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优化夏秋期蚕品种,是当前蚕桑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夏蚕和早中秋蚕是最难饲养的2期蚕,此时气候条件和桑叶质量都较差,蚕农对夏秋蚕品种的呼声一直很高。随着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夏蚕和早中秋期仍饲养春用品种,蚕茧质量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种桑养蚕稳产  相似文献   

2.
李绍陶 《蚕桑通报》1995,26(2):50-52
浅谈中秋蚕饲养春用蚕品种的实践和认识奉化市林业局李绍陶在夏秋期科学地选用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是提高夏秋蚕茧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从全年夏季和晚秋的自然条件、桑叶叶质方面分析,仅次于春季,所以我市从七十年代开始正在实行一年饲...  相似文献   

3.
李绍陶 《蚕桑通报》1995,26(4):54-56
对中秋蚕饲养春用蚕品种的认识奉化市林业局李绍陶在夏秋期科学地选用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是提高夏秋蚕茧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从全年夏季和晚秋的自然条件、桑叶叶质方面分析,仅次于春季,所以我市从70年代开始正在实行一年饲养5期玉...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晚秋期气候条件和叶质比夏秋期好,如无高温多湿恶劣天气危害,除氟污染严重地区全年饲养秋丰×白玉等抗氟品种外,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都饲养春用或春秋兼用品种.但晚秋期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大,两期蚕之间间隔时短,病原残留多.宁国市2000年晚秋期因中秋茧价抬升,蚕农养蚕积极性高,蚕种场对当时形势估计不足等原因,造成当时大区域的春用和兼用品种供不应求.无奈之下,使用因中秋期未用完而多余的苏三元作晚秋用种.由于晚秋蚕饲养夏秋品种在宁国市还是首次,该市经过细心考虑安排,加强了饲养前后的技术指导,蚕茧产量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接近春用品种.如胡乐镇竹川村中秋蚕饲养的秋苏×苏四平均单产为30kg,晚秋蚕饲养的春蕾×镇珠40 kg,秋苏×苏四39.5 kg,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绩,我们重视了以下几项技术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叶正梅 《蚕桑通报》1989,20(2):11-13
推广优良蚕品种,调整夏秋蚕品种布局,采用春种夏秋养,是提高蚕茧产质量和茧丝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调动蚕农积极性,稳定蚕桑生产的一项措施。本市自1984年以来,不断扩大春种夏秋养的饲养量,推广春种夏秋养的综合配套培桑养蚕技术,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推广情况及生产实绩本市全年饲养5期蚕,按常规,品种布局是春、晚秋期饲养多丝量的春用品种,夏、早秋、中秋期饲养抗逆力强的夏用种。  相似文献   

6.
蒋敏求 《蚕桑通报》1989,20(4):32-34
1988年我市桑蚕春用蚕品种的良种复盖率已达88.2%,这对增加蚕茧产量,提高茧丝质量和蚕农增收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占饲养比例70%的夏秋蚕品种的良种复盖率仅占53.2%。近年我省虽有薪杭×科明、兰天×白云等新品种推广,但由于我市东部水网平  相似文献   

7.
浅议夏秋蚕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晏君 《四川蚕业》2003,31(2):40-42
说起饲养夏秋蚕,广大蚕农会自然想到,夏秋蚕不好养,蚕病多,蚕茧产量低。夏秋蚕为什么不好养?其原因是:夏秋蚕气候条件恶劣,病虫危害严重,桑叶质量差,养蚕环境留存病原多,易爆发蚕病。造成夏秋蚕单产低,蚕茧质量差,蚕农的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8.
<正>夏秋蚕是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及晚秋蚕的总称,时间从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饲养到10月中下旬,夏秋蚕气温较高,桑叶质量差,养蚕环境存留病源多,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各蚕期的饲养适期,同时注意桑树的养用结合,采用相应的桑园管理及养蚕措施,才能获得夏秋各蚕期的高产稳产。本文重点介绍桑园管理措施、蚕室蚕具消毒及蚕病的综合防治等夏秋蚕工作。  相似文献   

