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根肿病是十字花科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十字花科作物(油菜、白菜和萝卜等)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究根肿病的抗病机理,为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进行田间早期的诊断预报提供依据,以两个抗病性不同的萝卜品种为试验材料,观察了根肿菌侵染的差异,利用qPCR技术测定了不同时间点根内根肿菌含量,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接种根肿菌后根部防御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根肿菌在两个萝卜品种中均发生根毛(初级)侵染,但是仅能在感病萝卜根中完成侵染循环,抗病萝卜没有观察到皮层(次级)侵染。推测次级游动孢子不能分化成休眠孢子囊是抗病萝卜抗病的主要原因。在接种后第25~45 d,感病萝卜根内的菌含量显著增加,抗病萝卜则相反,提示此期间是根肿菌在感病萝卜体内快速繁殖的重要时期。同时,接菌后抗病萝卜根部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病品种,而CAT活性低于感病萝卜,表明较高的SOD、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较低的CAT活性对于萝卜的根肿病抗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邝秀明  胡益阳 《中国麻作》1982,(4):15-17,12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为了解苎麻地下部分生理活动的规律,我们在1980-1981年冬季及苎麻不同生长季节,对萝卜根组织提取液分解可溶性淀粉的速度,麻芽托叶细胞渗透压和萝卜根组织束缚水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初步表明,苎麻的地下部分具有适应外界气候条件变化的生理机制,这是苎麻能在冬季一定低温条件下安全越冬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苎麻种根上有很多芽眼。例如1克重的跑马根上,就有芽眼6~7个,育苗时一般只发出。株苗,多数芽眼!没有被利用。如果能例种根上的芽眼都长成麻苗,繁殖系数可以进一步提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经试验总结出“苎麻整蔸催芽繁殖技术。此法是利用萝卜根贮备的营养物质,在适宜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为了解苎麻地下部分生理活动的规律,我们在1980—1981年冬季及苎麻不同生长季节,对萝卜根组织提取液分解可溶性淀粉的速度,麻芽托叶细胞渗透压和萝卜根组织束缚水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初步表明,苎麻的地下部分具有适应外界气候条件变  相似文献   

5.
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属寻麻科(Urticaceae)植物。用种子繁殖的苎麻的根,有由胚根形成的初生根(初生根以后即是主根)和主根上再发生的各级侧根。还有由地下茎或老根上发生的不定根。用地下茎繁殖的苎麻的根,则由地下茎或地上茎根颈部分产生不定根,在不定根上再发生许多细根。一些不定根可以膨大成为像萝卜样子的萝卜根。萝卜根上发生侧根和在侧根上再长出细根。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与萝卜属间杂种的获得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蕾期重复授粉和子房培养克服甘蓝型油菜与萝卜属间杂交障碍,提高杂种获得率。从组合湘油15×萝卜、681A×萝卜和742×萝卜分别获得12、28和18粒种子,前两组合分别得到21和11株F1代植株,而从组合 742×萝卜未得到再生植株。F1植株形态有些相似于母本,有些则不同于双亲。SSR分析显示,由湘油15×萝卜所获得的21株F1植株中有10株是真杂种。  相似文献   

7.
在新形势下,为提高棉田综合效益,增加棉农收入,我们进行了棉地套种春萝卜的试验,通过对春萝卜品种密度、播期、施肥水平等因素的试验,获得了一套棉、菜双丰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物检测方法,探讨果园套种牧草,其土壤浸提液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果园分别全园套种宽叶雀稗、百喜草、平托花生、圆叶决明4种牧草,其土壤浸提液均对受体萝卜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而对受体萝卜根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全园套种百喜草处理对受体萝卜根干重起抑制作用;全园套种百喜草、平托花生、圆叶决明处理对受体萝卜的幼苗生长和干重均起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全园套种宽叶雀稗处理则反之;全园套种百喜草、平托花生、圆叶决明3种牧草处理对受体萝卜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均大于套种宽叶雀稗处理,且前者起促进作用,而后者起抑制作用;用不同牧草区土壤浸提液进行砂培法培养的萝卜幼苗根系活力受到极显著抑制,对照处理的萝卜根系活力最强,为156.3μg·g-1·h-1,而宽叶雀稗处理区的根系活力最小,为64.3μg·g-1·h-1。  相似文献   

9.
萝卜与甘蓝型油菜和黑芥的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大有  王爱云  李栒 《作物研究》2006,20(2):124-126
2004年利用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和1个黑芥品种与日本樱岛大根萝卜进行正反交,以研究远缘杂交的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萝卜与油菜的远缘杂交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F1种子的产生与杂交的组配方式、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有关;授粉子房离体培养能够提高属间杂交种产生的频率;F1植株的形态大多数偏向母本。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观察,分析总结出萝卜产生空心、分叉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套相应的预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苎麻(Boehmeria nivea(L)Gand)属双子叶植物纲荨麻科(Urticoceae)宿根性多年生草本纤维植物。通过观察,它的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的初生构造及次生构造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似。当它们膨大成萝卜根时,其次生木质部解剖结构中有一种额外的构造,通常称为三生构造。  相似文献   

