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兽药药剂学是我国农业类院校兽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走入社会的工作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以期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兽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张影 《河南农业》2012,(14):17-18
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与制药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结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实际,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及保障措施4个方面对药物制剂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农业硕士是为农业领域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专业硕士,领域覆盖面较为广泛,培养的针对性较强。欠发达地区农业特性与发达地区有差别,高校对农业硕士的培养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的需求特性出发,构建社会导向型培养模式,以解决人才之困。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农业院校是实施高等农业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基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乡村振兴需要的高层次农科人才.该文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和宜春学院农学专业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实践.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培养农业机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也在不断进行着优化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该专业人才培养仍有许多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分析了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各高校的实践探索,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当前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重要院校,对探索新型职业农业培养路径和振兴农业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当前农业高职院校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方面的困境,结合农业高职院校的优势,提出了有效建议,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创新教学内容,加快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对社会与企业的发展变得日益重要,市场大量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但是这些院校教育和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在质量上并不都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以期促进高校为社会培养其所需的人力资源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电子商务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就目前而言,电子商务人才非常稀缺。电子商务是现在我国高校专业建设中发展最迅猛的,但是我国高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处在入门级别,所以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中,还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现在高校所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还达不到社会要求,所以,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再思考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围绕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展开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神速,带动我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从基础的物质生活上升到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室内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室内设计这一行业引起了人们的极度关注。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针对当前的问题和困境,研究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全国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各大高校一直都在探索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特色,但真正明确提出其专业人才所要达到的基本水平和具有的优势却不多。各校培养方案,包括现有专业规范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等都较为笼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建设缺乏规范化。该文针对此问题,从专业现状,课程规范,师资力量建设和专业进一步发展几方面,简述了专业建设的规范化问题,以期为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兽药系指我国新研制的兽药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兽药新制剂系指用国家已批准的兽药原料药品新研制、加工出的兽药制剂.已批准生产的兽药制剂,凡改变处方、剂型、给药途径和增加新的适应症的,亦属兽药新制剂. 按管理要求,新兽药分以下五类: 1.我国创制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包括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及合成的新发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我国研制的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新发现的中药材;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构建“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分析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十二五”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为指导,提出了“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国内家庭农场现状,结合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我国家庭农场可行的发展思路。通过研究我国家庭农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日本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农业协同组合农业体系,从其整体的运作机制中,得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启发:我国家庭农场要进一步发展,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整合创新服务机制,系统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较为完善的农场自我发展机制和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98-299
近几年来,我国坚持平稳的发展势头,正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信息技术不断成熟,成为我国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因此,基于这样的发展环境,我国的商务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成为电子商务,加之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一批跨境电商。而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摇篮,其中高校国贸专业对跨境电商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也有一定帮助,是高校的重点专业。基于此,如何在跨境电商发展背景之下创新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高其培养效率成为高校、跨境电商、相关单位部门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首先结合我国发展现状的问题,对创新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须性进行分析,随后简要说明创新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能性,最后详细阐述创新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途径。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前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扩大,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人才需求对于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也进一步提高.本文以安徽W学院为例,主要阐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对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建设,希望能对我国民办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背景,研究“协同创新”环境下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果显示,依托于大气科学优势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模式可以满足综合性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求,但只有极少数毕业生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对口的工作.因此,应在协同创新环境下重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出拥有坚实气象知识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领军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及三农,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国内家庭农场现状,结合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我国家庭农场可行的发展思路。通过研究我国家庭农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日本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农业协同组合农业体系,从其整体的运作机制中,得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启发:我国家庭农场要进一步发展,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整合创新服务机制,系统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较为完善的农场自我发展机制和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不断加强农学专业建设,重视对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对农学专业人才的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还存在滞后性。通过对生物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学科地位及其与农业专业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建立生物学哲学思维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但目前我国农林院校在通识课的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严重制约了通识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农林院校的通识课程应当兼顾"通"和"专",以充分体现农林院校的办学特点,并符合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要求。目前在农林院校开设"农业法律和政策"这一通识课程不仅是依法治国方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可以优化我国高校农业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机制,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农业法律和政策"通识课在农林院校的开设,应在课程方案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对课程性质、教学任务和要求、所占学分、教学具体内容和环节以及教学方法等加以精心设计,从而有效实现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带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电子商务这一特殊行业。由于电子商务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不乐观,相关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依旧存在大量问题。本文就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意见,为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