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内蒙古白绒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引进绒山羊为父本,河西绒山羊为母本,进行了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导入内蒙古白绒山羊杂交改良,其杂交后代产绒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河西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生存环境相同,前者产绒量低,绒品质好,后者产绒量高,绒品质相对较差。本文旨在评价内蒙古白绒山羊与河西绒山羊杂交对后代产绒量和绒品质的影响。从河西绒山羊主产地平山湖测定11只河西绒山羊、10只内蒙古白绒山羊和10只杂种产绒量,采集颈部山羊绒测定细度、含绒率和长度。测定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与内蒙古白绒山羊杂交后,杂种后代平均产绒量比河西绒山羊提高了23.43%。杂种后代的山羊绒平均细度比河西绒山羊粗0.32μm,比内蒙古白绒山羊细1.64μm。杂种后代山羊绒长度比河西绒山羊增加5.85mm,比内蒙古白绒山羊增加2.90 mm。  相似文献   

3.
肃南县河西绒山羊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绒山羊是我国著名的山羊品种,是我省宝贵的畜禽品种资源,我县是河西绒山羊的主要产地之一。利用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公羊及肃北白绒山羊公羊与本县河西绒山羊进行杂交,获取杂种优势,是张掖地区科技处的科学发展基金项目,也是绒山羊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河西绒山羊原始品种是一个受自然环境和人类影响的地方品种,来源无确切考证,有学者把它划归为西藏山羊类群,毛色以黑、白为主,是国家最早命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属绒、肉、皮兼用型。经过几十年的改良选育,河西绒山羊不论是个体品质或群体数量均达到了培育目标,主要生产性能与辽宁绒山羊、内蒙  相似文献   

5.
河西绒山羊是我国著名的山羊品种,是甘肃省极为宝贵的畜牧品种资源.肃北县是河西绒山羊的核心产区,山羊存栏达13万只.从80年代初期,该县引进了辽宁盖县白绒山羊和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进行杂交改良,截止1999年底,全县绒山羊杂交改良面积已达90%以上,约12万只.  相似文献   

6.
天祝县绒山羊是河西绒山羊的一个分支.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周岁柴土F1和阿土F1比土种周岁山羊每只增绒50 g,增肉1.2kg以上,多增产值23.2元,各项繁殖生产指标有明显提高,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柴达木绒山羊和阿白绒山羊改良当地土种山羊。  相似文献   

7.
陇东绒山羊发展方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东白绒山羊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引入辽宁绒山羊作为父本杂交改良当地土种黑山羊,历经级进杂交、横交固定、自群繁育三个阶段育成陇东白绒山羊品种类群,在此基础上加大选种选配,突出产绒量及羊绒细度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选择,推广种羊,扩大数量,于“十五”末育成了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的陇东绒山羊新品种。截止2006年底,庆阳市境内陇东白绒山羊存栏量已经达到3.7万只,成为当地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8.
南疆白绒山羊是通过对当地山羊的选育和杂交改良,经过近20年的努力育成的。通过本品种选育,横交固定,饲养管理等技术的实施,培育出了体型外貌一致,生产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的新品种白绒山羊7.6万余只,并且建成年生产种羊达1000只的种羊生产基地,采取边培育边推广的方法,使阿克苏地区绒山羊平均个体产绒量达175.6g,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采用罕山白绒山羊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进行导入杂交,对其杂交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在生产性能方面提高幅度较大,在绒毛品质方面,除绒纤维细度增加不明显外,伸直长度和净绒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1980年前,榆林市榆阳区绒山羊只有146只,不仅数量少,且为黑山羊,个体小、产绒量低、绒纤维短、品质差、市场价格低。因此,引入国内高产绒山羊品种,开展杂交改良,提高山羊产绒量和绒毛品质,成为我区养羊业的一个迫切任务。从1980年开始,在区畜牧局、扶贫办等部门的支持下,先后从辽宁、内蒙引进1 901只白绒山羊,对本地子午岭黑山羊进行杂交改良。经过20多年的选育,培育成的绒、肉兼用型新品种,具有产绒量高,绒质优秀、多绒型个体多、繁殖性能高等特点,且在产绒量、绒纤维的长度、细度等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农业部批准为新品种即陕北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罕山白绒山羊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进行导入杂交,对其杂交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在生产性能方面提高幅度较大,在绒毛品质方面,除绒纤维细度增加不明显外,伸直长度和净绒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河西绒山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绒山羊原始品种是一个受自然环境和人类影响的地方品种,来源无确切考证,有学者把它划归于西藏山羊类群,以黑、白色为主,是国家最早命名的优秀地方品种,属绒、肉、皮兼用型.主要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南北两山地带.1998年全河西地区存栏72.86万只,占全省山羊总数的24.66%,饲养量达90.55万只.在几十年的改良选育过程中,经过多次经济杂交、级进杂交,尤其是1996~1998年由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主持,组织河西绒山羊主产区的天祝、肃南、肃北等县实施的"河西绒山羊选育提高研究"项目,使河西绒山羊的品质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陕北白绒山羊是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陕北黑山羊为母本,经过二十多年改良、培育形成的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山羊。2003年正式命名为山羊新品种。它是继1985年辽宁绒山羊、1988年内蒙古白绒山羊宣布为地方新品种之后,国家宣布的又一个白绒山羊培育品种。  相似文献   

