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沙棘嫩枝水培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2次沙棘嫩枝水培育苗试验,研究总结了沙棘嫩枝水培育苗各环节的技术要点,研究探索了沙棘嫩枝水培育苗技术,为沙棘无性繁殖工厂化育苗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沙棘播种育苗,是沙棘生态林常用的育苗方法,本文介绍了沙棘播种育苗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可供沙棘生产工作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干旱荒漠区的环境特别恶劣地段,需要培育抗逆性强且经济效益较好的沙棘实生苗造林。经试验研究,在沙棘播种前10~15d于沙棘行边稀疏地播种早熟玉米,进行沙棘立体遮荫挡风育苗,既能提高沙棘出苗率和保苗量,又能在后期玉米成熟砍去后,满足沙棘对强光照的需要。这一方法比起大田常规育苗和固定温棚育苗,出苗率高,苗高较常规育苗提高14cm ,且前期投入少,后期综合收益大,亩效益较常规育苗提高3113元。立体遮荫育苗法,是适用于新疆干旱荒漠区沙棘播种育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吴起县沙棘育苗的主要技术包括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和其他育苗等。播种育苗主要技术包括种源选择、圃地整理、播种及圃地病虫害防治等;扦插育苗包括嫩枝和硬枝两种扦插方法,主要技术均包括采集插穗、插穗处理、苗圃整地和扦插等技术。其他育苗技术还有分根、分蘖、嫁接、组织培养等方法。生产实践中可有选择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沙棘良种基地建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以及对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裸地不同设施嫩枝扦插育苗和苗木繁育率技术试验,探索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棘良种低成本、快速繁育技术,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为主体,配套土壤消毒、病虫害防治、抗旱增肥、反季节扩繁等为特征的配套快速繁育技术,在一年的时间内塑料大棚苗木数量翻一番,日光温室苗木数量翻两番。  相似文献   

6.
辽宁西部沙棘播种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地区曾为我国沙棘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地区,因受木蠹蛾危害损失惨重。为了重建沙棘资源,保护生态,解决好良种壮苗为当务之急。本文对沙棘播种育苗技术做了简要介绍,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指标及要点。  相似文献   

7.
沙棘苗木繁殖技术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综合阐述了沙棘育苗的各种技术,包括实生繁殖和以扦插、组培为主的无性繁殖,介绍了各种繁育方式在俄罗斯、蒙古和我国的研究现状,并在综合比较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建议以组织培养方式作为日后发展沙棘产业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20 0 4年5月2 1~2 5日,蒙古食品农业部官员、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沙棘专家及GANGER集团公司总裁一行5人来华访问。先后分别参观了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在鄂尔多斯市的沙棘育苗基地、种植基地、育种基地及原料加工厂,高原圣果沙棘制品有限公司在北京大兴的加工车间和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的怀柔育苗基地。水利部沙棘中心主任、国际沙棘协会主席邰源临先生接见了该代表团,向客人赠送了有关沙棘的书籍和部分产品。该代表团对沙棘的种植和加工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希望能在沙棘中心的帮助下,蒙古沙棘开发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相似文献   

9.
以沙棘标准化促进沙棘资源建设和产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大规模的种植与开发是近20多年来,随之沙棘标准不断完善,现已颁布行业标准10项、地方标准20多项、企业标准多项,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沙棘标准涵盖了种子、苗木、育苗、种植、验收、效益监测、沙棘汁加工、沙棘果叶的采摘、沙棘籽油、沙棘黄酮、沙棘原汁等资源建设、行业管理、产品加工及产品标准等各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出台,有效地规范了育种、育苗、种植和管护过程,提高了种植成活率、保存率和成材率,加快了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资源开发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不同沙棘品种在定西的生长情况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引进的7个沙棘品种的种子育苗及成苗定植,并对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初步分析了引进的各沙棘品种类型在定西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绿色制造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现代农机制造业也迫切需要绿色加工工艺技术.为此,分别介绍了干式切削技术和干式磨削技术的绿色特性,并对这两种绿色加工工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干式切削机床的主要部件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对绿色加工工艺对农机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The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is a new type of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an excellent property in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and has found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aerospace,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so on. However, this composite has a strict requirement 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example, brittle damage or delamination often exists in conventio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Abrasive water jet machining technology is a new type of green machining technique with distinct advantages such as high-energy and thermal distortion free. The use of abrasive water jet technique to process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has become a popular trend since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cessing accuracy and surface quality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However, there are too many paramete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an abrasive water jet machining. At present, few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such a machining process. This leads to the unstable quality of surface processing. In this paper, orthogonal design of experiment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o establish the empirical model between cutting surface roughness and machining process parameters. Then a verified model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machining process parameters for abrasive water jet cutting carbon fiber.  相似文献   

