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资料来源6O年代中期,在毛乌素沙地推广栽植合作杨。该树种在沙区是防护林带的主要树种。它栽植在沙区7个立地类型上(见表1)。其中:固定、半固定、丘间地、平沙地立地类型占调查总标准地数的66.7%,黄士梁、盖沙黄士梁立地类型占8.O%,立地条件较好的阶地、湿滩、干滩、河漫滩立地类型占254%。所以,在毛乌素沙地合作杨大多数是栽植在立地条件较差的立地类型上。表1各立地类型合作杨调查标准地块数分布合作杨主要栽植在毛乌素沙地的南半部,包括陕西的榆林地区,宁夏的灵武县、盐池县、陶乐县。根据合作场在各县(市)分布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1991年12月6~13日,由中国林科院林业所主持的五项“七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在京通过了鉴定。 毛乌素沙地立地分类评价和适地适树的研究由朱灵盖副研究员主持,9单位协作完成。首次建立起具有实用价值的多极立地分类系统;编制了毛乌素沙地立地质量数量化表;明确提出了乔灌结合,以灌木为主的草、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原则,对沙区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编制了榆林芹河多彩色立地类型典型图,为造林规划设计、林种区划和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该项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用于治沙规划31.3万公顷,其中2.5万公顷已进行了造林,直接经济效益140多万元。本成果在国内同类沙地的研究中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榆林毛乌素沙地低效防护林地调查、研究和分析试验,对樟子松和沙地柏2种树种进行造林试验,采用不同的造林方法和措施对比,总结出榆林毛乌素沙地低效防护林改造的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榆林沙区属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各界人士不同程度地参加沙漠治理工作,创造和发明了好多种治理荒沙的技术措施和方法,遏制了沙漠化的蔓延,提高了沙区植被覆盖度,有效地改善了榆林沙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总结观赏牡丹在榆林沙区的栽植与管理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措施、栽植时间及方法、中耕除草、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防寒措施等内容,为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观赏牡丹的栽植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榆林沙区生态环境恢复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家能源基地建设重点向西转移.榆林沙区煤炭基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拉开。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本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工作,把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开发本区的煤炭资源和发展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生态环境现状与开发利用潜力榆林沙区位于东经IO7“18’~ilo”38’北纬37o22’一39”27’,包括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府谷和佳县七个县市长城沿线的95个乡镇、30个农林场。总面积244O6.7km’,占全区总面积的56.8%.属荒漠草原一干草原一森林草原的过渡地带。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的…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干旱缺水,研究水分变化与植被演替的关系,对合理开发利用沙区水资源,防止水资源恶化,对巩固治沙成果,促进沙区农林牧生产,保护沙区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的沙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地区的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县(市)北部及府谷、佳县西北部,长城沿线95个乡镇,面积2.44km~2,占榆林地区总面积的56.1%,占毛乌素沙地总土地面积的47%,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1.9%。 榆林沙区采用飞机播种造林和种草始于  相似文献   

9.
