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松嫩平原人工草地羊草和野大麦叶种群的趋同生长格局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羊草和野大麦均为根茎型禾草,具有较强的营养繁殖力和相似的营养繁殖特性,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在松嫩平原生长季末期,羊草和野大麦的无性系均由不同形成和生长时间的分蘖株组成,构成种群生活史中营养生长格局的连续统。根据植物种群的构件理论,采用大样本取样方法,对羊草和野大麦营养分蘖株进行了叶种群统计的生长分析。结果表明,羊草和野大麦营养分蘖株的叶种群均呈相同的幂函数变化规律,蕴涵着趋同的叶种群形成与生长过程,趋同的叶种群生物量生长格局;趋同的生长调节和物质分配策略;以及趋同的叶片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境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表型变异与协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的表型特征是其对自然生境适应的结果,不同生境种群间表型特征的比较可为揭示其表型变异产生的原因及变异规律提供重要线索。本研究以分布于不同生境的5个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6个表型性状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小花山桃草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6.30%。表型分化系数在26.85%~96.98%之间,平均为73.03%,表明种群间变异是小花山桃草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不同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不同,其中株高、茎粗、单株果数和比叶面积在种群内的差异不显著,而在种群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型分化系数达82%以上;节间距、叶宽、主根长、分枝数、果长和果宽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果种子数和单果重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株高、茎粗、叶长、叶宽、茎重、叶重、主根重和单株果数表现出一致的协变格局,生理功能性状之间的这种整合特性有助于小花山桃草适应多样的生境。聚类分析显示,5个种群可按生境条件的好坏分为两大类,进一步表明小花山桃草的表型特征受种群间环境条件(水、肥)强烈影响。绝大多数表型性状与生境因子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果实性状(包括果宽、单果重和单果种子数)与生境因子相关性低,进一步表明繁殖性状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不同土壤基质条件下羊草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通过对不同土壤基质条件下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年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中旬在松嫩平原羊草种群营养生长期,分蘖株均由1龄、2龄、3龄3个龄级组成,呈增长型年龄结构,其中均以1龄和2龄级分蘖株占绝对优势,为89.4%~99.7%,3龄株仅占0.3%~10.6%;根茎均由2龄、3龄、4龄3个龄级组成,根茎长度及其质量均以2龄级最高,3龄次之,4龄最小;根茎物质的储量均随着龄级的升高而降低,羊草种群对低龄植株、根茎的大比例投资是羊草种群扩大其空间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4.
克隆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在基株和种群水平上分别表现为克隆构型和分株种群特征的变化。以试验地移栽的黄绿型羊草为对象,研究了施肥和施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盐碱胁迫条件下羊草分株种群特征的影响。通过和对照组羊草分株种群特征的比较,发现在相同的盐碱胁迫强度下,施肥和施加NAA可以促进羊草的克隆生长,减缓盐碱胁迫对羊草克隆生长的抑制作用;在本试验所设的处理水平下,施加6-BT和GA对羊草的克隆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分蘖和分枝。  相似文献   

5.
退化羊草群落恢复演替系列种群构件年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松嫩平原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围栏与割草草地不同演替系列羊草种群为研究对象,调查恢复演替系列羊草种群分蘖株、根茎长度、芽库的年龄结构及冬眠构件的组成等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地中不同演替系列的分蘖株的年龄结构.均是1龄>2龄>3龄.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羊草根茎的累积长度以2龄的根茎所...  相似文献   

6.
对伊犁河谷昭苏县杨树群落(H1)、羊草单优势种群落(H2)生境内的羊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H1、H2样地内羊草无性系种群分蘖株数量分别由3个龄级和4个龄级组成,且随着龄级的增大迅速减少;各生境羊草种群年龄结构同为增长型.(2)两个样地羊草无性系种群根茎长度均由4个龄级组成,其中H1样地羊草无性系种群根茎长度年龄结构为增长型,H2样地为稳定型.(3)两个样地羊草无性系种群分蘖株生物量与分蘖株数量龄级构成相同,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根茎生物量均由4个龄级组成都为稳定型.各生境分蘖株和根茎生物量年龄结构均以低龄级居于优势位置.  相似文献   

