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全国各地推广团头鲂养殖甚为迅速,该品种已列入国内主要养殖鱼类之列。然而在北方地区由于生长期短,养殖团头鲂很难在二年内达到商品规格,因而影响了团头鲂养殖的推广。为加快团头鲂生长速度,提高上市规格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加快对团头鲂这一养殖新品种的推广,我们开  相似文献   

2.
团头鲂也称武昌鱼,在北方高寒地区也称“鳊花”,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团头鲂也是北方高寒地区重点发展的大宗优质鱼类,近年来养殖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也是受渔民欢迎的养殖鱼类品种。“浦江1号”团头鲂是我国科研人员经16年的选育获得的一个团头鲂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3.
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头鲂又称鳊鱼、鲂鱼、武昌鱼等,为草食性鱼类,是我国主要食用经济鱼类。由于其食性广,养殖成本低,生长快,成活率、回捕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宜兴、武进等苏南地区主要养殖的品种之一。但是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和养殖环境的逐步恶化,团头鲂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对团头鲂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4.
团头鲂是一种野生的草食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养殖品种。 60年代初我国科技工作者易伯鲁等对团头鲂的繁殖、饲养管理方法等进行了研究,证明团头鲂可以作为新的养殖对象。 80年代已在南方很多省、市大面积推广养殖,并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果。北方地区池塘养殖团头鲂起步晚。 1991年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省科委“池塘主养团头鲂试验研究”科研项目,经过 4年的研究和多年的推广应用,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养殖团头鲂的高产技术,并已初具规模。池塘主养 1龄团头鲂鱼种可达 300千克 /667米 2以上,主养 2龄团头鲂鱼种和…  相似文献   

5.
<正>滆湖地区有以团头鲂为主养品种的精养水面约15万亩。每亩一般放养一龄团头鲂鱼种2500尾,鲢鱼80尾、鳙鱼50尾,少量鲫鱼、草鱼苗种,亩产在1500千克左右。养殖全程使用配合饵料,这一养殖模式产量稳定,效益较高。在以团头鲂为主养品种的养殖模式下,主要有以下病害。一、常见寄生虫病1.车轮虫病主要危害团头鲂夏花和一龄鱼种,成鱼养殖期间少有发生。夏花培育期间发病快、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重庆水产》2004,(3):25
为改变武隆至今还是草鱼作为唯一草食性鱼类的现状,促进武隆渔业结构调整,提高鱼类品质,降低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提高养殖生产效益,武隆县水产站于6月6日在上海首次空运引进了团头鲂浦江1号黄瓜仔38000尾,运输成活率100%,分别投放在鸭江长安村、县农场等地培育养殖,  相似文献   

7.
《内陆水产》1994,(9):19-19
暴发性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势凶猛,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到死亡一般只需2—4天。几乎危害到鲫、团头鲂、鲢、鳙、草鱼、鲤等所有主要养殖鱼类,部分养殖鱼类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时鲢鳙鱼可全部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缩短团头鲂养殖周期的关键是培育出大规格鱼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搭配放养品种、选用良种团头鲂和不同型号的沉性颗粒饲料,每千平方米放2.4万尾良种团头鲂夏花鱼种可培育出1.5万尾平均规格为66.7g/尾的大规格鱼种。主养鱼单产达每千平方米1089kg,平均利润2721元/1000m^2。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的研究成功使团头鲂的周期缩短至2年成为可能,这对稳定常规鱼类生产、提高传统水产品养殖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要通过对低龄团头鲂鱼种鳞片上的环纹观察,以探讨与其生长的相互关系。曾对86尾团头鲂鱼种全长以及鳞片的鳞长、环纹数等之间相互关系的讨论,经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可说明团头鲂鱼种鳞片上的环纹增长与外界环境(饲辩、水质、养殖方式……等)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在98%以上,说明对鳞片上的环纹等的研究是探索鱼类生长特性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团头鲂系草食性经济鱼类,具有病害少,易捕捞,繁育简便,成活率高等优点,且因为其肉质鲜美,市场价格逐年上升,已成为广大养殖单位的主养品种之一。 笔者经过饲养团头鲂一龄鱼种,认为其养殖关键在于下列几个方面: 一、鱼苗育成夏花  相似文献   

