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土塘养殖自然发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长6.3 cm±1.5 cm)的气泡病,采用现场镜检、细菌分离培养、PCR检测及石蜡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了患气泡病凡纳滨对虾在组织病理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患气泡病的凡纳滨对虾体色泛红,腹部肌肉体节间发白,镜检可在附肢、鳃、触角、头胸甲肌肉等部位观察到气柱、气泡;凡纳滨对虾组织病变特征中,其肌肉、眼、鳃、肝胰腺、触角、心等组织器官均可见气泡印迹,肌肉组织中气泡印迹集中于中、后段肌肉,背腹血管、鳃轴血管内亦可见气泡印迹;临床可见体内有气泡的凡纳滨对虾比未见气泡的虾气泡印迹严重;取样池塘水体溶解氧范围为4.15~15.06 mg/L,溶解氧饱和度为56%~293%,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升高,凡纳滨对虾鳃组织气泡有增多、变大的趋势;眼组织均可见空泡化,溶解氧较低时,常一侧眼组织病变稍重,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升高,空泡化渐趋严重,高溶解氧时两侧眼组织空泡化均较严重。研究表明,当凡纳滨对虾出现上述临床现象或病变特征时可确诊其发生了气泡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标记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生物学家和育种家的重视。本文对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特点进行了概述,并论述了目前DNA分子标记在凡纳滨对虾中的应用进展,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凡纳滨对虾室内生态育苗技术,包括设施与材料、育苗车间消毒处理、育苗用水处理、无节幼体投放、培育管理、生物饵料培养、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等方面内容。最后,对凡纳滨对虾室内生态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凡纳滨对虾是目前世界上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物种.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量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课题.综合现有关于凡纳滨对虾营养学的研究,从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生物和矿物质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凡纳滨对虾生长的营养需求.对凡纳滨对虾营养需求的分析能够为改善和控制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营养物的消化利用率,从而进一步研究凡纳滨对虾生长所需的最佳营养素配比、构建营养更加均衡的饲料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凡纳滨对虾病毒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分析,针对病毒爆发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凡纳滨对虾病毒病防控技术,通过该技术可推迟病毒病的爆发时间,减少因病毒引起的死亡,提高养殖效益,提升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凡纳滨对虾是一种优质对虾,隶属于广盐虾类,盐度会影响其营养成分、质量和味道。为了研究盐度对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影响,选取盐度5、26、30、50 环境下养殖90 d的凡纳滨对虾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肌肉的水分随盐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粗蛋白和灰分含量随盐度升高而升高,而不同盐度组中肌肉粗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2)氨基酸总量(TAA)和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在盐度26时最高,呈味氨基酸含量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18种常见氨基酸中有3种氨基酸(Ser、 Glu 和 His)的含量随着盐度的升高而下降,有10种氨基酸含量在盐度26时含量最高。(3)肌肉中主要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14.5%~23.2%,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15.3%~27.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9.0%~24.6%;凡纳滨对虾的气味前体脂肪酸含量在盐度26或30时略高于其他其他盐度组(P>0.05)。不同盐度条件下养殖的凡纳滨对虾体内的水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生化成分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MC-LR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研究,为凡纳滨对虾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依据。以凡纳滨对虾为实验材料,分别注射0、50、100和200μg/kg浓度的MC-LR,记录死亡个体,计算不同浓度MC-LR注射情况下凡纳滨对虾的死亡率及LC50,观察其急性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MC-LR对凡纳滨对虾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439.990、384.655、346.659、320.663μg/kg。凡纳滨对虾对MC-LR的耐受性较强,个体较大及遭受低浓度MC-LR感染凡纳滨对虾对MC-LR的耐受能力更强。为MC-LR对凡纳滨对虾不同个体大小影响及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刚  刘小林  黄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90-191,255
