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万卉敏  李永华  杨秋生 《林业科学》2012,48(1):91-96,19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对河南33个蜡梅品种进行花粉形态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蜡梅花粉属等极、左右对称型花粉,大小中等,多为长球形,以单粒形式存在,具2孔沟;外壁纹饰分疣状、蠕虫状、孔穴状及穴状4种类型;花粉形态(特别是花粉外壁纹饰、花粉形状及大小的差异)可作为蜡梅品种分类的参考依据之一;但其花粉性状与外部形态无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不支持单独以花粉形态特征来区分和鉴定蜡梅品种.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山茶种质基因库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用种植法建立了福建省山茶种质基因库,库内保存有:(1)山茶属44个物种;(2)油茶优树76个号,优良农家品种12个号,优良家系11个号,优良无性系21个号;(3)山茶花130个品种.  相似文献   

3.
不同倍性广东桑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桑树形态倍性鉴定及品种间鉴别问题,研究广东桑不同倍性及品种之间孢粉学上的异同,为桑树多倍体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广东桑10个不同倍性品种花粉的形态、大小、萌发孔、外壁纹饰等孢粉学特性进行观察,并运用图片分析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其花粉形态进行研究。【结果】供试广东桑不同品种的花粉微观形态相近,均为小型花粉,近球形,花粉粒极轴长16.98~24.46μm,赤道轴长15.37~23.86μm,极轴长与赤道轴长的比值为1.01~1.12;供试不同品种花粉粒萌发孔1~3个,圆形,直径为2.11~3.51μm,部分花粉粒萌发孔外壁内陷形成漏斗形,按照额尔特曼 G 的 NPC(萌发器官的数目、位置及特征)分类系统属N3P3C4类型;不同倍性间广东桑花粉的赤道轴长、极轴长和萌发孔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均表现为四倍体>二倍体,但花粉粒的极轴/赤轴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广东桑花粉外壁为分布不均的刺状突起-脑条纹复合纹饰,不同品种间花粉的表面纹饰有明显差别,根据外壁纹饰可将供试10个品种花粉分为细刺颗粒状突起-细条纹纹饰、细刺颗粒状突起-粗条纹纹饰、粗刺颗粒状突起-细条纹纹饰和粗刺颗粒状突起-粗条纹纹饰4种类型,花粉外壁纹饰体现了不同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不同倍性间广东桑花粉表面的刺状突起密度及大小差异不显著(P>0.05);供试四倍体广东桑品种花粉存在少数败育花粉粒,表现为干瘪而不充实,外形异常。【结论】供试广东桑不同倍性及品种间花粉形态特征具有差异,不同倍性间花粉粒和萌发孔大小存在差异,不同品种间花粉的表面纹饰存在明显差别,初步认为花粉的亚显微结构特征可作为广东桑倍性鉴定及品种间鉴别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刚竹属3个竹种粉绿竹、黄条早竹、黄槽石绿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及其花粉活力观察及比较,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下各竹种间花粉形态比较一致,为球形或近球形,单极孔;外壁纹饰为细颗粒状.花粉活力的测定说明存在不同类型的花粉败育现象.竹子花粉的萌发试验说明竹花粉萌发率普遍较低,最高萌发率为58.7%,最低为21.7%.这些结果也为研究各竹种的不结实和实行人工授粉等研究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木瓜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及品种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林  陈红  张雷  臧德奎 《林业科学》2008,44(5):53-59
对木瓜属19个品种的花粉亚显微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其花粉属于N3P4G3型,为辐射对称的长球形至超长球形,大小为极轴长48.64~39.95 μm、赤道轴长25.28~20.97 μm,外壁纹饰为条纹状或皱波状纹饰,具覆盖层穿孔.花粉亚显微形态对于木瓜属品种分类具有很大价值,根据花粉形态编制品种分类检索表.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贴梗海棠、日本木瓜和傲大贴梗海棠的亲缘关系最近,而木瓜与其他种类的亲缘关系疏远,这与本属的经典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26种杜鹃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四川西南山区的26种野生杜鹃花粉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其中21种为首次报道.26种杜鹃分属杜鹃亚属(Subgen. Rhododendron)杜鹃组(10种),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 hes)常绿杜鹃组(14种),糙叶杜鹃亚属(Subgen.Pseudorhodorastr um)(2种).本属花粉均为四合体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 ,具三孔沟,极少数为四孔沟,表面粘丝多少不等.花粉粒外壁呈现大小颗粒、裂纹等不同纹饰,沟界区和极区与其他部位的纹饰并无明显差异.外壁纹饰和萌发孔长宽不宜作为亚属划分的依据,四合体直径可作为划分亚属的参考指标.在同一亚属内,花粉形态特征可作为划分组或亚组的辅助手段.花粉形态特征不宜单独用于种的鉴定,但结合组或亚组的划分, 孢粉学特征对种的确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给香花油茶归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分子依据,明确香花油茶的分类地位,通过ISSR标记技术,探究香花油茶与山茶属中形态特征相似的其它5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香花油茶与供试山茶属5个种(小果油茶、南荣油茶、窄叶短柱茶、普通油茶、攸县油茶)遗传距离较远,各自聚类显著,因此香花油茶不属于参试的5个山茶物种;其中与窄叶短柱茶的亲缘关系为近,遗传距离偏小,但遗传距离也远大于种内差异,且形态特征与窄叶短柱茶最为接近,推测香花油茶可能是山茶属短柱茶组1个新物种。  相似文献   

