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雪姣 《种子世界》2021,(11):0123-0125
化肥作为一种农业生产资料,在促进粮食增产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辖区内也存在化肥使用结构不合理、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带来了农业成本增加和耕地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亟需改进化肥品种和施用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近年来积极落实的各种化肥减量增效措施,取得的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用全球8%的耕地,生产了全球21%的粮食,但同时化肥消耗量占全球35%。肥越用越多,地越种越馋,这是我国粮食‘十一连增’背后的尴尬现实。农业部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随着化肥使用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过量施肥、盲目施肥、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施肥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日趋显著,不仅浪费资源,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水体  相似文献   

3.
<正>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化肥过量、养分不平衡等不合理施用的问题,从而引发肥料养分利用率不高、投肥效益低、土壤肥力退化,尤其是土壤酸化严重、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为促进农业持续增效、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增产,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化肥不合理施用。为此,农业部提出了我国化肥施用量从2015年至2019年,年增长率控制在1%  相似文献   

4.
水稻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肥料利用率研究刘业海、姚民英、陈泽美、代勇、程红、潘玉英(黔东南州农校)第二次土壤普查后,化肥的增产作用深人人心,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到1994年全州化肥用量按折纯计算已达59322吨,平均每亩耕地达21.5kg。化肥以氮为主,占70%多,磷占2...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产主要依靠化肥,而化肥仍以单质氮肥、速效肥为主,这些肥料的盲目大量使用,不仅造成化肥成本过高,而且严重污染水体,使得土壤板结严重,农产品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而施用缓释肥料,能够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其中硫包衣尿素(SCU)就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缓释肥料。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有机肥料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古代农业直至本世纪 50年代初 ,仅靠施用有机肥料培肥土壤为作物提供养分 ,维持水平不高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自 6 0年代中期开始 ,化肥工业迅速发展 ,使作物—土壤生态系统内物质生产增加 ,能量循环加快 ,作物产量逐年提高。与此相对应 ,我国的肥料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有机肥料占肥料总用量的比重由1 949年的 1 0 0 %下降至目前的 50 %左右。但由于 2 0世纪化肥、农药、除草剂掀起的农业革命 ,在满足农产品数量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两大难题 ,有机农业就成为新的农业革命主流。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有…  相似文献   

7.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几个世纪以前,人们就认识到通过施肥给土壤补充养分的必要性,把动物厩肥作为植物营养的宝贵来源.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及粮食需求的增加,还必须补充其它来源的植物养分.肥料工业的发展满足了农业对养分的需求,使其成为既可靠,价格又合理的养分来源.随着农业的持续发展,肥料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已被各级政府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面向农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对养分资源管理与使用,特别是化肥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提高化肥有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综合利用有机肥源,减少化肥损失,减轻对水环境和地下水污染,发展绿色食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当今化肥管理工作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在全市郊县布点试验结果,明确了NPK化肥在天津市主要类型土壤和主要粮食作物上的增产效果,NP化肥效果显著,且效果近似,其有效施用面积可占全市耕地80—90%,K肥只在15%耕地上有效果.NPK的增产效果与土壤中速效养分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从而确定出施用化肥有效土壤的速效养分临界值.并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兼顾产量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选择出主要粮食作物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最佳施肥方案,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1.误认为微生物肥料是万能肥料或不是肥料一种认为生物菌肥肥效很高,属万能肥料,甚至说可以完全取代化肥;另一种认为生物菌肥根本不是肥料。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合理使用生物菌肥对作物确实有增产效果,但不能单施,一定要与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才能达到增产提质、减少化肥使用成本、改善土壤理化性  相似文献   

10.
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与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对粮食增产潜力的影响,通过利用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将颍东区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并对颍东区的各等地的地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颍东区一、二等地面积为16876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1.04%,该类地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呈中等偏上水平,地力水平较高;三至五等地地力水平较差且面积较大,共24248.2 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8.96%。研究得出,三至五等地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同时,颍东区生产实践表明,一、二等地仍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通过实行秸秆还田、科学施肥、合理轮作以及土地流转等措施,可有效提高耕地地力,促进粮食增产,颍东区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热点聚焦     
农业部:我国土壤肥料利用率仍处低位———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农业部7月26日通报30年来首次全国耕地土壤的普查状况。目前我国土壤肥料利用率仍处低位,不合理施肥情况严重。农业部发布小麦、玉米、水稻3大粮食作物的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区域大配方",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的区域使用一定的化肥配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后化肥、农药生产大幅度增长,化学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达30%以上,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我国农业经济经历20多年的发展,农业生产已发生重大变化,创造了用世界7%的耕地和6%的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农产品的供应情况看,本体上  相似文献   

