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1989—1992年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生育期和产量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天然牧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牧草春季返青气温指标不同,喜凉牧草为-1─-2℃,喜温牧草为4.6℃;黄枯期气温指标为6.3—9.1℃;热量条件可满足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需要;干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比鲜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好;用积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可预测天然草场牧草干草重。  相似文献   

2.
水热因子对三江源高寒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水热因子对三江源高寒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对青海省三江源区兴海县高寒草地1999—2009年的牧草产量与同期降水和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牧草产量与生育期内6月份的积温在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79 3;与4月份降水量、生育期总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量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5 8、0.649 30、.586 4;与8月降水量在0.10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4 2。对牧草产量与生育期间水分和热量各因子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降水因子对牧草产量起正向促进作用,热量因子对牧草产量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气候因子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解气候因子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运用积分回归分析法对青海省三江源同德地区气候因子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积分回归模型,计算出4-9月各旬温度、降水、日照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旬平均气温大于降水量,即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0年额尔古纳地区牧草生长季内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大风日数的资料分析,得出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生长季内(3—10月),气候条件对该地区天然牧草生长发育略为不利。春季低温多雨,少日照,牧草返青所需热量条件略显不足;初夏高温,夏季阶段性干旱、少雨,水分供求失调,牧草萎蔫、发黄甚至枯死,对牧草产量造成一定损失;牧草返青至展叶期降水异常偏多,对牧草生长有利;灌浆至成熟期气候条件适宜,对牧草籽粒成熟十分有益。总体来看,2010年牧草产值属平年略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玉树州6市(县)气象台站2018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和玉树地区4个生态监测站牧草产量资料,分析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对天然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玉树各地月平均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增多、日照时数减少,玉树地区牧草高度、覆盖度和产量均优于历年平均值。由此表明,2018年玉树地区气象条件对牧草生长发育极有利,天然牧草长势普遍较好,草层状况为良好,牧草气候年景为"丰年"。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3—2016年三江源果洛地区6县牧草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对果洛地区牧草长势变化特征及其与牧草生育期(4—9月)气温、降水量、日照等气象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洛地区6县中班玛、久治牧草长势最好,玛沁、甘德、达日次之,玛多最差;就平均长势而言,近14年果洛地区牧草长势趋于良好,牧草高度、覆盖度、产量均呈增加趋势。通过对牧草长势和牧草生育期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牧草产量也相应的增加;而随着日照时数增加,牧草产量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天然牧草生长季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要素分析,得出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牧草主要生长期内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对天然牧草生长及产量的形成较有利。  相似文献   

8.
草原气候条件与天然牧草生长的关系分析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天然牧草生长季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要素分析,得出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牧草主要生长期内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对天然牧草生长及产量的形成较有利。  相似文献   

9.
草原的气候条件影响着牧草的生长情况。丰富的降水、充足的光照和稳定的气候条件有助于促进牧草生长茂盛,相反降水、关照、气温等综合气候条件较差则不利于天然牧草生长,影响牧场天然牧草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基于降水、光照、气温等气候条件分析天然牧草的生长情况,通过分析气候条件与天然牧草的生长的关系来揭示天然牧草的生长规律,为草原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6年和历年牧业气候条件、土壤相对湿度、牧草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状况对照分析,2006年春季,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山地牧业区气象条件、牧草长势普遍较好;夏季前期(5~7月上旬)降水基本正常、气温偏高、雨热配合较好,对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后期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土壤失墒较为严重,部分地区出现了轻-中度旱情;秋季(8、9月),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黄枯期较历年平均日期提前了8~13天。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山地草甸牧业区牧草产量高于去年及历年平均值,属平偏丰,气候年景较有利于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6年和历年牧业气候条件、土壤相对湿度、牧草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状况对照分析,2006年春季,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山地牧业区气象条件、牧草长势普遍较好;夏季前期(5~7月上旬)降水基本正常、气温偏高、雨热配合较好,对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后期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土壤失墒较为严重,部分地区出现了轻-中度旱情;秋季(8、9月),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黄枯期较历年平均日期提前了8~13天.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山地草甸牧业区牧草产量高于去年及历年平均值,属平偏丰,气候年景较有利于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泽普县1961—2015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学方法对泽普县近55年来光热气候条件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气候变化与红枣产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泽普县气候变化总体呈平均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多、日照时数增加趋势。降水量与红枣产量正相关性显著,尤其花期降水对开花、授粉较有利;坐果期到成熟采收期跟气温成正相关,跟降水成负相关;花期和成熟期日照时数与产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呼伦贝尔市2008年气象条件对农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生态观测和调查资料,分析了2008年的气候条件对呼伦贝尔市农牧林业的影响,并得出初步结论:牧区气温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时空分布不均匀,春季干旱严重,牧草生长季4~9月的气候条件对牧草的生长发育是利多弊少,牧业年景为偏丰年;农区气温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作物生长期的气候条件对各种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十分有利,农业年景为丰年。  相似文献   

