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是四川旱地主要粮食作物,其增产潜力大,总产量高,是保证我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随着育成品种和新技术集成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已由上世纪90年代亩产250~300kg提高到现在普遍亩产近450kg。那么,玉米还有多大增产空间呢?1989-1990年掖单51推广之初,在简阳市莲花乡进行了高产示范,经四川省农业厅、农科院等组织专家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2.
甘孜州青稞生产与育种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稞是甘孜州的主要农作物,是藏族农牧民最重要的商品粮;青稞产量的丰欠直接关系到藏区政治稳定和经济建设。解放前全州青稞平均产量仅30-50kg,到2009年已提高到170kg,产量提高了4.4倍。青稞育种与新品种的应用对提高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60年代以来,以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主引、育成品种26个。在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一般都能增产8—20%,最高可达63%,对同期的青裸增产作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3.
商豆14号大豆新品种是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采用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03.87kg,比对照增产6.94%,极显著;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5.41kg,比对照增产6.86%;蛋白质含量40.77%;脂肪含量19.9%。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4.
新麦9号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1997年5月通过新乡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年在河南省麦收面积近500万亩,现已成为该省第8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之一。 1 产量 1994~1996年农科所品系鉴定试验,新麦9号平均亩产520.6kg,比对照种豫麦2号增产8.8%,居首位;1995~1997年参加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52.0kg,较对照豫麦21增产11.4%,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468.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7.24%,居第2位;1998~1999年平均亩产564.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93%,居第2位;1998~200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19点次汇总全部增产,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04%,平均亩产489.7kg,最高558.3kg,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在小麦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新麦9号在新乡市郊区临清店2.28亩高产攻关田创下683.5kg的高产记录。1998~1999年在安徽省宿州市桥南村种植6亩,平均每亩产量达652kg。  相似文献   

5.
毕粳45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贵州省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采用骨干优势亲本配组、毕节三亚交替选择、同步品质筛选鉴定等育种方法育成的粳稻新品种。2010-2011年贵州省粳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该品种平均亩产484.6 kg,比对照增产5.34%,2012年贵州省粳稻新品种(组合)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2.43 kg,比对照增产4.86%。该品种稻米品质主要指标达部颁三级优质食用粳米标准。2013年7月该品种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3010)。  相似文献   

6.
①主要农作物的遗传改良优先支持抗病虫害、抗逆、优质高产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林木新品种的培育,尤其强调超级优质水稻、优质小麦、特种玉米,以及杂交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本项研究强调生物高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培育出目标品种为目的,并最终实现商业化操作。涉及的技术包括:植物转基因技术;细胞工程和染色体工程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尤其是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核辐射突变和空间育种技术;等离子体突变育种和转基困技术。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四川旱地主要粮食作物,其增产潜力大,总产量高,是保证我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随着育成品种和新技术集成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已由上世纪90年代亩产250~300kg提高到现在普遍亩产近450kg.那么,玉米还有多大增产空间呢?1989~1990年掖单51推广之初,在简阳市莲花乡进行了高产示范,经四川省农业厅、农科院等组织专家现场验收,亩产达750kg.  相似文献   

8.
超级杂交水稻II优1273是由三明市农科所于2000年育成,该组合是用II一32A与明恢1273配组而成。2001年,II优1273参加三明市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14.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51%,居第一位;同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53.02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1%,居第二位。2002续试,平均亩产521.57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9%。2003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6.22kg,比对照增产9.32%。2003年12月II优1273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公告。  相似文献   

9.
961-4是大理州农科所提供的地麦新品种,于1999~2000年参加全州地麦品种比较试验,2001年南涧县扩大示范,2002年进一步扩大示范,表现出较好的农艺性状和优良特点,将逐步替代南涧县目前推广的地麦品种凤麦19号和凤麦20号,成为接班品种。 一、性状表现 1.丰产性好。在品试中,1999年与对照8132产量相近。亩产178kg;2000年亩产为28%,比对照8132增95kg,增50.3%。在扩大示范中,2001年平均亩产240kg,最高亩产323.31kg,比相邻地麦品种84998分别增产98.9kg和182.2lcg;2002年在沙乐乡示范4.77hm2,平均亩产328.6kg,比全乡地麦平均亩产154.5lkg增141.5kg,增91.6%。……  相似文献   

