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市从60年代开始零星种植番茄,80年代已成为夏菜主要品种之一,尤其6、7月份,市场需量很大,但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番茄青枯病加重,从1986年开始,我们对番茄菏枯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研究,找到了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使青枯病的发病率由常年20-30%,甚至绝收,降到1989年后的1%以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
淮安市2004年玉米种植面积8.53万hm^2.有30个左右的玉米品种,以农大108、澄海11号、郑单958、登海9号、白玉109、掖单4号为主体种植品种。2004年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1.9万hm^2.占种植面积的55.36%,其中春玉米40%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5.6%,夏玉米61.5%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15.9%。以农大108、登海11号、郑单958及西玉3号抗病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2011-2019年广东省玉米种植情况和病虫害发生面积、防治面积等数据,总结了广东省近9年玉米病虫发生危害特点及趋势,阐述了种植结构调整、种植制度、抗性品种、防治技术对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及规律,2016—2019年对山西省大同市5个县(区)玉米种植区开展相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中,诚信16和龙生19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不同县(区)立地条件与玉米茎基腐病发生密切相关。调查3县(区)低洼地发病率和病指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立地条件,旱坡地最低;不同栽培模式下,轮作1年玉米茎基腐病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13.6%、10.35,连作4年时茎基腐病的平均发病率达到33.50%,病指为30.54,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模式;不同生育期玉米茎基腐病发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成熟期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38.70%,病情指数达40.40,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玉米茎腐病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推广抗大、小斑病以及丝黑穗病的玉米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茎基腐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此病又称青枯病、茎腐病和黑束病,全世界已有20余个国家进行过报道,其中发生较重的有美国、加拿大、印度、法国等,病区发生率常年在10—20%左右。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山东、山西、广西、云南、河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河南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率多在10—20%左右,重者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玉米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四川省已成为我国玉米主要种植区,年均种植面积约60万hm^2。同样,玉米也是乐山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73万hm^2。2003年以来,在乐山市的犍为、井研和五通等乡镇及邻近的雅安和眉山部分地区陆续出现玉米雌穗弯曲病。由于零星发生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垄沟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设60、90 cm两种垄宽的垄沟种植模式,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沟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 cm垄宽的种植模式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与90 cm垄沟种植模式和传统种植模式相比,60 cm垄沟种植模式玉米株高分别提高11.1%和19.6%;功能叶叶面积分别提高6.46%和10.78%;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6.7%和12.9%;干物质积累分别增加6.9%和10.7%;玉米产量分别提高8.1%和10.7%;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7%和5.8%,差异显著.与传统平作种植模式相比,垄沟种植模式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所有处理中,60 cm垄宽的垄沟种植模式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大豆灰斑病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普遍发生,其中仅三江平原重病区就有400万亩,每年造成经济损失1.15亿元。本文通过大量调查数据,提出该病的严重性,分析了此病日趋严重的原因是重茬、迎茬栽培面积增加,种植感病品种和花荚期多雨。提出在低洼重茬田设观测点,当病株率达50%,叶片发病率达20%时喷50%可湿性多菌灵1000倍液,和合理轮作、选用无病良种等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吴旺其 《广西植保》2010,23(1):24-25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属鞘翅目,象虫科,是西林县玉米田间和贮粮的主要害虫,全县各乡镇均有发生,损失惨重,农户损失一般在20%左右,严重的达40%以上。自种子市场开放以来,玉米象的发生呈上升暴发态势,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不断上升,有些马齿型玉米,如农大108、南校9665等品种,在田间时经济损失就达60%以上。因此,探讨玉米象成灾原因和提出防治对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在我国玉米种植地区普遍发生,尤其是在雨水较多、气温较高的年份和地区,发病较重,现已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宾川县调查,玉米纹枯病在不同的玉米品种上均有发生,发病率10.5%~68.9%,危害高度已经超过穗部,个别地块或品种的病株率已达100%,损失率4.8%~17.5%.  相似文献   

