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苹果适生区西移北扩的背景下,位于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交叉地带的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迎来了苹果产业发展的春天,苹果产业已被定位为榆林四大主导产业之一,预计2025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为了促进区域苹果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采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性的分析了区域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威胁与机遇。基于SWOT分析和综合分析,提出了榆林苹果产业发展SO策略、ST战略、WO战略和WT战略,提出了重点发展南部丘陵区与探索北部风沙区、适度扩大栽培规模与重点提升品质、品系以富士系为主与多品系为辅、市场以北方市场为主与南方及海外为辅、消费者以中青年为主与儿童老年为辅等产业发展定位,以期为榆林市山地苹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筛选适宜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栽植的优质苹果新品种,试验以长富2号为对照,通过对烟富系列、响富、瑞阳、瑞雪、维纳斯·黄金、秦脆、玉华早富等9个中晚熟苹果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富10、烟富6、响富、秦脆四个中晚熟红色品种和维纳斯·黄金、瑞雪两个晚熟黄色品种适宜于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栽植。  相似文献   

3.
马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61-162
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具有桑蚕业发展的区内外潜在优势,结合退耕还林工程以及"南蚕北移,东蚕西迁"工程的实施,提出了榆林市综合发展桑蚕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榆林是我国小杂粮主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主要以南部陵沟壑区为主,杂粮也是这些地区的主要粮食作 物。小杂粮生育期短,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既能作为抗灾、补种作物,又可以在风沙草滩和丘陵沟壑山区种植,是榆林 种植业当中重要的经济作物。 本文对榆林小杂粮目前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出路进行了探讨分析。对现榆林地区小杂粮产业发展优势及 未来小杂粮产业发展进行归纳分析,为今后的农技推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给榆林未来发展小杂粮产业作为农村新 型产业链提供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5.
陕西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土层深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目前苹果面积已发展至4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米脂、子洲、绥德、清涧四县,苹果年产约28万吨,经济效益明显。科学合理的土肥水管理是山地苹果优质、高产、稳产、长寿的基础。土肥水管理的目的是为苹果根系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吸收,以满足树体生长和结果之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实际气候特点出发,通过建园、定植、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等方面分析论述了核桃在该区域的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正>苹果产业是榆林市南部山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是南部山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了全面掌握榆林市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加快苹果产业发展,笔者对榆林南部六县、佳县、榆阳等县(区)实地调研,找出了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明确了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1苹果产业发展现状榆林市苹果产业发展经历了"迅速发展高峰期、毁园还田衰退期、重新发展复苏期"三大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聚丙烯酰胺在"山地苹果"生产中的应用,根据陕北黄土丘陵区沟壑区的降雨状况和"山地苹果"树的生长特性,提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苹果"园应选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雨季前或在春季小到中雨前地表撒施,撒施量为10.0kg·hm-2。聚丙烯酰胺撒施前应中耕除草,撒施后应禁止喷施除草剂。聚丙烯酰胺需避光、密封保存,施用时应撒施均匀。  相似文献   

9.
米脂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苹果产业一直是我县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我县紧紧抓住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北扩战略这一机遇,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苹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将苹果产业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2009-2011年,作者在薛坪、炭窑峁等乡村指导建成了山地苹果标准化示范园6000亩.通过近两年的项目实施,总结出来一套建园技术规程,使山地苹果示范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县苹果产业发展树立了优质高产示范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正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山地苹果23万亩,苹果已成为当地主要主导产业。为了加快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普及,促进志丹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志丹县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果树病虫害可持续治理和果农稳定增收为目标,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志丹县山地苹果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加大果树病虫害防控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榆林地区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总人口32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2.8万人,土地总面积4.3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13.3公里,地貌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  相似文献   

12.
正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山地苹果23万亩,苹果已成为当地主要主导产业。苹果测土配方施肥是当代科学施肥的全新理念。是根据志丹县苹果生长发育和营养特点,以及气候条件、土壤状况,进一步调节好果园土壤水、肥、气、热和微生物良性环境,实施安全、健康、高效果品生产的巧施肥技术。1明确技术特征推广安全高效施肥根据科学施肥理论结合我县实际,果园安全高效施肥的基  相似文献   