7.
白乌云  侯向阳 《草地学报》2023,(10):3067-3073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禾本科优良牧草,也是重要的生态草种。单株产量高、根茎克隆繁殖力强的优良羊草种质的筛选对于羊草人工草地建植和退化草地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66份野生羊草为试验材料,在试验地栽培条件下,基于农艺和繁殖相关17个数量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法,进行优良羊草种质的筛选,并进行羊草种质的生物气候和地理分布分析,筛选出根茎空间扩展力、单株产量、克隆后代数、叶长和综合性能方面具有优势的优良羊草种质各10份,获得根茎克隆繁殖力强的特异性羊草种质1份。优良羊草种质主要来源于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内蒙古中部和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本研究为羊草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提供了参考,为选育和开发羊草新品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羊草地下芽库中各类型芽及所形成子株和母株的季节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年返青母株是由上一年母株形成的80%的分蘖芽与分蘖芽子株,15%的根茎顶芽与根茎顶芽子株,以及5%根茎节芽和根茎节芽子株组成的,分蘖芽与分蘖芽子株是返青母株的主体。随着返青母株的生长,根茎顶芽是在5月20日早于分蘖芽和根茎节芽1个月发生,并首先呈水平生长方式远离母株,占据生态位;在6月20日水平根茎顶芽开始向地面弯曲,输出子株的同时,分蘖芽和根茎节芽开始形成,并输出子株。羊草母株以产生低比例根茎芽和高比例分蘖芽的扩展和丛生联合生长方式,以年内和年间的芽、子株、母株之间的不断循环,年复一年地维持着种群的无性繁殖机制。高降水年份可显著地增加地下芽库各类型芽数量,从而使地上子株和母株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测定羊草植物功能性状、营养元素和化学计量等多个指标,进行多角度综合系统的研究,阐释羊草割草地羊草种群对不同改良措施的响应特点及变化规律。运用单、双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羊草功能性状对施肥处理较为敏感,但随着施肥年份增加,部分指标敏感程度减弱;高浓度(N 10.5 g·m-2+P 5.1 g·m-2)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株高和茎长,茎长成为羊草株高增长的主要因素;高浓度(N 10.5 g·m-2+P 5.1 g·m-2)施肥处理有利于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羊草氮含量随着施肥年份增加逐渐增加,羊草氮含量与羊草C:N存在高度负相关,施肥(N 10.5 g·m-2+P 5.1 g·m-2)处理下羊草叶片和茎的C:N,羊草个体和叶片C:P最低。  相似文献   

10.
观察不同盐碱程度土壤(重、中、轻)的条件下,天然草地羊草根茎克隆构型的变化。观察并测量其株长、茎节间长、间隔子长度和分枝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各项指标均有增长的现象。但在不同盐碱程度下,羊草株长、根茎节间长度、间隔予长度无显著差异,而分枝角度差异显著,表明在不同盐碱程度下,羊草根茎的分枝角度具有较强可塑性。  相似文献   

11.
羊草克隆繁殖能力强,有性繁殖能力弱,提高羊草种子产量和质量对羊草种群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植物激素是一类影响植物发育繁殖的微量物质,本研究在返青期和分蘖期,对羊草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激动素(KT)和生长素(IAA)后,分析了羊草有性生殖数量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羊草有性生殖受外施植物激素的种类、浓度和喷施时间影响。其中,GA3和KT表现为促进作用,但IAA表现为无作用或抑制作用;在返青期喷施高浓度(150 mol·L-1) GA3对小穗数、小花数、结实数、穗重和粒重均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在分蘖期施用则不显著;在返青期施用高浓度的KT能有效增加小穗数和粒重,在分蘖期施用两种浓度均能显著增加穗重、粒重和结实数,低浓度的效果优于高浓度。因此,为了提高羊草种子产量,可以选择在返青期喷施150 mol·L-1的GA3,或在分蘖期喷施75 mol·L-1的KT。  相似文献   