8.
贮藏条件对赣无系列油茶花粉活力和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油茶杂交育种的花期不遇,用TTC法对赣无系列等2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花粉活力进行简单快速测定,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对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赣无1、白皮中子、赣无16、赣无8、赣190)花粉活力的影响,以恒丰8号和闪光红山茶为试验材料,在-20℃真空冷冻条件下,附加干燥条件做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2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中,花粉活力最高的为赣70,达到93.16%;花粉活力在70%以上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共有18个,占所测总数的69.23%。在-20℃冷冻条件下,真空保存的花粉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萌发率,赣无1在110 d时的花粉萌发率为36.13%,赣190在50 d时的萌发率为27.43%。在272 d时,闪光红山茶和恒丰8号的花粉萌发率仍分别高达39.12%和44.00%。可见,-20℃冷冻真空保存为花粉长期贮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试验观察油橄榄7个品种花朵的物候期,研究油橄榄2个不同品种完全花与雄花的花粉粒的大小及形态、花粉生活力的变化及花粉畸形率。结果显示:(1)在油橄榄7个品种中,"莱星"花期时间最长达20天,"皮削利"花期最短仅为16天;(2)油橄榄花粉粒形态相近均为长球形,但大小略有差异,赤道面为近椭圆形,具3个萌发沟,外壁纹饰清晰且呈穴网状;(3)"城固32号"和"鄂植8号"2种品种完全花花粉大小为263.16~245.06μm×181.96~173.86μm、雄花花粉大小为267.32~244.09μm×180.41~161.55μm,花粉形状指数(P/E)的变幅范围为1.44~1.52;(4)"城固32号"和"鄂植8号"2种品种的完全花与雄花的花粉畸形率均低于16.00%;(5)在4h内"鄂植8号"完全花的花粉生活力最高可达93.38%,"鄂植8号"雄花的花粉活力较为稳定,4~36h时段花粉生活力为73.94%~62.08%,在36h时段"城固32号"完全花的花粉生活力最低仅为49.84%。  相似文献   

10.
以全国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品系区域性试验林桂软1号、桂软11号、桂软22号、桂软24号、岑软2号、岑软3号、湘林70号、湘林91号共8个无性系的花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室内常温条件下开花当天花粉的生活力状况,并研究了岑软2号、3号无性系花粉在室内常温、不同贮藏天数条件下的生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8个油茶无性系在开花当天花粉生活力均达50%以上,但表现出广西产地的油茶无性系花粉生活力比湖南产地的无性系花粉生活力高,两省区之间的差异较明显.暴露在室内空气中常温贮藏的岑软2号、3号无性系花粉生活力可保存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