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为探讨畜禽养殖业不断发展带来的粪便、尿液及养分排放问题,基于安徽省2009—2018年畜禽养殖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畜禽粪尿排放量及其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安徽省不同种类畜禽养殖粪尿养分时空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粪尿排放量由2009年的5 597.1万t上升至2015年的6 337.5万t,后下降至2018年的4 511.0万t。家禽粪便、猪粪中TN、TP、CODCr、NH3-N含量占全省比例较高,而牛尿中污染物含量最低,2018年猪粪中CODCr、NH3-N含量占比较2011年有所升高。全省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由北向南递减的规律,阜阳市粪尿排放量全省最高,2011年达923.5万t。皖北地区猪粪中的TP、NH3-N及CODCr含量较高,皖南地区各类污染物中家禽粪便占比较大,此外牛尿污染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粪尿。随着省内畜禽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全省粪污排放量显著下降,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时应侧重生猪和家禽的粪污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根据迄今为止有记载的1987-2019年山西省畜牧业统计年鉴数据,从畜禽养殖数量规模及产污情况等方面简述山西省畜禽养殖业近年来的发展,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畜禽粪尿产生量及其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山西省不同种类畜禽养殖粪尿养分时空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 表明,近30 a来,山西省畜禽养殖规模整体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分为1987-1996年全面发展期、1997-2006年结构调整期、2007-2014年发展方式转变期和2015年之后恢复增长期这4个时期;2007-2019年间,空间上由原来的南北高中间少变化为各地市分布均匀,太原市、阳泉市畜牧业不发达,畜禽养殖规模整体较小;将牛、家禽的养殖数量折算为猪当量后,山西省近30 a来牛的占比呈下降趋势,从63.8%降至31.4%,猪、家禽占比呈缓慢上升趋势;1987-2006年间,山西省畜禽养殖粪尿产生量年均达到3000.47万t,2007-2019年间,年均仅为2030.79万t,且近30 a来牛粪产生量最大;全省畜禽粪尿中COD、BOD、NH3-N、TN、TP含量年际变化趋势同畜禽养殖规模相似,全省畜禽粪尿中COD产生量均保持最高,年平均产生量64.3万t,占污染物产生总量的45.3%;TP产生量最低,平均仅占总量的2.5%;太原市、阳泉市由于畜牧业不发达,畜禽粪尿中养分产生量最低.运城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时应侧重生猪和家禽的养殖总量及粪污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用畜禽粪便稻田土壤氮素养分的剖面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育平  周舟  金一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93-894,903
通过采样调查,分析比较了江苏省海安县长期施用畜禽粪便稻田和施化肥稻田土壤氮素养分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邻近施化肥的稻田相比.长期施用畜禽粪便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全氮、碱解氮、硝态氮等苯分含量,土壤剖面中的氮素分布呈上高下低的分布特征,耕层养分富集现象较为严重。长期大量施用畜禽粪便在提高稻田土壤氮素水平的同时,累积在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呈明显向下淋失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潜江市畜禽粪便排放的时空分布,对畜禽粪便污染进行客观评价和预测,为制订畜禽养殖、环境治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潜江市“十五”末2005年、“十一五”末2010年和“十二五”2011年、2012年畜禽养殖数据为基准,研究潜江市各镇(处、农场)畜禽的年粪便排放量,并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潜江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的变化趋势。2005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畜禽粪便总排放量分别为79.59万、96.75万、101.62万、121.39万t,“十一五”期间差异不显著,年递增率3.98%。2011、加12年增长幅度较大,差异显著,增幅达到19.44%。研究表明,园林办事处、潜江开发区、周矶农场的猪粪当量耕地负荷大,是潜江市畜禽粪便污染治理中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3个区域;熊口农场、白鹭湖农场和总口农场的猪粪当量耕地负荷较小,这3个区域可以在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养殖业规模。  相似文献   

5.