11.
广西罗汉果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对广西5个县9个乡(镇)74309株罗汉果病害调查明确,传统种植的罗汉果病毒病发病率平均为52.8%,严重的达100%;采用组培苗种植的病毒病发病率平均为13.9%,重病的达63.0%。传统的种薯种植,品种退化,人工抹芽、授粉,蚜虫传毒,以及果园附近插花种植病毒寄主植物,是广西罗汉果种植区罗汉果病毒病发生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切花月季(Rosa hybrid)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月季病毒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据笔者调查,平均发病率20%~30%,有的品种如“绿宝石”,发病率超过60%。李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 spot virus,PNRSV)是月季的主要病毒之一。国内对月季病毒病的研究较少。为明确我国切花月季的主要病毒种类,加强对月季种苗质量的监督检测,笔者对侵染月季的PNRSV云南分离物(PNRSV—yunnan)进行了CP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建立了快速RT—PCR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在我国玉米种植地区普遍发生,尤其是在雨水较多、气温较高的年份和地区,发病较重,现已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宾川县调查,玉米纹枯病在不同的玉米品种上均有发生,发病率10.5%~68.9%,危害高度已经超过穗部,  相似文献   

14.
1发生特点  玉米黑粉病过去在陕西省一直是零星发生,常年病株率1%~2%,基本不造成为害。2000年8月中旬以后突然在陕西关中的西安、咸阳和渭南局部地区的夏播玉米上暴发,全省发生面积10万~13万hm2,约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10%~13%。其中重发面积2万~3.3万hm2,一般发病株率5%~15%,严重发生田块发病株率30%~50%,局部田块高达50%以上。根据调查情况来看,该病发生特点:一是不同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掖单19发病明显重于其他品种。二是不同栽培方式发病程度不同。连作、密植、水肥条件好、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反之则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0个水稻品种3年的试验观察,Q优6号和T优618品种穗颈瘟发病率均在60%以上,不宜继续在麻江县推广种植;其他品种可以继续推广,但中优177、科优21、T优6135品种穗颈瘟平均发病率均高于麻江县常年种植的大糯品种,种植时应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工作。湘优109、金优T16、中优808、遵优3号、内5优39等品种可在麻江县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冀北玉米大斑病发生条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又名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斑病、玉米枯叶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苞叶,是北方春玉米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近年承德地区种植的豫玉22号等玉米品种发病较重,植株发病率100%,减产达30%.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种植马铃薯地区均有发生,给马铃薯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田间产量损失一般为20%-60%,严重时损失达100%。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玉米最佳种植行距,通过设置5个间作玉米种植行距(D10:10 cm、D20:20 cm、D45:45 cm、D60:60 cm、D70:70 cm),研究不同玉米种植行距对作物产量、体系生产力、种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行距改变不影响间作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均大于1;随玉米行距的增加,间作大豆产量随之下降,间作玉米产量随之升高,系统生产力(system production,SP)随之提升;间作玉米行距改变显著影响了间作大豆的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单株结荚数从D10处理的38.5荚·株-1下降为D70处理的15.8荚·株-1,单株粒数从D10处理的66.6粒·株-1下降为D70处理的26.4粒·株-1;随玉米行距的增加,间作玉米穗粒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D60处理穗粒数最大,达606粒;间作玉米行距改变显著影响了种间相对竞争力,随间作玉米种植行距的增加,大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sm逐渐弱化,竞争力平衡点出现在D45处理,采样期平均Asm为0.01。因此,综合考虑间作体系产量,作物产量和种间竞争力,D45处理为大豆/玉米间作体系间作玉米的最佳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19.
麦谷宁生测方法及其对玉米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选用种植面积较大且抗逆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农大 108为指示植物 ,研究了麦谷宁的玉米沙培试验方法。结果表明 ,浸种催芽 ,播种后先盖覆沙量的一半后加药 60mL,再盖沙至 2 cm厚 ,于 2 5℃黑暗培养 3d,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回归分析表明 ,麦谷宁浓度的对数与玉米主根长抑制率相对应的机率值成很好的线性关系 ,r2 均大于 0 .90。就大面积种植的 16个玉米品种对麦谷宁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掖单 12对麦谷宁较敏感 ,农大 3138对麦谷宁耐药力最强 ,各品种对麦谷宁的 IC50 值均大于 7.38μ g· kg-1,感性介于烟嘧磺隆和氯磺隆之间  相似文献   

20.
宁夏发生玉米霜霉病80年代以来,宁夏引黄灌区大力发展小麦套种玉米,仅本市每年种植面积即达8.5万亩左右,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5%以上。自1989年以来我市开始试种掖单系列品种36亩,1993年已种植达78811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92.7%。199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