14.
绒山羊在我国有多个种群,适应着不同的生态地区。目前,我国培育出的27个山羊品种中可用于产绒的品种达13个,其中,经过系统选育并达到遗传稳定的优秀品种有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乌珠穆沁白山羊、罕山白绒山羊、河西绒山羊及高原型藏  相似文献   

15.
引进国内优良的绒用品种内蒙绒山羊改良陕北黑山羊的工作,历经20多年的改良推广与巩固提高,现已进入横交选育阶段.全县现累计生产白绒山羊改良羊132.12万只,目前存栏18.02万只,占山羊总数的72%,基本上实现了改良化.改良羊被毛白色,生长发育快,羊绒品质好,产量高,被养羊界和毛纺界所公认.本文分析历年来的普查鉴定资料,与土种山羊进行比较,以阐明其改良的程度与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南疆白绒山羊是通过对当地山羊的选育和杂交改良,经过近20年的努力育成的.通过本品种选育、横交固定、饲养管理等技术的实施,培育出了体型外貌一致,生产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的新品种白绒山羊7.6万余只,并且建成年生产种羊达1 000只的种羊生产基地.采取边培育边推广的方法,使阿克苏地区绒山羊平均个体产绒量达175.6 g,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河西绒山羊选育工作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绒山羊是在河西祁连山区严酷生态条件下,经过牧民群众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双重作用下逐步形成的以产绒为主的地方品种。甘肃肃南县为主要产区。但是。由于该品种的形成,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过程中缺少有计划地系统地定向选育措施,现有品种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的遗传性,但绒产量偏低。为了提高河西绒山羊的生产性能,改进羊绒综合品质,我们于2002年从内蒙古引进优质绒山羊30只,在肃南县泱翔乡开展了杂交改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皮肤及毛囊的组织学周期性变化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生发层细胞从3月份开始活动并向下延伸,此时毛囊也开始重建,绒山羊毛囊8-9月份进入兴盛期,12月份进入退行期,2-3月份为休止期。它们进入兴盛期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初级毛囊除毛球宽外,其它各性状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均大于辽宁绒山羊,而次级毛囊各性状辽宁绒山羊都大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在大多数月份二者差异显著。毛囊深、密度、S/P、毛球宽和生长期是影响产绒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陕北白绒山羊羊绒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影响陕北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因素的分析,发现近年来影响陕北白绒山羊羊绒变粗的主要原因为,杂交父本与杂交代数及选种选配不当,同时还存在营养因素、个体因素、年龄、性别因素.提出了防止陕北白绒山羊羊绒细度变粗的措施,以利今后陕北白绒山羊细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延安绒山羊导入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杂交选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较高产绒量的同时降低绒纤维直径是绒山羊选育的难点。延安市自1992年引进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进行杂交试验,后代在6月龄、周岁和成年时体重分别增加21kg、464kg和539kg,体高、体长、胸围等体尺指标有校大提高,绒细度由17μm降到14μm以下,绒长增加,产绒量并未下降,说明导入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血液可以解决延安绒山羊选育中出现的绒径变粗、体格变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