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县过去栽植泡桐一直局限于冬、春两季,甚至认为秋季不落叶栽不活。为了迅速发展泡桐生产,扩大栽植时期,加速泡桐生长,王桥公社林场,于1970年10月下旬和1971年10月上中旬,连续两年进行了泡桐带叶栽植试验,发现带叶栽植的泡桐,不仅成活率高,而且生长快。公社党委总结推广了这一经验,于1972年10月份在赵岗、胡集、陈店等7个大队进行了大面积泡桐带叶栽植。在近三年内共栽植了35万株,成活率达95—98.7%,第二年新抽侧枝最长达178厘米,100厘米以上的占65%,最短的在70厘米以上,而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落  相似文献   

2.
泡桐是我县广大群众喜爱栽植的用材树种,它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又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在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指引下,我们积极开展了全县的泡桐选优工作,并于1974年春,在褚河公社余王大队营建了泡桐优树采根圃。现将基本作法简介如下: 1.圃地选择:泡桐良种采根圃圃地的选择是良种繁育好坏的关键。余王大队位于我县泡桐集中产区的颍河岸边,有十余年的泡桐生  相似文献   

3.
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又名大蓑蛾,俗称布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该虫近年来在我县大量发生,为害泡桐和多种树木,泡桐被害后生长受到抑制,个别植株甚至濒临枯死,对我县泡桐生产的发展影响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4年,我们在双泉公社南龙大队林场的泡桐片林中进行了大袋蛾防治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导如下:一、林地立地条件和大袋蛾为害情况南龙大队林场泡桐林地地形平坦,土层较厚,土质垆土,肥力中等,地下水位较高(3米以上)。林地面积217亩,其中5年生泡桐纯林97亩,桐、杨混交林80亩,3年生桐粮间作40亩,泡桐株行距为3×3米,已经郁闭。共有泡桐树1万株,株高平均10米。  相似文献   

4.
枫杨是我县的当家乡土树种,在全县现有的六千八百多万株树木中,枫杨株数占60%以上.长期以来,枫杨在江汉平原土生土长,对平原湖区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很适宜.生长速度很快,栽植后一般八、九年就可以作檩条材.城西公社信心大队第六生产队,有一根十年生枫杨,树高16.8米,胸胫31.8厘米,单株材积约半个立方米.枫  相似文献   

5.
我们何桥公社位于铜山县西北部,黄河故道横贯境内,砂碱荒地较多,干旱风沙灾害比较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长期以来,广大干部群众从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只有植树造林,才是防风固沙、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现有成活用材林2800亩,四旁植树310万株,“三条”2300亩。 在发展林业生产中,我们特别狠抓了泡桐的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迄今为止,全社现有泡桐27万多株,蓄积量达1000多立方米。在工作中逐步认识到发展泡桐有三大好处: 一、泡桐生长快,收入大。除少数低洼重碱地外,泡桐生长速度快,一株泡桐栽植后,4年可成棒材,6年可成板材,10年可成大材。赵台大队朱庄东队56亩泡桐,8年生最大单株材积达0.85立方米,总蓄  相似文献   

6.
提高杨树大苗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大苗植树造林在我县植树造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在“四旁”绿化中,约占造林总数的90%。如何提高杨树大苗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是值得注意的问题。近年来,针对这个问题,在德顺公社所在地以及明山大队和岭下公社四家子大队进行栽植,77年、78年、80年春季先后在两个公社三个大队,按照提高杨树大苗造林技术要求。栽植34,500株,成活率达85%以上,最高达91%。据观察,初步摸清了提高杨树大苗植树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自然条件试验区干旱少雨,春季风大,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该区历年平均降雨量380毫米,最高年份558毫米,最低年份196毫米。6、7、8三个月占年降雨量60%以上,历年平均最高气温11.5℃,最低—19℃,最高气  相似文献   

7.
<正> 一九六三年,我县从河南引进一批兰考泡桐(P.elongata S.H.H.n)种子,经过多年来的繁殖和栽培,分布在海拔五百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多数采用撇苗造林方法栽植在房前屋后和菜园地边.一九七七年,又从华中农学院引进一白花泡桐(P.fortunei)种子进行育苗造林.桐泡生长快、材质好、收益早、又是绿化村庄的好树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我县过去在山地上从未营造成片泡桐林.我们为了加速绿化山区、探索山地发展泡桐途径,一九七八年在黄冈地区林科所和黄冈地区水土保持试验站等单位的协作下,选择石桥铺公社七里冲大队林场,开展山地营造成片泡桐试验林300亩,通过几年来的实测数据分析,初步看出  相似文献   

8.
杨树在宁夏引黄灌区的“四旁”绿化中,约占造林总数的70%。如何提高杨树“四旁”植树的成活率,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几年来,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先后在潘昶公社红星大队和四十里店公社光明大队,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摸清了影响“四旁”栽植杨树成活的原因,提出了“杨树‘四旁’植树技术要点”。1977年和1978年春季,全县在农田基本建设基本定型的35个大队,按照“杨树‘四旁’植树技术要点”的要求栽植杨树784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最高的大队达99.5%。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育泡桐大苗、壮苗,提高泡桐育苗成苗率,1981年,我们在扶风县五泉公社毕公大队、统庄大队、段家公社青龙大队试行了马粪温床催芽育苗,共育苗33.8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育苗方法简要介绍于后:一、马粪温床催芽的具体做法(一)种根的准备:种根全部采用毛泡  相似文献   