13.
庄浪县位于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均气温8.0℃,年均降雨量547.8mm,无霜期160d-179d,有6.53万hm^2梯田,是农业部划定的优质苹果生产适宜区。全县近年来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园面积1.37万hm^2,其中的80%的主要分布在山地梯田,是典型的山地苹果生产基地。在发展山地果园生产中,结合当地实际,从建园推广抗旱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陕北是陕西省北部榆林、延安两市的总称,除榆林市毗邻内蒙的风沙区外,多数为丘陵沟壑区,沟壑纵横土地零散,虽说也属于农业区,但发展规模种植业条件极其有限。自本世纪初实行退耕还林以来,农耕地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大幅增加,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养殖业也成了部分农民脱贫的一项产业,但是整体而言其发展还是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笔者在黄土高原具有典型代  相似文献   

15.
保水剂是继农药、化肥、地膜之后最易被广大农业生产者接受的第四个农用化学合成产品。保水剂在土壤中能够吸收、保存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分,且吸收、保存的水分可缓慢释放于土壤中,供作物吸收利用。保水剂无毒、无残留、无污染[1‐12],在果树生产中可拌土育苗,提高出苗率;可蘸根保湿,减少苗木运输中的水分散失;也可施于定值穴,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保水剂混施于果园,不但可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水分[13],提高果实产量,而且可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维持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陕北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山地苹果”园多建立在坡地上,无灌溉水源,3‐6月份的干旱及7‐9月份的水土流失严重抑制了陕北丘陵沟壑区“山地苹果”的发展。“山地苹果”园施用保水剂,可吸收、储藏土壤水分,达到“秋雨春用”。为了提高“山地苹果”园的经济产值,促进保水剂的应用推广,根据相关文献及生产经验[14],提出陕北丘陵沟壑区“山地苹果”园保水剂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陕北丘陵沟壑区是陕西省新发展的山地苹果生产基地,但山地苹果"大小年"严重。山地苹果"大小年"不但与树体营养、内源激素、气候环境等密切相关,而且与土壤水肥管理、修剪、疏花疏果、病虫防治、品种特性及授粉树配置等密切相关。针对山地苹果"大小年"的问题,简述了"大年""小年"树的冬季修剪、花前复剪、疏花疏果及夏季、秋季修剪方法,以防止、减少"大小年"发生,促进山地苹果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咸阳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年播种面积260余万亩,按照自然条件划分为南部夏玉米区和北部春玉米区。南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较为发达;北部渭北旱塬为高原丘陵沟壑区,含彬县、旬邑、长武、永寿、  相似文献   

18.
针对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后果业地位下降和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果业是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中的主导产业,该区果业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强科技宣传与推广、建立果农协会、抓好果树区划、开展绿色果品生产、加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等,才能保证果树的优质丰产,确保农民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以推动退耕还林还草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静宁沟壑区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对干沟乡境内及周边典型的农户系统,采用重点调查与一般调查相结合原则,对当地农户进行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对系统定量评价所应用的综合分析指标主要包括组分优势度和结构优势度以及复合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结果表明,短期来看,该区域内小农户占调查总户数的47%,中农户占调查总户数的31%,大农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2%,从而得知调查区域内农户经济水平属于中等略偏低;对不同收入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比较可见,大农户家庭以苹果种植为主,其收益较为显著,占全年总收入的62.3%,且家庭总开支比重较小。长期来看,通过产业系统结构稳定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农户主要以苹果种植产业为主线,产业结构不够稳定,应改变农户生产系统原有单一经营模式,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和网络资源整合利用,促进苹果深加工等工副产业,发展形成复合经营模式,将对静宁丘陵沟壑区小尺度范围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并深远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凉城县丘陵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71.29%,沟壑密度2km/km^2~4km/km^2,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又地处温带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经调查分析,该县可作为我国北方丘陵沟壑区面积较大且水土流失严重的典型代表。因此本文根据该县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和林业发展状况,应用指数开方法,对该县丘陵沟壑区宜林地资源作了适宜性评价,从而进一步弄清了宜林地资源现状,为充分合理利用宜林地资源、加快丘陵沟壑区林业建设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