测量海南南疆生物有限公司板桥育苗基地2003年14个家系600只凡纳滨对虾不同月龄的体重;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并利用回归分析的显著性检验,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及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曲线;根据最优化方程,以6月龄体重为标准制定了体重的校正系数表。校正系数表是由生产实践总结而来的,在制定该凡纳滨对虾育苗基地的育苗工作、生产计划以及进行不同生产组别和不同对虾的生产性能比较时,用以校正到可比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通过DNA提取和PCR扩增分离鉴定样本中的欧文斯弧菌(Vibrio owensii)、哈维氏弧菌(V.harveyi)、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副溶血性弧菌(V.parahaemolyticus)、新喀里多尼亚弧菌(V.neocaledonicus)、创伤弧菌(V.vulnificus)、坎式弧菌(V.campbellii)、霍乱弧菌(V.cholerae)、含CTX肠毒素霍乱弧菌(V.cholera CTX)、拟态弧菌(V.mimicu)和河流弧菌(V.fluvialis)11种致病性弧菌。根据样本TCBS平板检测结果,统计样本中所检测弧菌的重复出现率,按出现频率逐级分析,对检出率较高的欧文斯弧菌(V.owen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和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进行详细探讨,并根据养殖过程出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为凡纳滨对虾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采用慢性富集方式,测定了56 d内不同浓度梯度、不同溶解态下的铜对凡纳滨对虾体内不同器官组织所含免疫活性物质影响。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无铜添加的对照组;两组分别使用0. 15 m~2铜板/m3和0. 30 m~2铜板/m~3的LC6911型耐腐蚀合金铜作为络合C铜源;另外两组定量添加与络合铜组释放铜量匹配的CuSO_4·5H_2O。结果表明:(1)在无养殖生物的水体中,实验用LC6911型耐腐蚀合金铜平铺2 m~3玻璃钢桶底,铜板在海水中48 h释放总铜与铜板面积呈正比关系。(2)络合铜实验组在两种浓度梯度下均能使铜蓝蛋白(CP)、还原态酚氧化酶(POX)和金属硫蛋白(MT)活性提升,且实验结束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3)虾血淋巴中溶菌酶活性在2种不同溶解态铜的实验组中,实验结束时均表现出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 0. 05),两种不同溶解态铜之间以及不同水平之间都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在鳃组织中络合铜实验组的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而Cu~(2+)组的溶菌酶活性出现显著下降(P 0. 05)。(4)长期养殖生长数据表明,在实验结束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生长效果并不显著。养殖水体使用络合铜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活性及生长效果的提升较Cu~(2+)更为突出,用量低于0. 3 m~2铜板/m3长期使用不会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系统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1.
氨氮对凡纳滨对虾稚虾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氨氮对体长3.2cm、体质量0.356g(n=10)与体长1.6cm、体质量0.036g(n=15)两种规格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稚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血氨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血氨随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氨氮的升高而下降。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体长3.2cm稚虾的游离态氨24hLG。为2.068mg/L、48hLC5。为1.654mg/L、96hLG。为1.395mg/L,生存安全浓度sc为0.3969mg/L;体长1.6em稚虾的游离态氨24hLGo为1.577mg/L、48hLG0为1.042mg/L、96hL氏为1.012mg/L,生存安全浓度Sc为0.2065mg/L。  相似文献   

12.
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基础饲料中加入0.1%、0.5%、1.0%、1.5%、2.0%、2.5%六个不同添加梯度的小肽制品,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重0.084g。37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0%和1.5%小肽可极显著地提高凡纳对虾的胃和肝胰腺的胃蛋白酶活力及胃和肠的类胰蛋白酶活力(P>0.01),同时添加1.0%小肽可极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胃和肠的淀粉酶活力(P>0.01),添加1.5%小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P>0.05)。  相似文献   

13.
