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测定了软粒红皮冬小麦基因型Auburn和Howell的种子体积和水势对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在生长室中用甘露糖醇溶液做种子发芽试验,发现种子体积不影响种子发芽率(GP),但渗透压为0和-100kPa的处理发芽率分别为88%和89%,而在-300kPa处理下发芽率降为69%。在温室土壤中,来自大粒种子(35mg/粒)的4周令幼苗,其茎干重(SDW)、根干重(RDW)和分蘖数(NT)均高于来自中粒(26mg/粒)和小粒(17mg/粒)种子的幼苗。在土壤水势为-300kPa的处理下,幼苗的SDW、RDW和NT均比对照(-10kPa)的低。低水势降低了温室试验中的种子发芽率,但种子体积对发芽率没有影响。SDW和RDW存在显著的基因型×水势的工作,但GP和NT的基因型×水势的互作不显著。Howell较Auburn对水分胁迫敏感。土壤水势为-10kPa时,长自小粒种子的4周令幼苗,其SDW、RDW分别比长自大粒种子的幼苗低30%和39%,而在-300kPa时,小粒种子幼苗的SDW和RDW分别比大粒种子幼苗的低75%和78%。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青蒿素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运用室内培养皿法,分析了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溶液浸种后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高度、根长、整株鲜重、根和茎鲜重及干重、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蒿素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著。与无菌水对照相比,青蒿素浸种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的种子发芽率、苗高、根长、根鲜重和茎的鲜、干重,增加了根干重和根冠比。小麦的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青蒿素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可溶性糖含量则随之递增,叶绿素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20mg·L-1处理含量最高。此外,青蒿素浸种处理对小麦幼苗各项指标的影响与15mg·L-1多效唑相似。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烤烟育苗废旧基质重复利用的可能性,以烤烟云烟87和油菜湘油15号的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漂浮育苗方式,考察了烤烟育苗废旧基质对两种作物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以及幼苗鲜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生长过烟苗的废旧基质对油菜种子萌发、根长、芽长以及幼苗鲜干重抑制作用均不显著,生长过烟苗的废旧基质对油菜种子萌发、根长、芽长以及幼苗鲜干重具有抑制作用,但小于对烤烟种子的抑制;废旧基质经灭活处理后,对烤烟和油菜种子的萌发、根长、芽长以及生物量积累均有促进作用。烤烟育苗废旧基质具有重复利用的价值,可以用于油菜幼苗培育。  相似文献   

4.
研究甜菜种子播种品质的调控和改进对甜菜生产有重要意义。甜菜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应用不同浓度、处理时间的PEG渗调及吸湿-回干预处理,研究了不同活力种子的发芽能力及幼苗生长的反映。结果表明:随贮藏年份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和活力先呈缓慢下降,后迅速下降;PEG处理(T_2C_3D_2)显著提高了种子活力,还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根长及健苗率。吸湿-回干处理也明显提高了甜菜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能力。本文对上述方法的应用及其生理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BR处理对小麦萌发生长及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秀璞  卢超 《麦类作物》1998,18(5):38-39
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间萌发速率与α-淀粉酶活性的关系和同一品种用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浸种后,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与α-淀粉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品种间种子的发芽速率与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用BR浸种处理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有所提高,小麦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萌发期幼苗生长与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农杆菌浸花处理对小麦结实及后代种子萌发的影响,用小麦品种郑麦9023、西农889和西农979进行了不同浓度农杆菌茵液的浸花处理.结果表明,小麦基因型和农杆菌菌液浓度对小麦结实率、千粒重、种子发芽率、幼苗高度、幼苗鲜重、幼苗干重、幼苗根长、叶绿素含量、MDA含量、POD、SOD活性及卡那霉素抗性苗率影响的互作效应不显著;随着农杆菌菌液浓度的增加,不同小麦品种的结实率、种子发芽率、幼苗高度、幼苗鲜重、幼苗干重、幼苗根长、叶绿素含量、POD及SOD活性呈降低趋势;MDA含量和卡那霉素抗性苗率总体随着农杆茵茵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小麦品种对农杆茵的反应存在一定基因型差异.综合分析农杆菌对小麦结实和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卡那霉素抗性苗率,农杆菌浸花处理的使用浓度在1.0~1.5 OD范围可能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不同盐浓度对马铃薯实生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个不同组合的马铃薯实生种子分别播在含有0,0.2% ,0.4%和0.6%NaCl处理的土壤和MS培养基中,以调查NaCl对实生种子发芽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中盐浓度的增加,实生种子生长受到抑制就越厉害,土壤中盐浓度达到0.4%时,幼苗的存活率仅为14.3%-27.8%,达到0.6%时幼苗全部死亡;MS培养基中盐分达到0.4%时,幼苗的存活率为40%-46.7%,应先从培养基中开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多裂骆驼蓬提取物对燕麦生长的影响,以不同浓度多裂骆驼蓬提取物将燕麦种子浸泡15h后,进行室内常规培养,在不同时间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系活力、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幼苗培养14d时根系和茎叶的干重。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发芽率越低;浸种可促进幼苗根系活力,增强叶片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幼苗生长量,增大根冠比。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冬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与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关系,以小麦抗旱型品种长旱58和干旱敏感型品种漯麦18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和分析了干旱胁迫后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等16个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长旱58种子发芽率无明显变化,漯麦18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干旱胁迫下长旱58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干物质转移量显著大于漯麦18,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小于漯麦18,长旱58幼苗根、芽的长度和干重及总干重均显著高于漯麦18。干旱胁迫显著增加漯麦18幼苗根冠比,对长旱58萌发第五和第七天的幼苗根冠比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漯麦18幼苗叶绿素含量,对长旱58无显著影响。由于小麦萌发期幼苗干物质累积取决于种子中营养物质的转移和呼吸消耗,因此推测种子营养物质的快速转移和低呼吸消耗有助于提高小麦萌发期的抗旱能力,促进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和吲哚乙酸(IAA)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LGA3和100mg/LIAA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萌发、株高、生物量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并且GA3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发芽率的促进作用较IAA明显,而IAA对丸粒化披碱草幼苗株高、生物量的促进作用较GA3明显。当GA3浓度大于50mg/L时,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而IAA各浓度均未对种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GA3和IAA处理对丸粒化披碱草幼苗根冠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一定量的植物油在播前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使之成为疏水包包皮,给予充足的水分使之不溶或冲洗掉以维持持续的幼苗生长。油处理种子的萌发降低约20%-50%,50%出苗时间却提高2-5d。用植物油处理杀虫剂包衣的种子,进而降低了萌发率,延长出苗时间。油处理并不降低水分吸收,也不影响种子的呼吸。  相似文献   

