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定向选择.一直是高产育种所常用的方法。小麦的产量结构主要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个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产量水平高低不同.产量构成的结构也不一样.呈现出高产性状组合的多样性.显然.高产是所有地区共同追求的重要的育种目标.产量结构性状的协调与突破是实现高产的首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一)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特点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基础是父母本具有理想的穗粒结构。制种产量的构成因子是父本穗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粒重。人们所需要的是母本产量,母本产量又是通过异交结实而来。因此,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要保证父母本足穗足花。不同产量水平父本德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的变化是不同的(表1)。一般从低产到高产主要是增苗增穗;从高产到更高产,则在一定苗穗的基础上主攻异交结实率。其次,父母本之间穗花数有一个合理协调的比值(即颖花比)。父本的颖花数对母本的结…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籼粳交后代产量较高稳定品系为试材,研究2010~2011两年上述材料产量性状及构成因素,探讨籼粳交育种后代产量因素特点。结果表明,株高方面:高产品系达到110 cm左右;产量结构方面: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方面分别达到每穴12穗、成粒140粒、26 g,其产量将达到550~650 kg/667 m2;与粳粳交育种高产稳定材料相比:籼粳交后代高产材料株高增高,分蘖减少,穗粒数增加;其产量优势主要体现于穗粒数及千粒重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战  毛艇  赵一洲  李鑫 《北方水稻》2012,42(5):10-13,31
以盘锦地区种植的水稻中晚熟组区试及科室育种后代材料为试材,比较了2010~2011两年上述材料产量性状及构成因素,探讨最适合盘锦地区的高产产量结构,结果表明:株高方面高产品种以107 cm左右为宜,产量结构方面,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如能达到每穴15穗、成粒120粒、26 g将会达到一个较协调且高产的理想结构,其产量将达到750~8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5.
陈由禹 《杂交水稻》2002,17(4):35-36
对特优73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各因素内在联系及对产量的作用大小和主要增产途径。结果表明: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有效穗和穗粒数对产量具有互补性。高产栽培策略是:协调穗、粒结构,在足穗、大穗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如有效穗不足,通过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增加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春玉米产量构成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对吉林省桦甸市金沙乡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低产处理产量构成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即无肥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中对子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为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小;高产处理产量构成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即高产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中对子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次之,影响最小的是穗粒数;超高产处理产量构成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即超高产处理各产量构成因素对子粒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以单位面积穗数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最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因素交叉式遗传设计(NC Ⅱ),在1982—1985年对杂种F_2—F_5代集团产量和单株各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1、不同年份、不同世代各参试组合的集团产量高低趋势较为一致,特别是高产组合,历年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量,且在高产组合中可以产生较多的高产系统,故通过早代组合产量比较结合一些质量性状的选择,可以淘汰一些较差组合,而集中精力于少数高产组合中。 2、改进产量可通过对产量构成性状的选择得以实现。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的95%以上的变异是由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决定,所以通过早代产量比较确定高产组合,再在其中加强对穗粒数、穗粒重等特别是田间容易鉴别且遗传力较高的穗粒数的选择将是进行高产育种的一条很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小麦产量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小麦产量由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小麦产量的高低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配置。为探究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的合理产量结构配置,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获取2001-2011年稻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文献,并对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偏相关分析显示,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根据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结构的特点,在稻茬小麦的选育与栽培过程中,应以穗数为主导因素,协调穗数与穗粒数的关系,稳定千粒重。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垦区2006年~2008年区域生产试验的64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2个熟期3a试验的平均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产育种中,不同熟期应有不同的选择标准。中熟组应选分蘖中等、大穗的品种,早熟组应选择结实率高、穗数型品种。2个熟期高产育种的共同点是都应选择结实率较高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份的气候和栽培条件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给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多年的高产攻关与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对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高产冬小麦丰年穗粒数多,穗粒重高,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降低而提高;欠年穗粒数或千粒重大大低于平年.穗粒重低,穗数仍然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和穗粒重的增加而提高;平年穗粒数与千粒重互补或穗数与穗粒重互补或穗、粒、重三因素适宜,就能够取得理想产量。因此,不同年份,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减少气候条件的不利影响.只有穗数达到甚至突破适宜范围的高限又不倒伏.才能使小麦产量丰年创高产,平年获丰收.欠年不减产。  相似文献   