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由不同放养密度引起的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以及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特点,探讨密度胁迫与水质因子对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对虾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置2个养殖系统,第一系统设置150、300、600和900尾/m3 4个养殖密度,形成密度胁迫梯度;第二系统采用较低养殖密度(30尾/m3),养殖用水来自对应的第一系统的排放废水,目的是分离水质因子与密度胁迫对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第一系统各处理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增长、体重增长、存活率、SGRL和SGRW均受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各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第二系统的存活率、体长增长、体重增长、酚氧化酶(PO)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抗菌活力(Ua)和溶菌活力(Ul)高于第一系统对应处理,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低于第一系统,系统间水质因子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凡纳滨对虾(体长<7.6 cm或体重<6.1 g)养殖密度为150~900尾/m3时,造成对虾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密度胁迫,水质因子的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基础饲料中加入0.1%、0.5%、1.0%、1.5%、2.0%、2.5%六个不同添加梯度的小肽制品,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重0.084g。37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0%和1.5%小肽可极显著地提高凡纳对虾的胃和肝胰腺的胃蛋白酶活力及胃和肠的类胰蛋白酶活力(P>0.01),同时添加1.0%小肽可极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胃和肠的淀粉酶活力(P>0.01),添加1.5%小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P>0.05)。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益生菌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采用含不同嗜酸乳酸杆菌浓度的饵料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同时饲养进行试验,分成4组(对照组,浓度为0.5%、1.0%、1.5%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结果表明,随着饵料中嗜酸乳酸杆菌浓度增加,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也增加,试验2组、试验3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组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而成活率显著升高(P0.05)。免疫指标也呈现类似变化,试验2组、试验3组的AKP、ACP、PO活性都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POD活性各试验组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添加一定浓度嗜酸乳酸杆菌能有效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指标和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基础日粮中按照质量比添加低聚木糖,添加量分别为0、0.01%、0.03%和0.05%,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凡纳滨对虾40尾,饲养56d,研究了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消化道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对对虾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组对虾末质量、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增质量率分别提高了9.41%、8.41%和11.93%,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2.06%、2.06%和2.65%;试验组饵料系数较对照组均下降,降低了1.83%~5.51%,其中0.03%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饲料效率较对照组提高了4.88%~11.90%,其中0.03%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低聚木糖后能够一定程度地增加凡纳滨对虾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但效果不明显(P0.05),而且消化酶活性也不随低聚木糖在基础日粮中的比例的递增而增加;除0.03%低聚木糖组的肠道淀粉酶外,肝胰脏和肠道的消化酶活性都高于对照组的(P0.05).在凡纳滨对虾基础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可以促进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和提高饲料效率,对消化道主要消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有增加其消化酶活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不同饵料搭配对凡纳滨对虾幼体与仔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牟氏角毛藻(CM)、绿色巴夫藻(PV)、湛江叉鞭金藻(DG)、云微藻(Cs)及其营养强化的轮虫(BP)和蒙古裸腹溞(MM),与配合饲料(FD)、卤虫无节幼体(AS)搭配饲养凡纳滨对虾幼体,测定饵料脂肪酸含量,比较幼体存活率(r)与发育速率,研究了不同饵料搭配对幼体与仔虾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Z1→Z2,投喂CM、DG、PV的r最高,约90%;Z2→Z3,投喂FD、CM+FD、CM+BPCM的r最高,PV+BPPV的r最低,变态延缓1 d;Z3→P,CM+BPCM、PV+BPPV、CM+FD为饵料的r好于其它组;仔虾阶段,FD+AS为饵料的r最低,为45.3%,其余组均大于90%。结合饵料脂肪酸含量可知,强化MM体内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藻类趋于一致,受食物的影响大于BP;可用CM、PV、DG为开口饵料(延续至P),并与BPCM或BPCs、AS、MMPV搭配用于凡纳滨对虾虾苗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仔虾同类相残行为,分析了个体规格、幼体密度、饵料丰度、充气4个内、外因素对其同类相残的影响。结果表明,幼体密度、饵料丰度、个体规格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同类相残率。当幼体密度从50 ind/L提高到120 ind/L时,平均日相残率升高190%;当幼体密度大于120 ind/L时,平均日相残率增加幅度相对较小。饵料密度20 ind/m L组与不投喂组相比,平均日相残率降低78.5%。不同个体规格仔虾混养时,对虾的平均日残率显著高于单养组。高充气量组,相残率下降。可见,饵料缺乏可能是导致仔虾同类相残的主要原因,高放养密度和个体规格差异等因素会诱发和促进同类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棚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品种西兰花对Cu的吸收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添加Cu浓度的提高,西兰花花球和根部中的Cu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浓度处理下,花球中的Cu含量高于根部;4个品种西兰花花球的Cu含量与其在土壤中的含量均呈线性正相关;4个品种对Cu吸收能力表现为"耐寒优秀">"台绿1号">"浙青95">"海绿"。综合而言,西兰花是对Cu吸收富集能力较弱的作物,在铜污染区可以作为低积累的蔬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