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人工降温的低温饲育与自然水温的常温饲育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刺参夏眠致因及解除方法。降温饲育:实验期间各年龄群正常摄食每头平均日摄食量亲参0.184克,1龄0.165克,2龄0.317克,2-3龄0.315克,3龄以上0.412;消化道形态正常,小肠组织结构完好无缺;性腺退化不明显,内眼可辨雌雄处于成熟或排放期;体重呈正增长,每头平均组建随温度升高日摄食量逐渐直至停止摄食;消化道退化显著,小  相似文献   

2.
刺参全体重与躯体重为线性函数关系,其回归曲线为W1=0.537900+3.7001。采用海区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了刺参夏眠特点。不同年龄组群的夏眠临界为水温是1,1龄为24.1℃,2龄为22.9℃,2-3龄21.8℃,龄以上21.8℃;体重25克以内的个体77.8%消化痄宛明显退化,尚能继续摄食,不夏眠;消化道退化是在摄食强度降低的前提下发生的;肠退经一条长度与体长近似,直径不足1毫米的  相似文献   

3.
刺参全体重(W)与躯体重(W1)为线性函数关系,其回归曲线为W1=0.1537900+3.7001(r=0.9874)。采用海区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了刺参夏眠特点。不同年龄组群的夏眠临界水温各异,1龄为24.1℃,2龄为22.9℃,2~3龄21.8℃,3龄以上21.8℃;体重25克以内的个体77.8%消化道无明显退化,尚能继续摄食,不夏眠;消化道退化是在摄食强度降低的前提下发生的;肠退化成一条长度与体长近似,直径不足1毫米的细线;夏眠期间各龄的个体仍有活动,越小活动越频繁;夏眠期间各龄减重明显,1龄、2龄、2~3龄与3龄以上的失重率分别为52.8%、39.7%、45.5%、30.4%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南方大口鲶仔鱼的生长和摄食。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大口鲶仔鱼在0-15日龄内,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要关,L=4.4849+1.7892T,体重与日龄呈幂函数相关W=3.2664e^0.3221T。个体之间的生长差异较为明显。变异系数由0日龄的5.59升至15日龄的9.95。日增重率增日龄的增长呈双峰抛物线下降曲线,8-13日龄仔鱼对鲤鱼水花和水丝蚓的摄食系数分别为4.76和4.02,地鲤鱼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石鲽仔经11天馈育试验,在-0.5℃、2.8℃、5.3℃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和发育情况,同时,也叙述了在接近海水冰点(-1.8℃)和自然水温(13.6℃)条件下的补充试验情况,-0.5℃试验组,石鲽前期仔钎依靠自体卵黄营养仍可发育和生长,但当自体卵黄营养耗尽后,则不能摄食,所以不能发育和生长,在2.8℃和5.3℃两个试验组的石仔鱼,都能够正常发育和生长,在0-13.6℃水范围内,石鲽仔鱼平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利用坝基渗水养殖虹鳟的过程和成绩。试验在水温低于14.2℃,溶氧只有3.5-7.0mg/1的情况下,经117天的饲养,个体净增重256g,为鱼种的1.16倍,群体增重1.12倍。1^+龄鱼种饲养256天,个体净增重365.4g。中后期成活率为98%,规格较整齐。每m^2净产鱼10.45kg。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石鲽仔鱼经11天饲育试验,在—0.5℃、2.8℃、5.3℃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和发育情况;同时,也叙述了在接近海水冰点(_1.8℃)和自然水温(13.6℃)条件下的补充试验情况。_0.5℃试验组,石鲽前期仔鱼依靠自体卵黄营养仍可发育和生长,但当自体卵黄营养耗尽后,则不能摄食,所以不能发育和生长,在2.8℃和5.3℃两个试验组的石鲽仔鱼,都能够正常发育和生长;在0℃—13.6℃水温范围内,石鲽仔鱼平均体长增长率随着水温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其随着水温和发育生长的不同而处于不同的行动姿态;石鲽仔鱼的生物学零度在0℃附近,其发育符合积温法则  相似文献   

8.
李德林  李传武 《内陆水产》1998,23(10):11-12
在同一繁殖季节里,对南方大口鲶雄性亲本重复催产2-3次,每次间12-20d,采精量由0.3-0.5ml/尾增加到2ml/尾左右,且精液质量好,受精率高。这一现象与其特有的性腺组织学结构相符。根据本试验的结果,在生产中可将雌雄亲鱼的比例由一般的1:1.5提高为2-3:1,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孙振兴 《齐鲁渔业》2004,21(5):54-55
刺参是寒温带动物,它能生存的水温范围是-1.5~27℃。幼参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5~23℃,水温19℃时,幼参的摄食率为18%.35%。水温不超过20℃时,日摄食量越大,生长越快;超过20℃时,尽管日摄食量仍然较大,但吸收量下降。生长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藻类饵料对虾夷马粪海胆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亚青 《水产学报》1999,23(1):69-76
对虾夷马粪海胆石在10.0-25.0℃水温下单独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及15.4-17.8℃混合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铜藻、角叉菜的不同组合和21.6-27.4℃饥饿状态下的摄食、生长及成活进行了试验研究。海胆体重与壳直径的关系为G=0.43132D^2.9958。海胆对海带、裙采、石莼的日摄食率依次降低且随水温变化而异。1.0-3.6cm的纪海胆在10.0-25.0℃下摄食上述海藻均可保持较快  相似文献   

