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国创意农产品竞每力分析 (一)中国创意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1、创意农业学的内涵 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营销过程中进行创意生产,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构建农村创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章继刚 《饲料博览》2009,(1):I0006-I0011
1创意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1.1创意农业的内涵 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营销过程中进行创意生产,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创意农业改变中国,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意农业以知识产权为先导,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美学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动力,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以持续利用为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创意农业与创意乡村的内涵 创意农业改变中国,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意农业以知识产权为先导,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美学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动力,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以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农业企业为主体,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成为具有"四高"即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五化"即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景观化,"五型"即审美型、文化型、娱乐型、科学型、观赏型的新型农产品.  相似文献   

5.
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来,我国高收入高消费人士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并形成了一个以富裕阶层为主的规模可观的农产品高消费群体,要求农产品味道更好、外观更美、安全更有保证。  相似文献   

6.
创意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催生的结果;创意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国亿万农民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增收致富的渴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亿万农民的首创精神。创意农业是拉动农村市场消费,扩大内需,建设生态义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构建消费和谐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7.
<正>创意农业是指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在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过程中,以及在农业节庆、农业科普、农业电子商务、农业总部经济、农业审美、农业旅游活动中,进行生产创意、生活创意、功能创意、科技创意、产业创意、品牌创意和景观创意,通过营造优美意境,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传统农业相比较,创意农业具有"七高一低"的明显特征:创意农业的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高艺术化、高个性化、高智能化和低碳化发展创意农业产业,充分发挥创意农业在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做到"三个突出":一要突出规划的前瞻性;二要突出市场机制;三要突出政府的服务功能。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牟锦毅认为,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产生的一个新产业,它涵盖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创意”一词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所谓“创意”,就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给出个新主意.加一个点子.大幅度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创意农业,就是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等创意手段.提高附加值.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价值增值的突破.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创意农业是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连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产生更高的附加值,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发展创意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是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存在巨大的发展和效益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但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创新力不足,粗放式的传统农业仍处于主导地位。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运用创意的思维模式对农业加以改造,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描述,引出文化创意农业的概念,在描述国外创意农业主要发展模式基础上,分析中国文化创意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思路,以期对构建绿色生态、规模集约、低碳高效、科技创新的现代农业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创意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和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成为具有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智能化、特色化的农产品,使其产生更高的附加值,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培育开发区域"特"、产品"特"、市场"特"、创意"特",美形、美色、美味.发展创意农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用创意延续农村文化,发展米东区特色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使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农村人民的精神层面需求得到满足,这是构建二十一世纪中国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农村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十八大中关于农村建设的议题中提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创新文化创意的发展,促进农业精简、农民增收。文化经济一体化是当下社会发展的潮流。本文通过对于米东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的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创意农业是在农业中融人创意的智慧,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业资源的附加值。六合区创意农业是通过创意技术,创意农产品和创意农业文化活动等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科技培训发挥着重大作用。为给类似城市提供参考,论述了科技培训在创意农业中的作用,指出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强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和加强科技培训投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社区与经济园区共建不仅有利于统筹安排社区化条件下的农民生产和生活,推进农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也有利于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应当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抓好社区农民的就业转型,防止"空心村"的出现;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战略,合理承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产业转移,从而产生"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社区与经济园区共建不仅有利于统筹安排社区化条件下的农民生产和生活,推进农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也有利于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应当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抓好社区农民的就业转型,防止"空心村"的出现;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战略,合理承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产业转移,从而产生"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认为创意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为资源,通过创意把文艺元素、农业技术、农产品和农耕活动、市场需求有机联接起来,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明确了创意农业具有以下特征:(1)高文化内涵;(2)高科技性;(3)高附加值;(4)高融合性。结合中国国情,论述了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策动力,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丰富人民生活内容的捷径。同时指出了创意农业存在以下问题:(1)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2)技术含量低,相关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优种率低,生产加工工艺落后;(3)缺乏行业标准,严重制约了创意农产品的品质管理和市场规范;(4)市场发育滞后,创意农产品的优质优价难以充分实现;(5)创意农业企业的创牌意识和能力亟需加强,企业商标战略与市场脱节;(6)创意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少农产品品牌在国内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不高,缺少国际影响力强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品牌;(7)发展和保护创意农产品品牌的政策和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8)创意农产品品牌运作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对此提出了以下对策:加强创意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创意农业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加大创意农业品牌保护力度,完善创意农业品牌保护机制;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创意农业投入力度,强化组织领导;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创意农产品质量认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产业,加强城乡统筹,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生产方式传统,现代农业没有大范围推广;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村人口过多,农村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人不稳定,消费能力弱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虽然有多种方式,但最根本的还是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发展能有力的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意农业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发展创意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信息荟萃     
★农业结构调整要突出四个重点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2年年会上说,今后农业结构调整将突出四个重点:一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二是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的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这是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的关键,也是适应国内需求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三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四是推进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中国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要使农民富裕,必须减少农民,这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规律。(据…  相似文献   

20.
观点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之“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只能加强、不宜淡化或偏离农业现代化。“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稳住农业基本盘,可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压舱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文章,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增强农业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