东北三省春玉米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随着人口增加、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粮食生产能力及粮食安全受到广泛重视。然而,目前中国粮食产量远远低于作物潜在产量,如何利用有限耕地生产更多粮食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区,其春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9%,该区玉米产量提升对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论文以东北三省春玉米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61—2010年气候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作物资料和统计资料,利用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PSIM-Maize)和数理统计方法,解析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域春玉米潜在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差及各级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提升东北三省春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结果】东北三省春玉米潜在产量与农户实际产量之间产量差(总产量差)呈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分布(P0.01),即由南向北递减,由西向东递减,且地区间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4.8—11.9 t·hm~(-2)。春玉米潜在产量与可获得产量之间的产量差(产量差1)、可获得产量与农户潜在产量之间的产量差(产量差2)均呈现随经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这与春玉米生长季内降水量分布有关。产量差1变化范围在0.06—3.2 t·hm~(-2)之间,产量差2地区间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1.7—8.0 t·hm~(-2),主要是由于栽培管理措施的差异造成的。从全区50年平均来看,春玉米潜在产量与实际产量间的产量差为64%,其中由于不可转化的技术因素、农学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限制的产量差分别为8%、40%和16%。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过去50年(1961—2010)研究区域春玉米各级产量差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其中总产量差和产量差3呈显著缩小趋势(P0.01),每10年分别缩小1.55 t·hm~(-2)和1.40 t·hm~(-2),但产量差1和产量差2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结论】东北三省春玉米潜在产量与农户实际产量之间的产量差呈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分布,即由南向北递减,由西向东递减。农学因素是限制当地玉米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善农学因素,如提高栽培管理措施、改善土壤条件和更换高产品种可有效缩小产量差达40%。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滴灌棉田土壤速效养分的分布特征,对棉花整个生育期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揭示滴灌棉田土壤速效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3个处理土壤碱解氮的变化趋势相同,随深度增加均呈下降的趋势,40~60cm土层的碱解氮质量分数的曲线较为平缓,3个处理0~60cm垂直变异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由于棉株从苗期进入蕾期对氮素的需求量较大,碱解氮质量分数会急剧降低;而进入铃期到吐絮期后,棉花对氮的需求量逐渐减少,其质量分数又有所回升。各处理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的时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滴灌棉田棉花的磷素需求量在出苗后1~40d逐渐减小,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40d后,棉花进入蕾期,棉株对磷素的吸收量增大,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明显降低,盛花期后开始回升,直至吐絮期开始平缓下降至稳定;各处理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随生育期的变化表现为较平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动物粪便有机肥灌溉的农田土壤中的Cu、Zn、Pb、Cd、Cr、Ni、As 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方法]用全自动消解及前处理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测定。[结果]Cr、Ni、Zn、Pb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值,Cd、Cu、As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6.5p H7.5)。[结论]所采集土壤样品中Cu、Zn、Pb、Cd、Cr等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含量随土壤深度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枣棉套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时空分布规律,为枣棉套作模式合理施肥及土壤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和分析不同树龄枣棉套作模式下0 ~20 cm、20~40 cm、40 ~60 cm土层中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不同分异规律.[结果]随着种植年限(2 ~6 a)的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而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则相反,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套作第6a时含量较2a、4a高.在枣树带区内,离枣树越近,土壤养分含量越低、在棉作区,离枣树越远,土壤养分含量越高.土壤养分的含量以表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降低.随着种植年限(2 ~68)的增加,在垂直方向上各层次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均显著(P<0.05).[结论]在枣树带及近枣树带区(0~1 m)和棉作物区(1 ~2 m)形成双水肥系统管理,对枣棉套作系统进行水肥分区管理,有利于科学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9.
