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22±1)℃下抽取体质量为95.0~ 105.0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体腔液,制备体腔液及体腔细胞溶解上清液(CLS),分别测定其酚氧化酶(PO)活性,检测分析不同刺激物(CaCl2、MgCl2、LPS、SDS、Trypsin和甲醇)对酚氧化酶原(proPO)系统的激活效果,并比较了不同规格仿刺参体腔液的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活性个体差异较大,平均为(146.90±55.60)U,体腔液与不同激活剂作用后PO活性均无明显变化;CLS中的PO活性为31.82 U,其在100 mmol/L MgCl2作用后PO活性大幅度提高,proPO比活为43.9U,CLS与LPS、CaCl2和甲醇作用后PO活性无明显增加,与SDS和Trypsin作用后PO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抑制.研究表明,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主要存在于体腔液中,CLS中的PO活性较低,proPO主要存在于体腔细胞中,可被Mg2+大幅度激活.52.4~68.5、20.7 ~24.4、4.9~5.6 g3种规格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活性分别为(42.18±7.62)、(34.10±9.28)、(33.29±7.42)U,表明不同规格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活性存在一定差异,总体呈现随规格的增大PO活性增强的趋势,其中100 g左右的仿刺参与3个较小规格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PO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黑嘴病及生殖对虾夷马粪海胆五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 患“黑嘴病”及生殖后体腔液中5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病理情况下的虾夷马粪海胆过氧化氢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过氧化氢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生殖后除过氧化氢含量外其他4种生理生化指标均降低,其中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差异显著(P<0.05),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以海胆体腔液中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作为海胆黑嘴病发生的监测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酚氧化酶的部分生化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的血清、血浆和血细胞裂解上清液(HLS)中酚氧化酶(PO)的活力以及该酶最适pH和温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血清和HIS中都有PO活力,而血浆中无PO的存在,血清中的PO来自于血细胞;以L—Dopa为底物,中华绒螯蟹PO活力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采用SDS、Ca^2+、Mg^2+以及SDS与Ca^2+联合和SDS与Mg^2+联合分别对酚氧化酶原(proPO)进行激活试验,血清和HLS中的PO活力都有显著的增加,其中SDS的激活作用最强,Ca^2+、Mg^2+的激活作用最弱,SDS与Ca^2+联合和SDS与Mg^2+联合的混合激活作用介于SDS和Ca^2+、Mg^2+之间,激活试验表明中华绒螯蟹的PO主要以酚氧化酶原(proPO)形式存在于血细胞中。  相似文献   

4.
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的血清、血浆和血细胞裂解上清液(HLS)中酚氧化酶(PO)的活力以及该酶最适pH和温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血清和HIS中都有PO活力,而血浆中无PO的存在,血清中的PO来自于血细胞;以L—Dopa为底物,中华绒螯蟹PO活力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采用SDS、Ca^2+、Mg^2+以及SDS与Ca^2+联合和SDS与Mg^2+联合分别对酚氧化酶原(proPO)进行激活试验,血清和HLS中的PO活力都有显著的增加,其中SDS的激活作用最强,Ca^2+、Mg^2+的激活作用最弱,SDS与Ca^2+联合和SDS与Mg^2+联合的混合激活作用介于SDS和Ca^2+、Mg^2+之间,激活试验表明中华绒螯蟹的PO主要以酚氧化酶原(proPO)形式存在于血细胞中。  相似文献   

5.