13.
低温工艺条件下刀具的相变与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敏纯 《农业机械学报》2003,34(5):147-149,146
研究了低温工艺条件下高速钢刀具显微组织中回火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相变过程,即从回火马氏体中析出大量弥散的碳化物,并伴随组织的超微细化和残留奥氏体的转变,提高了刀具的耐磨性,降低了被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青饲料收获过程存在因切割不畅导致的喂入堵塞以及收获效率低的问题,应用TRIZ理论对自走式青饲机喂入部分进行创新设计研究。最终设计出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青饲机喂入液压反转机构,解决了喂入堵塞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球头铣刀在3轴数控铣床中应用的8种常见铣削情形,将铣刀轴向离散化为一系列微元切削刃,首先分析并建立局部切削力模型,进而通过积分运算求得铣刀整体切削力,建立了结合前刀面剪切效应与后刀面犁切效应双重机制的球头切削力预报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走刀间距对切削区域的影响,采用几何分析方法求解瞬时参与切削的微元切削刃的分布,容易实现程序化,并利用Matlab对铣削力进行了数值仿真.最后,通过以45号钢为工件材料的铣削试验获得试验数据,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球头铣刀切削力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是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已在世界上几上国家的许多工业部门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在工业中的应用、国外最新发展动向,并对如何发展我国的水射流切割技术,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针对绿叶菜收获拟采用双动刀往复式切割器进行结构设计,并基于切割图进行切割器性能优化。通过分析切割图中一次切割区、重割区和漏割区对切割性能的影响,确定漏割区面积为0、重割率最小时割刀切割性能达到最优,以此为依据对切割器进行优化设计。针对现有切割图绘制与分析方法不能同时兼顾高精度和易操作的问题,综合运用SolidWorks和Adams软件进行切割图绘制,并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获取图中数据对切割图定量分析与评价。针对现有切割图评价指标不能显著反映刀片尺寸参数和割刀运动参数共同影响切割性能变化问题,提出以漏割距离、重割率为评价指标来反映三区域的变化,并以此为目标值,基于现有刀片尺寸参数优化其切割性能。研究提出采用切割图绘制、分析、评价方法进一步优化切割性能,分析割刀尺寸参数(刀片前宽、刀片高度、刀片节距)和切割器运动参数(切割速比)对漏割距离和重割率的影响,采用Box 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理论进行四因素三水平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刀片前宽、刀片高度、刀片节距、切割速比对漏割距离和重割率均有显著影响。参数优化结果:当刀片前宽为5 mm、刀片高度为32 mm、刀片节距为30 mm、切割速比为0.7时,漏割区面积为0、一次切割率为88.26%、重割率为11.74%,与优化前相比,漏割面积仍为0,但一次切割率提高了6.18%,重割率降低了6.18%。  相似文献   

18.
青花椒采收过程中,果皮上散生多数突起的油苞极易破裂导致果实干后变黑,有效成分挥发而严重影响质量。青花椒的油苞破损程度直接影响其品质,在保证花椒低油苞破损率的前提下,为实现花椒机械化采收,基于枝条环切原理,设计了一种花椒采收机的穗枝分离装置。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影响采收效果的结构参数和作业参数,并根据花椒枝条物理特性和加工经济性进行优化。选取环切式穗枝分离装置的环切刀刃口角度、环切刀转速和枝条进给速度为试验因素,以花椒采收效率和油苞破损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及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找出主控因素,运用Design-Expert软件的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枝条进给速度是影响花椒采收效率和油苞破损率的主要因素,枝条进给速度与花椒采收效率成正比关系。各因素对花椒采收效率和油苞破损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枝条进给速度>环切刀转速>环切刀刃口角度。随着枝条进给速度的增加,花椒采收效率迅速提高,花椒油苞破损率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增加。随着环切刀转速的增加,花椒采收效率并无明显增加,在枝条进给速度<0.4 m/s时,花椒油苞破损率随环切刀转速增加先小幅减小后趋于平稳最后小幅增加,在枝条进给速度>0.4 m/s时,花椒油苞破损率随环切刀转速增加平稳减小。该装置最优参数组合:环切刀转速2 800 r/min,枝条进给速度0.45 m/s,环切刀刃口角度25°。样机田间试验表明,花椒采收效率和油苞破损率分别为50.7 kg/h和6.7%,优于目前人工采摘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青饲料切碎机存在的生产率低、能耗大的问题,以9Z-6A型盘刀式青饲料切碎机为对象,对其切碎器进行了改进设计和性能试验研究。在原机喂入口增加一把定刀,使切碎器处于双定刀切割工况。改进前后切碎器切割性能对比试验表明:额定工况下,玉米秸秆含水率为9.74%时,双定刀比单定刀的切割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功耗降低21.8%,度电产量提高了6.72%,生产率提高了4.38%;同时,获得了双定刀工作时切割速度对切碎器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切割性能最佳时的切割速度。  相似文献   

20.
大蒜收获机浮动切根装置作业机理分析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大蒜浮动切根装置的作业机理和作业质量提升技术途径,对大蒜根系浮动切割作业过程中的力学特性进行理论研究,推导了切根作业过程鳞茎碰撞动力学方程,得出鳞茎初始碰撞相对速度是影响碰撞损伤的关键参数;分析了根系滑切原理,建立了刀刃切割阻力力学模型,分析了根系群切割阻力的形成原因;运用高速摄影技术解析了鳞茎碰撞、根系群扰动和断裂等力学行为的产生过程。针对影响切根作业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响应面试验,建立了伤蒜率、切净率预测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伤蒜率、切净率的影响,并进行了综合参数优化,得到浮动切根装置较优参数组合为:输送速度1m/s、切刀转速2600r/min、刃口倾斜角33°、螺旋防护栅螺距28mm,试验测定伤蒜率为2.78%,切净率为93.17%,各项作业指标满足大蒜机械化收获切根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