系数0.3及新形成腐殖质的分解速率0.2458作为代表值,计算了每年定量加入超过维持原有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所需要的有机质情况下的腐殖质积累速度。据此估测出,本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0.7-0.9%左右的低产田,适当增施化肥使粮食年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每年以其秸秆产量的一半(约350公斤)以上还田,5-6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便可增长到1%以上,从而可以基本满足作物稳产高产对土壤有机质状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的输套作制度及其所产生的稿秆、绿肥等回田并配合施用无机肥料的培肥管理措施,在莆田沿海赤红壤旱地进行两年的小区和示范片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年来土壤有机质增加0.07%—0.38%,全氮含量增加0.01%—0.05%,有机物质的年分解率达38%—76%,有机物质的腐殖化系数为0.1—0.25,土壤有机质的氧化稳定度保持在0.52—0.69。这说明土壤自身的物质和能量已逐渐进入良性的交换循环中,预计按此模式进行培育土壤有机质,在今后的一二十年内土壤有机质可达到2%左右。  相似文献   

17.
大荔枣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荔县冬枣产区土壤肥力状况,采集了303个有代表性枣园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硝态N、铵态N、碱解N、有效P、速效K、有效Fe、有效Mn、有效Zn、有效Cu等指标,用ArcGIS软件绘制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P、K的空间分布图,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枣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H值在各个采样点间的变异性较小,其余土壤肥力指标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并且偏度和峰度>0,属于右偏态尖峰型;整体来看,大荔枣园土壤pH偏碱性,碱解N含量较为丰富,有效P含量中等偏低,速效K含量极其丰富,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土壤碱解N、有机质规律一致,东北区域低、其他区域高;有效P含量北部高南部低;除东北部少数区域外,土壤速效K含量普遍达到丰富或极丰富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有机质、速效K、有效Fe和有效P是影响冬枣园土壤肥力最主要的因素,通过对各乡镇的综合得分均值进行比较,发现各乡镇土壤得分高低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边缘带主要蔬菜基地土壤的肥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对长沙市郊区176个土壤样品的肥力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养分状况良好,有机质、氰素、磷索和钾索含量均很丰富,其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远高于一般高产耕地土壤和自然土壤,是菜园土壤的一大显著肥力特征.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菜园土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平均含量要高于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冲积菜园土,但土壤全氮含量不如有机质含量差异大.冲积菜园土的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高于红菜园土.而有效养分含量两种母质发育的土壤间差异不大.不同蔬菜基地之间部分养分差异明显,同一蔬菜基地也存在养分间的不平衡现象.潭阳洲蔬菜基地的肥力水平比较低,只有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其它指标都是本次调查5个蔬菜基地中最低的.(朗)梨村的整体肥力水平也比较低,但有机质含量最高.东湖村、陈家渡、杉木村的整体肥力水平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16团土壤表层(0~20 cm)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4种养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绘制出这几种元素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4种养分要素的空间相关程度均属于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变异尺度在5~9 km范围内.通过养分分布图来看,有机质和速效氮的相关性较大,含量属于中等偏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较高.分布情况与实地的产量和地形地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克拉玛依市东部生态屏障的水源地玛依湖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 为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 以玛依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利用趋势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空间自相关法和半变异函数法分析玛依湖区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 趋势法分析表明,玛依湖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0、20~40、40~60和60~80 cm土层的变化速率存在差异,整体趋势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南北方向呈增加趋势、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研究表明,玛依湖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水平分布差异较大,局部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同趋势法分析结果高度一致,整体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南北方向呈增加趋势、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空间自相关法研究表明,0~20、20~40、40~60和60~80 cm土层的Moran指数分别为0.16430.12360.19550.2461,均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4个土层的Z值分别为3.15102.59343.59034.6355,底层(40~60和60~80 cm)的土壤有机质空间正相关较显著、空间聚集程度最高,表层(0~20和20~40 cm)空间相关性不显著、空间聚集程度较低。半变异函数分析法表明,底层(40~60和60~80 cm)土层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427和0.420,说明土壤有机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表层(0~20和20~40 cm)土层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033和0.045,土壤有机质的空间相关性较弱。结论 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差异较大,南北方向呈增加趋势,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局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土壤有机质在表层(0~20和20~40 cm)空间相关性不显著,空间聚集程度较低;在底层(40~60和60~80 cm)空间相关性较显著,空间聚集程度较高。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受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外围植被类型以及湖区面积变化的影响较大;在湖区外围生态屏障建设时,防护林树种、种植深度、种植密度的选择应当结合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