分析比较患病与健康虾夷马粪海胆体腔液菌群的PCR-DGGE指纹图谱.并通过切胶、克隆测序等步骤分析患病虾夷马粪海胆体腔液中的特异菌群.结果显示,健康海胆体腔液中菌群的PCR-DGGE指纹图谱具7个条带,其中有5个与患病海胆相同,2个为不同条带,表明健康海胆体腔液中至少含7种细菌,其中2种以上细菌随机体环境变化而消亡;患...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铜是养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严重影响甲壳动物的免疫机能。以淡水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实验对象,以亚致死浓度(1.0、3.0、5.0、10.0 mg·L~(-1),96-h LC50=22.14 mg·L~(-1))的Cu~(2+)为胁迫因子,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通过分析血细胞内酚氧化酶原(pro PO)、丝氨酸蛋白酶(SP)以及血淋巴中酚氧化酶(PO)、血蓝蛋白(Hc)和血细胞数(THC)的水平,探讨了Cu~(2+)胁迫对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pro PO-A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染毒的对照组相比,Cu~(2+)显著抑制proPO、PO的活性以及THC、Hc的含量(P0.05);但仅在10.0 mg·L~(-1)Cu~(2+)浓度下,SP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提示,水体Cu~(2+)对螯虾具有免疫毒性效应,氧化应激导致的血细胞数、血蓝蛋白含量、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抑制可能是影响pro PO-AS活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 RACE)技术克隆获得一条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 TL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SiTLR-1(GenBank: HQ259110),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其在组织中的分布以及在致病弧菌Vibrio fortis、β-D葡聚糖和dsRNA刺激后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SiTLR-1全长序列为3637 bp,形成16个α螺旋、33个β折叠; SiTLR-1蛋白有两个跨膜区段,在725-750位有跨膜区,发现1个信号肽(1-32aa)、1个亮氨酸重复富集区(LRR); SiTLR-1在检测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体腔液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围口膜、管足和齿间肌( P〈0.05);经V. fortis、β-D-葡聚糖刺激后,体腔液中的SiTLR-1表达量显著上升,刺激后12 h达到最高值;经dsRNA刺激后,体腔液中的SiTLR-1表达变化较小,仅在3 h 时略有升高。研究表明, TLR 基因参与虾夷马粪海胆的免疫应答,克隆获得的SiTLR-1可特异性识别细菌和β-D-葡聚糖。  相似文献   

8.
虾夷马粪海胆F3代群体数量性状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更全面地分析虾夷马粪海胆F3代的生长与性腺品质,研究测量了虾夷马粪海胆F3代群体12个家系82枚海胆的体尺性状和性腺主要营养成分,其中体尺性状包括壳性状(壳高、壳径、壳湿重、壳干重),口器性状(口器高、口器宽、口器重),体重和性腺湿重;营养成分性状包括性腺中的总脂肪含量、总蛋白含量和4种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C20:4、C20:5、C22:5 、C22:6)。计算了F3代虾夷马粪海胆不同性别体尺性状、营养成分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对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虾夷马粪海胆F3代群体各性状中,雌性群体各性状指标略优于雄性群体,但不同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F3代虾夷马粪海胆各体尺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其中壳径与体重之间相关性最大(0.878),而口器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相对较小。营养成分方面,C20:4(AA)和C20:5(EPA)之间相关性极为显著(P<0.01);C22:5和C22:6(DHA) 之间显著相关(P<0.05),即同碳原子数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关显著。营养成分性状与壳高、壳径和体重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且多为负相关,在选择育种时应分别考虑。研究结果为虾夷马粪海胆选育潜力评估和下一步选种提供依据,为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虾夷马粪海胆培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中华管鞭虾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讨论了最适反应温度、pH、特异性底物及其酶动力学性质,激活剂对酚氧化酶的激活作用,抑制剂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华管鞭虾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反应pH为8.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PPO的激活作用最大,其次为胰凝乳酶和β-葡聚糖,激活率分别为71.9%、62.4%和33.4%;4-己基间苯二酚对PPO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性腺性状和分子标记之间的关系,在海胆选育工作中提高性腺性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海胆各生长性状及性腺颜色进行相关分析。选用28个虾夷马粪海胆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对虾夷马粪海胆自交F1代家系群体的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8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857 1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0.827 0个; 观测杂合度平均值0.515 0,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530 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02 6,卡方检验显示其中有9个位点发生了偏离(P<0.01)。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进行连锁显著性检验,发现与壳高、体重和体积显著相关(P<0.05)的微卫星标记各1个,分别为TS131、TS38和TS105;与海胆颜色L*值(暗-亮)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分别为4个 (TS38、TS85、TS105、TS108)和1个(TS41);与海胆颜色a*值(绿-红)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各1个(TS101 TS41);与海胆颜色b*值(蓝-黄)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3个(TS41、TS114和TS128);与海胆口器重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各1个(TS114和TS46)。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虾夷马粪海胆的相关性状进一步QTL定位提供参考数据,并为虾夷马粪海胆的养殖和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韩树英  池玉杰  薛煜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53-4955,4959
[目的]获得一株可降解纤维素的褐腐真菌,并且分析其产酶特性.[方法]从腐朽木材上分离出一株褐腐真菌,分析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并且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测定该菌株的2种纤维素酶活力.[结果]该菌株为栗黑拟层孔菌.发酵试验表明,在初始pH 6.0、CMC-Na 0.5 g/L、KH2PO40.5 g/L、CaCl2 0.5 g/L、VB1 0.5 g/L、MgCl22 mmol/L、酵母粉5.0 g/L、酒石酸铵0.5 g/L的条件下,培养5d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内切葡聚糖苷酶(CMCCase)为21.71 U/ml,β-葡聚糖苷酶为10.69 U/nml.[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褐腐真菌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制提供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源硫化氢(H2S)对干旱胁迫下萌发水稻种子抗氧化代谢的影响及水稻抗旱性内在机制,为提高水稻抗旱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0.75 mmol/L硫氢化钠(NaHS)为外源H2S供体,用聚乙二醇(PEG)为干旱胁迫模拟剂,以羟胺(HA)为H2S合成抑制剂,检测干旱胁迫下外源H2S处理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结果]干旱胁迫下,经NaHS处理的水稻种子发芽率为82.30%、发芽势为43.10%,均显著高于未经NaHS处理的种子(P<0.05);可有效阻止水稻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降低渗透势,缓解干旱胁迫引起的伤害;可有效缓解水稻种子中H2O2的累积,有利于减缓细胞衰老和解体;可较好地维持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质膜的稳定性,有利于减轻干旱引起的伤害;可有效降低水稻种子的MDA含量,降低质膜透性;可促进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SOD、POD、CAT和APX活性的增加,提高萌发水稻种子应对干旱的能力.[结论]经外源H2S供体NaHS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活性氧,降低质膜透性,缓解氧化伤害,提高水稻种子的抗旱性,最终有效促进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3.