12.
盐碱胁迫下AMF对羊草的离子吸收和分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真菌(AMF)通过影响植物地上及地下离子吸收分配来增强植物耐盐碱能力的机理尚不明确,采用盆栽试验,选取松嫩草地的优势种羊草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盐碱梯度下接种AMF对羊草体内无机阳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盐碱胁迫会增加羊草体内Na+含量,减少K+、Ca2+和Mg2+含量,增强地下到地上部分Na+的运输,抑制K+、Ca2+和Mg2+的运输,改变羊草体内地上和地下的离子分配;2)盐碱胁迫条件下,AMF抑制了羊草对Na+的吸收,促进了其对K+、Ca2+和Mg2+的吸收,同时提高了根系对Na+的截留能力,通过调节羊草体内的无机离子运输比和阳离子运输选择比,维持其体内的离子平衡,从而提高耐盐碱性;3)盐碱胁迫程度增加改变了AMF的盐碱适应性,使其菌丝侵染率及菌丝密度显著降低,泡囊侵染率显著升高,AMF可以利用泡囊存储更多的盐碱离子来减轻盐碱胁迫对羊草根系的破坏作用。可见,在盐碱胁迫下,AMF能够通过抑制羊草吸收Na+,利用泡囊结构帮助其根系截留Na+,以及促进K+、Ca2+和Mg2+的吸收来调节羊草体内地上和地下的离子分配,进而增强羊草的盐碱耐受性。由此,可以利用羊草-AMF共生体改良草地盐碱化,同时为研究AMF对其他植物的耐盐碱机理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is research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cutting prior to sowing on establishment of the leguminous forage,alfalfa(Medicago sativa),in a lightly degraded Leymus chinensis meadow and investigated the sowing date×cutting interaction. The factorial experiment comprised four sowing dates(May 1,June 1,July 1,August 1)and cutting treatment(cut or uncut)prior to sowing,and evaluated the establishment performance of alfalfa and the ecological mechanisms related to establishment. It was found that soil moisture during emergence of alfalfa was the greatest when sowing occurred on July 1,and clipping prior to sow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lant height of L. chinensis during emergence and seedling growth of alfalfa.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owing date×cutting interaction effect on alfalfa establishment. Clipping prior to sow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mergence percentage of alfalfa through reducing the plant height of L. chinensis and associated above-and below-ground competition,and the seasonal soil moisture change resulted in a 20% higher(P<0. 05)alfalfa emergence rate when sowing occurred on July 1. With cutting,the number of surviving alfalfa seedlings and seedling survival rate were greatest(83 plants· m−2 and 53%,respectively)when sowing occurred on July 1. For later sowing,owing to the shortened growing time,the development and overwintering survival rates of alfalfa seedling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utting prior to sow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overwintering rate of alfalfa seedlings through improving 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cutting treatment,the number of overwintered alfalfa seedlings(22 plants·m−2)when sowing was on July 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or other reseeding dates. In the second year,a botanical composition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clipping prior to reseed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lfalfa biomass within the meadow,and the alfalfa biomas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other treatments when sowing occurred on July 1 after cutting. Cutting prior to sowing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forage. Based on these research results,normal production practice should include cutting when alfalfa is sown into L. chinensis meadow. Combined with cutting,a sowing date around July 1 is the most favorabl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lfalfa. © 2022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4.
张勃  孙淑范 《草业学报》2022,31(5):84-91
开花植物的繁殖成功在自然种群普遍受到花粉限制的影响。选择理论认为,当植物种群内不同个体的花粉限制程度存在差异时,将发生传粉者介导的自然选择。通过比较毛地黄鼠尾草在不同授粉条件下的繁殖成功和花性状选择,探究了该植物花表型的适应性及其选择机理。结果表明:1)在自然授粉条件下,该植物的繁殖效率(即坐果率和结籽率)与个体的花柱头高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在人工补充授粉条件下,其繁殖效率与个体的花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个体的结籽率与柱头探出花冠长度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31)。2)在自然授粉条件下,该植物因花粉限制导致的结籽率折损与个体的花数量和柱头探出花冠长度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6,0.041)。3)在两种授粉条件下,花产量性状均受到显著的定向选择作用,且在人工补充授粉条件下的选择强度显著低于自然授粉状态。花柱头高度仅在自然授粉条件下检测到显著的定向选择,相反,柱头探出花冠长度仅在人工补充授粉条件下检测到显著的定向选择;另外,花冠口大小与柱头探出花冠长度的组合性状受到了显著的相关选择。研究表明,毛地黄鼠尾草的花性状明显受到传粉者介导选择;其中,花部结构性状为提高传粉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功能整合趋向。  相似文献   