对江津区的畜禽养殖现状及污染物产生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问题进行了解析,江津区纳入“四清四治”系统的养殖场共有495个,养殖量14.80万猪当量.从种类看,主要是生猪和肉牛,其养殖比例分别达到70.44%和12.28%.从区域看,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养殖比例分别为10.77%、15.31%和73.92%.从镇街看,养殖量超过万头猪当量的镇街依次为珞璜镇、夏坝镇、吴滩镇、白沙镇、德感街道等.江津区畜禽养殖粪便量为14.66万t,尿污产量为14.80万t,COD量为1.65万t,氨氮为0.28万t.粪便、尿污、COD、氨氮排放最多的主要为生猪,分别占57.12%、82.88%、68.57%和85.74%.最后提出了江津区控制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主要畜禽粪便养分含量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67,自引:13,他引:67  
取样并分析了我国20个省(市)主要畜禽粪便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畜禽粪便中养分含量变异很大,鸡粪和(N)、磷(P2O5)、锌(Zn)、铜(Cu)含量明显高于牛粪和羊粪,而钾素(K2O)含量相当.鸡粪中N、P20,、K:O、Zn、Cu平均含量分别为3.53%、2.38%、306.6 mg·kg-1和78.2 mg-kg-1;猪粪中分别为2.28%、3.97%、2.09%、663.3 mg·kg-1和488.1 mg·kg\";牛粪为1.56%、1.49%、1.96%、138.6 mg·k-1和48.5 mg-kg-1;羊粪中分别为1.3l%、1.03%、2.40%、88.9 mg·kg-23.5 mg·kg-1.按照德堆肥的标准,鸡粪中Zn、Cu的超标率分别为27.1%和15.3%;猪粪中Zn、Cu的超标率分别为62.5%和70.0%;牛粪中Zn、Cu的超标率分别为3.8%和9.6%;羊粪中Zn、cu不超标.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鸡粪、猪粪、牛粪中P2O5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65.7%、93.7%和52.0%;鸡粪、猪粪、牛粪、羊粪K2O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138.7%、54.8%、71.9%、50.9%;鸡粪和猪粪中zn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92.1%和383.5%,猪粪含Cu量增加近12倍.畜禽粪便的电导率(EC)值主要集中在50~150 mg·cm-1,pH主要集中在7.0~8.0.这一研究为畜禽粪便的安全合理施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县级尺度上,评估安徽省 103个县(区)的畜牧业(包括猪、牛、羊和家禽)粪污资源潜力,旨在为安徽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提供参考。采取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安徽省各县(区)近年来畜禽粪污的资源总量、可收集量、可利用量等数据。利用能值潜力估算模型估算各县区生猪、肉牛、奶牛、羊、蛋鸡和肉鸡的粪污产生量,估算畜禽粪污产生物天然气潜力,解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4—2017年安徽省畜禽粪污资源总量呈上升趋势,2017年安徽省畜禽粪污资源量达到0.6 亿t,不同区域之间畜禽粪污资源量差异显著,皖北、皖中、皖南的粪污资源量占比分别为56.99%、31.29%和11.72%。利用畜禽粪污产生物天然气潜力达到19 亿m3,开发潜力大于5万 m3·km-2的县区有16个,潜力较大的县区主要集中于皖中及皖北地区。安徽省畜禽粪污“转废为宝”潜力巨大,发展生物天然气的资源禀赋条件优异,可开发潜力较大,安徽具备产业化发展生物天然气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明山东省畜禽粪污资源的空间分布以及近十年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变化情况,为合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优化畜禽养殖结构、推动种养结合的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文献调研与相关数据资料收集,量化分析山东省作物粪污养分需求量、畜禽粪污养分供应量,将不同畜种产生的畜禽粪便量统一换算为猪粪当量,计算各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指数(I),分析山东省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山东省畜禽养殖环境承载潜力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性。从空间上来看,各市畜禽粪便污染风险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青岛、淄博、聊城、菏泽以N、P为基准的I值均小于1,土地消纳畜禽粪污不超载。济南、枣庄、烟台、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以N、P为基准的I值均大于1,畜禽粪污量超过了农田的承受能力,农田畜禽污染风险较大,尤其是莱芜市以N、P为基准的土地承载力指数I分别为2.14和2.36,农田畜禽污染风险较大,养分的大量盈余可能会造成农田N、P污染。从时间上来看,近十年山东省养殖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从7042万头增加到8401万头,尤其在2009年至2012年间迅速增加,增幅达13.3%。植物对粪污N、P养分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增长了10.6%、13.1%。畜禽粪污N、P养分供应量呈现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8.9%、2.9%。2016年山东省畜禽养殖环境承载潜力以N、P为基准分别可达8576万、9809万头,均高于实际养殖规模(8401万头)。山东省以N、P为基准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指数I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山东省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鲁西南、鲁中南、以及德州、潍坊等区域,其中济南、枣庄、烟台、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畜禽粪污量超过了农田的承受能力,有潜在的N、P污染风险。从以N、P为基准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指数I来看,山东省农田对畜禽粪便仍具有一定的消纳空间。  相似文献   

13.
