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北农业》2007,(7):1-1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干旱和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水资源的支撑。由于干旱缺水,土地产出能力受到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受到制约,农民增收受到制约。农田节水将节约用水与作物产出紧密结合,抓住了农田节水,就抓住了节水农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作物直接吸收的水分主要是来自土壤。士壤缺水,作物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充蒸腾,就会出现干旱。土壤缺水,是作物出现干旱的根本原因。 土壤中水分含量的不同,土壤对水分的束缚力(即吸取力)也就不一样,水分的运动状态及其对作物的有效性也就有明显差异。当土壤水分减少到某一限度时,土壤毛管中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液态水的流动急剧减少,土壤对水分的吸收力开始增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规律,主要作物农田水分盈亏状况,作物对农田水分的利用率,农田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降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认为宁夏半湿润偏旱地区春小麦水分入不敷出,干旱缺水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作物水分利用率低影响了降水生产潜力的发挥,因而开发本地区降水生产潜力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气候干旱与作物干旱指标体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介绍了降雨量、干燥度、湿润指数、水热系数、水分指数等气候干旱指标体系和降水量、土壤含水量、作物形态、叶水势、气孔开闭度、伤流量、细胞汁液浓度、冠层湿度、作物缺水、旱涝指数、作物旱情等作物干旱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情况;讨论了气候干旱指标体系及作物干旱指标体系在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实用性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常常由于缺水而出苗不齐、后期减产。因而,应用不同的蓄水保墒土壤耕作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苹果园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地面生草、地膜覆盖、地面覆草和清耕处理4种地表覆盖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及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果园的最适覆盖方式为地面覆草。普通推广的生草法模式不适合河北省干旱少雨的生长环境,并且在缺水季节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更加缺水和干旱。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资源紧缺状况的不断加剧,农田普遍无法进行充分灌溉。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作物如何实施限额灌溉,是缺水地区首先面对的技术问题。1.根据作物调减灌时当作物供水不足时,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以适应逆境生长。这些过程有的可以使作物提前成熟,以避免干旱;有  相似文献   

8.
晋东南地区旱地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农田土壤水分的定位观测资料,应用水分平衡法研究了晋东南地区主要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和农田土壤水分循环的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水分常处于亏缺状态,亏缺量比裸地多,土壤干旱层加深。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收获时土壤有效水分剩余量因作物而异。冬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量较多,用水层较深。春玉米、春谷子利用量较少,用水层也较浅。作物收获时,农田土壤中还有较多的有效水分未被利用,说明旱地土壤水分资源尚有一定的生产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9.
不同覆盖措施的土壤生态环境效应和作物增产效应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缺水是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两大难题之一,地表覆盖措施是解决旱作农业区农业缺水的有效途径。就旱作农业常用的3类覆盖措施(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砾石覆盖)的土壤生态环境效应和作物增产效应进行了述评。实际应用中,为实现更好的土壤生态环境效应以及达到最佳的作物增产效果,需要注意覆盖的方式、时间以及覆盖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0.
干旱及缺水地区农业高效利用雨水的技术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 ,提出了适宜干旱及缺水地区应用的农业高效利用雨水的主导技术是梯田土壤水库营造技术、农田覆盖少免耕抑蒸保墒技术、小流域分区治理技术、农田微工程覆膜富集叠加集雨技术、设施棚面集雨自供半自供高效用水技术体系和雨水聚集异地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06,(12):38-38
果树生长季节进行叶面喷肥,是补充土壤施肥不足的有效措施,具有用肥量小、利用率高、发挥作用快、效果明显的特点。特别是干旱缺水时,土壤施肥不易发挥作用,采取叶面喷肥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一、平地镇及农业灌溉发展现状1.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概况平地镇位于川滇结合部,是攀枝花出川入滇的必经之路,幅员面积182.7km2。属二半山区,最高海拔2367m,最低海拔928m相对高差1439m,林地面积202298亩森林覆盖达74%。气候属南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农作物一年两熟,较适宜种植葡萄、烤烟、樱桃、核桃等经济作物。2.平地镇农业灌溉现状(1)干旱缺水项目区干湿季分明干季(11月至翌年5月)天气晴朗干燥日照强,蒸发量大于降雨量,降水分布不均,年际季节间变化大,土壤供水难于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求。平地镇现有干旱缺水型中低产田土0.45万亩干旱缺水是制约本项目建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宁南山区主要作物马铃薯、地膜玉米在播种季节相对干旱的现实问题,开展不同土壤含水率出苗试验,探索适宜播种的土壤含水率。地膜玉米播种时适宜的土壤含水率在15%,马铃薯播种时适宜的土壤含水率在11%~12%,低于此标准时,需进行补灌种植,灌溉水量一般为0.5kg/穴,出苗率可达到75%~90%。