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兽医导刊》2011,(8):13
从2006年5月开始,先后在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部分地区发生了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病,称之为"猪高热病",并迅速波及到南方其他省份和北方部分地区,造成了大量猪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了  相似文献   

2.
正2006年夏,一场"猪高热综合征"肆虐我国养猪业,先后波及近30个省份。因为发病原因不明,没有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生猪发病死亡率比较高,给发病地区养猪业造成较大的损失。2007年1月,我国确定变异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猪"高热病"主要病原,并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这是世界首次发现变异的猪蓝耳病病毒。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至10月份,先后在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省份部分地区发生了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病,称之为“猪无名高热综合症”或“猪高热综合症”,并先后波及到南方其他省和北方一些省,市,造成大批猪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该文就该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发展较快,为了提高商品猪品质,我国许多省份纷纷从种猪的选育入手。目前,在我国多个省份已经先后建立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为我国培育优良的商品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6年5月底以来,先后在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省份部分地区发生了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病,称之为“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或“猪高热病”,并先后波及到南方其他省和北方与东北一些省、市、自治区,造成大批猪只死亡,病死及淘汰猪数量约达数千万头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本就该病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对策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仅供同仁们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新病,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仔猪成活率急剧下降和育成猪呼吸道症状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先后在亚洲的菲律宾、日本、韩国、台湾省爆发.1996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郭宝清等人首次从国内阳性血清猪群中分离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并证实我国也有该病发生.2006年,在我国大部分省份流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该病又称为"猪高热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湖南畜牧兽医》2013,(1):41-42
一、当前生猪腹泻疫病主要病原及流行特点(一)主要病原引起生猪腹泻的疫病有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病和伪狂犬病等。根据全国猪病持续监测和调查结果,当前造成生猪腹泻流行的主要病原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二)流行特点一是在区域上,先后在多个省份部分区域发生;二是在发病对象上,各种日龄的猪均有发生,其中哺乳仔猪最为严重;三是在季节上,  相似文献   

8.
行业动态     
正全国已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04起自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多个省份点状散发,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国已发生非洲猪瘟疫情99起(97起家猪,2起野猪)。2019年1月,虽然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的发生数量有所减少,但有2个生猪存栏量较大的超大型规模化猪场发生疫情,疫情发生省份增至25个。截至2019年1月24日,全国先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04起,其中1月份发生5起,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5月以来,在全国各地先后爆发流行猪高热病,引起大批猪只发病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直至目前,高热病仍在全国22个省份的猪群中发生流行,危害猪只的健康生长,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当前如何看待猪高热病的流行?笔者针对有关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同仁们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0.
猪"高热病"的流行发生状况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6月以来,一种被称为"高热病"、"无名高热"的灾难性临床疾病袭击各种规模的养猪场,我国养猪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这次疫情最初(6-7月份)较为集中发生于我国的南方少数省份,后逐渐扩散和蔓延到我国大部分养猪省份和地区,至今疫情仍未平息.发病猪临床上以体温升高、皮肤发红为特征,而且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故暂定名为猪"高热病".此次疫病的流行和发生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一些猪场因此而倒闭.据估计疫病的流行造成病死及淘汰猪数量达数千万头,这对中国的养猪业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1.
在部分省份发生的"猪无名高热"不仅给部分养猪业者造成惨重损失,同时给养猪界带来一片恐惧。猪为什么会发病呢?笔者认为猪群的健康管理漏洞未被及时发现或引起高度重视是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12.
万遂如 《北方牧业》2007,(15):6-6,7
<正>自2006年5月以来,在全国各地先后暴发流行猪高热病,引起大批猪只发病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直至目前,高热病仍在全国25个省份的猪群中发生流行,危害猪只的健康生长,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当前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13.
<正>据农业部通报,2006年6月份,全国共有12个省份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疫情28次,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生猪379.8万头,死亡99.2万头;2007年,有26个省份的310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发病猪31.3万头,死亡8.2万头。该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导致猪肉价格飞涨,增加人民生活成本,影响社会稳定。为了解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14.
<正>五六月,又到"高热病"高发期。在过去两年的这个时期,全国很多省份爆发了所谓的"猪高热病"。在高热病高发季节来临之际,我们一定要严防死守,最大限度规避猪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DNA病毒)感染所导致以仔猪出现共济失调、后驱瘫痪、抽搐,妊娠母猪流产、木乃伊胎等为特征的重要猪传染病之一。
  自2012年初起,我国北方多个省份(河南、河北、山东等)规模化猪场先后暴发了伪狂犬病[1]。而在此之前,很多规模化场都已经取得了猪伪狂犬病净化(gE抗体阴性),故本次猪伪狂犬病大流行发病急、损失大,众多猪伪狂犬病阴性的规模化猪场再次转为阳性。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底,"猪高热病"首先发生于江西省部分地区的散养户和小中型猪场,继而在湖南、福建、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发生,发病猪群初为育肥猪、生长猪,继而是保育猪和母猪[1-2].引发江西流行的"猪高热病"病原,部分实验室检测结果是,蓝耳病病毒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猪瘟病毒、Ⅱ型圆环病毒、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检出率最高,依次为肺炎支原体、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霍乱沙门氏菌,个别猪场还检出弓形虫、附红细胞体[1].  相似文献   

17.
据联合早报4月8日报道,越南中部4个省份暴发猪蓝耳病疫情。据越南兽医局官员说,当局在义安、清化、河静和广南4个省份发现新一波的猪蓝耳病疫情,疫情导致这些地区5万多头猪病死被扑杀,猪肉价格也可能因此高涨。  相似文献   

18.
现在已进入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猪只热应激较大,有些省份已经大范围流行所谓的"猪高热病"。笔者根据近一个月猪场服务经历,将目前"猪高热病"的流行状况及有效的防控经验总结如下,供广大养猪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相继暴发了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生猪疫情,最初被学术界统称为"高热病",各省畜牧局及时出台了生猪"高热病"防治技术规范,农业部也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及有关专家,对"高热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分离鉴定、动物实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2007年1月,农业部正式确定"高热病"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但2007年入夏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呈大暴发流行,传播之快,发病之高,影响之大,开创了建国以来我国生猪疫情之最,全国有26个省份同时出现了生猪疫情,给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出口活大猪的省份,普遍重视品种改良,逐步趋向纯种杂交,质量显著提高,收到明显经济效益。我省的杜浙猪具有臂部丰满瘦肉率高等优点,在香港市场颇受欢迎。原来的三元杂交猪已不适应香港市场需要。我场是省外贸出口活大猪基地,为了尽快提高质量,于1988年7月起,先后从省农科院、杭州市种猪试验场引进浙江中白I系、长白母猪繁殖杜浙、杜长猪。为了比较这两种杂交组合的生长肥育性能,1989年5月至9月在本场副业队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