9.
1适时分批饲养 夏秋蚕期根据气候条件、桑树生长状况、劳力调配情况等因素统筹安排,适时分批饲养.汉中蚕区一般分为夏蚕、中秋、晚秋三个批次饲养.夏蚕期桑叶充足,但气温高应选择抗性强的品种适量饲养,中秋蚕期叶质和气温适宜应充足养,晚秋蚕期叶质下降,应根据桑叶情况看叶养晚秋蚕.生产上,夏蚕、中秋、晚秋三个批次放养比例以1:1.25:0.75为宜.  相似文献   

10.
金湖县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稻是我县的主要农作物。自1993年以来,由于受农药污染的影响,中秋蚕饲养中毒现象普遍发生,蚕农怨声载道。到2003年,我县被迫取消了中秋蚕,每年只饲养二季蚕,即春蚕和晚秋蚕。随着养蚕次数的减少,蚕农收入下降,蚕桑效益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失去了明显优势,蚕桑生产稳定的形势也变得不容乐观。为巩固和发展我县的蚕桑生产,提高桑园单产效益,2007年春我们引进了“二春蚕”饲养这一做法,进行了二春蚕的饲养实践,现对推广二春蚕饲养谈一点体会。1二春蚕推广饲养的优势1.1二春蚕期的气候适宜,蚕作安全二春蚕的饲养正值6月份,气温一般在25~30℃,气候条件相对夏蚕、中秋蚕而言比较适宜,而且大田农作物未到农药使用高峰期,蚕作十分安全,正好适合二春蚕的饲养。1.2二春蚕的经济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夏蚕期由于高温多湿,蚕茧产量极低,经济效益差。中秋蚕由于水稻多次使用农药,造成大环境的污染,蚕中毒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绝收。通过实践,饲养二春蚕,桑叶质量优良,蚕茧产量和春蚕相当,蚕茧质量略逊于春茧,但明显好于中秋茧,总的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1.3桑叶硬化延迟,有利于晚秋蚕生产由于春蚕和晚秋蚕相差3个半月左右的...  相似文献   

11.
对夏秋期合理布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单价越来越高,再加上夏秋养蚕辛苦,产量不高,单产值低,因此许多蚕农对饲养夏秋蚕兴趣不大,甚至个别户平桑田少的轻点地区,一年只养一季春蚕,好多地方也大大减少了夏秋蚕,尤其是不养夏蚕和早秋蚕,只养中秋蚕,即一年二期蚕,亩产值低,没有竞争力。重点蚕区则多数为一年养3~4次蚕,因此对夏秋期合理布局非常重要。本文就气候、桑叶二因素对养蚕布局的影响进行分析,以达到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2.
夏秋季蚕在我省乃至全国蚕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量的60%以上,夏秋季产茧量亦占总产量的60%左右。因此,夏秋用蚕品种的质量对整个蚕茧产量、质量的影响都极为重要。由于我省夏秋气候较为恶劣,对夏秋用蚕品种要求较高,加之全省各地气候开差较大,对品种的要求有所不同,单一的品种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另一方面,从品种质量上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夏秋蚕主推品种的性状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各异.早在50年代早中期,除两广地区外,全国一般以饲养一季春蚕为主,辅以饲养少量夏秋蚕,饲养蚕品种瀛文×华10因体质虚弱,夏秋蚕的生产不稳定.从50年代末期开始,长江流域蚕区逐步开始扩大夏秋蚕饲养,但饲养品种单一,利用广东育成的306与华东地区的华10组配成306×华10作为主要品种推广.而后各地先后育成了苏3·秋3×苏4、东34×603、东34×苏12等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应用于生产,上述品种对稳定我国在60~70年代的夏秋蚕生产发挥过一定的作用.由于当时夏秋用品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各地科研机构都十分重视夏秋蚕品种的培育,经过近20年的努力,各地先后育成了一批新的夏秋用品种,并应用于生产.80年代以来,育种工作者又面临着培育耐氟蚕品种的任务.因此,夏秋用蚕品种就出现了适宜于各地不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4.
夏秋用家蚕新品种“钱塘×新潮”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健、稳产作为育种目标,采用杂交育种方法,经特定高温多湿环境的定向培育及严格的后代选择,育成了夏秋用家蚕新品种钱塘×新潮。经浙江省家蚕品种实验室鉴定,新品种具有稳产、好养、茧丝质优良的特点:4龄虫蛹率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高2.84个百分点,万蚕茧层量、茧丝长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3.14%、4.18%,万蚕产茧量略高于对照品种。新品种在农村生产多点鉴定的综合经济性状成绩优于当地饲养品种,在气温较高的中秋蚕期饲养能够稳产高产。2008年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于长江中下游蚕区夏、秋蚕期饲养。  相似文献   

