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以下简称江西省站)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积极组织开展渔业科技下乡活动,切实抓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着力加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及渔(农)民专题技术培训工作,努力为全省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银鲫鱼的养殖品质有所下降,并出现一些问题,另外银鲫鱼的养殖热度也有所下降,造成效益明显衰退,严重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养殖户的养殖热情。2012年宁化县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列为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宁化县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主推品种之一。异育银鲫中科3号肉质好,生长快,成活率高,市场广阔,适合大规模推广养殖。泉上镇有10户示范户养殖该品种,通过近几年来的养殖,现总结一套异育银鲫"中科3号"生态养殖技术,旨在为池塘养殖异育银鲫中科3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齐鲁渔业》2009,(6):63-64
高青为进一步规范渔业生产用药,提高生产养殖技术含量和水产品质量,高青县水产局组织召开渔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暨规范用药培训班。一是对渔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进行了主推技术南美白对虾、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的相关培训,二是对技术指导员进行了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的培训。通过此次培训班的学习,提高了参加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员的技术水平,增强了其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理念,有力推进了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6年,笔者结合宁波市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在宁海县大和水产养殖公司建立半封闭式南美白对虾精养示范基地,并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推广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2008,35(4)
2007年汕头市澄海区被列入为省级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全国渔业科技入户部级专家李卓佳研究员、省级专家张汉华研究员负责指导澄海的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去年,在上级部门和部、省专家组的指导下,澄海区按照国家和省渔业科技入户工作部署要求,以对虾、紫菜为推广主导品种,以对虾、紫菜健康养殖技术为主推技术,组建了由汕头及澄海区有知名度的水产养殖专家学者组成的7人专家组,招聘了10名技术指导员,筛选了示范户100户,示范面积3006.7亩,通过形式多样的入户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物化补贴等方法和措施,不断提高示范户的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是落实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农业部关于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总体要求,2006年宁波市将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渔业技术推广的切入点,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为载体,全面推进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加快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帮助渔民致富。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银鲫鱼的养殖品质有所下降,并出现一些问题,另外银鲫鱼的养殖热度也有所下降,造成效益明显衰退,严重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养殖户的养殖热情。2012年宁化县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列为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宁化县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主推品种之一。该鱼肉质好,生长快,成活率高,市场广阔,适合大规模推广养殖。泉上镇有10户示范户养殖该品种,通过近几年来的养殖,总结出一套异育银  相似文献   

8.
张晓东 《齐鲁渔业》2008,25(12):65-65
一是以“全国水产规范用药科普下乡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山东滨州)”在滨城举行为契机,积极推动科技入户活动向广度深度发展。二是利用全省池塘整理工程项目推进科技人户工作。在进行池塘综合整治的同时,按照省厅确定的十六字建设目标,把整理区域建设成科技入户养殖示范核心示范区,落实科技入户工程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4月10日~11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淡水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课题验收会在北京举行,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朱健研究员主持的支撑计划课题:"长江下游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验收。科技部农村科技中心综合计划与监督处处长卢兵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方辉,项目首席专家渔业机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加快"水产健康养殖行动"的深入开展,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和推广水产养殖安全用药知识,指导广大水产养殖者科学、规范使用国家标准渔药,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联合主办、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洪湖市人民政府和洪湖市水产局承办的"走进渔村、服务渔民,全国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暨2007年湖北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启动仪式"4月17日在湖北省洪湖市举行.  相似文献   

11.
中山市被省海洋与渔业局定为2006年全省6个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6月13日,中山市正式启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根据中山实际,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选择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水出”)作为全市科技入户工程的示范单位,选择中山市“四大家鱼”养殖相对集中的港口、黄圃、民众三个镇为示范镇,并在全市4个镇培育水产养殖科技示范户100户,养殖水面8165亩,辐射带动养殖户1000户。中山市的科技入户特色是发展“安全鱼”,中山市的水产养殖业非常发达,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和经验都比较丰富,中山市是供应港澳地区鲜活鱼的出口基地,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出口是关键因素,因此提高养殖户健康养殖意识,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是中山科技入户工程的重点。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专家组和中山水出技术人员共同制订了“中山市2006年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工作日程。近半年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科技培训到塘户,专家指导到塘头中山水出集团作为技术指导单位派出了3位工程师加入专家小组,10位技术员担任技术辅导员,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将100户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工作分配到10个技术辅导员,要求技术员与示范户建立密切关...  相似文献   

12.
2006年,高要市被省海洋与渔业局定为全省6个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点之一。我市渔业相关部门及省、市专家组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确定以优质罗非鱼及其养殖技术为我市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并分别在我市白土、莲塘、新桥三个主要罗非鱼养殖大镇遴选出100户示范户,共572.6公顷示范面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项目。通过一年的项目实施,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据统计,全市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户罗非鱼总产量7644.2吨,平均亩产890公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阳西县是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主推品种是牡蛎和对虾,渔业科技入户工作重点是开展近江牡蛎吊养技术和对虾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团头鲂属鲤形目,鲤科,鲂属,俗称“鳊鱼”。具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团头鲂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及商品鱼养殖技术的突破,该鱼已发展成为淮安等地优良水产品种。为促进团头鲂养殖业健康发展,江苏省涟水县水产工作站以渔业科技入户为契机,将“团头鲂高效养殖成套技术示范”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技术,向广大示范户推广。现将团头鲂大规格冬片鱼种池塘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2007,(2):22-22
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湖北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手册》和《湖北省渔业科技入户养殖日志》。《技  相似文献   

16.
<正>为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作,上虞市崧厦镇农技信息中心于2009年在海涂养殖大户王阿忠的渔塘中进行了池塘网箱无公害生态健康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产》2009,397(1):27-30
为了进一步配合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引导广大渔(农)民选择优良养殖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发挥科技对渔业增效和渔(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2007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启动了“2008—2010年渔业科技入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工作,得到了各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大力支持,推荐了大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依据《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结合渔业行业发展特点,以我国渔业主要养殖品种、优势出口养殖品种和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名优新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结合渔业科技入户,三年来结对上海夏阳渔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分茬分级养殖技术试验,通过"一茬南美白对虾早苗+一茬南美白对虾仔虾"的分茬分级养殖模式,遵循"稀放、轮捕"原则,使池塘维持较轻的承载量,养殖过程注重水质调控,取得了成功,实现了稳产、高效的目的。现将相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上海夏阳渔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力求取得实效,也为配合我站"水产养殖规范用药技术指导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今年我站将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国标渔药使用技术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20.
《水产科技》2006,(3):12-12,26
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珠海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珠海市金湾区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实施,使广大水产养殖户的健康水产养殖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不断变化的产品市场信息的应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养殖经济效益得到更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