11.
用含0.1%乙酸棉酚的饲料饲养二月龄尼罗罗非鱼稚鱼四个月,其增重和血浆睾酮水平与对照鱼无显著差异,并且同时开始发情,交配和产卵,生殖腺发育正常,仅血浆皮质醇水平略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棉籽饼(粉)内含的棉酚浓度(0.03-0.05%),不会影响尼罗罗非鱼的性腺正常发育和生殖机能,肌肉中棉酚残留量为10.3ppm,远低于食用油的允许量(200ppm)。  相似文献   

12.
不同饲料对稚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鹏飞  伍莉 《淡水渔业》1995,25(6):15-16
本试验分人工配合饲料、鲜鱼肉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和鲜鱼混合三个饲料试验组,对当年稚鳖在29±1℃水温条件下进行生长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60天,以投喂鲜鱼肉组稚鳖生长最快,增重倍数达14.22;人工配合饲料加鲜鱼肉饲料组饲料系数最低为2.35,养殖一公斤鳖的饲料成本仅为8.47元;取得了稚鳖日增重0.3—0.79克/只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淡水白鲳人工繁殖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控制淡水白鲳有效积温和投饲量促进性腺成熟人工诱导春繁和秋繁作了研究。春繁平均水温23.3±1.1℃,雌、雄亲鱼有效积温分别达到3509.0±164.2和3786.7±81.8度·日,平均催产率为86.9%,比自然水温条件下,提前催产约1.5个月。秋繁平均水温28.1±2.0℃,雌、雄亲鱼有效积温分别为2008.8和2030.0度·日,平均催产率为93.2%;秋繁千克鱼饲料量小于春繁,但千克鱼日投饲量大于春繁。产卵前后血清中17β-E_2和T浓度测定表明,雌鱼血清中17β-E_2浓度在产卵后极显著降低(春季,P<0.01;秋季,P<0.001),经秋季培育后又再升高,表明17β-E_2的作用主要与卵黄发生有关,但与排卵的关系不大,而睾酮在产卵过程中,雌、雄鱼均有显著升高(P<0.001),这与排卵、排精有关。  相似文献   

14.
1试验材料和方法1.1时间2001年3月2日~11月29日。1.2池塘条件池塘面积0.536公顷,池深2米,水源方便,能排能灌,未安装增氧机。1.3鱼种投放黄颡鱼145.4千克,2.1万尾;湘云鲫243千克,3416尾;草鱼70千克,840尾;鳊鱼1000尾,50千克,麻白鲢600千克,4500尾,鱼种下塘前用50克/升食盐水和20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处理。1.4饲料全年投放颗料饲料4.5吨,其它油糠等饲料4吨。1.5水质管理注意水质调节,5~6月鱼体小,水温低,池水深1米。7月份后水深…  相似文献   

15.
网箱中鳜鱼摄食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网箱中鳜摄食行为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网箱中的鳜会争食、集群捕食活铒并能主动吞食死饵;摄食高峰在傍晚和拂晓;活饵(鳙、鲢)具有对鳜的防御性行为反应;7-8月鳜日粮、日增重随个体生长而分别增加11.2倍和6.1倍,饵料系数2.04-4.05;饵料鱼(鲢)体长为鳜的体长的42.3%-57.8%,平均为50.6%。  相似文献   

16.
选取体重8.8-13.8克的稚甲鱼为实验对象进行配合饲料试验,共设计七种全价配合饲料,经过30天投喂试验,结果表明:1号料效果最好,其生物学综合评定值为132,增重率(%)和日增重高达153.6和0.46克;实验同时表明:白鱼粉和贻贝粉是甲鱼配合饲料最佳蛋白原料,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具有较好的诱食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生物学研究基础上,对菲律宾蛤仔在 27. 0~-1. 7℃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存活率,失重率及保活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菲律宾蛤仔的保活工艺和方法。结果表明,(1)菲律宾蛤仔的最肥季节为每年的 3~ 7月,出肉率(干物计)最高可达 10%;(2)最低保活温度为-1.7℃;(3)-1.0~-1.7℃可保活13天,存活率91%;(4)-1.0~1.7℃保活,保活时间最长,失重率也低,主要化学成分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蛤蟆通水库乌鳢的生物学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蛤蟆通水库的乌鳢生物学特性和讨论了乌鳢在渔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捕捞群体中平均体长21.4—66cm,体重118—3510g,体重体长关系式为logW=3.0466lonsL1.9666。3+龄达到性成熟,雌雄性比为1:0.97;个体繁殖力Y(千粒鱼卵)与体长L(cm)相关关系式为Y=2.5974L-78.9183。5月下旬一6月下旬在水库岸边有水草处筑巢产卵,卵为浮性。水温23—25℃时,受精卵约3天孵出仔鱼。  相似文献   

19.
一、亲鱼培育1.亲鱼的越冬培育冬季当水温在20℃以上时,亲鱼能正常摄食,必须投放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3%。饲料以蛋白质30%左右的人工颗粒饲料为主,每隔2~3天还喂谷芽和青菜各1次(约占鱼体重的1%左右)。当水温降至18~20℃时投喂量可减少到鱼体重的1%左右。水温在17℃以下时可不喂饲料。越冬期间亲鱼池如水质污浊可在天晴、阳光充足的天气里换一半水或三分之一原池水,若无晴天而水质又污浊,可每亩平均水深1.0米用0.5千克明矾溶水全池泼洒,也可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2.亲鱼产前的强化培育当…  相似文献   

20.
选取体重21-22克稚甲鱼为试验对象,以稚甲鱼配合饲料初步试验中效果最佳的一组饲料为基础并作为对照,共设计四种全价配合饲料,经过30天投喂试验结果表明:五组饲料在成活率、增重率、日增重、饲料系数等几项指标上都达到较优水平,其中以三号料效果最佳,成活率为91.5%,增重率91.7%,饲料系数2.01,日增重0.67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