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冬季东北地区天气寒冷,一些放牧地逐渐减少,奶牛饲料单一,缺少运动,因此,在奶牛的饲养管理方式上与传统的、可放牧地有很大不同,应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对养奶牛户来说,要能够对所养的奶牛进行饲养管理方式的调整,在提高产奶量、增强奶牛体质、节省人工等方面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农区、半农半牧区放牧地匮乏,粗饲草单一,缺少运动,养奶牛户只能把奶牛栓在牛舍内,因此,在奶牛的饲养管理上与传统的、可放牧地有很大不同。根据近年来的实践、观察发现,大多数奶牛户除了遵守常规的榨奶、防疫、卫生规程以外,采用如下饲养管理方法,对提高奶牛产奶量、延长使用年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奶牛在放牧期间能够较充分利用草地资源,做好这一时期奶牛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可获得较高产奶量,对提高奶牛户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1做好放牧前的准备工作1.1组群:户养奶牛分散,为节省劳动力,便于放牧,各养牛户应根据放牧地的面积和养牛头数进行组群...  相似文献   

4.
保证奶牛高产、健康降低因疾病造成的损失的关键是尽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养猪发现奶牛有以下症状,应了解牛的那些部位出现了问题。〈br〉 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同时出现这两种反应,奶牛可能出现身体不适或是出现疾病的前兆。健康的牛应该食欲旺盛,采食快,反刍正常。在放牧地里对离群,精神沉郁的牛应该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引向深入,畜牧业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奶牛业在畜牧养殖中投入产出率高,经济效益好,是最容易成为龙头配套的产业之一。随着西部开发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落实,近年来我省兴起了奶牛养殖热。在农村由于分散饲养,传统粗放经营方式的制约,农户奶牛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力低,科技含量低,饲养回报率差。为引导农民科学养奶牛,提高农户饲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现将奶牛饲养过程中的几个技术环节介绍如下:1牛舍建设及环境控制奶牛场地的选择,要有周密的考虑,统盘的安排和比较长远的规划。位置应选在离饲料地和放牧地接近、交…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奶牛场规模化的不断推进,奶牛福利化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奶牛福利是为奶牛提供干净、具有舒适度的生活环境,使奶牛能够自由的表达天性。提高奶牛福利水平,对奶牛持久健康,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生产性能都有重要意义,而奶牛福利的施行又有利于提升奶牛单产水平,提高奶牛养殖利润。本文介绍了奶牛福利概念及意义、奶牛福利关键点控制、影响奶牛福利的因素、增强奶牛福利的措施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奶牛养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2000年义县城关村奶牛管理小区饲养奶牛21头,其中产奶牛16头,育成牛5头。在7年的奶牛饲养实践中,通过观察和总结摸索了一条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方法,供饲养奶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1选用良种不同品种奶牛的产奶量有很大的差异,在众多的奶牛品种当中,荷斯坦奶牛是产奶量较高的品种,产奶量一般在3000~12000kg之间,选择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生长快,适宜性强,生产性能高的良种奶牛,如黑白花奶牛等。  相似文献   

9.
奶牛的乳房保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奶牛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产奶,因此,保护好奶牛乳房就至关重要.然而,牛的乳房不同程度地感染了乳房炎后,使奶牛应有的产奶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本文的目的就是提醒奶牛饲养者能够对奶牛的乳房炎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酮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能够导致奶牛的全身功能失调,发病对象为产犊后6周内处于产奶期的奶牛。该病能够降低奶牛的泌乳量、减缓产后奶牛的子宫恢复、延后发情期、延长产犊间隔、降低奶牛繁殖力、增高牛犊的发病率及死亡率。1发病原因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方式不当,主要有:碳水化合物饲料(如玉米、小麦、高粱等)供应不足,高蛋白、高脂肪的长期饲喂引起的奶牛身体功能失调,并随着奶牛泌乳量的  相似文献   

11.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对奶牛发情行为及时检测,可以有效帮助养殖户对奶牛进行适时配种及产犊管理,并延长泌乳期,从而提高奶牛的养殖效益.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奶牛发情人工检测方法由于对人员经验要求高及劳动强度大,已经不适合集约化养殖农场的需求,因此本文引入机器视觉算法.该方法设计了针对奶牛监控视频反映的发情行为实时检测算法,通过对背景去噪、图像增强、图像切割和爬跨行为自动检测等模块的综合处理,针对奶牛监控图像进行动态图像监测,从而实现对奶牛爬跨行为的有效检测,科学判断奶牛发情行为的发生,辅助奶牛养殖过程的智能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辛丰 《广东奶业》2009,(2):28-30
奶牛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产奶。因此,保护好奶牛乳房就至关重要。然而,奶牛乳房不同程度感染了乳房炎后,奶牛原有的产奶潜力就很难发挥出来。因此,预防奶牛乳腺炎的发生,是提高奶产量和奶牛饲养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奶牛饲养业火了起来.有些奶牛饲养户靠饲养奶牛发了家,可是也有些奶牛饲养户饲养奶牛却赔了血本.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4个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炎为常见奶牛疾病,尤其在产科疾病中占有相当大的位置,给奶牛带来了不少的危害。据国外一些相关数据表明,不孕奶牛中约有95%为子宫内膜炎所致,国内也有相关报道,不孕奶牛中约有68.3%为子宫内膜炎所致,由此可见,子宫内膜炎给奶牛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给奶牛养殖户带来较大的不利,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微生态制剂作为替代抗生素的潜在产品,在奶牛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菌群平衡以及代谢抗菌物质等促进奶牛的肠道健康,促进奶牛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在提高奶牛生长性能和抵御疫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态制剂在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奶牛乳房炎和犊牛腹泻等疾病中的效果显著.其次,微生态制剂还可以提高产奶量,改善乳品质.本文对奶牛养殖中微生态制剂使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推广微生态制剂在奶牛养殖中的合理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具有发展奶牛产业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但是由于奶牛遗传品质差、奶牛育种体系不完善、良种覆盖率低,导致奶牛群体遗传进展缓慢。为了响应黑龙江省政府提出的"千万吨奶"工程,根据全省奶牛产业发展状况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测,拟定了黑龙江省奶牛育种规划,积极推进黑龙江省奶牛育种体系建设,促进奶牛产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乳房炎为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疾病.因此,对奶牛乳房炎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以提高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奶牛是一种比较耐寒而不耐高温的动物,炎热的气候条件会导致奶牛热平衡破坏或失调,造成奶牛"热应激"反应,致使产奶量和繁殖率显著下降、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增高,因此,在夏季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中,防暑降温成为奶牛生产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奶类产品需求量增加,饲养奶牛的越来越多,出现了养“奶牛热”。在众多奶牛饲养场、户饲养奶牛的过程中,多数饲养者选择品种奶牛的意识差,饲养管理粗放,在诸多环节上存在很多不合理性,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造成产量低、效益低。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制订一整套实现奶牛高产高效的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乳房水肿是奶牛养殖场高产奶牛围产期的一种营养代谢紊乱性疾病,在高产奶牛群和头胎奶牛群中发病率为20%~50%,头胎奶牛群中甚至高达96.0%,是围产期奶牛最常发生的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