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谱成 《农家科技》1997,(12):28-28
<正> 养殖美国青蛙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利润大,受益快的特点,是农家致富的好项目。但养殖是否成功,引种至关重要。据我多年来对美蛀的研究和供种经验,引种者只要注意以下问题,可保引种成功。1.品种要鉴别。国内养殖的多种经济蛙类均有各自特征,容易区别,唯有  相似文献   

2.
以在山东地区开展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大规模人工养殖为目标,开展了地下室微流水人工养殖的试验研究。试验对大鲵养殖场地建设、水质、饲料和病害防治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设置1龄和3龄2个年龄组,根据生物学测量的结果进行中国大鲵生长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经过2年人工养殖,1龄大鲵和3龄大鲵的平均体重增长率分别达到6 874.5%和167.5%,平均体长增长率分别达到254.3%和50.5%;体重增长速度随养殖时间增加呈现"慢-快-慢"特点,体长增长速度随养殖时间增加逐渐降低;特定生长率呈现先高后低,随着时间变化显著降低的特点;生长拐点为3.38,说明3~4龄是大鲵体重增加的关键时期。地下室微流水人工养殖中国大鲵具有体重、体长增长快速,生长拐点出现较早,养殖周期缩短的优点,该研究可为大规模开展大鲵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大鲵产业是张家界重要的特色产业.该研究运用ArcGIS分析工具和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张家界市内大鲵养殖基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张家界市大鲵养殖基地呈聚集分布状态,各地区之间大鲵养殖基地分布差异性明显;(2)自然环境影响因素方面,高程和水系是影响张家界市大鲵养殖基地分布的主要因素,80.8%的大鲵养殖基地分布于低海拔地区,且具有明显的趋河流分布特征,坡度和坡向因素对大鲵养殖基地的分布影响较小;(3)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方面,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及市(区、县)政府位置对张家界市大鲵养殖基地分布的影响较大,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景宁县人工养殖大鲵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景宁县的自然条件概况、大鲵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及生活习性,分析了景宁县人工养殖大鲵的优势。并指出发展大鲵人工养殖的巨大效益,以期促进景宁县人工养殖大鲵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鲵的生态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鲵的分类地位、经济价值、丽水地区大鲵栖息环境及小规模进行大鲵养殖的主要技术,为开发利用大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引种是决定新的养蝎户养殖是否成功的关键性一环。目前,一些倒种的人,收购了野生山蝎当家养种出售。这种蝎买回去后养殖成活率非常低,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为此笔者走访了一些有经验的养殖者,他们就  相似文献   

7.
大鲵,又称娃娃鱼,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野生两栖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人工养殖是近年来新开展的项目。随着人工养殖的增多,大鲵的疾病防治工作就显得异常的重要。其中赤皮病就是危害大鲵人工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将其病态特征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鲵的药用价值及人工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鲵(Megalobatrachus japonicus daridianus Blanchard.)是我国珍稀名贵特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娃娃鱼".属大型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有活化石之称.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鲵鱼,山海经谓之人鱼,大者名鱼假,鲵声如小儿,故名."藏器曰:"鲵生山溪中,似鲇有足,长尾,能上树,天旱则含水上山,以草叶履身张口,鸟来饮水,因吸食之."大鲵雌雄异体,全长1~2m,头扁宽,口大眼小,皮肤棕黑、光滑湿润,头有疣瘤,四肢短小,喜栖于山间小溪石缝间阴暗潮湿之地.性情凶猛,肉食为主.5~6月产卵于岩石之上,随水漂流孵化,多有冬眠.广布于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广西等17个省区.近年来,由于滥捕乱杀,濒于灭绝.因大鲵在动物发展演化过程中有极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同时大鲵又具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现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工养殖是保护、开发、利用这一珍贵资源的最好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不少人愿意从事龟蟾养殖,隔行如隔山,在选择门路的同时,规避风险很重要。据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介绍:养殖一般选择规模较大的守法企业,看是否有无经营能力,对无规模、无基地,不能提供种源的单位或个人要提防,即使许愿也不能相信。养殖特种动物特别对温度要求较严,生活习性是由孵化环境的温度所决定的,如引入是否适应这些要谨慎。在技术方面,引种后不掌握也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凡一些大的供种单位都具有成熟的实践经验,只有技术精通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从10月份开始至翌年1月初历时4个月,是狐、貉养殖场(户)引种的时期。应选择养殖规模大的场家引种,一是可以避免近亲繁殖,二是选择的范围大。必须达到种狐、貉标准才能引种。1场家正规要到正规养狐、貉场大户去选种,要求提供种狐、貉档案,提供各时期饲料配方。2种狐、貉运输前的准备工作引种前一定要确认狐、貉是否在分窝后21天注射犬瘟热、病毒性肠炎和脑炎疫苗。运输前售狐、貉场家应提供检疫证明。运输时狐、貉1笼1只,以防咬  相似文献   