14.
大豆蛋白是从大豆类产品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性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与牛奶蛋白质相近。大豆蛋白中除蛋氨酸含量较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比较丰富,其营养价值与动物蛋白质相同。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种植对畜禽养殖废弃物承纳能力核算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从畜禽养殖废弃物总氮产生量、处理与利用中氮素损失量、土壤可供氮量、农业种植需氮量、农业种植对氮素利用效率等几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以氮素平衡为核算指标的农业种植对畜禽养殖废弃物承纳能力的新核算方法。利用构建的方法,本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核算出该地区当前主要作物种植对畜禽养殖废弃物承纳能力,并结合其化肥施用比例,核算出长沙市当前农业种植条件下能承载的最大畜禽养殖量。  相似文献   

16.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清洁生产是基于污染预防的一种环保战略措施,它体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实施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是保证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分析了畜禽养殖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并根据当前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进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硒的营养作用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硒在动物体内抗氧化、参与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增强免疫、提高繁殖性能和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等方面的营养作用,并介绍了硒在畜食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论述了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畜牧业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现代畜牧业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田畜禽粪尿磷负荷量及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确掌握不同地区畜禽粪尿和磷负荷量及其环境风险,为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和还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利用磷的猪粪当量(P)估算了我国畜禽粪尿量和各类畜禽粪尿比例的时空变化,分析和评价了当前各省份畜禽粪尿和磷资源量及其土地负荷量和污染风险,并根据畜禽粪尿还田率估算了当前各省份畜禽粪尿及其磷还田量,并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畜禽粪尿猪粪当量(P)及其磷量1978年至2005年快速增加,2006年至2016年保持稳定。截止2016年,猪粪当量(P)约21.23亿t,磷量约545万t,比1978年均增长123%,华北地区畜禽粪尿猪粪当量(P)及其磷量最大,约占全国总量的23%和9%。区域水平上,按耕地面积计算,东南和西南地区负荷量较大,为Ⅴ级,有严重污染风险,按农作物种植面积计算,东南和西南地区较大,为Ⅳ级,有较严重污染风险,按农用地计算,东南、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负荷量较大,为Ⅳ级,有较严重污染风险。省级单元上,湖南负荷量最大,其次是北京、广东和河南,这些省份为Ⅴ级,有严重污染风险。全国畜禽粪尿猪粪当量(P)及其磷还田量分别为11.51亿t和295万t,折合成单位农用地面积分别为3.1 t·hm(~-2)和8.0 kg·hm(~-2)。区域上东南地区还田最多,分别为10.3 t·hm(~-2)和26.3 kg·hm(~-2),为Ⅲ级,有污染风险,其次是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为Ⅱ级,稍有污染风险,而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相对较低,为Ⅰ级,无污染风险。省级单元上湖南和北京还田较多,为Ⅳ级,有较严重污染风险,华北、长江中下游、东南地区的多数省份和部分西南地区省份农用地畜禽粪尿磷还田量接近或大于50%单位土地面积畜禽粪尿磷的年施用限量,具有较高的污染风险。研究表明,不同区域和省份畜禽粪尿磷负荷量和还田量污染风险具有较大差异,但多数省份尤其华北、长江中下游、东南地区的畜禽粪尿磷污染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论述了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畜牧业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现代畜牧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