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的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杂交利用潜能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选用婆罗门(Brahman)母牛,以CUE-MATETM(孕酮阴道栓)+ PG(氯前列烯醇)法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大额牛冷冻精液对其进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调查记录母牛产犊时间、妊娠期及犊牛性别等;测定大额牛与婆罗门牛杂交F1(大婆F1)、大额牛和婆罗门牛的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的体重;进行大婆F1的核型分析;对大婆F1的繁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① 婆罗门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妊娠率和产犊率分别为83.87%、60.56%和45.07%,母牛(n=24)的平均妊娠期为(290.83±5.26)d;② 大婆F1中母犊占71.88%,分别显著高于大额牛和婆罗门牛(P<0.05)、极显著高于大额牛与黄牛杂交F1(大黄F1)和BMY牛(P<0.01);③ 大婆F1(n=29)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平均体重分别为(26.69±4.84)、(153.08±37.58)、(219.34±31.31)和(302.06±28.92)kg,分别比大额牛(n=18)高68.18%、37.12%、45.07%和40.13%(P<0.01);分别比婆罗门(n=45)低14.40%(P<0.01)、5.23%(P>0.05)、13.12%(P<0.01)和12.76%(P<0.01);0—18月龄大婆F1中公牛和母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03.09±44.91)g和(502.89±53.54)g,分别比大额牛高35.98%和39.85%(P<0.01),但分别比婆罗门牛低16.49%(P<0.01)和6.63%(P>0.05);④ 大额牛、婆罗门牛和大婆F1的染色体数目(2n)分别为58、60和59;大婆F1母牛(n=2)的初妊娠年龄、初妊娠体重和初产年龄分别为(16.00±2.83)月龄、(342.50±30.41)kg和(26.00±2.83)月龄,且年产1犊;⑤ 对5头、15—24月龄大婆F1公牛进行电刺激采精,均未采集到精液。【结论】大额牛和瘤牛杂交,其杂种牛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杂种优势明显;F1代母牛可繁育,且成熟早,繁殖力强;但F1代公牛是否可繁育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经35%饱和度硫酸铵分级沉淀,将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酚氧化酶部分纯化。测定该酶最适pH值为6.5,pH在6.5~7.5范围内酶保持稳定的活力。最适温度为35℃,当温度低于25℃时,酶具有稳定的活力。以L-多巴、邻苯二酚和焦性没食子酸为底物时,测定酚氧化酶对底物的专一性,结果表明其Km值分别为3.19、10.74和19.26 mmol.L-1。本实验还研究了有机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乙醇、丙酮和二甲苯对舞毒蛾酚氧化酶都有持续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0.450、.430、.41和0.13 mmol.L-1。  相似文献   

15.