10.
我县大搞农田防护林带是从1968年开始的。抚育管理好的林带,如黄盖淖公社的林源、林网大队,红圪塄公社的向阳等大队都已郁闭成林,交错成网,初步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但是,我县的林网化程度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西部几个公社林网化程度比较高,东半部几个公社就比较差;就是在林网化程度比较高的公社里,也还有没有实现林网化的大队;比较差的公社,也有林网化程度比较高的大队。我县共有三级林带:县级林带、社  相似文献   

11.
泡桐是我县广大群众喜爱栽植的一种速生树种。几年来,我县在发展泡桐生产中,初步掌握了泡桐的一般特性,找到了培育泡桐高干无节良材的一些方法,现简介如下。1.培育优质壮苗,在出圃前进行分级标号。5米以上的为1级苗,4—5米为2级苗,3—4米为3级苗,3米以下的在苗圃进行平茬,以培育高干。2.四边和道路绿化,必约栽植大苗,壮苗(即1—2年生的工级苗);栽前要挖1米见方的大穴,适量施入底肥,确保泡桐旺盛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泡桐是我县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不仅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为解决我县木材供应不足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由于它进入了农地,实行农桐间作,有防止水土流失、风沙、干旱和干热风、低温等自然灾害的作用;同时还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一定的粗饲料。但过去我县农民习惯将泡桐作为四旁绿化用材树种,虽然我县有适宜高海拔山地种植的“川泡桐”优良品种,在八十年代以前全县没有一块成片栽植的泡桐和桐粮间作地。  相似文献   

13.
泡桐,生长快,适应性较强,材质好,经济价值高,很受群众欢迎。但是,泡桐具有假二叉分枝和间歇性抽枝接干的特性,如任其自然生长,往往长不成良好的干型。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培养高干壮苗入手。去年,我们和马岭岗公社四张大队二队、小留公社邢楼大队三队的林业科研组,共同进行了试验,取得良好的结果。例如邢楼大队二队,去年育了七分泡桐埋根苗,共410株,其中3—4米高的300株,占73%;4—5米高的50株,占12%;5米以上的有10株,占2.4%。最大胸径7厘米,最大根径9厘米。  相似文献   

14.
柿餅是我县重要的木本粮食。全县有柿树31.3万株,年产柿子900万斤,平均株产仅28.7斤,产量还很低。我县广大果农和技术干部遵照毛主席关于“阶级斗爭、生产斗爭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的教导,自1965年以来,分别在万德公社的大刘大队、北紙房大队和张夏公社的上泉大队、小寺大队,先后对柿树进行了环剥試驗,均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处理的柿树較未处理的增产两倍左右,最多可增产4.2倍,并且柿子个头整齐、品質优良。如1968年5月13日在万德公社北紙房大队,对生长、結实、立地条件、撫育管理措施等基本相似的柿树进行环剥与不环剥的对比試驗。共作8組,  相似文献   

15.
泡桐是我国特有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解放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号召下,禹县泡桐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在颍河两岸的9个公社,61个大队,初步建成了长110华里,面积达1.2万多亩的泡桐林基地。现在泡洞长势喜人,开始陆续成材,对国家作出了贡献。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说明,培育速生优质丰产的泡桐林,应抓好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绛县安峪公社郇王大队,是半川丘陵地区。当地群众很早就栽培泡桐,是绛县著名的桐乡。1964年,郇王大队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成立了林业队,着手发展集体泡桐。从1966—1973年春季,全大队泡桐树已发展到19,500株,其中集体的16,000株。现在,郇王村内村外,到处都可以看到泡桐,株株挺拔通直,长势喜人。郇王大队的贫下中农在栽培泡桐的长期实践中,掌握了泡桐的生长习性,积累了“平茬、抹芽、摘心、护皮”等经验。如“桐树胎里  相似文献   

17.
泡桐是我区主要速生用材树种,近年来由于泡桐网蝽(Eteonus angulatus Drakeet Maa)大面积发生,使林木早期落叶,甚至整株枯死。据鲁山县瓦屋公社楼子河大队调查,最高虫口密度(胸径10—15厘米)达25万头。我们曾对该虫进行了定点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泡桐丛枝病是由类菌质体侵染泡桐植株而引起枝上腋芽、不定芽大量萌发成丛状的一种常见病害。目前认为只有用盐酸四环素、土霉素才能防治,但常山县芳村区林技站利用生石灰水防治泡桐丛枝病也收到了效果。在一九八一年,他们选择芳村公社芳村大队两株历年发生丛枝病的泡桐作试验,一是  相似文献   

19.
我县位于燕山南麓,长城脚下。原有荒山宜林地35万余亩,解放后,全县人民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大部分荒山已实现了绿化,目前仅剩下8万余亩石多土薄、干旱缺水的大阳坡,造林比较困难。1972年春,我县在省林研所的协助下,学习了外地经验,在长城沿线的冷口大队试育了800个营养钵苗,春、秋两季进行了栽植,成活率在80%以上。1973年春在全县推广,共育了56万多营养钵苗,夏季全部上山栽植,成活率在95%以上,目前幼苗茁壮,长势喜人。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县位于燕山南麓、长城脚下。原有荒山宜林地35万余亩,解放后,全县人民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大部分荒山已实现了绿化,目前仅剩下八万余亩石多土薄、干旱缺水的大阳坡,造林比较困难。1972年春,我县在省林研所的协助下,学习了外地经验,在长城沿线的冷口大队试育了800个营养钵苗,春、秋两季进行了栽植,成活率在80%以上。1973年春在全县推广,共育了56万多营养钵苗,夏季全部上山栽植,成活率在95%以上,目前幼苗茁壮,长势喜人。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