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中国亚热带红壤坡地的农业生产受水蚀与季节性干旱双重影响,水蚀与季节性干旱之间的水文联系仍然不明确。本研究探索农田常用保护措施如何影响红壤坡地的雨旱季水文过程和土壤-作物水分胁迫,为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农田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0年在湖北咸宁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8°坡地上开展大田试验,设置无保护措施或对照(CK)、牧草带(GS)、地表施用聚丙烯酰胺(PAM)、地表覆盖稻草(SM)4种处理,第一年和后两年分别以花生(白沙1018)和玉米(登海3632)为供试作物,研究不同处理的地表产流和产沙、土壤储水、土壤-作物干旱、作物产量。【结果】当降雨量相近时,降雨强度越大产流、产沙量一般也越大;总体上,产流、产沙量均为CK>PAM>GS>SM,4种处理的水蚀程度依次降低;与CK比较,3种保护措施平均减少产流量36.6%,减少产沙量52.7%,减少产沙量的作用更明显。0-45 cm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在雨旱季的特征明显不同。总体上,土壤储水量在雨季呈升高趋势,在旱季呈下降趋势;处理间差异随降雨持续而减小,随无雨期延长而增大。雨旱季土壤储水量最高的和波动变化最小的均为SM处理,其次是PAM处理,GS和CK处理的土壤储水量最接近。旱季持续干旱阶段,0-15 cm土壤干旱程度D值随土壤干旱的持续逐渐增大;两年D值均为CK>GS>PAM>SM,4种处理的土壤干旱程度依次减小。受气候、作物生长期及保护措施的共同影响,作物胁迫积温SDD值的增加过程及处理间差异的变化都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整个旱季的SDD值均为CK>GS>SM和PAM,4种处理的作物水分胁迫依次减小。作物产量是SM和PAM>GS和CK。与CK比较,GS、PAM、SM 3种处理分别使2008年的花生增产19.3%、33.0%、27.3%;对于2009年的玉米产量,GS处理减产0.5%,PAM、SM处理分别增产17.1%和36.3%。不同保护措施对干旱的影响不同,GS因自身耗水而不能明显缓解土壤-作物干旱;PAM主要通过减少蒸散发来减轻土壤-作物干旱;SM明显增加土壤雨季储水和减少旱季土壤水分耗失,因此有效缓解土壤-作物干旱。【结论】GS、PAM、SM 3种农田保护措施在红壤坡地上都能够阻控水蚀和缓解季节性干旱,但作用途径、特点、程度不同,雨季减少产流量和增加土壤储水量的作用有限,增加雨季土壤储水的作用小于其减轻旱季土壤-作物水分胁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宣威市是云南省旱粮生产区,玉米在夏播旱粮作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常年播种面积在5.33万hm2以上,通过多年实践,宣威市形成了一整套玉米综合栽培配套技术,尤其是以玉米“五配套五统一”的种植模式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全省享有盛誉.然而根据宣威市多年气候状况分析,冬春干旱少雨,土壤墒情不足,尤其是点播季节缺水,是南方山区旱粮主产区的一大气候特征,只有极少数年份极少部分地区在玉米播种季节能保证玉米在最佳节令播种,多数年份大部分地区玉米须抗旱种植,难以保障有较好苗情,即使勉强播种,玉米后期生长管理也因缺水受到抑制,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宣威市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中位山旱地干旱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在乐都县马营乡旱作基点,从1980-193年所测定的降水资料和土壤水分资料,表明大气干旱与土壤干旱在发生时间上是不一致的;3-4月发生大气干旱的决定因子主要是降雨量,而此时是否发生土壤干旱主要取决于秋季降水的相对变率;6月份是中位山旱地发生大气干旱的第二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农田蒸散迅速,易导致土壤干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我省滇中及以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的连续干旱已持续二三个月,土壤缺水较重,农田失墒面积不断扩大,旱情持续发展,对今年春耕备耕工作构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针对当前旱情的发展和库塘蓄水不足的实际,为切实抓好2013年粮食生产,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打好抗旱保春耕的硬仗。要认真分析今年的大春生产形势,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因地制  相似文献   

18.
农田立体沟垄种植,把高秆、中秆、低杠三种作物互相搭配,同时也考虑喜阳耐阴作物配套,形成互利互促的作物群;采用挖沟起垄,成为垄沟、垄坡、垄背三个层,形成一个土壤立体.这个作物群体,种植在土壤立体内,总称农田立体沟垄种植,可以减少地面径流,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三种作物生长和发育快慢不同,需光需水临界期不同,充分利用了不同季节光照与立体光照,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是一种高产高效益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9.
BGA土壤调理剂在缺水土壤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缓解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壤缺水问题,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土地生产力。[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BGA土壤调理剂对缺水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缺水土壤物理性质,促进了马铃薯、压砂瓜、红枣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压砂瓜和不覆膜条件下马铃薯产量,改善了红枣品质;与配方施肥处理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促进了压砂瓜、红枣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压砂瓜产量,改善了红枣品质。[结论]如果降低BGA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成本或与化肥配合施用,那么BGA土壤调理剂改良缺水土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农田生态化学计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能量和多重化学元素(主要是C、N、P)之间的动态平衡,并分析这种平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现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关于农田生态化学计量的研究相对较少。综述了在农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作物生态化学计量、土壤与作物生态化学计量的相关性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农田生态化学计量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