11.
杂交粳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5~1997 年度江苏省杂交中粳稻区试组合的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间存在较复杂的相关。就产量构成三因素而言,与产量相关程度顺序为千粒重> 穗数> 每穗实粒数,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每穗实粒数> 千粒重> 穗数。高产育种应着重于每穗实粒数的提高,即选育穗型较大,结实率较高的组合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兰兴庆 《杂交水稻》2007,22(4):43-45
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对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表明,该组合产量构成因子中以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高产栽培技术要主攻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在足穗、大穗的基础上增加粒重,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小麦品种‘扬麦11’在崇明东滩盐碱地栽培的高产群体茎蘖特征和产量结构,收集整理了2012~2014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不同产量类型的群体建成茎蘖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崇明盐碱地区‘扬麦11’小麦高产(≥6000 kg/hm~2)群体适宜基本苗和最高茎蘖数为预期有效穗数的0.40~0.46倍和2.4~2.7倍为宜,小麦群体成穗率40%以上;不同产量类型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高产小麦群体应在稳定适宜穗数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以争取粒数为主攻目标。对不同产量类型中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获得不同产量类型目标的产量构成因素调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生产中正在推广使用的7个青稞良种的4个产量构成性状间及其与样段产量的相关性,并进行了通径分析。简单相关分析表明,样段产量与样段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正相关.与穗粒重、千粒重呈负相关;样段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样段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样段穗数对样段产量的直接效应和总贡献最大.穗粒数次之。提出了从选育株型紧凑型品种入手,创造高穗数群体,兼顾穗粒数,是川西高原青稞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甬优1540作连作晚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汇总整理了2016—2021年浙江省各地共69组甬优1540作连作晚稻种植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数据,比较了甬优1540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结果表明,甬优1540作连作晚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为注重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的提高,争取穗、粒兼顾,协调穗、粒结构,提高结实率,在此基础上发挥千粒重的增产作用,从而构建起整体协调的产量结构,促进高产。  相似文献   

16.
分析大埔县山区杂交水稻的产量构成规律和山区杂交水稻高产与否的前、中、后期生长指标。指出对产量构成的相关关系规律是有效穗数、平均穗总粒数、实粒数与产量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提出山区杂交水稻平衡高产应根据不同生态环境分类指导,高产途径应该是高产田选用中迟熟大穗多粒型组合,在足穗基础上争大穗;中低产田应以增加有效穗数,走多穗夺高产的途径。不论哪类田增产核心是增加单位面积内有效颖花数。  相似文献   

17.
啤用二棱大麦产量构成因素的表型相关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简单相关,回归分析,偏相关,通径分析方法对沪麦4号等10个啤用二棱大麦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其中以每株穗数的贡献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贡献最大。因此,提出了高产优质啤用二棱大麦的育种模式;以增加每株穗数“多穗型”为主要选择目标,兼顾每穗粒重,增加千粒重为配合选择指标,并适当协调好千粒重与穗粒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探讨粳杂制种母本不同基本苗数对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80优9号高产制种合理的苗数和穗粒结构。  相似文献   

19.
对62份优质晚籼稻新品系产量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穴穗数、结实率和穗长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对产量的净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穴穗数(39.2%)、结实率(24.58%)、每穗总粒数(17.8%)、千粒重(15.37%)。株高和穗长作用极微弱且为负值。各产量因素问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根据研究结果和育种实践,认为优质晚籼稻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是提高穴穗数、结实率和总粒数;高产(产量在550kg/667m^2以上)结构模式应该是有效穗21—23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60—175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25—28g.  相似文献   

20.
西藏林芝地区青稞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西藏生产上种植的16个青稞品种(品系)春播的试验资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显著,其相关程度为:千粒重(0.660 9)>每穗粒数(0.566 6)>有效穗数(-0.309 1);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0.606 0)>每穗粒数(0.506 2)>有效穗数(0.015 1)。根据分析及结合西藏林芝地区青稞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林芝地区春播青稞高产育种应增加千粒重、稳定穗粒数、降低分蘖数;春播青稞高产栽培应适当降低分蘖数。另外,本试验发现西藏林芝地区某些冬性和半冬性青稞春播能正常抽穗结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