15.
母体放牧环境可以对后代子株产生遗留效应,同时,放牧可通过改变生态系统蒸散发格局及强度加剧干旱。然而,放牧遗留效应是否影响了植物对干旱的响应,尚知之甚少。从长期围封和放牧样地采集羊草克隆后代进行室内培养,研究了放牧遗留效应对羊草干旱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围封羊草克隆后代(NG),放牧羊草克隆后代(GZ)单株株高、单株生物量的干旱抵抗力更强,材料来源与干旱处理交互作用显著;相反,GZ子株数对干旱的响应比NG更敏感;2)NG与GZ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对干旱具有相同的响应趋势和强度;3)NG总根茎长、总根茎节间数对干旱的响应更敏感,对照处理下NG总根茎长度、总根茎节间数显著大于GZ,而干旱处理下无显著差异;4)NG在干旱下减小根茎和地上分配,提高根系分配;而GZ在干旱下减小根茎分配、提高地上分配,根系分配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放牧遗留效应改变了羊草对干旱的响应模式,为认识放牧生态系统过程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煤矸石场植被自然恢复初期草本植物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煤矸石场为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植被自然恢复初期3年的草本植物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群落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群落总生物量和总地下生物量变化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总地上生物量呈递减趋势。群落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群落总盖度、平均高度与群落生物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越小,生物量差异越显著。多年生植物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一年生植物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彼此间相关性不显著;3)依据综合优势比的大小,确定一年恢复期的优势种为野艾蒿,二年恢复期的为北京隐子草、羊草,三年恢复期的为羊草,而自然草地的优势种为阿尔泰狗娃花、羊草。优势种羊草的总生物量逐年增加,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呈彼此消长的关系。羊草在提高群落生产力以及加快复垦区植被恢复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蒿类植物无论优势种野艾蒿还是伴生种黄花蒿,较大的平均盖度和平均高度会抑制其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异质生境条件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过氧化物同工酶表达的影响,揭示羊草种群对不同土壤生境的响应机制,并为植物的趋异适应和生态可塑性研究提供依据,对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不同生境沙土、碱土、草甸土中生长的3种羊草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土生境条件下羊草条带数最多,草甸土羊草条带数最少;在同一生境条件下,羊草根系的过氧化物酶的条带数最多,叶的条带数最少。其中,迁移率(Rf)值为0.08、0.10、0.17的条带是主带,在7个样品中出现;Rf值为0.35、0.73的条带是弱带,只在1-2个样品中出现;叶片的Shannon-Weinner指数在3个生境间变化较大,根茎的变化较小。因此,异质生境导致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羊草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王云霞  张萍  葛蓓蕾  雅蓉  杨英  靳磊 《草业学报》2021,30(6):205-213
为探明钾素与渥丹百合生长发育及鳞茎活性成分积累的关系,采用Hoagland营养液浇灌技术,研究不同钾水平(K0、K1、K2、K3、K4)对渥丹百合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火焰光度法测定并分析了鳞茎中活性物质(多糖、总酚、总黄酮、皂苷)及钾含量的积累。结果表明:1)渥丹百合农艺性状对钾水平的响应差异显著(P<0.05),其中K4(895.2 mg·L-1)水平下株高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达最大值,K3(671.4 mg·L-1)水平茎粗与鳞茎周径达最大值;2)与不施钾(K0)相比,各处理均对鳞茎中活性成分影响差异显著(P<0.05),尤其K4水平提高了多糖、总酚、总黄酮和皂苷含量,分别是K0的2.87、4.33、5.79、1.57倍;3)各处理下鳞茎中钾含量在0.29%~1.31%,其中K2水平效果显著,较K0提高了22.90%;4)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活性物质均与钾浓度呈正相关,尤其半枯期鳞茎周径与钾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以上结果可为百合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羊草是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重要牧草,具有耐寒、耐旱和耐盐碱的特点。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DREB转录因子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在GenBank的核酸数据库和EST数据库中羊草仅有2条DREB序列,其中只有1个DREB基因的功能得到实验验证。本研究从羊草转录组测序数据中1次挖掘了26条DREB EST。用羊草EST和拟南芥基因组中DREB基因的蛋白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LcDREB21位于第4类群,是DREB2类转录因子基因。通过RACE,获得了LcDREB21编码区全长(Genbank登入号:JN860437)。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其表达受干旱和高盐诱导。另外,通过酵母单杂交实验证明了LcDREB21具有转录激活功能;通过表达GFP融合蛋白证明其专一性定位在细胞核中。总之,LcDREB21是一个具有转录激活功能和细胞核专一定位能力的转录因子,可能在植物应对干旱和高盐胁迫的过程中起作用。本实验结果丰富了羊草抗逆基因数据库,为植物改良提供了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