12.
NaCl胁迫对棉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研究了NaCl胁迫对棉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高浓度NaCl则抑制种子萌发,发芽率极剧下降;棉花幼苗生长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盐胁迫的影响,盐浓度愈高,抑制幼苗生长愈显著;棉花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调节主要表现在根部;棉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耐盐适宜浓度极限为0.5%NaCl。  相似文献   

13.
以带有不同白粉病病斑面积比例的腰果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白粉病侵染程度的腰果种子发芽率及其幼苗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白粉病病斑面积比例为100%的腰果种子,其发芽率及其幼苗叶片数、直径、株高、叶长、叶宽总体上均显著低于病斑面积比例小于100%的处理;病斑面积比例在50%~99%之间的腰果种子与病斑面积比例小于50%的种子相比,前者幼苗直径显著低于后者,发芽率及其幼苗株高、叶长、叶宽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建议在选择腰果种子用于育苗时,选择白粉病病斑面积比例低于50%的种子,以确保种子发芽率及幼苗质量。受白粉病侵染的腰果种子发芽率与其幼苗生长指标之间显著正相关,发芽率高的种子,其幼苗生长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NaCl),碱性盐(Na2CO3)处理膜荚黄芪种子,分析各种盐分对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5%、0.10%浓度的盐碱处理能促进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芽率、发芽势、α-淀粉酶活性、株高、叶面积呈升高趋势,而高于0.15%浓度的盐碱处理则抑制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芽率、发芽势、α-淀粉酶活性、株高、叶面积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子抗老化鉴定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的皖豆24、皖豆25(杂交品种)及合豆3号的种子,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条件下老化处理4、8和12 d,研究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成苗率、发芽率、电导率及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加速老化处理8 d,3个品种的各项鉴定指标均发生改变:品种的成苗率、发芽率及单株幼苗干重显著降低,电导率明显升高,且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变化在品种间具有一致性,电导率、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和成苗率品种间一致性较差;成苗率和发芽率的相关性最高(r=0.972**)。利用国家大豆微核心种质中的91份资源对老化鉴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8 d的种子发芽率及老化指数与在自然条件下老化15个月的发芽率及老化指数极显著相关(r=0.943**,0.716**)。综合分析认为,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处理8 d,以种子发芽率为活力鉴定指标可作为大豆种子抗老化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麦对黑胚病的抗性及黑胚对种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同一年份、同一地点、同一栽培条件下,152份小麦品种(系)自然感洒黑胚病的程度有差异,其中2份免疫,81份抗病,69份感病,病粒度在0-68.83%之间。黑胚粒与正常粒相比,90%品种闰重增加,10%品种千粒重降低,且千粒重增减与其病粒高低无关。同一品种0级种子和4级种子相比,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明显降低,苗干重、根干重减轻,病苗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抗旱剂对大豆出苗及幼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干旱胁迫下,抗旱拌种剂加浸种剂复合处理能够提高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加强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同时能提高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降低,植株保水力明显增强。试验结果表明抗旱剂浸种8h后2%拌种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23个不同水稻品种在纯水、5种大量元素和5种大量元素+8种微量元素3个处理条件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等11项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8种微量元素,水稻苗期的平均株高、平均根数、平均单株总根长、单株干重、单株鲜重、单株苗干重、去苗后籽粒干重和种子贮藏物质利用率等8项生理指标都得到极显著的提高,说明8种微量元素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作用极其明显,而且微量元素有促进种子内部营养转化,加快幼苗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化控种衣剂(HK)和常规种衣剂(ND)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分析了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株高、植株干重、根干重、根体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后,化控种衣剂能促进幼苗植株干重、根干重和根体积的增加,抑制株高的增长和根冠比的增加,提高大豆叶片SOD、POD的活性.化控种衣剂处理能促进植株的生长速度,增加叶片的保护酶活性,提高大豆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草木灰和NaOH溶液洗去脱果肉的中粒种咖啡种子外的果胶,然后播种,各观测结果表明,其对咖啡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生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