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自产饲料为试验组、外购饲料为对照组、广东省云浮市某“番鸭一号”养殖户为基本单元,开展饲料营养对比试验,对“番鸭一号”饲料营养标准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①“番鸭一号”应分3个阶段饲养(番小鸭料:1~18日龄;番中鸭料:19~40日龄;番大鸭料:41日龄至上市).②番中鸭料宜使用超低代谢能标准,限制长速;作为补偿,后期使用高代谢能饲料,可有效控制“斤鸭料本”.③在夏季条件下,番大鸭(项鸭)饲料粗蛋白标准设定在15%,代谢能设定在12.33 MJ/kg时,上市项鸭“斤鸭料本”“次鸭率”明显优于外购料.  相似文献   

2.
王芹  蔡莉 《养殖技术顾问》2012,(10):130-130
鸭病毒性肝炎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若防治不当,可能给养鸭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鸭瘟是国家重点防控的动物疫病之一. 1 流行病学 鸭病毒性肝炎是引起雏鸭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病原为鸭肝炎病毒.鸭病毒性肝炎有3种血清型,在我国流行的主要为Ⅰ型.对氯仿、乙醚、胰蛋白酶和pH值3的环境均有抵抗力.在56℃加热60分钟仍可存活,但加热至62℃30分钟即被灭活.  相似文献   

3.
<正> 建昌鸭主产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安宁河流域的河谷坝区。属中国麻鸭类型中近于肉用型的优良鸭种。1982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室进行了引种观察和分羽色纯繁选育工作,原产地已建立西昌市建昌鸭种鸭场和四川省建昌鸭繁育体系,使该鸭种的生产性能逐步提高,并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利用。现将建昌鸭的羽色类型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测定结果初报于后。 一、建昌鸭的羽色类型 1.各羽色类型在群体中的分布 建昌鸭自然群体的羽色和羽斑主要可分为3种,即:黄麻、褐麻和白胸黑羽。据1982年在主产区调查,成年建昌鸭各种羽色和羽斑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如表1。  相似文献   

4.
鸭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本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尤其是鸭蹼伤口感染. 1 临床特征病鸭的眼、鼻分泌物增多,排黄绿色稀便,运动失调,头颈战栗和昏睡,不愿走动,捆挤成堆.2-6周龄的中鸭大多数表现两腿软弱,不能站立,全身发抖,频频点头或头颈左右摆动,身体后翻或侧向一侧,挣扎时不停地拍打两翅,后蹬两腿.慢性病例,头颈歪斜,呈转圈运动,吃食困难,逐渐消瘦死亡.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又称鸭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鸭肝炎病毒分为Ⅰ、Ⅱ、Ⅲ三种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Ⅰ型鸭肝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Ⅱ型属于星状病毒,Ⅲ型为与Ⅰ型无关的另一种小RNA病毒.目前发生的鸭肝炎一般由Ⅰ型病毒引起,该病毒生命力较强,在自然环境下可在污染的孵化器和育雏室内存活10周以上,在阴凉处的湿粪中存活1月以上,在4℃冰箱内可存活2年,-20℃下则长达9年.因此,该病毒对鸭群危害较大,发病率较高.现将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严重侵害鸭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可引起雏鸭大批死亡,给养鸭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例雏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感染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对肉鸭的主要危害是影响肉鸭的生长,饲料报酬低,效益降低.该病还可引起鸭产品的质量下降,造成经济损失.现将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鸭胚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鸭病毒性肝炎病毒Ⅰ型ATCC毒株接种健康鸭胚,收集致死的全胚组织作制苗材料,用福尔马林灭活,以麸氨酸钠终止其作用。先后试制疫苗11批,在试验室免疫雏鸭71只,经强毒攻击后,总的保护率为90.4%。本疫苗免疫雏鸭3天后可产生较坚强的免疫力,在室温至少可保存11天,在4℃可保存254天。经在江苏、安徽、广东等省推广应用200000头剂,均安全有效,颇受用户欢迎,对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定鸭是我国优秀的蛋用鸭地方品种之一,目前在国内许多地区都有较大规模的饲养。根据金定鸭的生理特征及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上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雏鸭期的饲养管理 指从出壳至20日龄的小鸭。雏鸭出壳时体重平均为42克左右,怕冷又怕热,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2021年4月一群268日龄种鸭发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荧光PCR检测,诊断为鸭瘟.及时采取隔离、淘汰、鸭瘟疫苗紧急免疫接种,病情得到控制,结合该地区鸭瘟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鸭瘟疫情必须多方面措施综合防控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保证鸭群健康,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3—5周龄的雏鸭也可感染发病,成年鸭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的传染源。2005年8月份修水县义宁镇芦塘村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一种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不久即抽搐而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过对发病鸭群的临床及剖检诊断,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曹保东 《水禽世界》2005,(10):20-21
番鸭又名瘤头鸭,俗称“红头鸭”、“木鸭”、“麝香鸭”,现社会上流传的“肉鸳鸯”就是番鸭.由于番鸭(包括杂交番鸭)瘦肉率较高和番味较浓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市场的需求,促进了番鸭生产的迅速发展.番鸭可水养、陆养、圈养、牧养,生产设备简易,饲养管理方便,现将番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伍盛敏 《动物保健》2011,(Z1):51-51
近几年来,急性鸭病的发生不但给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而且还给养殖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将急性死亡的鸭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总结如下。一、外观鉴别要点1.鸭霍乱、鸭副伤寒使鸡鸭都发病。2.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病于鸭。鸭瘟的成鸭发病多于幼鸭,鸭病毒性肝炎的雏鸭发病多于成鸭。  相似文献   

15.
鸭沙门氏菌病的危害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特点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鸭和病愈带菌鸭。引起鸭沙门氏菌病的病原菌是沙门氏菌属细菌,其种类很多,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占72%~95%。其次是肠炎沙门氏菌,约占11.3%;鸭沙门氏菌,约占47%;白痢沙门氏菌,约占1%。本菌在土壤、粪便和水中能长时间生存,室温条件下,在鸭舍中可存活7个月,在鸭粪中可存活6个月,在土壤中可生存280d以上,在池塘中能存活119d,在普通饮水中能生存3个半月,在鸭绒毛上可存活5年,在蛋壳表面、孵化器中可存活3~4周,在清洁蛋壳上生存期较短,而在污秽蛋壳上…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综合防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1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死亡率可高达95%,2-3周龄鸭死亡率为50%或更低.  相似文献   

17.
鸭大肠杆菌败血症又名鸭疫综合征等,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可侵害各日龄的鸭,但以2-6周龄雏鸭或中鸭多发。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急性鸭病的发生不但给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而且还给养殖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将急性死亡的鸭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总结如下。一、外观鉴别要点1.鸭霍乱、鸭副伤寒使鸡鸭都发病。2.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病于鸭。鸭瘟的成鸭发病多于幼鸭,鸭病毒性肝炎的雏鸭发病多于成鸭。  相似文献   

19.
《四川畜牧兽医》2013,(12):37-37
网上养鸭是选用优良鸭种,从雏鸭出壳至出栏完全在舍内网上饲养,既不让鸭下水活动,又不进行放牧的饲养技术.室内网上养鸭不受气候、生态环境的影响,四季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渗出性和败血性传染病,这两种疾病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它们既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