15.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传染性蚕病,是养蚕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蚕病损失中的70%左右,在夏秋蚕期危害尤烈,其发生因气象状态、蚕品种、养蚕布局、饲养技术、消毒防病等而有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不同季节发生程度也不一样。近年来,家蚕蚕病的发生有日趋严重的倾向.尤其在夏、秋养蚕期间,已严重影响蚕茧产质量,影响蚕农收入。对此,笔者于2008年对桐乡市高桥镇、石门镇一些村各期蚕饲养过程中蚕病发生及其损失情况进行了调查,重点对相关蚕病发生的现状、因病损失程度、  相似文献   

16.
<正>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的大别山区,境内多山区和丘陵,植被良好,山青水秀,空气清新,自然气候比较适宜蚕儿的生长。相对于春季来说,夏秋蚕是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的总称。夏秋期气温高,桑叶生长快,蚕儿生长发育也较快,应分批饲养,充分合理利用好桑叶,增加蚕室蚕具的利用率,养好夏秋蚕是增加蚕农全年总体收入的重要保证。而夏秋期桑叶虫口多,各种病原物也较多,且往往出现高温多湿、高温闷热、低温多湿等对蚕儿生长不利的极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家蚕品种苏秀×春丰正、反交的养蚕成绩和蚕茧质量等,进行了苏秀×春丰正、反交的饲养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春蚕期、中秋蚕期正交品种全龄经过分别比反交品种快5 h、3 h,5龄经过分别快5 h、1 h,强健性以及蚕茧产量、产值、茧层率等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蚕农无需刻意选择正交或反交。在饲养苏秀×春丰正、反交品种时,稚蚕期用叶宜适熟偏嫩,壮蚕期要用成熟叶,尽量避免吃带露水的桑叶和发热变质的桑叶,并注意蚕室通风、排湿,保证各龄蚕充分饱食就眠。  相似文献   

18.
我省的蚕茧生产每年饲养春、夏、早秋、中秋、晚秋五期,个别生产队早秋或晚秋不养则饲养四期,其中当以春蚕为蚕茧生产的重点。但是夏、早秋、中秋、晚秋四期由于气温高,桑叶生长发育快可以多次养蚕,提高桑叶、蚕室蚕具等的利用率,是增产蚕茧的有效途径。所以自从提倡饲养夏秋蚕以来,夏秋蚕的产茧量已增占全年产茧量  相似文献   

19.
秋丰、白玉是夏秋用品种 ,因其一代杂交种耐氟性能好而被广大蚕农所接受 ,依据品种性状 ,该品种不但产茧量低 ,而且制种量低 ,蛾体内残存卵多、生种多、不受精卵多 ,产质量不高 ,据其它种场饲养得出经验 ,饲养该品种蚕种场效益不好。我场今年试点饲养秋丰、白玉这对品种。在饲养过程中 ,根据品种性状 ,认真落实好各项技术措施 ,蚕性良好 ,食桑旺 ,蚕儿正常上簇 ,结茧率良好 ,产茧量较高 ,可以说是丰收在望。但在制种第一天 (全部春制秋 ) ,实施的技术措施和其它品种一样 ,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白玉×秋丰产卵迟 ,到 18∶0 0时才开始产卵…  相似文献   

20.
<正>秋丰、白玉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采用多品种杂交方法育成的一对夏秋用品种,该品种于1989年通过浙江省和国家新蚕品种的审定.秋丰×白玉有好养、张产较高、丝质优良、耐氟性强的特点,适宜于夏秋期尤其是中晚秋期饲养受到农村和丝厂的欢迎,我省武进、丹阳及江阴市蚕区饲养后反映较好.据了解,因该品种耐氟性好、茧形大、产量高,浙江省一些氟污染严重而春用品种饲养不好的蚕区用作春期饲养效果较显著,张产量、张产值均较春用品种提高20—30%.本场从1993年春开始至今已繁育了3期12个对交批,通过近几年繁育,我们对这对品种有以下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