14.
丁生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37-7137,7183
[目的]为了明确影响青海老芒麦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为青海老芒麦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00~2004年的田间试验,在抽穗至开花期测定2龄牧草的产量,通过点聚图与线性回归法分析青海老芒麦草产量与3个气候因子(降水、日照和温度)的相关性。[结果]在3个气候因子中,降水的变化趋势与青海老芒麦产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而日照和温度的变化对青海老芒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各月降水量的变异系数远高于气温和日照,说明与其它气候因子相比,降水是很不稳定的气候因子。降水量和牧草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20792+3401.4 x。[结论]降水是影响青海老芒麦牧草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5.
正一、巴彦淖尔市牧草气候条件概述巴彦淖尔市地处内蒙古西部,位于乌拉特草原上,气候相对干燥,四季分明,呈现出相对较大的气温年较差。巴彦淖尔市年降水量大致保持在190mm,同时具有相对较大的蒸发量;具有良好的光照条件,且热量丰富,年平均无霜期长达126天,气候条件极其适合牧草生长;地域复杂,气候状况、土壤条件以  相似文献   

16.
对乌兰察布地区1971—2010年的降水与气温进行了分析。趋势分析表明,近40年来乌兰察布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春、秋季降水量为增加趋势,夏、冬季节降水为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并在1987年以及1997年发生了明显的跃变;小波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存在着5年、10年、20年以及28年左右的周期,年平均气温存在着6年、15年、20年以及28年左右的周期;旋转主因子分析发现乌兰察布地区夏秋季降水、气温的区域划分具有一致性,南部地区降水多,气温高;北部地区降水少,气温低,但北部地区气温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青海湟水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温的关系。【方法】以湟水流域7个气象站点1971-2007年近37年的实测降水及气温作为研究资料,分析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温对降水量的影响。【结果】1971-2007年湟水流域近37年平均降水量略有增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而降水量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季(3-5月)。降水相对变率在1971-2000年明显增加,可靠性降低;2001-2007年降水相对变率减小,可靠性增加。在降水量丰沛和偏少的地区,降水量增加幅度不明显;而降水量中等地区,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1971-2007年湟水流域气温呈增加趋势;气温与降水量间大致呈负相关。【结论】流域内近37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降水量略有增加,气温与降水量大致呈负相关,气温低的地区降水相对较多,气温高的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8.
辽宁海城市高粱生产气候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作物气候,评价气候资源储量,定量分析高粱气候条件,为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从农业气候统计学角度,应用逐步回归、最小二乘法、滑动平均法、相关系数、偏回归系数方法,确定高粱气候关键期和影响高粱产量的气候关键因子。[结果]高粱开花期与温度相关显著,平均最高气温在≥28℃以上是丰收年;8月份降水量与产量呈负相关显著,降水多而减产。海城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基本满足高粱生产的需要,热量盈余400-900℃,降水盈余105 mm,由于降水量时空分配不均,有1/3的年份出现旱涝。[结论]影响高粱气候产量的主要因子是8月份的降水量和积温。  相似文献   

19.
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降水因子关系密切,不同降水量条件下,植被的生长状况不同。通过典型调研与定点试验,揭示了天然草原植被对降水量的响应关系,研究天然草原植被生产力与降水量的耦合性,为草原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气象条件对呼伦贝尔市农牧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气象、生态现测和调查资料,分析了2009年的气候条件对呼伦贝尔市农牧业的影响,并得出初步结论:牧区气温正常,降水量接近常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阶段性干旱严重,牧草生长季4-9月的气候对牧草的生长发育是利、弊相当,但是在牧草生长关键期水热匹配较为理想,救业年景为偏丰年;农区气温正常,降水量接近常年,时空分布不均,阶段性干旱严重,作物生长期的气候对各种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十分有利,农业年景为丰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