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为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解决烟、粮争地的矛盾,进行春烤烟免耕套种秋玉米栽培模式技术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春烤烟免耕套种秋玉米栽培模式,比原来仅种植春烤烟增加了一造秋玉米,每667m^2增加玉米产量325.6kg、增加产值505.82元,烟草、玉米每667m^2产值达2113.5元,农民每年每667m^2地收入1400-1500元,创新了新的粮经轮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栽培模式对一亩田一年的粮食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四种栽培模式每亩田的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产量1086.7kg),其次为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1063.9kg)、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65.1kg)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43.0kg)。经济效益以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纯收入350.9元),其次为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80.4元)、双季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65.4元)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147.5元)。  相似文献   

3.
中稻加秋玉米栽培技术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叙 《广西农学报》2008,23(6):46-49
为充分利用中稻田的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探讨新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经5年试验,总结出中稻加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及其适合在中稻地区推广的栽培管理技术。该种植模式中稻每667m^2产量达450-500kg,秋玉米每667m^2产量达350-400kg,比单季稻每667m^2增收380~450kg。  相似文献   

4.
四种不同育秧方式在免耕抛秧栽培试验中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叙 《吉林农业》2011,(7):86-87,90
为探索水稻隔层育秧、塑盘育秧、旱育秧与泮水育秧在免耕栽培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2008—2010年均在晚稻连续进行了三年隔层育秧免耕抛秧、塑盘育秧免耕抛秧、旱育秧与泮水育秧免耕抛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隔层育秧免耕抛秧平均亩产515.2kg/667m^2,塑盘育秧免耕抛秧平均亩产453.3kg/667m^2,旱育秧免耕抛秧429.4kg/667m^2,沣水育秧免耕抛秧385.4kg/667m^2。隔层育秧、塑盘育秧、旱育秧比沣水育秧的免耕抛秧分别增产129.8kg、67.9kg和44.0kg,增产率分别为33.68%、17.62%和11.4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该模式一般每667m^2产值2950.4元,扣除投资365元。效益2585.4元。比常规种植模式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每667m^2净增效益2008.4元。其中小麦每667m^2收获260.3kg,每kg1.4元,产值364.4元;西瓜每667m^7收获2670kg。每kg0.6元,产值1602元:棉花每667m。产皮棉60kg,棉籽180kg,产值984元:一年二熟制小麦、玉米各按400kg计算。  相似文献   

6.
甜叶菊复种秋花菜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丿镇推广甜叶菊复种秋花菜栽培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每667m^2产甜叶菊250kg、秋花菜2000kg,每667m^2效益达8000元以上。笔者介绍了该模式甜叶菊、秋花菜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年四造水稻连续免耕抛秧试验,表明:水稻连续免耕抛秧与常规耕作抛秧早期稻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影响不明显,早稻产量基本持平;晚稻每667m2增产26kg,增5.4%;免耕抛秧比常规耕作抛秧每667m2可增加收入45~81.4元.  相似文献   

8.
海门市四甲镇范南村6组仲炳林农户,于2007年采用大棚西瓜、莴苣栽培茬口模式种植的1333.3m^2土地,每667m^2产大棚西瓜3700kg、莴苣1800kg,总收入2.15万元,每667m^2收入达1.05万元。  相似文献   