“八五”以来,我们每年都配合省地有关部门进行林业科研试验。在造林方面,先后进行了“榆林沙区飞播造林种草扩大试验”、“杨树低产林改造”、“榆林风沙区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适地适树造林技术研究”、“麻地湾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推广试验”、“毛乌素沙地生态经济型示范区工程建没”、“海流滩村建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风沙区立地类型划分与抗逆树种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地类型划分与抗逆树种选择是半干旱风沙区适地适树造林的技术关键。通过对山西省森林立地类型系统的分类,区划出半干旱风沙区的土石山、黄土丘陵、盆地河滩3种立地类型小区,从中划分出9种立地类型亚区和20种立地类型,并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的特征、指示植物种类和近60 a来人工造林树种的生态适应性,提出了不同立地类型抗逆树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沙化典型地区定位监测是全国荒漠化及沙化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沙化土地防治的基础性工作。本定位监测研究区域位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榆林市,监测样地设置在沙区或人为治理过的沙地区域内,通过对研究区气象因子、植被因子、地下水位和沙尘暴的多年连续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榆林沙区的生态状况已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岩黄蓍属(Hedysarum)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的干旱地区。榆林沙区地处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属干草原地带,较为适宜该属灌木的生长,是该属灌木踏郎(H.laeve)的原产地之一。50年代后期,本区林业工作者先后从甘肃、宁夏等沙区引入了细枝岩黄蓍(H.scoparium)等,并获得成功,为本区增添了新的治沙植物种。目前踏郎和细枝岩黄蓍已成为榆林沙区的主要治沙灌木树种。但根据我们近年调查,本区分布的岩黄蓍属灌木除以上两种外还分布有其它种(型)。这些种(型)多年来在本区林业生产中未加区分选择,只是按植株大小和部分…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沿海基岩海岸宜林地立地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基岩海岸地区树种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大地貌(不同类型的基岩海岸)、坡位、土层厚度和石砾含量为树种生长的主导因子。极据这些立地主导因子,将浙江省沿海基岩海岸宜林地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区、9个立地类型组、30个立地类型。为适地适树造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长柄扁桃天然林资源的调查,掌握其天然林资源的植被分布和生长状况,分析其衰退原因,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及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着重论述应用遥感方法进行海岸防护林立地分类的依据。原则和分类系统。其分类原则:①构成海岸森林立地诸因素及其综合特性的一致性;②立地类型、地理景观及形象特征关系的密切性;③立地类型一般能反映主导因素的作用;④特定地理景观指示特定的森林立地生产力的客观性;⑤海岸带森林立地发展阶段及经营利用方向的一致性;⑥遥感信息的可判性。分类系统:森林立地带(续分亚带),森林立地区,森林立地亚区,森林立地类型组及森林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6.
广东海岛的森林立地分类与营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东海岛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其森林立地同属北热带森林立地带,海岛森林立地区;并可分成6个立地类型组17个立地类型,不同的立地类型有不同的营林措施和相应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7.
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灌木林的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灌木林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地位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自1978年国务院批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兴建以来,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一开始就提出,在树种选择上,要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原则。这就表明,灌木林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就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和黄土丘陵区而言,以踏郎、花棒、柠条、紫穗槐、沙柳、沙棘为主的灌木林在防护林建设中占有相当比重。榆林沙区有林地面积93万hm2,其中灌木林66.7万hm2,占有林…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沿海立地区立地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浙江省沿海立地区立地分类系统的构成和分类依据,并将我省“沿海立地区”划分成4个立地类型区、7个立地类型组和26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9.
富宁县世行二期工程总体设计立地类型划分和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世行二期工程进行可行性确定的造林树种、材种、培育目标,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定量的方法建立项目区立地分类和评价系统模型,立地分类系统为6级,前三级与三国接轨,后三级是划分小班的主要依据;立地评价系统分为5大步骤控制立地类型划分的质量。根据造林树种、立地类型编拟造林类型表, “因树选地”确定项目区的规模。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第二期速生丰产林的造林地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海拔800~1600米的低中山地带,为此采用了多因子综合方法对我省中低山造林地进行了立地分类和评价。针对杉木、柳杉、马尾松等三个主要树种应用多元线性模型筛选确定了划分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海拔、土层厚度)和辅助因子(坡形、坡度),建立了数量化立地指数模型。木着科学和实用的原则,根据我省的地貌、气候和植被分布的特点,在数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四川省速生丰产林的三级立地分类系统: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以地域分异为主要依据划分立地类型区,反映树种适生性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格局;划分立地类型组的因子是海拔,反映在同一水平地带树种的适生性和生产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差鼻;在立地类型这个基础的层次,根据土层厚度并结合坡度等局部地形因子划分出各个类型。该分类系统为指导以县为单位的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的立地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