11.
团头鲂及其胚胎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鱼类耗氧率的测定,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国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一些经济鱼类,如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团头鲂目前已成为我国各地的重要养殖鱼类之一,其耗氧率目前尚未见报道。湖北省公安县淤泥湖作为团头鲂原产地之一,已建立了其天然种质资源库。在1987~1989年间,我们以淤泥湖团头鲂为材料,测定其耗氧率,为团头鲂种质鉴定建立其种质资源库的数据库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2.
防治暴发性鱼病方法暴发性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势凶猛,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到死亡一般只需2—4天,几乎危害到鲫、团头鲂、鲢、鳙、草鱼、鲤等所有主要养殖鱼类,部分养殖鱼类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时鲢鳙鱼可全部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目前,对该病...  相似文献   

13.
团头鲂营养需求与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头鲂是我国主要的大宗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养殖规模在近10年不断扩大。团头鲂的营养物质需求主要以生长和营养缺乏症为评价指标。而营养物质对鱼类健康,如免疫反应和抗病力等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认为,饲料中营养物质搭配合理、品质优良有利于维持鱼类生理健康,并能保护养殖水环境。此外,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在鱼类的免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水产饲料应具有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和维持健康的双重作用,通过营养调控预防鱼类疾病是保证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综述了团头鲂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以及饲料营养元素对团头鲂免疫力及抗病力影响的最新报道,以期为团头鲂高效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名贵优质鱼类养殖技术系列讲座(三)团头鲂涂福命(湖南省水产研究所413100)团头鲂属鲤科,鳊亚科。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中。以其质优味美而受世人嗜食,为名贵经济鱼类。一、团头鲂的生物学特性团头鲂,又称“武昌鱼”,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体呈菱形...  相似文献   

15.
团头鲂属草食性鱼类,已在我国许多地区作为重要的养殖对象。在人工养殖中,和草鱼一样喜食各种水陆生草类和商品饲料。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许多研究人员和养殖者利用颗粒饲料投喂团头鲂,取得了很好的饲养效果。现根据一些学者对团头鲂饲料营养要求所得资料,并结合我国现有饲料资源和饲料成本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 1968年太湖引入团头鲂夏花88万尾,其后多年又投放鱼种。团头鲂已成为太湖人工放养的一个主要鱼类。据统计,1968~1979年共投放团头鲂夏花889万尾,鱼种近2,500万尾。一般年产量20万斤。为进一步确定太湖人工放养团头鲂的生长速度、性腺发育及其种群的年龄构成,为今后采取繁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1979年4月至1980年3月作了周年的采集与测定。下面是这次所得资料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7.
<正>团头鲂﹙M.amblyce phata Yih﹚为长江中下游附属湖泊的常见鱼类,肉质细嫩鲜美,深受人们欢迎。武进区是团头鲂养殖生产的主产区,目前全区主养团头鲂面积达50000×667m2以上。该品种已成为  相似文献   

18.
用颗粒饲料饲养团头鲂的试验张栋林,吴大铭(江苏省吴江市颗粒饲料厂,吴江215221)团头鲂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鱼类,在传统的池塘混养结构中,团头鲂一般被当作搭配鱼类,其增产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适应市场对优质鱼类的需求,本试验采用专门的饲料配方,对...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在江苏常州通过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成鱼饲料对团头鲂从鱼种至成鱼阶段的生长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在3口5亩的鱼池中进行,每亩放养团头鲂800尾和白鲢100尾。经188天饲养,团头鲂从50克/尾长至平均462克/尾。团头鲂和白鲢的平均毛产量分别为387千克/亩和113千克/亩,平均成活率分别为100%和95%。团头鲂对该豆粕型全植物性蛋白饲料的平均饲料转化系数为1.22:1。养殖试验的平均净利润为人民币705元/亩,平均投资回报率为34.5%。利用80:20池塘养殖技术和豆粕型饲料进行团头鲂养殖,表现了团头鲂生长快、主动摄食和饲料系数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 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遗传育种研究室自1987年承担农业部04课题研究任务以来,进行了淡水养殖鱼类细胞电激融合实验。使用的仪器由Baekon-2000型电融合仪的电源,自制电极和电激融合槽,以及SV-8型立体显微镜组成。1988年计进行了团头鲂囊胚细胞与团头鲂未受精卵,草鱼囊胚细胞与团头鲂受精卵两个组合,11批电激融合实验。共获得了81个细胞融合原肠胚,并从中孵化出50尾鱼苗。初步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细胞融合鱼多为嵌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