12.
萝卜和甘蓝远缘杂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4个栽培萝卜(Raphanus sativus, 2n = 18, RR)分别和芥蓝(B rassica oleracea var. alboglabra, 2n = 18, CC) 、苤蓝(B 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2n = 18, CC)杂交,研究萝卜和甘蓝的杂交亲和性。萝卜×甘蓝受精前亲 和性低,只有极少数甘蓝花粉粒能在萝卜柱头上黏附、萌发,延伸到花柱,到达胚珠。母体内杂种胚很多能发育成 熟,平均每杂交100朵花得到杂种3. 9株,说明萝卜×甘蓝生殖隔离主要发生在受精前,受精后障碍相对较轻。甘 蓝×萝卜受精前亲和性高,萝卜花粉能在甘蓝柱头上正常萌发、延伸,但采用常规的人工去雄杂交方法没有得到杂 种,而用幼胚离体培养获得了杂种,表明甘蓝×萝卜生殖障碍主要发生在受精或受精后。  相似文献   

13.
用~(66)C_9—γ射线处理扩_(077)、H_(23)、2432为保持系的萝卜质不育系。2432保持的萝卜质不育系半致死剂量约为100k rad,H_(23)、扩_(077)保持的萝卜质不育系半致死剂量约为80k rad。120k rad处理扩_(077)保持的萝卜质不育系M_1,出现了苗期不缺绿的不育株和可育株;120k rad处理H_(22)保持的萝卜质不育系叫,出现了缺绿可育株。100k rad处理扩_(007)保持的萝卜质不育系M_2,出现了19株苗期不缺绿、花器形态与萝卜质不育系一样的不育株。并对这些M_1、M_2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安徽萝卜品种资源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安徽21个萝卜品种的矿物质,可溶性总糖,蛋白质,维生素C和粗纤维5个营养指标含量,并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种质的综合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恨地钻和二躁萝卜综合营养品质突出。滁县大红萝卜,牛腿红,歙县白萝卜,太平白萝卜,五河红萝卜和寿县大青萝卜综合营养品质居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苯甲酸对萝卜种子萌发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萝卜品种枇杷缨全红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对萝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苯甲酸浓度为10-3mol/L时,萝卜种子萌发率、幼苗的根长和苗长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5.0%、39.5%和40.9%;苯甲酸浓度为10-7~10-5mol/L时,种子萌发率、幼苗根长和苗长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萝卜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SOD和POD)分别在苯甲酸浓度为10-5mol/L和10-4mol/L时受到显著抑制。[结论]苯甲酸对萝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高浓度时抑制,低浓度时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防治油菜萝卜蚜,科学合理使用药剂,研究不同种类杀虫剂对油菜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的毒力及作用机制,并调查2种杀虫剂拌种后在芥菜型油菜叶片的残留。结果表明,供试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萝卜蚜的毒力大于拟除虫菊酯类和烟碱类杀虫剂,12种杀虫剂中毒力最大的是灭多威和乐果,致死中浓度(LC50)为3.152 mg/L和3.452 mg/L,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高效氯氰菊酯毒力最大,LC50为10.741 mg/L,氰戊菊酯最小LC50为30.938 mg/L,噻虫嗪和吡虫啉对萝卜蚜的LC50为15.460 mg/L和30.385 mg/L。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萝卜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有抑制作用,乐果抑制作用最强,抑制中浓度(I50)为1.97×10-5 mol/L,三唑磷毒力最小,I50为15.51×10-5 mol/L。抑制中时间(IT50)乐果最小为0.21 min,三唑磷最大IT50最大,为8.30 min。5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表现出对萝卜蚜腺苷三磷酸酶(ATPase)不同程度的抑制。当浓度为1×10-4 mol/L时,联苯菊酯对萝卜蚜Na+-K+-ATPase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31.65%,溴氰菊酯对Ca2+-Mg2+-ATPase抑制最强,抑制率为38.60%。5种菊酯类杀虫剂都会降低萝卜蚜线粒体膜的流动性从而进一步影响昆虫体内酶活性,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当浓度为1×10-4 mol/L时,高效氯氰菊酯对萝卜蚜线粒体膜流动性影响最大,偏振度P值为0.289;氰戊菊酯影响最小,偏振度P为0.263。毒死蜱和噻虫嗪分别拌种油菜种子后会存在一定的残留期并进一步降低蚜虫危害程度,油菜出苗1周时这两种杀虫剂在叶片含量都达到最高,之后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降低,到出苗第5周后在叶片中未检测到这两种药剂。合适剂量不同类型的农药对于抑制蚜虫活性,降低虫口密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苎麻(Boehmeria nivea(L)Gand]属双子叶植物纲荨麻科(Urticoceae)宿根性多年生草本纤维植物。通过观察,它的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的初生构造及次生构造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似。当它们膨大成萝卜根时,其次生木质部解剖结构中有一种额外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渗法制备萝卜种子抗真菌蛋白白Rs-AFPs粗提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萝卜种子发育过程中,Rs-AFPs是在一定时期开始合成并逐步积累的,因此充分成熟的萝卜种子Rs-AFPs粗提液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Rs-AFPs的耐酸性,。耐碱性,热稳定性及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4和10时,Rs-AFPs能保持90%的活性,在80℃水浴60min其活性仍为100%,在100℃水浴3  相似文献   

19.
山区稻田采取“春萝卜——杂交中稻——冬豌豆”栽培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且有利于发展养殖业。介绍了合理安排茬口、选好良种、施足基肥、加强田间管理等配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西瓜后茬种一季杂交稻,杂交稻收后种一茬萝卜,一般每667m^2产值3200元左右,除去生产成本,纯收入达25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该栽培模式已经成为安徽泾县大部分乡镇农户的种植模式,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