9.
大棚水果黄瓜、长豆、金花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棚水果黄瓜、长豆、金花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明显。大棚水果黄瓜每667m^2产量3000kg,价格按平均6.0元/kg计,每667m^2产值18000元;长豆每667m^2产量1250kg,价格按平均3.0元/kg计,每667m^2产值3750元;金花菜每667m。总产量6500kg,价格按平均4.0元/kg计,每667m^2产值26000元,一年三熟合计每667m^2产值47750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立体高效种植面积在我区迅速扩大,其中小麦、菠菜、花菜、玉米、大豆间作套种面积已发展到200公顷,年平均667m。产小麦326.6kg,价值293.94元;667m^2产菠菜301.8kg,价值301.8元;667m^2产花菜399kg,价值478.8元:667m^2产大豆192.75kg,价值424.05元;667m^2产玉米203.25kg,价值223.58元。全年合计667m。收入可达1722.17元,与一年两种两收小麦、玉米相比667m^2多收入830.82元。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2004年至2008年在田阳县田州镇进行了“超级稻-再生稻-秋冬菜”稻菜轮作吨粮万元田的试验示范,试验结果:早稻+再生稻产稻谷1000kg/667m^2以上,产值2000元左右;番茄产4500-5000kg/667m^2,产值8500元左右,合计产值达10000元/667m^2以上。本文从品种布局、田间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超级稻-再生稻-秋冬菜”稻菜轮作模式的技术要点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增加农民收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开展了红芸豆与马铃薯间作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下红芸豆、马铃薯产量差异显著。以2∶2间作模式下红芸豆和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效应最高,产量分别是79.6 kg/667m^2、1 126.3kg/667m^2,产值为961.2元/667m^2。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机肥配施氮素化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及配施氮素化肥比常规施肥均能增产。其中早稻增产12.1%-20.5%,晚稻增产7.5%-17.9%;生物有机肥配施一定量氮素化肥均比单施生物有机肥的增产,其中早稻667m^2增3.9-32.7kg,增1.0%~8.4%。晚稻667m^2增20.1-42kg,增产4.6%~9.7%;生物有机肥配施氮素化肥,以667m^2施绿源生物有机肥70kg加尿素4.3kg为好。建议为达到增产增收,在施用时以667m^2施用60kg生物有机肥,配施5-8kg尿素及5kg氯化钾为好。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量对免耕马铃薯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为探索马铃薯种植有效密度和科学施肥,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效益,开展免耕马铃薯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配套栽培试验。试验表明,在合理的施肥水平下,以种植5555丛/667m2,基肥施芬兰星王牌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S)90kg/667m2的处理产量最高,产量达2492.3kg/667m2。  相似文献   

15.
红塔区油菜“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设计,对玉溪市红塔区油菜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肥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N、P、K配比施肥量与产量的数学模型为y=42.9906+15.5291N+2.1187P-13.1592K-0.8474NP+0.2745NK+1.0717PK-0.2330N^2+0.9174P^2+0.2712K^2,油菜N、P、K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N20.66kg/667m^2、P2O56.80kg/667m^2、K2O3.65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206.45kg/667m^2。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Q优6号在贵港种植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优6号在责港市示范推广主要表现为:株型较好,分蘖力强,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生育期稍长,约130d;丰产性好,比对照品种特优63增产21.4%;米质较优,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抗性中等。通过实施优选田块;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适时移栽,适当稀植;科学用水,好气灌溉;配方施肥,提高肥效;综合防治,减少病、虫、草害等高产栽培技术,中心示范片平均产量605.8kg/667m^2,最高单产753.1kg/667m^2。  相似文献   

17.
采用裂区试验方法,对寒地水稻2个主栽品种的氮肥需要量和利用率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处理3产量最高,667m^2产640.5 kg,其次是处理5每667m^2产573.9 kg。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肥料产量贡献率随之下降。当施氮量为7 kg/667m^2时,肥料产量贡献率最大。空育131和龙粳20在667m^2施纯氮量为9.1 kg时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达31.0%、36.1%。空育131土壤基础供氮量为4.76kg/667m^2,龙粳20土壤基础供氮量为4.29 kg/667m^2。氮肥施用量与空育131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0.8236x^2+22.556x+425.18,相关系数R2=0.5397,F=5.275,F0.05(2,11)=3.98,且F〉F0.05(2,11),一次项为正值,二次项系数为负值,方程成立。龙粳20最高产量施肥量为10.97 kg/m^2,最高产量859.9 kg/m^2;最佳产量施肥量为9.86 kg/m^2,最佳产量801.1 kg/m^2。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完善白城地区主推品种“金谷2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12年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在吉林省洮北区洮河镇两家子村开展了该品种“3414”肥料试验研究,试验采用“3414”回归设计,确定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指导当地谷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金谷2号的最佳施肥配比为667m。施纯氮10.22kg,纯磷l1.99kg,纯钾4.44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