13.
作物产量和品质对钾镁肥增效配施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氮、磷化肥施肥量的逐渐增加,化肥使用已明显不平衡,为此,适当调整氮、磷比例,配施一定量的钾镁肥势在必行。钾镁肥是一种以含硅镁钾钙为主,兼有多种营养元素的枸溶性长效缓释长效肥料,能协调土壤养分比例,增产效果比较显著。本文围绕高强度利用农田的肥料配施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这一核心,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土壤微域钾镁肥不同配施对西北粮食作物、蔬菜以及果树产量的影响,分析了钾镁肥在西北不同作物的施用效果及最佳施肥量。大田试验结果发现,钾镁肥对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增施钾镁肥每亩25 kg、50 kg、75 kg后小麦增产幅度分别为9.8%、22.6%和13.1%;每亩增施钾镁肥75 kg和100 kg后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3.1%和19.2%。钾镁肥对黄瓜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每亩增施钾镁肥100 kg、同当量钾的硫酸钾和硫酸镁混合肥、单质硫酸钾和单质硫酸镁均有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分别为41.0%、23.2%、10.8%和6.5%。根据对黄瓜整个生育期的观察,施钾镁肥后,黄瓜叶色深绿、叶片大而厚且生育期延长,结瓜早且瓜直无畸形瓜。猕猴桃施用钾镁肥后,棵树叶片基本转绿,果实无黄化,每棵施钾镁肥2.0 kg可增产13.8%。本文试验结果为集约化栽培区钾镁肥配施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减损就是增供、减损就是增效"的理念,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推进粮食加工减损工作。《通知》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近21%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因为设施设备缺乏、技术工艺落后、过度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我国粮食干燥、储藏、加工等环节浪费严重。因产后处置不当,农户每年损失粮食7%~11%,过度加工导致每年损失粮食150亿斤以  相似文献   

15.
以草代肥就是利用各种落叶、杂草、作物秸秆等代替部分化肥和有机肥的一种施肥技术。化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长期以来化肥一直是粮食增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确实给农民增加了不少经济收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生物有机肥数量质量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笔者从第二十四届全国新型肥料技术交流年会获悉,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新型增值肥料年产量将达到5 000万吨,每年促进粮食增产200亿千克,新型肥料将在我国形成新常态、新业态,为化肥减施增效、绿色增产做出重要贡献。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虹表示,目前以缓控释肥、脲酶硝化抑制类氮肥、脲醛类肥料、功能性微生物肥等为代表的增值肥料新产品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微量元素肥料、海藻肥复合肥、锌腐酸增值肥、新一代液体缓释氮肥,以及用于增值肥料的相关天然生物刺激素、生物高分子材料和新型肥料控释增  相似文献   

17.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肥料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以及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土壤和肥料两大农业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耕地减少、肥料资源紧缺、化肥利用率低、不合理施肥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从建立和健全耕地资源保护法、增施有机肥料,保育耕地、加强土壤肥料基础性研究工作、研制新型化学肥料、改进施肥技术和实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战略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市场资讯     
<正>农资新型肥料改变中国农业模式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1/3的化肥,单位面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环境与生态压力很大。庆幸的是,新型肥料正慢慢成为肥料行业发展的趋势,在国内迎来全面发展的最佳机遇期。新型肥料有别于传统的、常规的肥料,由于新型肥料的优点,受到农业从业人员的喜爱和欢迎,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农博网)我国农药出口形势良好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3年1~6月份,中国共出口农药60.53万吨,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9.
通许县地处豫东平原,耕地百分之六十以上为沙质壤土,地力瘠薄,粮棉要大幅度增产,就需要有较多的优质肥料。但是,肥源有限,化肥供不应求,秸秆还田与群众烧柴又有矛盾,肥料不足成为粮棉大幅度增产的限制因素。县委在狠抓粮食增产的同时,加强了对棉花生产的具体领导。在解决肥料不足的问题上,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应当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各种绿肥作物”的教导,我们一面发展养猪积肥,发动群众大积大造土杂肥,一面把发展绿肥生产当作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经过近四、五年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调整马铃薯施肥结构,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种植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2年的田间试验中,研究了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在减少化肥的条件下提高马铃薯质量和产量的潜力。该试验旨在为马铃薯化肥减施和增效模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单独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或微生物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23.5%~34.5%,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4.2%~17.5%,降低马铃薯硝酸盐含量9.0%~56.0%,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肥料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双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肥水平对马铃薯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而肥料类型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冗余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和pH对马铃薯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