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了解决黑龙江省北部高纬度地区玉米品种复杂的问题,在黑河市连续2 a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初步筛选出8个产量较高的玉米品种,依次为德美亚1号、克单14、垦单8号、边单3号、德美亚2号、克单13、利合16和宾玉4号;筛选出3个极早熟品种,分别为孚尔拉、边三2号和克单9号.  相似文献   

2.
龙垦饲1号是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垦丰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极早熟青贮玉米单交种.几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垦单7号增产10%以上,具有熟期早、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填补了黑龙江省垦区北部极早熟青贮玉米品种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德美亚1号是北大荒垦丰种业从德国引进的早熟玉米品种,2004年在黑龙江省审定后,迅速推广成为西部、北部高寒地区玉米大面积主栽品种。但该品种多年来始终未能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面积推广。2016年垦丰种业在东部垦区各农场进行布点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此分析了德美亚1号多年来在黑龙江东部未能得以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并提出了德美亚1号在东部地区推广种植优势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10,(2):61-62
青贮玉米好品种——京科青贮516 京科青贮516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2008年通过内蒙古认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7029和蒙认饲2008005号。通过多年多点试验,适合在北京、天津市、河北省北部、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中南部、黑龙江省第一季温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山西省北部春播区作专用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直播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朱崇民王振吉葛成涛潘玉民一、选用中早熟高产紧凑型品种夏玉米直播,生长期短,生长速度快,有效积温不足是影响产量的主要障碍。因此,选用中早熟紧凑型高产品种,主要是西玉三号、掖单二号、掖单22、掖单13。这几个品种的生育期90天~...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10,(1):61-62
青贮玉米好品种——京科青贮516 京科青贮516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2008年通过内蒙古认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7029和蒙认饲2008005号。通过多年多点试验,适合在北京、天津市、河北省北部、辽宁省东部、吉林省巾南部、黑龙江省第一季温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山西省北部春播区作专用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7.
<正>一、试验目的应用优良品种和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得玉米高产的两个重要措施。根据高产创建工作要求,为全省玉米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撑,特在玉米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项目县区开展不同玉米品种密度试验。二、试验设计1.试验品种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提供的和本地选用品种陕单609、陕单618、郑单958、先玉335、榆单9号、大丰30、强盛101、武科2号等8个品种进行密  相似文献   

8.
用灰色理论评判宁南山区玉米区试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997-1999年宁南山区4县玉米区域试验的10个品种12个点次的试验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单5485综合性状最好(r4=0.8480),招玉2号、中单2号次之(r9=0.7490,r6=0.7126),张单251综合性状最差(r8=0.5817),评判结果与品种生产示范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内单402,内单302,四单19号,哲单7号四种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地处黄土高原北部的内蒙古准格尔旗进行玉米灌浆速率测定。结果表明,吐丝后相同时间,四单19号和哲单7号的籽粒含水量较内单302和内单402高,百粒干重较低,而灌浆高峰出现明显偏早。根据这些规律,可选栽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干旱地区高产饲用玉米品种,选用6个饲用玉米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排列,3次重复,进行了各品种间生产性能和种植效益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豫青贮23株高达到288.62cm,显著高于其他试验品种(P<0. 05);豫玉22号饲草平均产量达到13.57万kg/hm2,与豫青贮23和甘玉23饲草平均产量间差异不显著( P>0. 05),与铁研53号、陇单6号和中原单32号差异显著(P<0. 05);豫玉22号盈利达到1.6万元/hm2,较豫青贮23和甘玉23分别高16.79%和18.52%,较铁研53和中原单32号分别高33.33%和52.38%,较陇单6号高出105.13%。从综合表现来看豫玉22号、豫青贮23和甘玉23号三个饲用玉米品种在青海东部干旱地区具有高产性能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