花生SRAP-PCR技术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生基因组DNA的SRAP-PCR体系中MgCl2、dNTP、Taq和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反应体系各因子适宜浓度为MgCl22.500~3.250 mmol/L,dNTP 0.1875~0.2500 mmol/L,引物130 ng,Taq酶2 U(反应体系20μl)。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在饲料中用植酸酶替代不同水平的磷酸二氢钙(Ca(H2PO4)2)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肠道排空速度的影响,以2.2g左右的异育银鲫为试验对象,用植酸酶分别替代饲料中0%(对照组Ⅰ)、20%(试验组Ⅱ)、40%(试验组Ⅲ)和60%(试验组Ⅳ)的Ca(H2PO4)2,对应的植酸酶梯度为O、500、1 000和1 500 U/kg,饲养56 d.结果表明,饲料中用植酸酶替代Ca(H2PO4)2后,对各试验组异育银鲫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500、1 000和1 500 U/kg植酸酶能提高异育银鲫肠道食糜排空率(P<0.05).因此,从生产上来看,异育银鲫饲料中可用植酸酶替代一定量的Ca(H2PO4)2,植酸酶的添加量以1 000 U/kg饲料为宜.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大肠杆菌CD-2产偶氮还原酶培养基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条件下,对大肠杆菌CD-2发酵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培养基组成对产偶氮还原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响应面法,以单因子试验结果为基础,利用Plackett-Burma设计对影响E.coli CD-2产偶氮还原酶的相关因子进行了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子:pH值、MgCl2、Na2HPO4。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以上3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design expert 7.0统计软件的Box-Behnken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E.coli CD-2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甘露醇2 g.L-1、氯化铵3 g.L-1、接菌量5%、pH值为6.5、KH2PO42 g.L-1、Na2HPO46 g.L-1、MgCl20.99 g.L-1,优化后的酶活达到2.429 U.mL-1,是初始酶活的2.85倍。从而增强了E.coli CD-2所产的偶氮还原酶实际应用于污水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升温对不同管足颜色中间球海胆家系和红、白管足中间球海胆免疫相关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实验设置不同温度梯度(15、20、22、24及26℃),分别对不同管足颜色海胆家系和红、白管足海胆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溶菌酶(LZM)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随着水温升高,RR、RW、WR和WW家系中间球海胆SOD、CAT、POD、LZM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D活性范围为2.39 ~4.36U/ml、2.79 ~5.17U/ml、2.71 ~4.97U/ml、3.66 ~5.69U/ml;CAT活性范围为63.02 ~112.76U/ml、62.47 ~169.37U/ml、66.40 ~140.77U/ml、72.29 ~149.20U/ml;POD活性范围为1.65 ~14.59U/ml、0.89 ~13.88U/ml、2.08 ~14.68U/ml、2.49 ~15.62U/ml;LZM活性范围为9.82 ~109.23U/ml、12.10 ~110.37U/ml、7.82 ~112.16U/ml、11.18 ~107.83U/ml;RR、RW、WR家系中间球海胆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含量范围为0.97 ~2.34nmol/ml、0.82 ~2.40nmol/ml、0.96 ~2.23nmol/ml,WW家系中间球海胆MDA含量呈缓慢升高的趋势,含量范围为1.55 ~2.60nmol/ml。(2) 红、白管足中间球海胆SOD 、CAT、POD、LZM活性也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红管足海胆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白管足海胆MDA含量则呈升高的趋势。(3) 随着水温升高,RR家系海胆SOD活性对升温胁迫响应早于WW家系海胆;RW家系海胆CAT活性高于WW家系海胆;RR家系海胆MDA含量低于WW家系海胆MDA含量;红管足海胆SOD、POD活性均高于白管足海胆,其中POD活性变化差异显著(P<0.05);26℃时,红管足海胆MDA含量显著低于白管足海胆MDA含量 (P<0.05)。以上结果表明,以红管足海胆为亲本培育的海胆家系对升温响应更灵敏、更耐高温。  相似文献   

19.
狗牙根EST-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其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L16(4)5正交实验设计,对新疆狗牙根 EST-SS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将该体系初步应用于14份新疆典型区域的野生狗牙根材料,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新疆狗牙根 EST-SSR反应最优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含模板DNA 100 ng,引物0.5μmol/L,2μL 10×Buffer,MgCl21.5 mmol/L,dNTPs 0.2 mmol/L,Taq DNA聚合酶0.5 U.运用该体系对14份新疆狗牙根材料进行PCR扩增,条带较清晰,可用于新疆狗牙根 EST-SSR标记的进一步研究.对14份狗牙根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狗牙根 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变异范围为0.2077~0.3153,平均为0.2550;Shannon信息指数(I)在0.2540~0.4394.  相似文献   

20.
茄子RAPD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茄子基因组DNA,并通过单因素多水平梯度试验,比较筛选RAPD扩增体系的各影响因素,建立了茄子RAPD-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其中含25 mmol/L MgCl2 2.0μL1、0×PCR Buffer 2.0μL、10mmol/L dNTP 0.5μL5、U/μL Taq E 0.2μL0、.1μmol/L Primer 3μL1、0 ng/L模板DNA 3μL、灭菌双蒸水9.3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7℃退火1 min7,2℃延伸1.5 min4,5个循环;72℃延伸10 min后4℃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