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济宁地区近30年的气候资料统计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济宁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济宁市农业气候资源评述及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反映济宁市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区域划分,根据济宁市区域气候特点,结合辖区内1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对济宁市的农业气候资源做了综合评述,并根据气候条件对区域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将济宁市划分为4个农业气候区,并且评述了各气候区内的主要农作物生长条件和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3.
2017年济宁市气候概况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2017年济宁市气候概况及主要气象灾害,分析了2017年济宁市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基础上,对2010年济宁市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条件进行探讨,以为确保济宁市冬小麦的稳产丰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概述济宁市气候特点,并对济宁市主要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以供气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2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济宁市天气气候异常,气象灾害频发。6月底,持续干旱导致济宁市部分河道断流,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概述了人工增雨的目的、意义和原理,并介绍了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2012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济宁市天气气候异常,气象灾害频发。6月底,持续干旱导致济宁市部分河道断流,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概述了人工增雨的目的、意义和原理,并介绍了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济宁市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分析了济宁市各季节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利用197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计算月、旬的人体舒适指数。结果表明:济宁市旅游气候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最佳旅游季节为春、夏、秋季,其中4、5、9、10月适合到风景区旅游,6—8月适合登山和游湖。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投资环境的评价体系,通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比较了济宁市投资环境与泰安市、青岛市和山东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济宁市投资环境整体水平不及其他区域,尤其是社会服务。因此,济宁市应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0.
荷花是山东省济宁市市花,本文分析了济宁市当前的水域、荷花以及其他水生植物分布现状。提出了荷花濒临灭绝的危机,及下一步开发、利用、发展的潜力和重要意义。倡导城市建设应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地方优势,努力把济宁市建设成"秀水名荷"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1.
济宁市2004-2005年气候条件对冬小麦苗情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年济宁市小麦播种以来至2005年3月底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并通过与历年对比的方式,分析了此期的气候特点及其对济宁市小麦生长的影响。前期气候温暖,后期天气寒冷,越冬期温度骤降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使冬前小麦旺长现象明显,冬后小麦普遍受冻害,影响了返青后麦苗的生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济宁市秋季气候特征对农业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刘强  李春光  张熙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100-100,104
分析总结了2011年济宁市秋季气象要素的变化,针对秋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更是面对现实的资源、环境压力,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符合济宁市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工业经济强市的要求。当前,济宁市循环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潜力,空间巨大。本文通过对济宁市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的全面研究,理清思路,找准症结,提出对策,这对济宁市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济宁市农业生产中应对气候变暖环境制定农业措施提供参考,利用济宁国家一般气象站1970—2013年逐日气温、天气现象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气温变化趋势,线性内插法分析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16℃初日和16℃、18℃终日的变化,以及无霜冻终、初日变化,运用5a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济宁近10年农作物气候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济宁市年平均气温上升明显,冬春秋季气温在波动中上升极显著,夏季变化较小;济宁气温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升高所致,自1994年以来暖冬现象十分严重;霜冻终日提前、初日推后,无霜期天数增多;农作物春播期提前,秋播期推迟,济宁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耕作制度及气候产量均因气温升高而产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形成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新局面,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介绍了济宁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的“2345”体系。  相似文献   

16.
林业有害生物是威胁林业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济宁市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现状,建立了以森防指挥体系、林业有害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为主体构架的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的控灾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能够达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实时监控、准确预报、区域封锁、有效控制,基本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7.
《山东农业科学》2011,(9):4+126-F0002,F0004
山东济宁南船湖农场始建于1955年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控制区之内是济宁市唯一一家国有农垦企业,现有土地总面积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万亩,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济宁市气候概况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降水、气温、日照等方面介绍了济宁市2009年气象要素概况,总结了其主要气象灾害,针对全年各月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优质稻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关系,影响水稻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重庆市优质稻气候资源状况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重庆市优质栽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主要气候问题,最后从开展精细化优质稻气候生态区划,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选用与气候生态特点相适应的高产、优质、抗病良种,采取与气候特点相适应的综合栽培技术,加强优质稻生产、加工、销售配套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为优质稻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重庆市优质稻产业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86-187
生态产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产业,秦巴山区特殊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使得发展生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扶贫精准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