10.
“浙双6号”又名“鉴6”,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油菜育种组选育的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我市2000年品试结果表明,“浙双6号”平均亩产为2012kg,比CK“汇油50”增产14.6kg,增幅7.82%;2003年品试结果表明,“浙双6号”平均亩产为194.5kg,比CK“中杂油1号”增产34kg,增幅21.18%;两年增产幅度均达显著水平。2004年在我市马桥街道先锋村连片示范种植8.34万m^2,平均亩产为160,10kg;2006年在我市硖石街道军民村连片示范种植589万m^2,平均亩产达171.92k,其中姚一峰农户种植面积767.05m^2,平均亩产达205.22kg。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新稻2号是1985年8月由博尔塔拉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的博稻252,1988年4月由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为现名.新稻2号从1981年起即在米泉、呼图壁、伊犁、察布查尔、乌鲁木齐、博乐、精河等地多点示范和推广,亩产6O0—700kg,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10—25%,取代了公交10号、宁系62-3等,成为一些稻区的主栽品种或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对夏直播大花生营养积累动态进行了探讨,其结果是:1.植株体内N、P、K的积累动态在多数生育期内附合“S”型生长曲线,均可用Logistic方程很好拟合;2.对N素的吸收高峰在结荚期,对P、K的吸收高峰在结荚初期;3.对N、P、K的吸收总量随荚果产量的增加而提高,而亩产100kg荚果 吸收量则有随这降低的趋势;4.亩产200-300kg荚果,需吸收N12.5-17.5kg,P2O53-4kg,K2O6-9kg,N:P2O5:K2O之比约为4:1:2:5。苗期N、P、K主要分配于茎、叶中,且叶中N、P分配较多,茎中K分配较多;6.结荚以后,N、P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率迅速提高,茎、叶中则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龙粳14号(原代号D99-904)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应用外源总DNA转导技术,以龙粳4号为受体,转导玉米黑301的总DNA育成的早熟、优质、抗病新品种,2005年初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百亩连片种植实收产量平均为亩产709.2kg,最高亩产为758  相似文献   

14.
剑麻高产稳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剑麻纤维单位面积产量随着科学进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现剑麻平均亩产直纤维已由过去的100多kg上升到300多kg,广西垦区有的单位剑麻纤维平均亩产达400多kg,有的岗位甚至高达500kg。由此可见,剑麻单位面积产量潜力很大。如何加强剑麻科学栽培技术管理,提高剑麻单位面积产量,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是我们在发展剑麻生产中应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现将剑麻生产管理中几个关键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特别奉献     
(1)84加79大稳小麦 由陕西小麦育种专家罗洪溪历时15年的研究育成.于1993年6月2日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推广。引入我地120天出齐穗。抗倒、抗旱抗寒适应性强。成熟早,杆如筷,株高85厘米;粒白色,千粒重60克。亩产500公斤左右.高肥地65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6.
徐丕兰 《云南农业》2014,(12):64-64
景谷县杂交水稻制种历史悠久,多年来在广大制种人员的努力下,制种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套制种技术体系。制种面积从上世纪70年代的几亩发展到目前的几千亩,亩产从过去的几千克提高到现在的300 kg。然而大面积制种产量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表现为年份、品种组合之间的差异极大,高的亩产达310.2 kg,低的只有183.84 kg,提高制种产量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创新大豆种质和探讨育种技术的有效性,我们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绥农4号为母本,(农大05687×绥农4号)F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成了绥农31。该品种粗脂肪含量21.84%,粗蛋白含量39.74%,属高脂肪大豆品种。2008年全国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生产试验,6个承试点平均亩产183.6 kg,比对照绥农14增产8.2%。2010年高产高效生产示范,平均亩产212.5 kg。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3号株系。该品种2009年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通讯》2005,(2):43-43
从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获悉:由山西某种业有限公司引进的中晚熟玉米晋玉811连续4年试验示范表现突出.2002年度和2003年度参加全省中晚熟玉米区试均列第一,两年平均亩产786.9kg。该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在我国中晚熟玉米的育种上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熊守志 《云南农业》2011,(10):38-39
水稻新品种昌粳10号是昌宁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所育成的中熟粳稻新品种,主要特点是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口感好。2006-2007年参加保山市中海拔粳稻品种区试,综合年均亩产698.4kg,比对照品种合系41增产99.5kg,增16.6%。、生产示范平均亩产680kg、以上,是适宜温凉地区粳稻推广的主要品种。2010年9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阐述昌粳10号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通讯》2009,(8):155-155
本刊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汉中研究员为首的育种团队.经过八年的刻苦攻关.选育出目前我国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中双11号,2008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推进高油油菜产业化,油料所选择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对中双11号进行了大规模生产示范,该品种表现出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抗菌核病和抗病毒病的特点。经专家对500亩连片试验田测产,亩产菜籽达到203.5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