11.
前沿 《北京农业》2004,(1):28-28
大鲵是我国珍稀名贵特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娃娃鱼". 雌雄异体,全长1~2米,头扁宽,口大眼小,皮肤棕黑,光滑湿润,头有疣瘤,四肢短小,喜栖于山间小溪石缝间阴暗潮湿之地.性情凶猛,肉食为主.5~6月产卵于岩石之上,随水漂流孵化,多有冬眠.广布于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广西等17个省区.近年来,由于滥捕乱杀,濒于灭绝.因大鲵在动物发展演化过程中有极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同时大鲵又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现在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工养殖是保护、开发、利用这一珍贵资源的最好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大鲵属。大鲵属有两种,即中国大鲵和日本大鲵。中国大鲵是一种名贵的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不仅具有高于甲鱼27倍的营养及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下面主要介绍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两栖物种,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在贡献。本文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旨为这一珍稀物种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四川省青川县大鲵养殖业界,李婷婷是一个名人。这个有着6年村龄的女大学生村官,不仅大鲵生态养殖成功,还帮助周边村民增收致富。不过,她当年可是位好园丁。  相似文献   

15.
<正> 娃娃鱼学名大鲵,个体重可达20~30kg,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两栖动物。娃娃鱼以肉质洁白鲜嫩、营养丰富及味道可口而闻名海内外,在港澳、沿海地区及国际市场上销路很好。 野生娃娃鱼为我国重点保护动物,禁止捕捉,因而发展养殖大有可为,开发利用这一宝贵的野生资源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 1 建造养殖池 1.1 地点的选择。理想地点是选择在大鲵产地,这样与自然生态条件保持一致,易于饲养;而且就地取材,就山引水,造  相似文献   

16.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类,是著名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现将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生活习性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鲵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石缝中。冬季大鲵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为捕食期。幼鲵以捕食无脊椎动物为主,如虾、蟹类和昆虫。成鲵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啮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如果种群密度高且食物缺乏,则会相互残食。大鲵摄食…  相似文献   

17.
沅江羲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军,获得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核发的水生野生动物(大鲵)驯养繁殖许可证,通过了环保部门大鲵养殖建设项目的环评。选择适宜地点建造养殖场,于2009年2月引进大鲵苗种600尾并养殖成功,至2011年11月,  相似文献   

18.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是现存两栖类中个体最大的珍稀动物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及科研价值,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研究,将为这一珍稀物种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别提取3育龄、6育龄仿生态养殖大鲵的肌肉和皮肤,测定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大鲵营养丰富。大鲵皮肤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于肌肉3.3%,6育龄大鲵肌肉粗蛋白含量高于3育龄2.8%;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的平均EAA/TAA为41.61%,平均EAA/NEAA为71.31%,达到理想模式,且6育龄大鲵蛋白质优于3育龄大鲵;6育龄大鲵肌肉矿物质含量较3育龄大鲵高3.71%。由此看出,仿生态养殖大鲵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6育龄大鲵肌肉营养丰富,口味鲜美,更适合进行深加工,应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实用技术》2010,(7):56-56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产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被国家列为Ⅱ类重点保护动物.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地先后开展了大鲵的人工养殖研究,已初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