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孙长法,男,汉族,1955年生,中共党员,本科,高级农艺师,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店村人。自1976年起从事棉花工作,三十多年,主持培育棉花新品种10个,新品系60多个;参与培育棉花新品种6个、小麦品种1个、小麦品系6个;荣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新乡市农牧局二等奖二项,新乡县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河南省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多次被河南省品审办评为"试验工作先进个人",同时被授予"新乡县劳动模范"、"新乡县优秀共产党员"、"新乡县科学技术工作先进个人"、"新乡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新乡市农业系统先进个人"、"新乡市技术拔尖人才"等。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参与编写著作三部。主持培育的棉花新品种(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2000多万亩,创社会效益14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农业大学里,有一个果蔬贮藏与加工团队,团队依托的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自组建以来,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的研究课题,据不完全统计已出版教材与专著40余部,发表SCI论文200多篇,授权专利50余项,鉴定的科研成果30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奖1项。  相似文献   

3.
骨干亲本鲁麦13、鲁麦14在山东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讨论了骨干亲本鲁麦13、鲁麦14的特点及在山东的育种中的应用。鲁麦13、鲁麦14不仅是优良品种,而且是优良的亲本材料,被山东的16个育种单位广泛应用。截至2013年,鲁麦13、鲁麦14及其衍生系在山东共育成41个省级审(认)定品种和11个国家审定品种,这些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为山东省的小麦生产和育种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成果名称:黑龙港地区旱、薄、碱地棉花增产技术获奖时间及等级:1986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名称:棉花杂交种冀棉18(原杂29)选育及应用获奖时间及等级:1994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名称:优异棉花种质资源的创制和利用获奖时间及等级:2005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名称:抗黄萎病、高产棉花新品种冀棉298的选育与推广应用获奖时间及等级:2007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陈学庚,2013年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新疆科神农业装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领域的重大贡献者. 陈学庚建立了膜上精准穴播理论,提出了“准、联、低、易”农机现代设计新理念,为我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干旱区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研究开发的棉花生产配套机具适应性强、性能优良、价格低廉,棉农“用得起”、易于操作、便于推广.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24项.经专家鉴定,2项成果水平达到国际先进,10项达到国内领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星火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12项、获得国家专利3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9项、获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13项.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09,(18):12-12
丁艳锋(水稻专家)农学博士,日本农水省农业研究机构国立作物研究所博士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生态研究。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7.
《当代农业》2009,(18):12-12
丁艳锋(水稻专家)农学博士,日本农水省农业研究机构国立作物研究所博士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生态研究。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8.
2010年度,浙江农林大学共有27项科研成果获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厅局级奖21项。2010年度,获得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分别为:由周国模教授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完成的"东南部区域森林生态体系快速构建技术"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鲁农1号猪配套系、鲁烟白猪新品种培育与应用"获2009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山东省科技奖励工作近日已全部结束,共有463项成果荣获200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农业类获奖项目56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39项。莱阳农学院完成的《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研制及应用》、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鲁单50号》获得200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农科院完成的《高产优质专用面包小麦新品种济南17号的选育推广和产业化开发》、莱州市农科院蔬菜种苗研究所完成的《大白菜新品种选育及周年供应技术研究》、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完成的《生物技术在蔬菜、粮食作物种质保存鉴定和纯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完成的《我国苹果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叶枯病的研究》、《小尾寒羊高繁特性的分子机制及其利用的研究》获得200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科技方针指引下 ,经过全院职工共同努力 ,我院已圆满地完成了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科技工作任务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 科技研究硕果累累 ,为全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九五”期间 ,全院完成并通过鉴定 (或审定 )的科技成果共计 1 2 4项 ,获奖科技成果 1 1 2项 ,分别获得各级奖励 1 72项次。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三等奖 1项 ,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 1项、二等奖 3项、三等奖 1项 ,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8项、二等奖 1 8项、三等奖 40项 ,获市、厅、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39项次、二等奖 47项次、三等奖 1 3项…  相似文献   

12.
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是2012年农业部全国100项农业主推技术中,针对黄淮海地区棉花作物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研究员董合忠博士率领的团队研究,于2001年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2002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适合在山东、河北、江苏及天津等地的滨海盐碱地推广,也可供内陆盐碱地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邹积华是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她从事农技推广工作26年来,无怨无悔,努力拼搏,勇于进取,为帮助农民致富、发展牟平农技推广事业和振兴牟平农业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首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烟台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及区以上科技进步成果奖18项。她先后被牟平区政府记三等功3次;牟平区委授予模范党员、优秀党员4次;被牟平区委、政府评为区劳动模范和有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被烟台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1次,被评为“九五”期间“科教兴烟”先进个人、烟台市科技拔尖人才和全市“巾帼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科技》2021,(2):14-15
脚踏实地勤奋工作 成绩斐然 2000年以来,王海新同志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主持财政部科技推广项目1项、省农业开发重点项目1项,副主持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 农业部948项目1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辽宁省农科院创新奖4项,获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专利5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在国家级刊物...  相似文献   

15.
朱德峰,博士,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主任、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和西班牙瓦仑西亚大学博士生导师。他主要从事水稻生理生态、栽培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作为FAO水稻专家顾问,韩国农业振兴厅荣誉科学家和西班牙科技部高级水稻科学家,农业部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农业丰收一等奖1项等奖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作为主编或编委撰写论著10余部。先后主持"中国超级稻生产技术集成和示范"、"水稻好气灌溉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省(部)、和国际合作科研多项。  相似文献   

16.
《吉林林学院学报》2009,(4):F0002-F0002
学院学科基础扎实,科研力量雄厚,研究方向稳定,科研成绩突出。近几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省市各类科技攻关项目64项,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吉林省长白山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研项目32项;在研经费20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  相似文献   

17.
《河北农业科学》2006,10(3):F0003-F000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张香云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优异棉花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利用”项目,2005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正>专业·务实·进取本课题组主要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运用现代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选育适合长江流域棉区的高产、广适棉花新品种。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国家"863"、科技部、农业部及省重点项目10余项;获国家、省、市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棉花杂交种选育的理论、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湘杂棉2号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本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李育强研究员是"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课题组在《棉花学报》、《中国棉花》、《湖南农业科学》等刊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农业》2012,(11):46-47
正李景富,男,1943年8月出生,黑龙江绥化人,中共党员,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园艺学会番茄分会会长、黑龙江省园艺学会理事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曾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标兵、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模范教师、黑龙江省优秀党员标兵及十佳公仆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通讯》2009,(7):F0004-F0004
近十年来,课题组先后育成中双5号、中双6号、中双7号、中双10号、中油杂5号、中油杂10号、天禾98、中油5628、中油6766等一系列甘蓝型油菜品种,推广面积1亿亩以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和二等奖两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三等奖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